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级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陈红
- 格式:pdf
- 大小:320.79 KB
- 文档页数:2
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或修复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
围手术期管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就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探讨。
一、术前准备在心脏瓣膜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会与患者详细讨论手术的目的、手术风险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事项,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其次,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此外,患者还需要停止一些特定的药物使用,如抗凝药物,以减少手术期间的出血风险。
二、手术实施心脏瓣膜手术一般需要在全麻下进行。
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麻醉处理。
然后,医生会通过心脏停搏,即停止心脏跳动,以便进行手术。
在手术期间,医生会通过体外循环机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并在开放心脏时进行相应的瓣膜修复或更换。
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关闭胸骨和皮肤切口,并将患者转入恢复室。
三、围手术期监测围手术期监测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动脉压力监测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出血、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如果有必要,医生会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水平。
四、术后护理心脏瓣膜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术后护理。
首先,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监护,直至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稳定。
随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普通病房继续恢复。
在术后恢复期间,医生会继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此外,医生还会开具必要的药物处方,以控制患者的疼痛、抗凝、抗感染等情况。
五、术后随访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术后随访。
这是为了评估手术的长期疗效,排除并发症的产生,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关键词】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心脏瓣膜受风湿热感染导致瓣膜功能及结构的改变,使患者心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需行瓣膜置换手术。
1 临床资料吉林市中心医院从2006年1月3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共收治4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瓣膜置换术,其中女30例,男16例,年龄20~35岁,置换二尖瓣26例,三尖瓣12例,双瓣8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瓣膜置换手术较复杂,风险大,费用高,而且术后移植物留在体内,医护人员应向患者细心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如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的病例,术前生活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若不手术后果如何,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的最佳时机,瓣膜的种类和使用寿命以及瓣膜工作时的开关音,鼓励患者接触术后的患者,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和经验告诉患者手术并不十分可怕,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术前护士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排尿,训练患者有效咳痰,适应术后需要,观察图片直接了解一些术后的情况,通过图片患者可以看到,他们回到疗区ICU 病房后,四肢是被绑着不能动,嘴里有一个插管,也不能说话,身上有一些引流管,周围有一些监护仪器,这些都是治疗的需要,虽然家属不在身边,但医护人员就像亲人一样细心照料着他,密切观察病情,让患者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
虽然经过医护人员的详细介绍,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但术前或术日有的患者仍会很紧张,可能引起失眠及心律失常,责任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清理、探视保持病室安静,为患者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充分休息,为手术做准备。
2.2 饮食护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体质虚弱,在强心剂治疗的同时还应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丰富的易消化事物,如若饮食调整不佳,还可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等补充营养,改善机体抵抗力,增强手术耐受力,促进术后康复。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作者:丰桂平凌红芬祝玲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8期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所达到的效果。
结果: 32例患者顺利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9天,院外随访健康状况良好。
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及电解质和凝血酶原的监测,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nursing 32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by implementing replacement surgery of mechanical heart valve before and after. Methods: The patients' achieved results that undergoing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hrough a series of treatment and care are analyzed. Results: 32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the average days that they are in hospital are 19, and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is good through follow-up of outside hospital. Conclusion: in nursing work, in order to help patients pass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smoothly and improve the surgery effect, we should strengthen preoperative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ion, monitor circulatory systems, electrolyte and prothrombin.