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其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的概述猪旋毛虫病,又称为弯曲线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的肠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在猪圈中比较常见,特别是在饲养条件不佳、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
病原体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环境中的旋毛虫卵感染猪只。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瘦、厌食、腹泻、粪便中有黄色或血丝等。
毛细血管扩张和腹泻会导致患猪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猪旋毛虫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猪粪便中是否有旋毛虫卵和幼虫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首先要加强猪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干燥通风。
要注重饲料和水源的卫生,避免受污染。
接种预防疫苗也是预防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手段。
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诊断和预防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猪圈卫生管理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保障猪只健康生长。
2. 正文2.1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感染猪肉或接触被感染猪的粪便传播。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化道症状:感染猪旋毛虫后,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症状会导致猪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 营养不良:由于猪旋毛虫寄生在小肠内,会影响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致猪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性腹泻等。
3. 免疫系统受损:猪旋毛虫病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增加其对其他疾病的感染风险。
猪体弱后,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4. 行为异常:感染猪旋毛虫的猪可能会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受损和行为异常等方面,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及时发现并治疗猪旋毛虫病至关重要。
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6期2021年时调整治疗方案袁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遥参考文献:[1]时帅峰.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诊断及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94-95.[2]闻联国.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方法[J].山东畜牧兽医,2020,41(7):40-41.[3]姜良娟.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方法探讨[J].畜牧业环境,2020(6):87.一例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体会叶紫岗建瓯市农业农村局福建建瓯353199摘要某猪场保育猪出现顽固性腹泻袁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毛首线虫病袁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拌料治疗袁效果良好遥关键词猪毛首线虫病诊断治疗文献标识码院B文章编号院1003-4331渊2021冤06-0076-02猪毛首线虫病是由毛首科毛首属中的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盲肠尧结肠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遥由于虫体前端细长像鞭梢袁内为单细胞的食道曰后端粗短像鞭杆袁内为肠管及生殖器官袁故又称鞭虫[1]遥猪毛首线虫病致病机理是虫体的头部深深地刺入肠黏膜袁造成肠黏膜机械性损伤袁同时虫体分泌的毒素可引起盲肠和结肠慢性卡他性炎症袁有时有出血性炎症遥该病的致病程度主要取决于虫体的感染数量遥少量虫体感染时袁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袁在管理良好的猪场袁很少发生该病;发病严重时袁可造成盲肠黏膜出血性坏死尧水肿和溃疡袁患猪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尧顽固性腹泻和脱水袁若继发细菌感染袁可引起猪群大量死亡[2]遥近年来袁随着猪场向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袁该病在规模化猪场中发病率逐步减少袁但在某些饲养条件比较简陋的猪场时常发生遥现将一例保育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与体会报道如下遥1发病经过2021年7月15日袁建瓯市某肉猪场从外地购回一批体重约20kg的保育小猪52头遥刚买回的头几天袁小猪采食基本正常袁也无其他不良表现遥10d后袁少数猪只腹泻袁排黄色稀粪袁曾用土霉素尧磺胺间甲嘧啶及恩诺沙星注射液治疗袁用药后腹泻症状有所改善袁但不能治愈遥20d后大部分猪只出现腹泻尧消瘦尧不吃袁严重的2头衰竭而亡袁用药基本无效遥2临床症状猪栏内的猪只皮肤苍白尧被毛杂乱尧消瘦尧眼球凹陷尧精神沉郁袁常卧地袁吃食减少遥患猪排黄色带黏液稀粪袁少数带血遥严重的患猪极度消瘦袁行走不稳袁体温升高袁顽固性腹泻袁咳嗽尧气喘袁最终衰竭死亡遥3病理变化剖检2头病死猪袁可见脱水严重尧眼结膜苍白尧肛门红肿袁皮下胶冻样水肿遥剖开胸腔袁可见心包积液袁心冠胶冻样水肿袁肺脏苍白遥腹腔内可见结肠和盲肠肿大明显袁剖开后可见肠黏膜肿胀袁有绿豆大小坏死灶袁肠黏膜表面覆有灰黄色黏液袁可看到乳白色毛首线虫袁前端钻入肠黏膜袁形成结节遥胃和小肠黏膜卡他性肠炎遥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遥4实验室检查4.1细菌学检查无菌取病死猪肝脏尧脾脏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禽疾病诊疗中心检查袁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袁37益温箱培养24~48h袁未见细菌生长遥4.2聚合酶链式反应渊PC R冤无菌取病死猪的肝脏尧脾脏尧淋巴结尧肺尧大小肠及内容物等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禽疾病诊疗中心进行猪瘟尧猪圆环病毒病尧猪蓝耳病尧猪伪狂犬病尧猪传染性胃肠炎尧猪流行性腹泻尧猪轮状病毒病的PCR检测袁结果均为阴性遥4.3寄生虫学检查刮取盲肠黏膜压片镜检袁在低倍镜下可见蛇状线虫及少量小袋纤毛虫遥剪开盲肠和结肠后袁把肠道放入清水盘内静置6h尧冲洗肠内容物袁挑检虫体进一步鉴定遥虫体呈鞭状袁长20~ 30m m袁前端呈细丝状尧未端膨大遥有的末端尾部向背面卷曲袁为雄虫遥有的未端钝圆尧较尖尧没有卷曲袁为雌虫袁雌虫体内未见虫卵应该为毛首线虫的幼虫遥此外袁肠内容物及粪便中未检出虫卵袁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尧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袁确诊该病为猪毛首线虫病遥6鉴别诊断猪毛首线虫病在临床上需与猪小袋纤毛虫病尧猪毛滴虫病尧猪传染性胃肠炎尧猪流行性腹泻尧猪轮76. All Rights Reserved.