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学习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二、学习意义:批评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和整理古籍,丰富发展现代汉语。
三、学习内容:古代汉语实际指的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它有两种系统:文言文和古白话。
课程的对象是文言文。
四、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统一;多读文选,多练习标点翻译。
重点:确立学习古代汉语的正确态度和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的正确认识难点:对古代汉语知识作用的正确认识第一章工具书及其使用一、一般字典和辞书的编排体例和使用方法二、工具书的种类:字词典、类书、书目索引、年表日历、人名地名辞典和地图、历代职官表、百科全书、年鉴手册。
三、常用重要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3、《康熙字典》4、《经籍纂诂》5、《经传释词》6、《诗词曲语辞汇释》7、《十三经索引》8、《辞源》9、《辞海》10、《词诠》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重点:对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常用重要工具书的了解难点:对工具书的熟练高效的使用第二章文字一、汉字的性质和汉字的产生二、汉字的形体构造1、六书的名称及由来2、六书的内容:(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3、对六书的评价及发展三、汉字形体变迁对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影响四、汉字形体构造分析与古籍阅读:求本义、推导语境意义五、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重点:六书理论的理解与六书形体构造的识别,古今字,通假字难点:运用六书理论和古今字、通假字等文字知识,正确、准确地把握古籍的词义,阅读理解古籍。
第三章词汇一、古汉语词汇的特点1、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2、古汉语词汇的特点(1)古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2)单音词在古汉语中占优势(3)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古汉语中的复音词:连绵词、偏义词。
二、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1、古今词义变化的程度:迥异、微殊、有同有异。
2、古今词义变化的具体方面: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古代汉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先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例如,《诗经》中的《大雅·公刘》描写了周人的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开疆拓土、建设家园的情景,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前的精神。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道德品质的塑造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例如,《论语》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等优良品质。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古代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例如,《楚辞》中的《离骚》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怀,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
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交流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国际友人进行沟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尊重、包容的国际观念,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丰富多样的,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1.理解中华语言的发展史汉语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作为学生,在学好现代汉语的同时,不能摒弃对古汉语的学习,语言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使用、语法规范有好多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比方,“诸”这个字,现汉中有“付诸实施”的用法,其实“诸”本身是个兼词,来源于《列子·愚公移山》:“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意思是“之于”,其中“之”是代词。
2.提升古典文化修养文言文是与现代文相比较来说的,作为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文言文传承了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
《论语》介绍了很多儒家的礼仪规范以及为人处事的根本:“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皆用古文而作。
学习文言文,不但是学习古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语言形式,更是继承学习古代文化,重塑中华传统之必须。
3.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央视《探索发现》、《百家讲坛》在传承介绍祖国文化上做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能够领会到古人的多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二、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文言文的兴趣1.利用文言文的音韵美,让孩子学会背诵文言文一般读来朗朗上口,文字简短凝练,节奏抑扬顿挫,多读文言文不但能够增强文字功底,让孩子在理解字词中学会“推敲”,减少作文中的“废话”,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
英语学习需要语感,文言文学习也是如此。
其实,学习文言文的很多小方法、小技巧是和学习外语相通的。
此外,孩子一般喜读那些韵律感较强的文章,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学习背诵文言文的小技巧,比方,标注停顿、读背中注意理解、读出感情等。
2.利用孩子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去引导小时候,家人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集,文字是古文,但配以精美的插图,加上家里藏书不多,所以这本小书成为我们的启蒙读物。
空闲时,时常翻看,里面的故事虽不是很理解,但因为有注释的缘故,读来也颇有趣,也留下些印象。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摘要:一、引言1.介绍古代汉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2.阐述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二、古代汉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的原则2.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古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模块1.汉字与词汇2.语法与句式3.古代文化常识4.阅读与写作实践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意义1.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2.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五、古代汉语课程的挑战与展望1.课程设置与教材的完善2.教学方法的创新3.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古代汉语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汉字与词汇、语法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根据学生的年龄、汉语水平以及兴趣来安排合适的课程内容。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事例,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汉字与词汇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演变。
语法与句式则是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表达规律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与句式结构。
古代文化常识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背景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阅读与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古代汉语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古代汉语》学习总结2020年春我报考了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业有一门课程《古代汉语》,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因为古代汉语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使用的机会。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以下是我对《古代汉语》的学习总结: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和内容1、古代汉语肯定就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的古代语言,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讲,凡是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又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语言,现在部分汉语方言中仍然有遗留,但是在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中,基本上找不到他们的痕迹了。
详细的说来就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条脉络,一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文。
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古代汉语,其实单单就是指的文言。
迄今为止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
2、古代汉语的内容。
古代汉语这门课程。
讲述了很多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其中主要的是讲了汉字的构造规律有六种,即我们所称为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的造字法只是前面的四种,而后面的“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法而已。