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Key word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86-010引言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丰桂平;凌红芬;祝玲【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1(030)018【摘要】Objective: through nursing 32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by implementing replacement surgery of mechanical heart valve before and after.Methods: The patients' achieved results that undergoing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hrough a series of treatment and care are analyzed. Results: 32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the average days that they are in hospital are 19, and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is good through follow-up of outside hospital.Conclusion: in nursing work. in order to help patients pass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smoothly and improve the surgery effect, we should strengthen preoperative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spiration, monitor circulatory systems, electrolyte and prothrombin%目的:通过对32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所达到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顺利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9天,院外随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及电解质和凝血酶原的监测,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疗效.【总页数】1页(P286-286)【作者】丰桂平;凌红芬;祝玲【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J], 王慧;张伟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J], 张书琴;李静;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J], 王慧; 张伟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 [J], 张书琴;李静5.整体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J], 王瑭颖;吴丽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对策。
方法:3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10例,1例术后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8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需二次开胸进行手术止血,存活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
结论: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心脏瓣膜疾病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由于各种原因(如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病变,逐渐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的单瓣膜和或多瓣膜病变,其治疗方法早期为内科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则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而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我国大多数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就诊时心脏代偿功能非常低,心功能已达Ⅲ~Ⅳ级(NYHA分级),心胸比率多>0.7,而且多数合并有房颤,这些重症患者往往需要手术尤其是瓣膜置换术治疗,但其手术死亡率高[1]。
因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要求高、难度大、存在高风险,因此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得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率。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3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中心脏瓣膜病患者,男10例,女26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49.2±2.1)岁。
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心功能Ⅱ级15例,Ⅲ级12例,Ⅳ级9例。
其中9例为单纯主动脉病变,17例为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变,10例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及三尖瓣病变。
合并高血压20例,合并左心房内血栓21例,合并糖尿病15例。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李艳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0(007)029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对32例患者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治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深入了解病情特点,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维持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加强抗凝治疗的监护是保证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李艳
【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心脏瓣膜置换术7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祝慧琴
2.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谭亚玲
3.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J], 梁美莲;姚维深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对患者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的影响 [J], 田永仓; 赵丹; 柏本健; 康小琴; 聂太宝; 韦庄怡
5.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探讨 [J], 王英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
一、术前护理术前护理是指手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宣教、术前用药等。
1. 术前宣教术前宣教是为了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护理措施等内容。
同时,还要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让他们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术前用药术前用药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根据医生的嘱托,护士可以给患者口服镇静药物或使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镇静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疼痛感。
二、术中护理术中护理是指手术进行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包括手术准备、术中监护等。
1. 手术准备手术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环节。
护士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部位、手术器械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准确性。
同时,还要检查手术室设备的完好与否,并将所需用到的器械和物品摆放整齐,便于医生使用。
2. 术中监护术中监护是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此外,还要密切配合医生,熟悉手术操作流程,准确递送手术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指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与评估、伤口护理、药物管理等。
1. 观察与评估术后观察与评估是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的关键。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等,并记录及时反馈给医生。
此外,还要关注患者的排尿情况、皮肤血流灌注、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伤口护理伤口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能够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护士要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并进行消毒和清洁,注意伤口的干燥与湿润,以及密切观察伤口的排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外科学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策略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外科手术。
