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附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65.74 KB
- 文档页数:5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试题1、名著阅读(2分)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5分)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
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
以上语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姓名是什么?其中“他”是指谁?从语段内容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3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2019年中考试题汇编泉州初中语文工作室一、名著阅读(10分)4.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5.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
(5分)A组:《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组:《西游记》《骆驼祥子》选:______ 关键词: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
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
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
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
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
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
”可是他毫不理睬。
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2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分)2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3分)23.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3分)A.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
初中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
①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凸出。
②他是湖南“富”农的儿子,但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
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一包括两套布制服。
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除此,对于吃的东西就很随便。
以上内容皆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人名),从第②选段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
2.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语段中的“他们”被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_”。
孔子云:“勇者不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他具有的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
红星照耀中国备注:只有2019年,其他年限没有选择题2019年四川达州D.美国著名急着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以优美的文笔完成了一部向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巨著《西行漫记》(现译作《红星照耀中国》)。
(√)2019鄂州市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洛特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2019山东省日照市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依据自己1936年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资料写成的,作品客观报道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简答题2019浙江嘉兴、舟山市14.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
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
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并结合名著的特点和相关内容阐述你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
A.《艾青诗选》B.《红星照耀中国》C.《西游记》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
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
阅读时,可以结合序言,利用目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篇章,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把握作者斯诺的观点和情感倾向。
也可以摘录出重要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019年四川省遂宁市(1)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下面这部书。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______(国籍)______(人名)推荐理由:______【解答】答案:(1)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五、《红星照耀中国》
☞小试牛刀
1.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作者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D )
A.西安B.吴起镇
C.瑞金D.延安
3.阅读题。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
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打入了一个楔子。
(1)语段中的“他”是谁?
朱德
(2)概括文中“他”的故事。
朱德的军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行军,仍能保持万众一心。
(3)概括这件事中“他”的性格特征。
英勇无畏,对革命忠贞不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1。
红星照耀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称《西⾏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部⽂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下⾯是⼩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起来看看吧!红星照耀中国考试真题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D )(2分)A.艾青作品⾥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吴承恩根据⽞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简勒·凡尔纳把潜⽔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海航⾏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爱》中的简·爱和《骆驼祥⼦》中的虎妞都经历了⽣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格独⽴,⼼灵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由与平等。
D.《儒林外史》的讽刺⼿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2019年浙江温州中考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7分)(1)班级准备举⾏“⾛近领袖”故事会。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的内容来突显⼈物特点?请选择下⾯⼀个⼈物,参考⽬录,简要说明。
(3分)A.⽑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事实说话”这⼀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参考⽬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4分)【答案】(1)⽰例1:A.⽑泽东。
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活和求学经历等⽅⾯来选择内容。
他童年时曾跟⽗亲进⾏“⽃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教员的粗暴⽽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图书馆坚持执⾏“⾃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
这⼀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律意识和求知欲。
⽰例2:B.周恩来。
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命经历等⽅⾯选择内容。
本有⽂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投⾝到社会⾰命中,这体现了他“书⽣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命追求和信仰。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2》1.(2019•岳阳)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的问题。
①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
②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③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④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⑤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1)文段中的“他”是,是老舍塑造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
(2)根据示例对①至③句,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各写一个批注,表达你的心得体会。
下面是就④⑤句写的两个批注示例。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多么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动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请你就①至③句写两个批注。
内容:语言:2.(2019•临沂)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1)《儒林外史》书写儒林故事。
全书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众多故事由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开宗明义,用大义“提领全书的意旨,借名流的话隐喻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以下回目各色人等无不围绕这一“大义”粉墨登场。
请问这被评为“一篇之骨”的“大义”是(限4个字以内),这能隐括全文的名流是。
(2)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请写出课文部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之前(前因)或之后(后果)的情节。
(任选一个作答,限20字以内。
)(3)《简•爱》中的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均性格鲜明,个性突出,但结局各异。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限20字以内)简要概述其结局(限30字以内)。
3.(2019•扬州)(1)【火的历练】学校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诸多特征鲜明的人物。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附答案一、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四、名著阅读(8分)11.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答案:11.红小鬼红军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就是勇者。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勇气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气与目标,碰到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做一个生活的勇者。
二、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一)名著阅读(10分)4.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内容呈现问题探究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
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
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
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
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
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
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标签中国形象、努力、坚持、革命、和平、斗争、正义名著概况1928年的中国,数十万人因"共党"、"通共"的罪名被屠杀。
美国青年埃德加.斯诺旅行来到中国。
为了生活,斯诺当了一名记者,被授意为当权者撰写歌功颂德的文章。
但斯诺不肯违背良知,他对中国现实的如实报道为他赢得了一些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友谊,也使他成为当权者的眼中钉,并因此历尽磨难。
在和革命者的接触中,斯诺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产生了采访红军的念头。
终于在宋庆龄等人的帮助下,斯诺成为第一位到达苏区、采访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西方记者,并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
1941年,由于揭露蒋介石在皖南事变中的倒行逆施,斯诺被驱逐返回美国。
60年代,斯诺因麦卡锡主义被迫移居瑞士。
1971年,斯诺作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信使再次来到中国,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中美建交前夕,斯诺去世。
作者概述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
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后人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人物简析1、MAOZEDONG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照耀中国》2019年试题汇编(共10大题,答案附后)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通过红色大门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遭白匪追逐造反者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长沙的日子苏维埃运动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同红色农民谈话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真正的”红军彭德怀印象为什么当红军游击战术红军战士的生活(有删节)(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3、A的全生涯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离的联系,他从自身昭示出红军奋斗的原因。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天才“A、B”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A、B看作一个人。