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6期2021年状病毒病尧猪大肠杆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遥1冤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袁多见于保育猪袁是条件性疾病袁当猪场环境适合小袋纤毛虫繁殖时渊如天气转变尧饲料更换以及肠道内一些疾病导致肠炎时冤虫体就大量繁殖袁临床上出现腹泻袁排出的粪便呈黑褐色袁多采用地美硝唑或甲硝唑治疗袁诊断时可采集肠壁刮取物镜检检出大量小袋虫遥2冤猪毛滴虫病也多见于保育猪袁该病的发生与猪场的卫生条件及饮用水不清洁有关袁表现排水样黄色稀粪袁剖检可见肓肠和结肠肿大明显袁肠内充满黄色水样内容物袁抽取肠内容物及肠壁刮取物镜检袁可检出大量梭型尧大小9~20滋m会游动的虫体袁临床上采用地美硝唑治疗遥3冤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袁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袁猪场中各日龄猪都会感染发病袁哺乳仔猪病死率可达100%袁保育猪也有少量死亡袁病程10~20d袁只能使用疫苗预防袁药物治疗效果差遥4冤猪流行性腹泻也是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袁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袁对哺乳仔猪和断乳保育猪危害大袁发病率达100%袁哺乳仔猪病死率可达80%袁病程会持续1~2个月袁也只能使用疫苗预防袁药物治疗效果差遥5冤猪轮状病毒病在猪场时有发生袁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猪袁发病率达80%袁病死率达50%袁传染性相对较弱袁多局限在个别窝仔猪或个别栏小猪袁目前只能采用疫苗预防袁发病时用干扰素治疗有一定效果遥6冤猪大肠杆菌病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猪袁在仔猪阶段出现黄白痢袁在保育猪阶段出现腹泻袁多与饲料不良尧环境不良和环境应激有关袁表现排黄色稀粪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均有效果袁很少出现顽固性腹泻遥7治疗7.1驱虫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渊汉中天源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能驱冤按每100g拌1000kg料驱虫袁每天1次袁连喂3d遥个别不吃料的患猪采用上述药物按比例掺水灌服遥7.2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加强猪的卫生清洁和消毒袁保持地面干燥袁全群猪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提高抵抗力遥对腹泻患猪注射环丙沙星渊江西创导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痢猪常乐冤袁按每50kg体重注射10m L袁每天1次袁连用3d遥经3d的治疗袁所有患猪恢复正常采食袁粪便也恢复正常遥8讨论与体会1冤毛首线虫发育史比较简单袁成虫在盲肠中产卵袁卵随粪便排到外界袁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袁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渊内含感染性幼虫冤[3]遥其他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肠内进一步发育袁8d 后移行到盲肠或结肠并固定于肠黏膜上继续发育为成虫遥整个发育周期需30~40d袁成虫在大肠内寿命为4~5个月遥此病例中小猪到猪场后10d才发病袁20d时检出的虫体仍是幼虫袁尚未成熟袁说明该批小猪是进场后感染毛首线虫袁也说明该猪场原先存在猪毛首线虫病袁卫生条件和消毒工作没有做好遥在肠黏膜刮取物压片中检出少量小袋虫袁分析是共感染遥2冤因为猪毛首线虫病的病原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袁所以在平时养殖生产中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预防遥第一袁定期驱虫袁断乳后驱1次虫袁以后每隔2个月再驱1次[4]遥猪毛首线虫对羟嘧啶尧阿苯达唑尧芬苯达唑等敏感袁其中羟嘧啶是驱除毛首线虫的特效药[5]遥此案例猪场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拌料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遥第二袁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袁由于毛首线虫卵有较厚的卵壳袁不易被消毒水杀灭袁在生产中要对粪便进行生物发酵或高温杀灭才能有效杀死虫卵袁所以有发生过猪毛首线虫病的猪场要认真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袁对垫料也要彻底发酵或高温杀灭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该病发生遥第三袁饲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遥优质饲料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袁而且还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遥杜绝饲喂霉变等劣质饲料[6]遥参考文献院[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02-204.[2]江斌,吴胜会,林琳,等.畜禽寄生虫病诊治图谱[M].福州院福建科技出版社,2012.[3]曾振灵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50-165.[4]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69.[5]韩先杰,高善颂.一例猪毛尾线虫病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4):41.[6]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06-408.[7]韩笑,杨扬,李铁成.一例仔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2018(5):68.[8]宣长河,王亚军,邵世义,等.猪病诊断彩色图谱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胡宝生.一例猪毛尾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9(7):36.77. All Rights Reserved.。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摘要】猪旋毛虫病是由猪体内寄生的旋毛虫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症状包括毛发干枯、皮肤瘙痒、贫血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和血液检查确定病情。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驱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可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疫情发生,提高猪的生长率和免疫力,保障猪的健康。