在手术后的围手术期,正确的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策略对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外科学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策略。
一、围手术期护理1. 术前准备在心脏瓣膜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心肺功能评估、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医学检查。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2. 术中护理心脏瓣膜手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血液循环、肾功能等的稳定,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 术后护理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及专业的术后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心音、呼吸情况等,并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心律失常等。
二、并发症处理策略1. 感染处理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较高。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伤口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伤口感染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感染情况的变化。
2. 出血处理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如果出现大量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评估出血的原因。
3. 心律失常处理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心房颤动等常见的心律失常。
如果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需要及时进行心律调控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
总结:外科学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策略对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变化,进行专业的术后护理。
成人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R2A1672-3783(2015)07-0623-01心脏瓣膜病是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粘液样变性、先天性发育畸形及结缔组织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以瓣膜增厚、粘连、纤维化、缩短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单个或多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脏病。
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1]。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在过去、现在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治疗这些患者的主要手段[2]。
理想的人工心脏瓣膜应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即能提供无阻碍的前向血流,开放时跨瓣压小,而关闭时返流容量小;不易形成血栓及发生感染无血液成分破坏;结构稳定耐久;易于植入;费用合理等。
尽管目前外科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工心脏瓣膜的功能,但至今临床已有的人工心脏瓣膜并非理想[3]。
虽然手术的危险性较大,术后患者恢复缓慢,且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服抗凝药等,但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以及促进患者的康复。
现就近年来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综述如下。
一、瓣膜置换手术的适应证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膜严重关闭不全及狭窄、二尖瓣及瓣膜下结构病变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的瓣膜病变及先天性瓣膜病变。
二、临床中常见重症瓣膜置换术的情况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瓣膜功能障碍、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室破裂等,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再次手术矫正,再次换瓣术后死亡率较高,国外报道为4%~44%,国内报道为12%~50%。
2、巨大左心室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巨大左心室患者病程长、心肌损害重,常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加上全身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围手术期病死率达13%~41%[4.5]。
3、心功能Ⅳ级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Ⅳ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
三、护理3术前护理3.1术前准备及护理3.1.1心功能准备改善心功能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的标准,适宜做手术的心功能为Ⅱ~Ⅲ级,对术前心功能Ⅳ级患者,除常规予强心、利尿等治疗外,还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葡萄糖一胰岛素一钾(GIK)液治疗,间断吸氧,严格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
心功能Ⅳ级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陈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24
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脏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术前心功能Ⅳ级的心脏瓣膜病患者[1,2]。
术前心功能Ⅳ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回顾2010年1月 2011年12月的20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对其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护、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抗凝治疗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实施心功能Ⅳ级的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
年龄47 83岁。
住ICU时间1 8d。
其中二尖瓣置换11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8例。
2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9例痊愈,1例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治愈率为95%。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焦虑、紧张、恐惧、疑虑等是心脏围手术期常见的心理反应,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重要性,采取术前图片宣教、提前让患者参观ICU熟悉病房环境等多种措施,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呼吸训练和排痰训练,保证术后能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促进肺膨胀。
3.2改善心功能由于心脏长期负荷过重、心功能差、心肌储备能力低下,稍有不慎,极易诱发心力衰竭。
故应在调整心功能为最佳状态时手术[3]。
术前应用强心、扩血管、利尿等
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
陈红: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对症处理,并适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心绞痛、晕厥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优质低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4术后护理
4.1血流动力学监护
