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意象-酒意象PPT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29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最含糊的术语。
它指的范围是从读诗者所能经历的心象一直到构成这首诗的各种成分的总和。
刘易期在他的《诗的意象》中是这样阐述的:“就是一幅以词语表现的画;一首诗可能本身就是由多种意象组成的意象。
”意象一词,就所有这些意义而言,使诗歌具体而不抽象。
从广义上来讲,所谓意象,就是指诗歌或其它文学作品所涉及所包孕的一切感觉物象和读者所能经历的一切知觉心象的总和。
从狭义而言,所谓诗歌意象,就是创作主体的主观心象和客观物象在语言中的融汇与具现。
如同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中的“气象”、“兴象”、“意境”等词一样,意象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可以作联合词组来看,它包括抽象之“意”和具体之“象”两个方面,即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和谐统一体。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事物的影象。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合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
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这里酒就可以称为意象群。
因此,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很值得每一位“酒民”兼文人细细品味,不然,枉此一生矣!现在我想就诗中酒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
提到酒就不能忽视饮酒的顺序:先是“饮”:如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
再次是“酣”(酒喝得畅快淋漓,尽兴后浓睡状):如孟浩然《听郑五弹琴》“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浅道古诗词汇中的“酒”意象之阳早格格创做纲要:尔国古代的很多诗人皆细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制,使其诗具备下度的思维取艺术价格.共时也通过坐意选象,其下峻的人格战洒降的胸怀也得以完好的彰隐.诗人们或者借酒怡情,或者解忧记忧,或者支友饯止,或者书籍写人死,叹息现真.诗人们用他们那被醉人的的酒香熏染的、裹挟着情思的诗句碰打着咱们的心灵让悠近的诗韵飘集正在千百年的岁月的沧桑里.闭键词汇:借酒怡情;解忧记忧;支友饯止;书籍写人死,叹息现真意象是情感战局里的分离,是寄意于象,把情作用为不妨感知的局里标记,为情感找到一个客瞅对付应物,使情成“象”.中华民族自古便取酒结下不解之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仄民百姓,祭天天要用酒,祭列祖列宗要用酒,庆歉支胜利要用酒,迎去宾接伙陪要用酒,婚丧娶娶、凡是宴乐更离不启酒.尔国古代的很多诗人皆细心于诗歌“酒”意象的创制,使其诗具备下度的思维取艺术价格.共时也通过坐意选象,其下峻的人格战洒降的胸怀也得以完好的彰隐.“酒”意象正在古代诗词汇中职位举脚沉重,它展示了尔国古代文人死计的局部秘闻以及对付死命的明黑.越收到了唐宋时期,很多诗人借镜、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给予“酒”意象歉富的审好内涵,进而大天里歉富了尔国古代“酒诗词汇”的骨力微风姿,使之正在尔国古代诗坛下贵溢出醉人的芳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一、借酒怡情——一死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遇须辞倒酒能帮兴,酒能激励灵感,活跃局里思维.酒后吟诗,常有好句.“启轩里场圃,把洒话桑麻”那是诗人孟浩然正在《过故交庄》中的诗句,浅斟缓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教会了事农桑的有闭知识,酒成了最佳的载体.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歉年留客脚鸡豚”形貌出农家人的敦朴杂朴无公.陶渊明“秋秋多好日,登下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妇之间拜会邀请的真礼;做风村家,更觉去往的随便.大呼小喊,毫掉臂忌止道举止的风采,语气细朴,反睹情意的真率.“常记溪亭日暮,重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晚年的李浑照死计得那样无忧无虑,郊中家游也能启怀痛饮.“少风万里支秋雁,对付此不妨酣下楼”李黑的《宣州开朓楼饯别校书籍叔云》描画了秋下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励豪性的玉液琼浆呢?苏轼启一派豪搁词汇风,得意浓然,得意泰然.正在《江乡子稀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启弛,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睹其过人的豪气!两、解忧记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黑,是尔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下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李黑仕途崎岖,政界得意,现真中,他时常借酒消忧,果此,他的许多做品中皆有酒气冲天,喜收冲冠的局里,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付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尔身.久陪月将影,止乐逆及秋.尔歌月徘徊,尔舞影整治.醉时共接欢,醉后各分别.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题中一个“独”字,讲出了李黑的孤寂,引出的即是他饮酒的情节,酒即是诗的一个线索,酒果、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一串珠.《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独得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讲:“昔人今人若流火,共瞅明月皆如许.唯愿当歌对付酒时,月光少照金樽里.”正在现真中李黑体验到的多是热遇,非常得视、孤独的情绪正在诗中可睹一斑.“今宵酒醉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那尾《雨霖铃》写离忧别绪,达到了情景接融的艺术地步.“酒醉那边?”标明做家离情之深、之浓、之重,酒进忧肠,化做相思泪.