对于养殖业来说,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意识,对猪养殖行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防治措施、防治重要性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的概述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只的小肠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猪旋毛虫病对猪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猪只死亡。
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猪只摄入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源引起的。
感染后,旋毛虫寄生在猪只的小肠内,吸取宿主的营养,导致猪只出现消瘦、腹泻、贫血等临床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猪旋毛虫病会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猪只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排虫治疗,并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卫生安全。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猪旋毛虫病的发生率。
只有在养殖环节全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确保猪只健康生长。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是猪旋毛虫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猪群中患病猪只常出现以下症状:1. 消瘦:患病猪只出现明显的消瘦现象,体重迅速减轻。
2. 腹泻: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排泄物异常稀薄,带有黏液和血液。
3. 贫血:患病猪只呈现贫血状态,黏膜发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4. 发热:病猪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伴有精神不振等。
5. 萎靡不振:患猪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毛色晦暗。
6. 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猪只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日期:汇报人:CATALOGUE 目录•疾病概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和讨论CHAPTER疾病概述01定义症状定义和症状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7-10天的孵化,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
感染途径传播途径感染来源生长受阻死亡率增加继发感染030201疾病对猪的影响CHAPTER诊断方法02观察症状该病通常呈慢性过程,因此要注意观察猪的症状出现时间以及是否逐渐加重。
注意病程了解流行病学临床观察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测遵循实验室规范在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遵循实验室规范,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鉴别诊断要注意与其它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猪流行性感冒、猪支原体肺炎等。
结合临床诊断时需结合临床,不能仅依靠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
诊断注意事项CHAPTER治疗方法和药物03药物治疗芬苯达唑01阿苯达唑02伊维菌素03中药辅助治疗针灸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补充营养改善环境辅助治疗CHAPTER预防和控制措施04保证饲料卫生定期清理猪舍饲养密度合理饲养管理定期检查对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治疗措施。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猪接种疫苗。
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防止交叉感染消灭传播媒介隔离病猪生物安全措施CHAPTER案例分析和讨论05案例一: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失误总结词由于猪毛首线虫病与猪血痢等其他疾病在临床症状上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详细描述猪毛首线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贫血和生长受阻等症状。
而猪血痢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两者在临床症状上相似,但治疗方法却完全不同。
因此,准确诊断对于治疗猪毛首线虫病至关重要。
案例二:猪毛首线虫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总结词详细描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成功控制猪毛首线虫病的关键。
详细描述为了成功控制猪毛首线虫病,饲养场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消毒、科学饲养、预防性驱虫等。
猪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8期牟真权摘要: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人们对食物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中猪肉占据人们对肉类食物需求量的绝大部分的比例。
