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填空题1-80(已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0
海洋地质学复习题第2章海洋构造地质学1.大洋中脊的特征主要有哪些?洋脊侧翼区,是地势崎岖的斜坡区,悬崖陡壁耸立;大洋中脊并不是连冠不断的,而是被众多的转换断层分割成一段一段,两段中轴错开甚远;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局部露出水面称为岛屿,多由海山群和深海丘陵组成,自脊顶向两缘地带,逐渐平缓,向下过渡为深海平原;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
地震分布在中脊轴部和中央裂谷,构成中脊地震带;洋脊斜坡或脊顶上的沉积物很薄或完全缺失,洋脊附近沉积物很年轻,多为新第三纪或第四纪;大洋中脊是海底扩张中心,热地幔物质沿中脊不断上升并形成新洋壳;2.无震海岭的特征与形成过程主要是什么?发育在大洋盆地之中,由海底火山链组成,按火山年龄新老依次呈线状排序,排列方向与大洋中脊垂直或相交。
成因:固定的地幔热点喷发的火山在板块拖曳移动的海底上逐步形成。
其轴部无中央裂谷;无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现代火山局限于海岭的一个端点;无地震活动或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
3.试述大陆漂移的主要内容。
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只存在一个巨大陆块(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和一个广阔的海洋(泛大洋)。
中生代以来,联合古陆分裂,产生多个碎块,即为现在的各大洲,并逐步漂移到目前的位置。
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步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而泛大洋(古太平洋)则收缩成今日的太平洋。
4.驱动大陆漂移的动力主要是什么?两种大陆漂移驱动力:一是向西漂移的力,它来自日、月引力导生的潮汐摩擦力,尤其在地表最明显,致使地球表层或各大陆相对于地球由西往东的自转有滞后趋势,宏观表现为大陆缓慢向西漂移;二是指向赤道的“离极力”:魏格纳认为,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原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联结在一起,后经分裂而离开极地,必然有一种离开极地指向赤道的离极力。
离极力其来源主要是地球的离心力,除两极和赤道外,地球表面的任何一点,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都是指向赤道。
海洋地质题库4-1-8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波浪在水中会发生弯曲吗?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海水浴场一般在什么部位形成?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海岸泥沙悬浮在水中,为什么又会沉积下来?(11选5 )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沧海桑田”经常用来形容世间变化太快,实际上这是一个地质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洋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洋壳与陆壳有什么区别?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什么?。
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地质1、海岸线的定义是什么?2、海岸类型有哪些?3、为什么说基岩海岸具有变幻无究的神韵?4、在砂质海岸我们可以从事哪些生产活动?5、淤泥质海岸都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河口三角洲海岸?7、什么是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海岸最适合在什么条件下形成?8、珊瑚海岸最适合在什么条件下形成?9、影响海岸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海岸的发展一般经几个阶段?11、海岸带的定义是什么?12、海岸带通常划分为哪几部分?13、作用在海岸带附近的力有哪些?14、海底岩石是怎么形成的?15、什么是海洋中的岛屿?16、什么是堆积岛?17、什么是大陆岛?18、什么是海洋岛?19、什么是珊瑚岛?20、什么是海水的溶蚀作用?21、什么是死海蚀崖?22、什么是海蚀柱?23、波浪的破碎与海底坡度有关系吗?24、在海滩上能找到的主要矿物是什么?25、对海岸沙丘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什么?26、什么是盐水楔河口?27、在河流入海口,河口右侧的盐度和左侧的盐度是一样的吗?28、海滩砂颗粒的大小与海滩坡度有关系吗?29、组成海岸的岩石抗波浪冲蚀的能力是否相同?30、海蚀崖越高说明它的抗冲蚀能力越强,对吗?31、如何确定海岸沙丘是否活动?32、波浪在水中会发生弯曲吗?33、海水浴场一般在什么部位形成?34、海岸泥沙悬浮在水中,为什么又会沉积下来?35、沧海桑田”经常用来形容世间变化太快,实际上这是一个地质过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6、洋壳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37、洋壳与陆壳有什么区别?38、大陆漂移学说是由谁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是什么?39、海底扩张学说是由谁提出的?