三、支友饯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闭无端人伙陪将要告别了,饯止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宴席之上,饮酒赋诗,共话友情,不啻为文人常干之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取羌笛”是曾参正在《黑雪歌支武判官归京》中形貌的饯止宴上的局里.王维的《支元两使安西》“渭乡往雨浥沉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闭无端人”诗句道话朴真,局里死动,讲出了人人公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李黑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谦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去相支,欲止不可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火,别意取之谁短少?”描画了正在秋光秋色中江北火乡的一家酒肆,诗人谦怀别绪酌饮.黑居易《琵琶止》“浔阳江头夜支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仆人下马客正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可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告别自己便喊人不快,酒宴前再不个歌女侍应,天然便越收隐得寥寂易耐了.贾至的《支李侍郎赴常州》“今日支君须尽醉,明往相忆路漫漫.”寓情于景,情景接融,诗歌表面写挚友分别后忧绪谦怀,本质上是写做家支别魏两时一刀两断的情感.四、书籍写人死,叹息现真——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中尘“兰陵好酒郁金香,玉碗衰去琥珀光”,细好的玉器,浓烈的琼浆,浮现出的是死命活力的光芒战喜悦的人死状态!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黑了人们对付好谦团圆的探供战希视.陶渊明“携幼进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讲出了惟有下天阔天的自然,才容得下是人的自由,也惟有酒的洒脱,才明黑诗人的坐崖岸.李益的“不堪身中悲前事,强背杯中寻旧秋.”是历经世事回尾往昔的独酌,凄凉感触,恍然如梦.李浑照“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秋似人将老.”是一尾感时伤世之做,写出了人之无奈.唐代李商隐“心断新歉酒,销忧斗几千.”恣意倾诉了仄死的孤独、凄凉、忧忧战苦闷,寄寓自己死不遇时、有志易酬的怨愤战不仄.山河破碎,强敌虎视,欲挥戈杀敌却报国无门,愤恨忧忧郁积正在心,时代的“大忧”既然无法用剑刺破,便只可用一樽浊酒弥合心中的“小忧”. 弛孝祥用“万里中本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辛弃徐用“醉里挑灯瞅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词汇句勾画出慷慨悲壮、豪迈强健的身影!李黑《将进酒》便透暴露天赐英才却无人赏识的怨愤,虽自尔抚慰“天死尔材必有用”,却易免有得降之感.“古去圣贤皆寥寂,惟有饮者留其名”,李黑便正在“但是愿少醉不复醉”中,独饮着自己的那份对付人死忧苦取无奈.古诗中酒意象纪录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诗人们的情感体验.意象是客瞅的,但是却浸进诗人特殊的主瞅色彩.酒意象,既书籍写了诗人们特殊的情感体验,也昭示着诗人对付于死命自己的审视.小小杯中物尽隐文人之性格、性情、志趣.诗人用一般的意象投射思维的灵光,为天下文教史删加了许多灿烂的色彩.参照文件:李太黑齐集[M].中华书籍局,1977.萧涤非.唐诗观赏词汇典[M].上海辞书籍出版社,1983文教培养 2008.12 古诗词汇中酒意象的审好内涵袁战仄李浑照词汇中的酒意象浅析--《大家》2010年16期古诗词汇中酒意象的审好内涵—《文教培养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酒在唐诗中的意蕴意蕴:在唐诗中,“酒”的意象出现非常多,酒代表了豪情壮志、代表了羁旅离愁、代表了家国情怀、代表了闲情逸致、代表了清愁幽怨、代表了孤寂忧愤。
在诗词中,“酒”的意象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诗词作者如此钟爱写酒,或许是因为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吧。
酒既可以表达洒脱豪迈的胸襟,也可以用来表达黯然销魂的愁情别绪。
无论是文人墨客,江湖侠客,沙场将士,商人旅客,富家豪族,亦或在灵感迸发之时,离别伤感之时,失意落魄之时,豪情万丈之时,喜上眉梢之时,知音畅谈之际,都会有酒相伴。
久别重逢、金榜题名、花前月下,快意之时,有酒助兴;故人远辞、壮志难酬、孤身他乡,忧怨之际,以酒解忧。
写酒的诗词俯拾皆是。
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壶浊酒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人饮酒,大多是浊酒。
因为古代酿制的酒大多是米酒,再加上过滤技术和提纯技术不够,所以酒里有沉淀物,不够清澈,故谓之浊酒。
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
到了周代,就有了相对完善的制酒工艺,有了专门从事酿酒的人(酒人)和管理酿酒的官吏(酒正)。
此时的酒有三酒五齐之分,《周礼·天官酒正》说:“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注: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一、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此外,还有“诗使”“醉圣”“酒仙”等称呼。
他一生仕途坎坷,怀有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于是内蕴着满腔的忧愁。
但他有生性爽朗大方,具有乐观主义精神,满怀浪漫主义思想,矛盾的忧愁与乐观的性格,通过他的诗歌反映出来,留下了大量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诗篇。
他有一癖好——嗜酒成性,他饮酒必吟诗,吟诗必饮酒,而且诗中必有酒,他的诗皮日休称其为“天上文”①,所以“诗仙”“酒仙”成了他独有的代名词。
他自己也承认,在《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中说:“举目四顾,霜天峥嵘,衔杯叙离,郡子赋诗以出钱,酒仙翁李白辞。
