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66页)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66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首先,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建设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填埋场应该远离居民区、水源以及其他敏感区域,确保填埋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其次,填埋场需要有严格的废物分类和分区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进行合理的填埋和覆盖,以确保不同废物之间不会相互交叉污染,从而保证填埋场的环境友好和安全性。
同时,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指导,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和处置各类危险废物,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和污染的风险。
另外,填埋场的安全监测和污染防控措施也是确保填埋场安全的关键。
填埋场应该配备合适的监测设备,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
同时,填埋场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废物接收和处置审核机制,确保不合格的废物不会被填埋,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总之,安全填埋场是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环节,但其安全性和环保效果需要得到严格把控和管理。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填埋场的监测和管理,才能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危险废物的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其安全处理和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填埋场作为危险废物处理的一种方式,如果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安全填埋场的规范管理,以确保其在处理危险废物时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危害。
在进行危险废物填埋时,首先需要对危险废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标识,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区分和管理。
这样可以避免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混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或污染。
此外,填埋场需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填埋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以降低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安全填埋场的管理者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标准,来规范填埋场的运营和管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处置流程,以确保填埋过程的安全和可控性。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简介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是用于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的专用场所。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毒、腐蚀、刺激、感染、致变异、致畸形等危害性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建设符合安全标准的填埋场来处理这些废物。
设计与构建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设计与构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废物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地理选址选址是填埋场设计的第一步,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距离居民区、湖泊、河流等敏感区域的安全距离•地质条件是否满足填埋场建设要求•社会接受度状态评估和设计填埋场建设前需要进行状态评估,评估填埋场选址及周边环境的现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以及确定填埋场的设计要求和参数。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废物种类、数量和特性•填埋方式和方法•场地布局和结构设计,包括填埋区、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如闭环排水系统和气体处理系统建设与监管在填埋场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填埋场的质量和安全。
建设时需要进行水土保持、排水系统、隔离层、覆土层等工程的施工。
监管是填埋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管机构需要定期检查填埋场的运行情况,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操作与管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操作与管理是保证填埋场安全运行的关键。
废物的接收与分类填埋场需要按照废物种类和特性进行分类和接收。
在接收废物之前,需要对废物进行初步处理,如固化、中和等。
分类和接收废物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场地巡检与维护填埋场的场地巡检是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巡检人员需要定期巡视填埋场各个区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
维护工作包括场地清洁、维修设施、清除积水等,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行。
废水和废气处理填埋场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含有各种污染物,需要经过处理后排放或回收利用。
废水处理包括沉淀、过滤、中和等工艺,废气处理则包括干燥、吸附、焚烧等工艺。
危险废物填埋场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是处理危险废物的重要环节,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危险废物填埋场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危险废物填埋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填埋场选址和规划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
其次,危险废物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填埋场的设计应考虑到危险废物的特性,采用合适的防渗措施和防渗材料,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填埋场的建设也需要符合相关的工程标准,确保填埋场的结构稳固、安全可靠。
此外,危险废物填埋场的运营管理也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填埋场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
填埋场的日常管理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包括危险废物的分类、包装、存储和处置等环节,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
最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监测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填埋场的周边环境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确保填埋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填埋场的运营也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对填埋场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填埋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填埋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监测评估等环节,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011环评师《案例分析》复习资料: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场(20分)某南方城市拟建一个氯化法钛白粉厂,其工艺产生的氯化废渣被鉴定为危险废物,按照国家要求,需要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来处置该项目产生的需要填埋处理的约20000t 危险废物。
该填埋场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渣道路、拦渣坝、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拦污坝、库区防渗防洪系统、地下水监测井等。
安全填埋场容积要求大于50万m3,服务期限3 0年。
建设单位经踏勘、调查,提出2个拟选安全填埋场场址备选(表1)。
1.根据表1中给出的备选场址初步调查情况,应选用哪个场址?请说明理由,并进一步指出拟选用场址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
应选用场址二,主要理由是:(1)渣场为Y型山谷,填埋容积比较大,便于填埋作业和库区管理。
(2)渣库无不良地质因素,周围村庄距离比较远,溃坝风险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影响小。
(3)主风向下风向无环境敏感目标。
拟选场址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距离公路较远,交通不便利,冲沟下方有一个村庄,附近有一个小学。
按照国家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计算其安全防护范围,如学校和村庄在此范围内应搬迁;若不需要搬迁,应在坝下设监测井,监测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情况,同时制订完善的风险应急措施和预案,建设完善的运渣道路并进行专业管理。
按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8598—2001),危险废物渣场应满足:(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危险废物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危险废物必须得到安全处理。
其中,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危险废物。
本文将探讨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
首先,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至关重要。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距离人居区和水源地的远近。