然而寄生虫病是猪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针对猪几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一、猪蛔虫病症状:猪蛔虫是属于蛔科蛔属的一种寄生在猪小肠会引起猪蛔虫病的蠕虫,猪蛔虫病广泛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是猪常见的一种主要的寄生虫病,一般3到6个月的猪容易感染,成年的猪一般具有抵抗的能力,一般没有异常状况,但是却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蛔虫病会引起猪消化不良、消瘦、贫血从而引起猪的营养不良,更严重者还会使猪死亡。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注意养殖场的卫生安全状况,养殖场工人应该及时清理养殖场,清除猪粪便,保持养殖场内的卫生,并且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
治疗措施:对于猪蛔虫病的治疗一般采用对蛔虫有效的驱虫药物,常用的驱虫药物一般有:敌百虫,一般采用与饲料拌匀投喂,每千克体重80到120毫克的;赛嘧啶,每千克体重30到40微克,与饲料混匀投喂。
伊维菌素,一般采用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猪毛首线虫病症状:猪毛首线虫病是危害仔猪的一种常见病,是由毛首线虫所引起的,寄生在猪的大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感染此病的仔猪会出现食欲不良、消瘦、营养不良、顽固性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仔猪的死亡。
预防措施: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经常发生于我国南方的养殖场,本病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状况,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安全,定期对水槽和饭槽进行清理。
治疗措施:治疗该寄生虫病的有效药物一般有:酚嘧啶和甲苯嘧啶。
猪弓形虫病症状:弓形虫病是人兽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弓形虫的宿主范围很广,在多种动物之间互相感染,对猪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也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弓形虫常常寄生在猪的多种有核细胞内,患有该病的猪常常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动物死亡、妊娠动物流产、胎儿畸形等症状。
•142•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第4期总第76期doi:10.19369/ki.2095 一9737.2021.04.078猪鞭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吴涛,王/(黑龙江省动物检疫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6)摘要:猪鞭虫病也叫做猪毛尾线虫病,是仔猪和育肥猪多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在结肠和 盲肠内寄生。
病猪主要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或者顽固性腹泻,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的粪便,随 着病程的进展,食欲减退,体型消瘦,被毛粗乱,最终发生死亡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该病发 病率为20 %〜60%不等,发生后快速传播,病死率较高,有时人也可感染,对人类的健良造成危 害。
现概述猪鞭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鞭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治疗;饲养管理'驱虫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 1病原1.1.1 虫体特征猪鞭虫病是由于猪的大肠结肠、盲肠部寄生有猪毛尾线虫而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
猪毛尾线 虫的虫体呈乳白色,长度大约为2"5c m,前部如 鞭梢样细长,里面的食道由一串单细胞围绕而成;后部如鞭杆样短粗,里面是肠和生殖器官,由此被 叫做鞭虫。
虫卵大小为20〜50%m,呈撖榄状。
1.1.2 发育过程雌虫寄生在猪盲肠内,并在此处产卵,虫卵经 由粪便排到体外,在条件适宜时就会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猪食人后,在小肠中可见虫卵中的幼虫 逸出,并侵人小肠绒毛,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逐渐移动到盲肠和结肠内,并固着在肠系膜上,经过 1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
1.2易感动物主要是断奶仔猪和肥育猪易感,而种猪不出 现发病。
通常是由于食人污染感染性虫卵的饲料 或者饮水而感染发病。
1.3传染源病猪排出的粪便及其污染物是该病的主要传 染源。
一般来说,粪便中的虫卵由于具有较厚的卵壳,使其抵抗力强,较难被杀死,如在土壤中能够生存长达5年之久,还可抵抗60"70°C的温度。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预防-养猪技术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病猪表现消化系统疾病,也有因为毒素原因表现出的神经性病变,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驱虫,本病的发生与日常的良好卫生习惯息息相关,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该病是人畜重要的寄生虫病,人感染可引起死亡。
有吃生猪肉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因而易发生该病。
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极为重要,各地肉品要加强对该病的检验。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预防。
1、病原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壁中,称为肠旋毛虫。
在肠内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
受精的雌虫钻入肠腺或黏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出幼虫。
大部分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胸导管,入前腔静脉流人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全身。
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其他如心肌、肌肉表面脂肪,甚至脑、脊髓中也曾发现过虫体口]。
旋毛虫幼虫的寿命很长,在人体内有经31年仍有感染力的报道。
在猪体内,经11年还保持感染力。
2、流行特点旋毛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犬、猫、鼠及野生动物,蝇蛆等昆虫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该病经消化道途径感染猪。
猪之所以能感染此病,是因猪摄入了含有包囊的生肉屑、鼠、蝇蛆等;人感染旋毛虫病与常吃未煮熟的猪肉(如涮火锅肉片未充分煮熟)有关,常呈区域性分布。