接着说的是古代汉语的语法,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古代汉语根本就没有语法这个概念,由于汉字发展的师承关系不同,地域不同,实际的书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的字画中使用了不同写法的汉字。
古代的汉语的语法主要是体现在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上。
古代汉语大量使用了省略句、倒装句等,古代汉语另一个就是读音,其实在古代是没有拼音的,只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中使用的一种读音方式,在古代的拼音系统就是读如某字,也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来标注别的字的字音,后来汉语的拼音系统称之为“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的音律合并取前者的声母和后者的韵母及声调。
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定义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1 )时间范围。
古代。
下限:五四时期。
上限:远古。
语例。
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向熹):远古至夏代——远古汉语商周至两汉——上古汉语魏晋至唐宋——中古汉语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近古汉语2 )民族范围汉民族3 )语体范围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书面语: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世作家仿古作品所用的语言。
如儒家经典、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等。
(二)古白话:六朝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发展,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与口语相应的书面语。
如白话小说等。
(二)学科意义上的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课程意义上的古代汉语1 、性质古代汉语是文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说它是基础课,因为它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是今后在学业上进行深造所必备的文化功底。
说它是工具课,是由它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如同掌握一种工具,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就能用它去进行处理,去发掘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藏。
2 、古汉语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籍的能力。
3 、古汉语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本体意义上的古代汉语,侧重其中上古时期的文言。
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基本理论,即语言知识部分。
二是客观材料,即文选部分。
三是常用词。
4 、教材参考教材: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许嘉璐《古代汉语》5 、时间及内容安排6 、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一)满足精神上文化需求好奇心——认知需求。
熊猫-猫熊人;婚(二)满足现实语言生活的需要1 、言语交际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其基本建构与古汉语一脉相承。
学习古汉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减少语病。
文言文及其意义“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1。
文言文很精彩。
这当然是无疑的。
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
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
文言文是知识。
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
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
文言文也是技巧。
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
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
“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
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
“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
“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学习古汉语词汇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由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和以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两部分组成。
而在汉语中,词汇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单位。
从句法上看,词语是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最小而不可分割的句子成分;从词汇上看,词语是最本原的交际单位——独立而完整的意义成分。
句法是纲目,它将词语这样的散碎材料组织起来。
材料跟纲目是不可混而为一的。
无论词语材料的数量多还是寡,它们都是为句法所组织的材料。
古代汉语词汇是古代汉语的要素,只要研究古代汉语,就不能不涉及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词义。
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古代汉语的总体面貌,寻求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何以形成。
同时,还有助于古典文献的阅读,从而促进古典文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因而,无论是从古代汉语还是从现代汉语,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需要上来看,古汉语词汇学都应该是一门学科,它的产生是必然的。
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必须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转化,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构成了交错的、复杂的关系。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是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2.古代汉语词汇学要研究词与词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意义相同的词,构成了同义词关系。
意义相反与相对的词,构成了反义词关系。
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的词构成了同音词的关系。
意义无关,读音不同而字形相同的词构成了同形词的关系。
总之,各种不同类型的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对古汉语词与词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对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意义周祖谟先生指出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两点意义:第一,对运用语言来说,词汇是语言中的建筑材料,不掌握词汇,要想在表达思想上能达到清除正确而且生动有力的地步是不容易的。
古代汉语的学习意义
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孙凡茹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其博大精深的特质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而汉语,这门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因其承载了中国厚重的文化而在世界语言中独领风骚。
现代汉语为白话文,借鉴了英文的语法,为大多数国人理解学习。
古代汉语是一种较为接近人类语言初期状态的语言。
它的基本语法形式与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是高度一致的。
相对于迄今为止建立在以印欧语为主要事实基础的、以"分"为主要特点的语法学,古代汉语为中国独创,很多字词语句和现在相比,意义差别较大,难为人理解,然而,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古代汉语的学习意义有以下三点:
1、古文教学的需要。
古文教学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才能对注释加以解释、补充和订正。
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一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在教学中,“不毛”往往被讲成“不生草木”,而说西南地区不生草木是不符合当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公羊传》:“锡之不毛之地。
”何休注:“不生五谷曰不毛。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苗古同音。
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是。
”由此看来,“不毛”应该讲成“不长庄稼”。
2、古籍阅读和整理的需要。
中国拥有众多的古籍,继承并发扬
古代文化是现代中国人一项重要任务,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带有古典意味的语言,所以,古代汉语的知识与修养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了。
例如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不顾”一词,一本写作“不愿”。
“不顾归”是指不再考虑回家,“不愿归”是指不愿意回家。
其实,“顾”在中古时期常有“返、还”之义。
例如梁刘遵《度关山》:“行人思顾返,道别且徘徊。
”陶潜《咏荆轲》:“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廷。
”
3、学习现代汉语和理解方言的需要。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过来的,对古代汉语有继承,也有变化,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掌握。
另外,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要理解、研究方言必须借助古代汉语这个工具。
例如“挺尸”一词在四川方言是“睡觉”之义,这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如《红楼梦》44回:“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
在日益开放的今天,汉语正在英语的逼视下消沉,古代汉语更是离我们越来越远。
学习繁体汉字,朗诵诗词曲赋,与古人语,与古人思,虽不能成圣贤,此生也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