填埋场距离人居区和水源地越远,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小。
应当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和水源保护区选址。
2.地质条件。
填埋场选址应挑选坚实的地质基础,以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渗漏和污染的发生。
3.自然环境。
填埋场选址应尽可能选择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地下水位较低、地形较平坦、降雨量较小等。
4.社会反响。
填埋场选址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选址不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不良影响。
选址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勘探和评估工作,以确定填埋场的规模、设计参数和环境保护措施。
其次,工程施工监控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工程施工监控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2.质量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工程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环境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工期监控。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工期监控,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减少施工延误。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废物的管理和控制。
确保危险废物的储存、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和污染。
总之,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是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营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只有合理选址和严格监控,才能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郭4篆节能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6卷第11期2020年11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0) 11-0066-003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设计—以阿拉善盟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理工程为例任晓亮(宁夏思诚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比较与借鉴研究、调查与分析研究等方法,综合相关设计规范,系统介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设计成果。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刚性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危废进场要求、填埋工艺流 程、单元池设计、目检室设计、防渗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不锈钢雨棚、吊装机械、封场系统、雨水导排系统。
关键词: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设计参数;选址;设计图纸中图分类号:X70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危险废物定义为,除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 其对人、动植物和环境有危害的废物。
危险废物如 不进行合适的处置,可能对人类和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产 生产重的危害:破坏生态;危及人类健康;制约社会发 展。
,H此说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迫在眉睫。
而填埋是处理 危险废物重要手段之一,分别是柔性填埋场和刚性填埋 场。
由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 2019)己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要求柔性填 埋场场址应符合以下要求,刚性填埋场除外:(1)场区 的区域稳定性和岩土稳定性良好,渗透性低,没有泉水 出漏;(2)填埋场防渗结构底部应与地下水最高水位保 持3 m以上距离;(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高压缩性淤 泥、泥炭及软土区域;(4)填埋场场址天然基础层的饱 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l(V5cm/s,且厚度不应小于2 m,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必须按照刚性填埋场要求建设;同时提高了柔性填埋场入场污染物控制限值,即有机质含 量需<5%,水溶性盐总量需< 10%;再者砷含量大于5%的废物,应进入刚性填埋场处置,以上规定造成大量的 危废只能进入刚性填埋场填埋。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摘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而其中危险废弃物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对这类废弃物不适当或随意处置,则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产生有害影响。
文中就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作用、选址要求、选址工作程序、建设标准、营运管理体制。
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地下水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和渗沥液导排系统进行施工监理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危险废物安全填埋选址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传染性。
由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晚,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管理法规、处理技术的研究、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处于低水平阶段。
安全填埋是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国内在安全填埋场方面的研究较少。
如今国家有关部门对危险废物的处理极度重视,未来几年将在全国兴建%# 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安全填埋场设计工作总结和研究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在安全填埋场设计方面的工程实践,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考察调研,就安全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填埋分区、场底防渗和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危险废物安全填埋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安全填埋场的建设要点1.1 场址选择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满足安全、社会、环境和政治等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同时还应满足处理技术和节省工程投资的要求。
工程实践证明,做好安全填埋场场址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1选址技术基本准则(1)场址不宜选在地形高程低的地域和低洼汇水处。
场地的可利用面积应满足使用年限内可预测的有害物质填埋量和其它预处理设施的占地,并为长远发展规划的需要留有余地(2)场址选择应在渗透性弱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及砂质黏土地带该底层的渗透系数应小于0.0000001cm/s且对有害物质迁移、扩散有一定的阻滞能力(3)场址应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稳定地质带。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是确保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选址和施工监控的关键问题,并介绍有效的监控措施,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性。
一、选址问题1. 生态环境考虑危险废物填埋场应选址远离人口稠密地区和水源地,以避免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填埋场应尽量选择地势高且土壤质量好的区域,以减少危险废物渗漏的风险。
2. 地质条件考虑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地质条件,避免地震、滑坡、地质涌水等地质灾害风险。
选址过程中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确保填埋场周边地质条件稳定。
3. 土壤类型考虑填埋场选址还应考虑土壤类型,优先选择含水量较低且排水性好的土地。
这样可以减少危险废物渗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二、工程施工监控1. 施工规范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监督施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危险废物的正确填埋和覆盖,避免渗漏和溢出。
2. 气体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气体监测,确保填埋场中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放和处理。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
3. 渗漏液监测危险废物填埋场施工过程中的渗漏液应进行监测,确保渗漏液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4. 压实度监测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土壤的压实度监测,确保填埋层的密实性。
通过使用密实度计等仪器,监测填埋层的密实度,防止渗漏和沉降。
5. 排水系统监控填埋场施工过程中的排水系统应进行监控,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控参数包括排水速度、水位和排放水质等。
6. 环境监测填埋场施工后应进行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通过监测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三、监控措施1. 安装监测设备填埋场应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气体监测仪、渗漏液监测器、压实度计等。
这些设备可实时监测填埋场内外的环境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场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问题,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选址阶段:1.法律法规要求: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选址合法合规。