4.1.1心电监护因手术创伤、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加之术前心功能差等多种因素,术后患者易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应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及心律的变化,严密监测有无低心排综合征、室性早搏、室上速、心动过缓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
补充血容量,保证心肌供氧,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防止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维持血钾浓度在4.5 5.5mmol/L。
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12h内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利多卡因及胺碘酮等对症处理后,在较短时间内转为窦性心律。
4.1.2有创动脉压(ABP)、中心静脉压(CVP)的监测重症瓣膜置换术后体循环阻力明显增加,术后易致低排高阻的病理情况[4],故应严密监测ABP和CVP的变化。
维持动脉收缩压80 120mmHg,CVP6 12cmH2O,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本组有2例患者ABP及CVP均偏低,经补液扩容后得以好转;1例患者ABP低,而CVP高,采用限制补液同时加用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后血压回升,CVP下降至正常;另有1例患者发生心包填塞,经床旁开胸清除积血后迅速得以纠正。
4.2加强心肌保护
4.2.1稳定血容量由于术前心功能差,术中心肌缺血缺氧加之损伤,心包纵隔创面渗血,术后引流增多,极易造成血容
量不足。
在保证充足血容量的前提下,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微量泵入,且专用通路,保持通畅,以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从而有效改善了凝血机制。
4.2.2加强心肌收缩力在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静脉泵入的同时,加用地高辛、硝苯地平及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口服,必要时应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米力农静脉泵入,治疗效果满意。
在用药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地高辛引起的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黄视绿视,卡托普利引起的低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3呼吸道管理手术创伤、体外循环、术后疼痛、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肺部超微结构的改变,加之吸痰的刺激,容易造成肺部感染,每2h查血气分析1次,根据PaO2和PaCO
2
来调整呼吸机参数。
严密观察胸廓活动,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每2h翻身扣背1次,促使分泌物排至大支气管,以便吸出,避免堵塞管腔而出现肺不张。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并观察痰液颜色、性质及量,如果出现血性痰,提示可能有灌注肺及左心衰竭。
拔除气管插管后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6h1次,同时应用振动排痰仪行肺部体疗,控制体疗时间在20min/次左右;床旁示范有效咳嗽。
本组患者经以上护理无1例发生肺部感染。
4.4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脱出。
每15 30min挤压1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有无气体及血凝块。
若胸腔引流液突然减少,注意胸腔引流管是否堵塞,予呼吸囊加压膨肺排痰。
警惕胸腔内有无大出血,观察有无急性心包填塞。
若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CVP升高、对升压药反应差、尿量减少、听诊心音遥远,应及时报告医师,行二次开胸术。
4.5防止感染重症瓣膜置管术后患者易并发感染而致心内膜炎[5]。
术后每2h监测体温1次,若出现持续原因不明的发热同时听诊心脏有新的杂音时,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在高热时抽血培养以便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适时延长用药时间至术后10d。
做好各管路护理,每日切口换药1次,有渗血时及时更换;动静脉穿刺处每日更换敷料,消毒范围在10cm以上。
本组在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消毒隔离的基础上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无1例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及瓣膜感染。
4.6抗凝治疗瓣膜置换术后需根据瓣膜置换的种类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常规第1d引流量不多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拔除气管插管后改华法林2.5mg口服,并根据凝血酶原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
抗凝不足易出现血栓,抗凝过度则造成出血。
观察心包纵隔引流情况,当引流量持续>100ml/h,同时伴有低血容量表现时应考虑活动性出血。
同时注意有无口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等。
本组1例患者护士抽血时发现血液黏稠不易抽出,加强抗凝后得以好转。
4.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心功能Ⅳ级者多合并严重的内环境紊乱[6],加之体外循环、应用利尿剂等因素的影响,易引发低钾和低镁血症。
注意输液的速度,准确记录尿量,根据尿量补充钾盐,根据血压、CVP、尿量判断心、肾功能,为输液提供依据。
要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结果合理安排水电解质的输入。
本组有2例查血钾<3.5mmol/L,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6h后复查血钾正常。
4.8舒适的护理术后因气管插管、疼痛、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术后早期禁食水造成患者不舒适,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
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安抚,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放心休息。
患者因术中被动体位时间长,返回ICU麻醉未清醒前仍采取仰卧位,清醒后会感觉肌肉酸痛、浑身乏力,有改变体位的需求,麻醉清醒后应立即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肌肉放松、胸液引流和改善呼吸。
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早期拔除各种管道,避免管道牵拉引起疼痛。
本组患者舒适度良好。
5小结
心功能Ⅳ级瓣膜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手术是心脏外科领域的高端技术,患者的预后与围手术期护理密切相关。
瓣膜置换术患者需终身抗凝,抗凝不足可引起肢体栓塞和脑栓塞,所以做好患者的术后指导至关重要,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调理等,还应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用量。
心功能Ⅳ级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的、全方位的工作过程,其护理的关键在于严密的、科学的、全面的持续监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的差异,将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有机结合,提供从身体到心理的护理。
参考文献
[1]Carapetis JR,Steer AC,Mulholland EK,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diseases[J].Lancet Infect Dis,2005,5(11):
685-694.
[2]Guilherme L,Ramasawmy R,Kalil J.Rheumatic fever an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genetics and pathogenesis[J].Scand J Immunol,2007,66(2-3):199-207.
[3]蔡用之主编.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置换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2-243.
[4]柳克哗,陈英淳,尤斌,等.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2):25-
27.
[5]冉丹丹.1例妊娠心衰行瓣膜置换及引产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06.
[6]曾谦.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衰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2045.
(收稿日期:2012-07-09)
(本文编辑王亚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