3、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病猪,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大多数在宰后肉检中发现。
一般情况下,该病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疝痛、腹泻、有时呕吐等。
肌肉中幼虫量多时,产生类风湿性肌肉痛,肌肉发炎,肌肉有硬结。
病猪表现体痒,时常蹭痒。
空嚼,吞咽,行走困难,喜欢躺卧,长时间卧地不起,四肢伸展。
叫声嘶哑,眼睑和四肢呈现水肿,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4、病理变化旋毛虫成虫能引起小肠黏膜炎症;旋毛虫幼虫可以引起肌肉变性。
幼虫钻入肌纤维时,其横纹逐渐消失。
由于幼虫不断发育生长,其周围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内形成螺旋状卷曲。
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毛首线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当猪只感染毛首线虫而引起发病,其属于毛首科、毛首线虫属,主要在盲肠内寄生,主要症状是引起猪只发生生长停滞、贫血、腹泻。
如果猪场卫生条件较差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尤其是严重危害仔猪,如果病情严重时甚至能够导致猪大批死亡。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大多数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出现间歇性腹泻,食欲不振,并伴有轻度贫血。
个别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被毛粗乱,体质消瘦,贫血,结膜呈苍白色,顽固性下痢,排出混杂红色血丝的粪便或者带血的棕红色粪便。
随着下痢的出现,病猪体质瘦弱无力,行走不稳,弓腰吊腹,停止采食,但大量饮水,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2、病理变化对症状严重的病猪或者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可视黏膜明显发白,而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胃等器官没有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但有大量乳白色的虫体存在于结肠和盲肠内。
虫体长度为20~50 mm,头部长且细,尾部短且粗,有些虫体尾部笔直,末端为圆形,而有些虫体尾端呈螺旋状卷曲。
虫体头端钻入到肠黏膜下层甚至是肌层,即时用刀也不容易刮下,导致结肠、盲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
肉眼观察肠黏膜,可见其发生充血、肿胀、水肿、出血以及坏死等,感染严重时结肠和盲肠黏膜会发生水肿、出血性坏死以及溃疡。
3、诊断要点虫体鉴定。
虫体呈鞭状、乳白色,前部为细长的丝状,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2/3,其外面有一串单细胞围绕着,后部为体部,比较短粗,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1/3,里面存在肠管及生殖器官。
雌虫长度为39~53 mm,虫体后端呈钝圆状,粗细部交界处即为阴门;雄虫长度为20~55 mm,虫体后端呈卷曲状,尾端具有泄殖腔,并有l根交合刺。
虫卵检查。
这也是诊断该病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取适量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涂片,或者添加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溶液及饱和硝酸钠水溶液进行漂浮,然后进行镜检。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感染猪只。
旋毛虫是一种微小的线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通过猪只的粪便传播给其他猪只。
猪旋毛虫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只死亡。
猪旋毛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摄入被旋毛虫虫幼囊囊泡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另一种是通过猪只进食含有旋毛虫虫囊的寄主甲虫或其他昆虫而感染。
患病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
猪旋毛虫病一般通过病原学检查和症状临床诊断进行确诊,包括粪便检测和胃肠道活检。
预防猪旋毛虫病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定期除虫、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粪便污染等。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以减轻猪只的症状和恢复健康。
猪旋毛虫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保护猪只的生长和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药物治疗,提高诊断技术水平,促进猪旋毛虫病的全面控制和消灭。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猪旋毛虫病是由猪旋毛虫寄生在猪的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消化不良、脱水、营养不良等。
患病的猪常常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
病猪的粪便中可能含有成熟或幼虫期的猪旋毛虫。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猪体内的免疫力。
轻度感染的病猪可能表现出轻微的消化不良和腹泻,而重度感染的病猪常常出现脱水、贫血、体重急剧下降等严重症状。
诊断猪旋毛虫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有助于初步判断猪是否患病,而实验室检查则可以确诊疾病并评估感染的程度。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和免疫学检测等。
及时发现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有效的实验室检查对于及时制定防治措施和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更好地保护猪群的健康。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由旋毛虫侵害引起,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1. 猪体质瘦弱,生长缓慢,食欲减退。
受感染的幼猪常出现厌食、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2. 消化系统症状:感染的猪反复呕吐、腹泻,排便异常,粪便中可发现蛔虫或蛔虫卵。
受感染的猪可能出现腹泻、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感染的猪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问题。
4. 皮肤和眼部症状:感染的猪常出现皮肤瘙痒、毛发粗糙、眼睛发红等症状,皮肤可能出现搔抓痕迹。
二、实验室检查1. 粪便检查:通过粪便镜检或者粪便离心法检查,可发现旋毛虫的幼虫或卵,从而诊断猪是否感染旋毛虫病。