2.地质地貌因素: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地貌条件,确保选址区域地质稳定,不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震等。
3.水资源保护:应选址在水资源保护区外,避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污染。
4.气象条件:选址应考虑降水量、气侯变化等因素,避免雨水渗透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5.远离生活区:选址应远离人口密集地区和生活区,以减少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6.通风条件:选址应考虑区域内的通风条件,确保废物填埋过程中甲醛、苯、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扩散不会对周边环境和群众造成影响。
施工监控阶段:1.环境保护设施:施工过程中,应设置环境保护设施,如防沉降装置、地下排水系统等,以减少污染物的向外扩散。
2.施工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定操作,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环保要求。
3.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防护措施等,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
4.废物分类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对废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不同类型的废物按照规定的方式填埋和处理,避免混合填埋造成次生污染。
5.监测设施: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废物填埋场的监测设施,如气象站、环境监测仪器等,实时监测填埋场的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6.沉降监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沉降监测,及时发现填埋场的沉降情况,防止沉降导致地面塌陷和损坏。
在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场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水平,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模版1.选址阶段1.1 项目背景在选址阶段,需要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选址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2 选址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距离居民区和敏感地点的要求;-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 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
1.3 选址评估- 针对候选选址区域,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考虑;- 社会经济因素的评价。
1.4 选址报告- 根据选址评估的结果,撰写选址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址的科学依据和论证;- 选址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价;- 选址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 选址的环境保护和合规性评估。
2.工程施工监控阶段2.1 施工图设计- 根据选址报告的要求,编制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施工图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填埋区域的布局和尺寸;- 填埋设施和设备的安装和布置;- 排水和防渗设施的设计;-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设施的设计。
2.2 施工监控方案- 制定工程施工监控方案,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记录;-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2.3 施工监控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工程施工监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监控施工过程的质量和进度;- 监控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针对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4 施工监控报告- 整理施工监控记录和数据,撰写施工监控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情况的汇总;-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的总结;- 施工监控的结果和改进建议。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和工程施工监控模版1.选址阶段1.1 项目背景在选址阶段,需要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选址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2 选址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确定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距离居民区和敏感地点的要求;-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 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
1.3 选址评估- 针对候选选址区域,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考虑;- 社会经济因素的评价。
1.4 选址报告- 根据选址评估的结果,撰写选址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选址的科学依据和论证;- 选址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价;- 选址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 选址的环境保护和合规性评估。
2.工程施工监控阶段2.1 施工图设计- 根据选址报告的要求,编制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施工图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填埋区域的布局和尺寸;- 填埋设施和设备的安装和布置;- 排水和防渗设施的设计;-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设施的设计。
2.2 施工监控方案- 制定工程施工监控方案,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记录;-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2.3 施工监控执行- 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工程施工监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监控施工过程的质量和进度;- 监控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针对问题和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2.4 施工监控报告- 整理施工监控记录和数据,撰写施工监控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情况的汇总;-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的总结;- 施工监控的结果和改进建议。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介绍危险废物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污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之规定:到2005年,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危险废物要得到妥善贮存,有条件的要实现安全处置;2010年,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危险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到2015年,全国所有大、中、小城市的危险废物要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一、危险废物1、危险废物的定义: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其普遍特性表现为:毒性大、环境风险大、难于管理、不宜用普遍废物(如生活垃圾等)的通用方法进行管理和处置。
如工业废物、含汞、镉废电池、废矿物油、含汞废日光灯管等。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的要求:少时或临时周转性危险废物宜用简单、可靠的设施进行临时贮存,其要求如下:(1)应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的防渗材料建造,应设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2)基础防渗层为粘土的,其厚度应在1.0米以上,渗透系数应不小于1.0×10-7cm/s;基础防渗层也可用厚度在2.0mm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人工防渗材料组成、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10cm/s;3、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应满足的要求:危险废物也可以用高温消毒的原理来分解残留于废物体内的有毒成分,其要求如下:(1)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前必须进行前处理或特殊处理,以达到进炉的要求;(2)危险废物在炉内燃烧时需均匀、完全、彻底,不得有残留物质;(3)焚烧温度应达到110℃以上,烟气停留时间应在2.0秒以上,燃烧效率大于99.9%,焚烧去除率大于99.99%,焚烧残渣的热减率小于5%。
4、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它适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组分和能量的危险废物,如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废物,必须进行安全填埋,要求如下:(1)安全填埋场必须有满足要求的防渗层,不得产生二次污染,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ˉ7cm/s,且厚度大于5米时,可直接采用天然粘土基础层作为防渗层;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ˉ7cm/s——1.0×10ˉ6cm/s时,可选用复合衬垫层作为防渗层,且高密度聚乙烯的厚度不得低于1.5mm;当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6 cm/s时,须采用双人工合成衬垫层(高密度聚乙烯)作为防渗层,上层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下层厚度在1.0毫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