其观点是什么?40、海底扩张学说可以从哪些事实得到验证?41、通常用什么指标表示海底扩张作用的强度?42、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43、目前板块学说中板块边界如何分类?44、大洋也有生有死吗?45、冲绳海槽是如何形成的?46、什么是大陆边缘?47、什么是大洋盆地?48、什么是大陆架?49、什么是海沟?50、什么是岛弧?51、为什么岛弧与海沟常伴生在一起?52、海岸带地形的塑造因素有哪些?53、海岸地貌有哪两种类型?54、大西洋的海底地貌有什么特点?55、太平洋的海底地貌有什么特点?56、印度洋的海底地貌有什么特点?57、北冰洋海底地貌的特点?58、海湾按成因如何分类?59、中国海湾的分布特性及控制因素有哪些?60、连岛沙洲如何形成?61、沙质海岸附近通常出现什么类型的地貌?62、影响近岸带地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3、潮坪(潮滩)有什么特点?64、海岸沙丘有什么特点?65、为什么有的海滩比较陡有的比较缓?66、波浪越大海滩坡度就越陡吗?67、海洋沉积物如何分类?68、滨海带沉积物69、半深海沉积物70、海底沉积区域时如何划分的?71、研究海底沉积的历史通常用什么方法?72、海水的温度、盐度对海岸沉积物流的影响和沉积物的影响如何?73、在波浪的作用下海底泥砂怎么移动?74、在波浪的作用下海底泥砂的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75、海底细小的物质为什么总是向下移动的?76、为什么粗大的物质总是留在海边?77、在暴风浪或强浪作用下,海底沉积物会发生变化吗?78、什么因素控制了海底地形?79、海洋沉积物与陆地沉积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80、根据组成海滩物质的不同,常把海滩分为几种?81、挖开一个海滩剖面你发现砂是一层层的,这是为什么?82、海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我国悬浮泥沙含量最高的是哪两个海湾?83、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84、深海底金属矿产主要有几种类型?85、哪艘调查船首次发现锰结核?86、锰结核广泛分布于什么位置?87、属于深海底金属矿产之一的海底热液在什么部位出现?88、“黑烟囱”、“白烟囱”是怎么回事?89、美丽的“黑烟囱”通常出现在什么部位?90、当前制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主要是什么?91、海洋油气开发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92、现代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有哪些?93、海洋地质调查方法有哪些?94、开发河口三角洲可能引发哪些灾害问题?95、21世纪对海洋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发生机制的研究要求是什么?96、铺设海底管线和电缆时应注意的什么问题?97、古洋流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是什么?98、深部洋流及其分布99、古海水温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是什么?100、海洋古气候的研究标志?。
一、填空1、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互相作用的地带,是海岸水动力和海岸带岩石圈互相作用的产物,海岸动力包括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等活跃因素。
2、海水的机械搬运是指海水对碎屑物质的搬运过程,按物质在海水中的移动状态有推移、跃移、悬移、三种。
3、根据礁体与海岸线之间的关系,珊瑚礁一般分为环礁岸礁岛礁三种。
4、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河流下游的河口沿岸及海滨地带,根据萨莫伊洛夫的划分,河口区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
5、海底重要的地形单元有__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__.6、根据化合物的类型和化学键的性质,可将自然界的矿物划分为___自然元素矿物_____,__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______,____卤素化合物____,_氧化物和氢氧化物_______和_含氧盐______五大类。
7、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具体划分为__超基性岩_____,____基性岩____,____中性盐____,___酸性岩_____。
他们具体界线为<45%,45~52%,52~65% and >65%。
改变作用?8、褶皱的主要几何要素有__核______,__翼______,___轴面____,____枢纽____ and ____轴____。
9、按地震形成的成因,自然界中常见有_____构造地震___ _火山地震______ and ___塌陷地震_____三种类型。
10、矿物的相对硬度计是由是种矿物组成,硬度从1到10,对应的矿物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11、常用矿物硬度计为指甲和小刀,其中指甲的硬度为_2.5____,小刀为__4.5___。
12、矿物的光泽指的是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一般将矿物的光泽分为四组_金属光泽_____ __,_ __非金属光泽____,__金刚光泽_____, and ____玻璃光泽____。
厦大海洋地质学期末考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上升流
2、碳酸钙补偿深度(CCD)
3、中立线
4、蛇绿岩套
5、贝尼奥夫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陆架海区的沉积可分为()()()
2、根据水动力作用类型和强度,三角洲类型可分为()()()
3、根据潮汐作用的范围,海岸带可划分为()()()()
4、组成大洋地壳的岩浆岩,主要是地幔物质分熔出的
分异的产物。
和()()
5、深海沉积中的钙质软泥主要是指()和()()()
6、大洋中脊在三大洋中的分布各有特点。
太平洋内,它的位置偏东,两坡平缓,一般称为大西洋内,山系位于正中()()部位,轮廓与两岸平行,呈弯曲。
印度洋中脊也大体位于大洋()中部,整个洋中脊为。
7、根据礁体与岸线之间的关系,珊瑚礁可分为()()()
三、简述题(每题6分,共30分)
1、大洋水团的类型及特征?
2、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
3、发散型大陆边缘的主要特征?
4、太平洋洋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5、简述瓦因-马修斯假说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大洋中脊的地质构造特征?
2、大洋盆地的发展阶段及其性质?