2.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猪的血液中是否有旋毛虫的存在,配合临床症状可更准确地诊断猪旋毛虫病。
三、防治措施1. 药物治疗:针对猪旋毛虫病,可选用阿苯达唑、多粘菊酯等驱虫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抗性。
2. 环境消毒: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 合理饲养管理: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合理饲养密度,避免猪群相互传染。
4. 定期驱虫:定期给猪群进行驱虫,可以有效地减少旋毛虫的感染,保证猪的生长和健康。
猪旋毛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防治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合理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同样重要,只有综合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猪旋毛虫病的传播和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对猪旋毛虫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为猪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猪鞭虫病的防控作者:晁利刚姚玉兰臧猛宋笑颜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第08期猪鞭虫病,又称猪毛尾线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猪鞭虫主要寄生于猪的盲肠和结肠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温暖潮湿的夏季,发病率达95%以上,死亡率为6%;猪鞭虫还容易混合感染其它疾病,如猪鞭虫与猪蛔虫混合感染,感染率一般都在50%以上;猪鞭虫与纤毛虫、猪回肠炎混合感染,最高的发病率高达60%。
猪鞭虫可引起猪肠道功能严重损伤、肠道内微生物生态失衡,严重时可导致猪结肠和盲肠严重出血,猪只逐渐消瘦,最后机体功能衰竭而亡。
此外,猪鞭虫也偶尔会感染人。
因此,防控好猪鞭虫病,一方面可以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人感染的几率。
1 流行病学猪鞭虫是一种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在流行病学上被称为土源性蠕虫,其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
猪鞭虫感染力比较强,夏季的感染率较其它季节更高。
温暖、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传播,其感染力达数年之久。
南方猪感染鞭虫的几率比北方高。
猪鞭虫主要感染保育仔猪,断奶至3个月龄的仔猪,特别是3~4个月龄的猪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检出率都比较高,但10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
猪通过采食饲料、饮水、粪便、掘土或其它媒介摄人有感染性的虫卵,虫卵在猪小肠中孵化,然后移行至结肠和盲肠中发育、繁殖,汲取猪体营养,抑制猪对常在菌的黏膜免疫力,引发坏死性、增生性结肠炎,最终导致患猪死亡。
2 临床症状病猪主要集中在7.5~25 kg体重,猪早期感染鞭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轻度感染的病猪精神倦怠,个别猪粪便不成形,早期呈“水泥”样颜色,后期呈“红色”带淡绿色,粪便腥臭难闻。
随着鞭虫的成长与繁殖,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体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苍白无血色,采食量稍微下降,异食癖。
眼结膜贫血黄染,眼周边发黑,个别猪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偶尔发生咳嗽、喘气。
尿液发黄,有些猪腹痛不卧,顽固性下血痢。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摘要】猪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介绍了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病症主要表现为消瘦、厌食、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血液和粪便检查来确诊。
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查能够进一步确认疾病的病变和病原体种类。
在防治方面,定期驱虫、保持环境卫生和合理饲养管理是关键措施。
本文探讨了猪旋毛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和科研水平,保障猪群健康生长。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防治措施、防治策略、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性猪旋毛虫病是猪只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由旋毛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引起。
这种疾病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减少生产性能。
猪旋毛虫病在猪场中易传播、易感染,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将引起猪只群体的重大损失。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猪场的健康经营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猪旋毛虫病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虽然猪旋毛虫病不会直接传染给人类,但是猪只体内的旋毛虫会通过猪肉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寄生虫性疾病。
由此可见,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不仅是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的需要,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必要举措。
加强对猪旋毛虫病的研究和防治,不仅有助于畜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人类健康的保障。
希望通过深入了解猪旋毛虫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提高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旋毛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1.2 相关病原体介绍猪旋毛虫病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旋毛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猪的胃肠道内,通过摄取感染性囊固尾蚴传播给猪。