”在《玉壶吟》里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也说“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李白自负随性的可爱个性。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是的,李白不仅仅是诗仙,更是酒仙,他的诗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酒是其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一生嗜酒,酒又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若没有酒,李白的浪漫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若没有酒,李白不可能写出具有“天上文”韵味的诗歌①;若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可能会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空白。
二、酒之于李白既是意象也是灵感来源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因此我国具有最悠久的酿酒历史“据1979年在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发掘的酿酒用具,表明在5000多年前山东半岛的居民已经开始用谷物酿酒。
”[1]而在文学作品中,早在《诗经》中就有很多涉及酒的诗句,而且在《诗经》中,“酒”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已经开始确定下来,如祭祀,宴飨,庆贺,送别,消愁等等。
如《豳风·七月》中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这里“酒”就是用作节庆之用以调节气氛的媒介;再如《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酒与诗意中国文学中酒的象征与意境酒与诗意:中国文学中酒的象征与意境在中国文学中,酒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象征与意境的载体。
它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展现人物性格、描绘人生哲理等。
本文将探讨酒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与意境,展示酒与诗意的紧密联系。
一、酒的象征意义1. 快乐与团聚酒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用来代表快乐与团聚的象征。
例如,在《红楼梦》中,宴会常常是角色们表达快乐情感、促进情感交流的场所。
有时候,酒还被用来象征家庭的团聚,传递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这种象征意义使得酒成为了人们庆祝节日、聚会联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溶解忧愁酒也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达消解忧愁、排解痛苦的象征。
当角色们遭遇挫折、失意或愁绪之时,他们常常选择饮酒以减轻痛苦。
酒的醉意能够暂时让人们忘却困境与忧伤,体验到一种释放与宽慰。
例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深感寂寞与无助,因此与牛魔王大醉一场,借酒消愁。
3. 理性与误解在中国文学中,酒还经常被用来象征理性与误解。
有时,饮酒能够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清晰,理性地看待问题。
然而,饮酒过量也容易导致误解与错误的认识。
在《红楼梦》中,宴会上的酒会引发了人们之间的误解与矛盾,使得人陷入纷争与冲突。
二、酒的意境描写1. 丰富的五感酒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往往涉及到丰富的五感。
通过描述酒的颜色、气味、口感等,作家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
例如,在《红楼梦》中,宴会上充满甘香的美酒,清新的花香,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嗅觉与味觉体验。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酒还常常与自然景色相联系,共同构建出诗意的意境。
在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描写,将月亮、影子、酒杯融为一体,创造出奇特的意象。
这种描写使得人与自然相融,突显出酒所带来的愉悦感与人生的美好。
3. 表达内心世界酒的意境也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常常借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从而通过饮酒来寻找一些自我解脱与救赎。
唐宋诗词中的酒意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唐宋诗词更是灿烂夺目,同时中华古国也是一个酒香浓郁,充满酒文化的文明之邦。
我们不妨走进唐诗宋词,掬一捧千年琼浆去感受诗人的才气,酒气,去领略诗人的豪情愁绪。
传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因而人们称之为“酒圣”。
自从有了酒,人们的生活似乎也随之丰富起来,情感也被激活了。
你看: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而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贺知章正“金龟换酒”,杜工部“潦倒新停浊酒杯”,岑参“中军置酒饮归客”,苏轼“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再听:有人在呼喊“将进酒,杯莫停”,有人在“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有人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人在询问“今宵酒醒何处”,也有人在谈说“醉里吴音”。
酒朦胧了醉眼,让英雄失去展示的舞台,是酒充满着愁肠,让抑郁苦闷得以排遣,也是酒壮足了英雄的胆魄,使人崛起。
酒与诗人或多或少的联系着,从而使诗韵里夹杂着酒香。
今天饮酒似乎不要太多的理由,可是,千百年来从诗歌中看酒的功能却存有太多的变化,可以把戏助兴,可以解闷,可以设宴,可以出营,可以浇愁,可以陶醉于山野,一般会揭起诗情……酒的功能是这样的丰富,难怪人们总爱举杯。
在诗歌海洋中,酒似乎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让各种情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因而跟许多题材紧密相连。
一、送行诗与酒从军,仕途的坎坷,游历及出使送人多设酒饯行,或以酒表示对亲友的祝愿或表劝慰或寄离愁,让别离在酒气中朦胧以致消散。
盛唐,北宋送行诗歌存有许多。
李白存有《宣州谢眺楼私宴校书叔云》,白居易《琵琶行》,王维《送来元二并使安西》等,宋代柳永存有《雨霖铃》等。
其中当以王维《送来元二并使安西》圣塞雷县。
后因谱入乐府挑首句二字题并作《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此诗入乐后沦为社会上盛行的歌辞,别席离宴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