3、试论海水CO系统及其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海洋生物地质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1. 下列哪个地质时期被称为“寒武纪”?A. 古生代B. 中生代C. 新生代D. 元古代2. 海底扩张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韦格纳B. 达尔文C. 李约瑟D. 斯带瑟3. 下列哪种地质现象导致了大陆漂移的发生?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风化侵蚀D. 板块运动4.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海底地貌和地壳构造B. 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C. 海洋化学和物理特性D. 所有以上都包括5. 海洋地质学最初是作为什么学科的一个分支而出现的?A. 地质学B. 地理学C. 生物学D. 物理学6. 海洋地质学中,下列哪个是主要的沉积岩类型?A. 火山岩B. 沉积岩C. 结晶岩D. 变质岩7. 下列哪一个海洋地质现象不属于地球物理学范畴?A. 海底地震B. 海底地貌C. 海底磁场D. 海底地热8. 下列哪一项属于海洋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海底地壳形成过程B. 海底生物多样性C. 地形地貌的演变D. 海洋化学成分9. 下列哪个是造成海洋水体成分混合的主要力量?A. 密度差异B. 风力影响C. 海洋流动D. 昼夜温差10. 海底地热是由什么导致的?A. 太阳热能B. 地球内部热能C. 海水摩擦产生的热能D. 海底火山喷发释放的热能第二部分:问答题(共60分)1. 简述海底扩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依据。
(15分)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若干块状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移动。
该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地壳板块从海岸线处分离,随后沿着海底背脊向外扩张,形成了新的海洋地壳。
这一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
该理论的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地震监测,可以观测到地震带位于海洋地壳的边缘,这表明海底脊背后是地壳板块的边界。
其次,通过磁性测量,科学家发现海底脊两侧的地壳岩石具有不同的磁性,表明海底脊上的地壳是从地球内部冒出来的新岩石。
此外,还有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表明,海底扩张和地壳板块的运动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过程。
1、根据重力地质作用的力学性质、作用过程及运动特点划分为如下几个类型:崩塌作用、潜移作用、滑动作用、流动作用。
2、风蚀作用是指风所携带的砂土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的地质作用,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
3、根据荒漠地面的物质组成,分为四种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4、风的搬运作用是指风把碎屑物质携带到别处的过程,包括悬移、跳移、蠕移三种方式。
5、海水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为: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6、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7、冰川按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划分: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8、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冰蚀地貌,主要包括:冰斗、角峰、刃脊或鳍脊、冰蚀谷、羊背石。
9、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由新到老为:大理冰期、庐山-大理间冰期、庐山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大姑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鄱阳冰期10、按照河流侵蚀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或底蚀、侧蚀或旁蚀两种类型。
11、河流的搬运分为:底运、悬运、溶运。
12、河流搬运的物质由于流量流速的变小,使流水动能减少,搬运能力降低,造成河流搬运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沉积的场所有:河口、河床由陡变缓处、凸岸。
13、三角洲从底向上依次沉积了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
14、三级河流阶地包括: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
15、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包括:构造运动及地震、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外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它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16、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7、物理风化方式包括:热涨冷缩、冰劈作用、层裂或卸载作用、盐分结晶撑裂作用、18、化学风化方式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19、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地形和岩石特征等方面。
20、在大陆地壳的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地幔_________和______地核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裂隙式______和____中心式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橄榄岩______ 、 ____玄武岩______、 ______闪长岩______ 、 __花岗岩__________ 、 ______伟晶岩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它们的代号分别为T\J\K 。