这些囊固尾蚴主要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水源和环境中,猪在食入这些感染源后会受到感染。
相关病原体介绍中,除了旋毛虫外,还有可能引起猪旋毛虫病的其他病原体。
2023年第09期猪寄生虫病主要分为体内寄生虫病以及体外寄生虫病两大类,体内寄生虫病主要指蛔虫、线虫等一系列有害寄生虫,如这类寄生虫会对猪的内脏以及机体组织造成极大损害,可能会吸收猪体内营养物质,导致猪出现营养不良,破坏猪内脏组织以及器官结构,诱发一系列病变。
体外寄生虫主要指螨、虱、蜱等寄生虫,这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猪皮肤表面,并不会深入器官组织,不会对猪的内部脏器以及肌肉组织造成破坏与影响,但会影响猪的正常生活规律、采食规律,导致猪逐渐丧失食欲,出现营养不良。
一部分比较特殊的体外寄生虫身上携带大量病毒与细菌,可能会随着皮肤进入肌肉内部或进入大脑内部,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可能会出现脑病或其他类型传染病,可能会在养殖场内部诱发大规模动物疫病,导致猪大批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场正常经营效益。
1猪蛔虫病猪蛔虫病广泛存在于我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仔猪和怀孕母猪多发,主要危害2~6个月龄仔猪,使仔猪发育速度缓慢,出现营养不良,仔猪日渐消瘦,毛发变得粗糙无光,可能伴有黄疸症状。
一部分怀孕母猪可能会变得更加瘦弱,导致腹中幼胎死亡,胎死腹中之后由于母猪瘦弱无力,无法将腹中死胎排出,可能会导致母猪死亡。
在猪蛔虫病中后期,许多仔猪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
一部分仔猪出现呼吸急促、咳嗽、食欲缺乏、便血等症状,也有一部分仔猪出现非常明显的胃肠道黏膜损伤,仔猪可能会出现呕吐或咳血等症状。
蛔虫主要寄生在仔猪的胃肠道黏膜表面,主要吸收仔猪的胃肠道营养物质,导致仔猪出现营养不良或发育不良,导致仔猪体内营养供给严重不足,仔猪的发育遭受限制,免疫力逐渐低下。
首先,养殖场要有效防范猪蛔虫病,必须加强日常监督与管理。
猪蛔虫病主要在夏季或春夏交替时期大规模流行,原因是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蛔虫的大量生长与繁殖。
夏季或春夏交替时期,养殖人员要加大日常监督与管理力度,开展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定期清理养殖场内部的各种杂物以及垃圾,避免寄生虫滋生。
189猪毛首线虫病及治疗探究王 帅 商志恒 张庆展(成武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菏泽 274200)摘 要:毛首线虫病是猪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具有极高的感染性,仔猪的发病率更高,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养殖场的仔猪大量死亡。
基于此,文章从猪毛首线虫病的症状、特点与诊断方式入手,总结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方案与管理措施,为养殖户科学处理病猪提供参考,避免病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毛首线虫病;左旋咪唑0 引言猪毛首线虫病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病猪的盲肠部位,虫卵进入猪体内后,约一个月即可发育为成虫。
病猪出现食欲下降、腹泻、贫血等症状,最终衰竭而亡。
猪毛首线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的发病率更高,感染率最高可达34%。
为规避猪毛首线虫病对猪养殖的影响,养殖户应加深了解,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
1 猪毛首线虫病分析猪毛首线虫病的常见症状为腹泻、食欲下降、贫血,部分病猪精神不振、体质瘦弱、生长放缓。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猪出现顽固性下痢,粪便中含有血丝,伴随呕吐症状,部分病猪停止采食,但大量饮水,弯腰吊腹,因衰竭而亡。
在猪养殖中,养殖户可采用虫卵检查确诊猪毛首线虫病。
对疑似病猪的新鲜粪便进行涂片检查,也可使用饱和食盐水与硝酸钠水溶液处理粪便,通过镜检观察。
如观察到棕黄色、腰鼓形两侧存在结节的虫体,即可确诊病猪患有猪毛首线虫病。
需要注意的是,猪毛首线虫病的症状并不显著,在养殖中易与其他胃肠道疾病误诊,养殖户还需进行鉴别诊断,逐一排除疑似病猪的病因,必要时可采用实验室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尽早治疗。
2 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2.1 药物治疗在猪毛首线虫病治疗中,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养殖户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按照规定剂量与给药方式用药,保障疗效,使病猪尽早痊愈。
就目前医疗水平而言,猪毛首线虫病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类:敌百虫,给药方式为与病猪饲料混合,如病猪病情严重不能正常采食,需将病猪单独隔离,以灌服方式给药,按照0.1g/kg 的规格计算每只猪的给药量。
猪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王丽平陈坤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9期摘要:旋毛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是由于感染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而引起。
该病不仅会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人感染后还会严重危害健康,症状特别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死亡。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旋毛虫检疫作为一个重要项目,能够有效避免带虫肉制品进入市场,且对该病的防治以及公共卫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对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介绍,并总结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定期驱虫;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081-021;流行病学1.1;病原及其发育过程旋毛虫引起猪和人旋毛虫病的病原,雌虫体长为3~4 mm,雄虫体长为1.4~1.6 mm,繁殖通过胎生,新生幼虫体长为0.08~0.12 mm。
幼虫具有較强的抵抗环境能力,在-10℃低温条件下生存状况良好,在-13℃低温条件下能够生存12天,在-72℃条件下能够生存6 h,在腐烂的肌纤维中能够生存长达120天,而在70℃条件下会快速死亡。
猪或者人感染旋毛虫幼虫后,在2天后即可发育为性成熟的雌虫和雄虫。
主要在小肠黏膜内寄生,交配后经过5~6天就会在肠黏膜深处产出大量的幼虫,其通过肠淋巴和血液转移至全身横纹肌内。
3~9周后幼虫就会导致肌纤维与肌束间形成梭形包囊,大小为0.5 mm×0.2 mm,里面即为卷曲的幼虫。