B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A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它决定了A一生的行动。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完全操纵红军,A对党的忠诚和对政治驾驭的服从,正是原因之一。
从A、B直到所有军官和政治委员中间没有任何斗争。
A、B的联合,非但不会冲突,而且有相辅的作用。
A在各方面都没有政治的雄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发施命令——这是革命军队的领导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
(1)文段中所说的A是__________(填人名),从文段中可以看出A的最优秀的品质是。
4、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初中语文语文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试题及解析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是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这是国作家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选文中的A是。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A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他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A的其他两个印象......。
2.阅读过《红星照耀中国》后,你最敬佩的红军将领是哪一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性格特征。
3.在《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活动”前,小虞绘制了红军长征路线图,并标注了重大事件。
为在交流时同学间进行阅读“互考”,将①②③处的相关内容隐去了,你能正确地填上去吗?(1)小虞按照“聚焦透视——读事件”的方法,重点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绘制了思维导图(路线图),并摘录了书中四段文字(见链接材料)。
左边“路线图”中隐去内容分别对应链接材料中的哪一项?重要事件①对应链接材料__________段文字;重要事件②对应链接材料__________段文字;(2)小虞又按照“深度观察——读思想”的方法,结合链接材料深入思考,总结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几个关键原因③__________。
(链接材料)A.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
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
B.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广东省深圳市201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8-19 题。
(4 分)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2 分)19.本段文字选自,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解析】考查名著知识及内容题,要求精读课内推荐的名著作品,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0.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2 分)【答案】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情节题,要求精读课内推荐的名著作品,掌握名著重要情节。
呼和浩特市4.名著阅读。
(5分)(1)埃德加·斯诺运用形象化的描述,捕捉生动的细节,并在叙事中穿插评论,让《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光耀着永恒和崇高。
①他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他和毛泽东的联合不是互相竞争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②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③沉着谦虚,说话轻声,眼光非常和蔼。
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
喜欢运动,喜欢读书。
④他们的英勇故事流传很多,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
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⑤苏维埃掌权人物,感情相当深邃的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⑤面客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一头浓密的黑发,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⑦桥上一半木板被抽走,三十个勇士冒着弹雨,紧抓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余下的桥板。
中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必考知识点整理(附练习、2019中考真题及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72.2):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
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1、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
中考名著试题∶《红星照耀中国》(含答案)1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他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深入红军根据地,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了解了红军和边区人民的生活。
回国后,他将采访所得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二、作品背景《红星照耀中国》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前夕,国共两党正在进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然而,国民党政府仍然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围剿,导致红军在长征途中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诺深入红军根据地,了解了红军和边区人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斗争精神。
三、作品主题《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前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
作品通过真实记录红军和边区人民的生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四、作品特色1. 真实性:《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通过实地采访,真实记录了红军和边区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斗争精神。
3. 国际视野:作者作为一位外国记者,以国际视野观察中国革命,向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五、重点内容1. 红军长征:作品详细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2. 陕甘宁边区:作品真实记录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中共领导人:作品通过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展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
4. 红军战士:作品详细描述了红军战士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六、试题答案1.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答:埃德加·斯诺。
2.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答:《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描写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前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
2019年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真题汇编一、2019年广东深圳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0题。
(4分)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20.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2分)答案:19.《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20.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二、2019年四川成都卷7.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2分)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答案:B(这段是评价徐海东的。
)三、2019年浙江湖州卷4.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任务一: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任务二:“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201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附答案
一、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
四、名著阅读(8分)
11.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孔子云:“勇者无惧。
”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答案:
11.
红小鬼
红军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就是勇者。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勇气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气与目标,碰到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做一个生活的勇者。
二、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一)名著阅读(10分)
4.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2分)
内容呈现
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
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
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
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
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
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任选一项作答。
A.结合“内容呈现”中加点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3分)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5.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
(5分)
A组:《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组:《西游记》《骆驼祥子》
选:______关键词: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名著阅读
4.(1)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人”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评分标准:第(1)题2分,围绕纪实作品的特点,结合内容回答,意思对即可;第(2)题3分,观点阐述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言之有理即可。
5.A组。
关键词: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八十一难,凭借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终于取得真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种种磨难,并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磨难。
B组。
关键词: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
《骆驼祥子》中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拜托悲惨命运,但是经历三起三落后,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沦为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重重磨难,但结局却截然相反。
评分标准:关键词1分,理由4分,结合内容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三、深圳市2019年中考题
四、本大题共3题,共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题。
(4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9.本段文字选自,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2分)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
【解析】考查名著知识及内容题,要求精读课内推荐的名著作品,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0.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2分)
【答案】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情节题,要求精读课内推荐的名著作品,掌握名著重要情节。
四、2019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
(三)名著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
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
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
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
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
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
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
”可是他毫不理睬。
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2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分)
2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3分)
23.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
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B.《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答案:
21.(2分)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22.(3分)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
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23.(3分)B
五、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一)名著阅读(4分)
6.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
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2分)
(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1分)
(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
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
(1分)
7.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2分)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答案:
(一)名著阅读 6.(1)被定五行山(2)大7.B徐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