包囊在6个月之后逐渐钙化,经过15~16个月完全钙化。
幼虫钙化后可在猪肉中存活长达11年,在人体内可存活长达31年。
另外,雄虫交配后会立即死亡,雌虫能够生存25~45天,并持续产出幼虫,通常每条雌虫一生能够产出大约1500~10000条幼虫。
1.2;发病特点该病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我国多个省区都可流行。
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其防治
作者:关洪涛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猪毛首线虫病是由于机体结肠、盲肠内寄生有猪毛首线虫而出现腹泻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是严重危害仔猪,往往会导致顽固性腹泻、贫血、体质消瘦,甚至发生死亡。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尽管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由于会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应采取防治。
关键词:猪;毛首线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5-0128-01
1 临床症状
大多数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出现间歇性腹泻,食欲不振,并伴有轻度贫血。
个别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被毛粗乱,体质消瘦,贫血,结膜呈苍白色,顽固性下痢,排出混杂红色血丝的粪便或者带血的棕红色粪便。
随着下痢的出现,病猪体质瘦弱无力,行走不稳,弓腰吊腹,停止采食,但大量饮水,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2 病理变化
对症状严重的病猪或者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可视黏膜明显发白,而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胃等器官没有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但有大量乳白色的虫体存在于结肠和盲肠内。
虫体长度为20~50 mm,头部长且细,尾部短且粗,有些虫体尾部笔直,末端为圆形,而有些虫体尾端呈螺旋状卷曲。
虫体头端钻入到肠黏膜下层甚至是肌层,即时用刀也不容易刮下,导致结肠、盲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
肉眼观察肠黏膜,可见其发生充血、肿胀、水肿、出血以及坏死等,感染严重时结肠和盲肠黏膜会发生水肿、出血性坏死以及溃疡。
3 诊断要点
虫体鉴定。
虫体呈鞭状、乳白色,前部为细长的丝状,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2/3,其外面有一串单细胞围绕着,后部为体部,比较短粗,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1/3,里面存在肠管及生殖器官。
雌虫长度为39~53 mm,虫体后端呈钝圆状,粗细部交界处即为阴门;雄虫长度为20~55 mm,虫体后端呈卷曲状,尾端具有泄殖腔,并有1根交合刺。
虫卵检查。
这也是诊断该病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取适量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涂片,或者添加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溶液及饱和硝酸钠水溶液进行漂浮,然后进行镜检。
虫卵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即腰鼓形,呈棕黄色,卵壳光滑且较厚,两端存在两个类似瓶塞的结节。
虫卵大小为(52~61)μm×(27~30)μm,里面存在没有发育的卵细胞。
根据虫卵比较特殊的形状、颜色,比较容易被识别,从而能够确诊。
鉴别诊断。
仔猪缺铁性贫血,通常是8~9日龄的哺乳仔猪容易发生贫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症状不断加重,主要表现出被毛粗乱,可视黏膜及皮肤淡染,甚至呈苍白色,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独自离群卧地,呼吸急促,体质消瘦,生长发育不均匀。
容易继发引起下痢,或与便秘交替发生,腹部蜷缩,异嗜,体质衰竭,血液稀薄且色淡,凝固不良。
剖检后发现肝脏有所肿大,脂肪发生变性且呈淡灰色,而肌肉呈淡红色。
猪增生性肠炎,哺乳猪至成年猪都能够发生,尤其是2~5月龄的猪容易发生,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剧烈腹泻,生长发育停滞,被毛粗乱,体重减轻,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会排出混杂血液的黑色焦油样粪便,之后逐渐变淡,典型特征是对食物好奇,但不会采食。
胃肠卡他,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咀嚼缓慢,体温通常没有发生变化,往往伴有呕吐,大量饮水,之后发生呕吐,粪便干燥,眼结膜发生黄染,口臭。
接着肠音增强,开始排出稀粪,且往往混杂黏液和血丝,有时甚至直肠发生脱出,肛门、尾部以及后股黏附稀粪。
4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
病猪可按体重使用0.1 g/kg敌百虫,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如食欲严重减退可将其隔离后进行灌服。
还可按体重口服10 mg/kg左旋咪唑片,经过1周再用药1次。
如果病猪食欲不振,可肌肉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或者皮下注射虫克星(1%阿维菌素)。
一般按体重使用10 mg/kg左旋咪唑注射液,或者按体重使用0.03 mL/kg虫克星,都采取间隔1天重复注射1次。
猪舍粪便要及时进行清理,确保饲养环境干燥、清洁。
为防止出现继发感染,病猪可肌肉注射适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间隔1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4次。
如果病猪症状严重,可每头每次口服30~50 mL补液盐,每天2次,并按体重肌肉注射10 mg/kg阿莫西林,每天1次,还要每头肌肉注射3~4 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
以上治疗药物中,由于敌百虫发挥药效较快且效果明显而作为首选药物,但要重视其安全性,即药物拌料要确保均匀,并根据病猪个体采食量不同等确定用量,防止引起中毒。
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仔猪发生毛首线虫病的重要措施是对圈舍定期进行消毒,防止发生传入性感染。
如果需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时,要经过虫卵检查,并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进入猪舍。
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可经常更换猪舍周围的表层投入或者使用生石灰进行全面消毒。
猪舍要确保干燥、清洁卫生,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潮湿、阴暗以及过于拥挤。
供给清洁的饮水和饲料,减少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