5、变质作用包括__动力_______、____区域_______和____接触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塑性_______、___弹性_________、____脆性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D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C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A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C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D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B_____。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研究的是()。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B. 影响地质变化的因素C. 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D.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A. 物质圈、生物圈、大气圈B. 北半球和南半球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D. 大陆、洋盆、山脉3. 拉尼娜现象通常指的是()。
A. 海平面上升B.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D. 海浪和风暴增加4. 相对定年方法是根据()。
A.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B. 地层的相对位置C. 化石的种类和分布D. 石头的颜色和质地5.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是由内部地质力学作用引起的?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山体滑坡二、填空题1. 当两块地壳板块相互靠近时,形成的边界类型是()。
2. 放射性碳14的半衰期约为()年。
3. 根据地球历史的划分,下列时代中最古老的是()时代。
4. 地球的磁场是由()产生的。
5. 地壳最上层的岩石类型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壳构造理论,并说明它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 解释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地质条件。
3. 什么是地质灾害?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简要描述其形成原因。
4. 什么是地球层序?如何利用地层确定地壳的相对年龄?5. 简述板块构造和地震的关系,并阐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活动的解释能力。
四、解答题1.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地震会造成地震波传播?2. 以地球历史为例,说明地质学是如何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
3. 利用地层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说明。
4. 请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并解释火山喷发在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5. 什么是地质勘查?请说明地质勘查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2. 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4. B. 地层的相对位置5. A. 地震二、填空题1. 构造边界2. 57303. 元古代4. 流体外核的对流运动5. 岩石圈三、简答题1. 地壳构造理论是指地壳是由一系列巨大的块状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上相对运动。
第一章绪论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研究对象: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
具体来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其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四大洋。
主要内容:①、在海洋动力(波浪、潮汐、海流等营力)作用下海岸地貌的塑造演化、泥砂运动和沉积作用。
②、三角洲与河口湾的研究③、海平面变动及其地质意义④、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⑤、珊瑚礁的成因、特征与成岩作用⑥、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⑦、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⑧、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⑨、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⑩、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2.研究海洋地质学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答: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
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
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概述海洋地质的研究历程?答: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海洋调查,第一次取得深海样品,发现了深海软泥和锰结核。
1891年由英国的默里和比利时的勒纳尔将这次凋查成果编制成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积分布图及写成《海洋沉积》一书,标志着近代海洋地质研究的开始。
“挑战者”号之后的几十年间,海洋地质的研究进展甚微。
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远航南大西洋,首次采用电子回声测深技术揭示了深洋底崎岖不平的地形,发现了纵贯整个大西洋的中央海岭;又用柱状取样管取样,进行样品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首次推算了深海区的沉积速率。
20~30年代,荷兰地球物理学家芬宁·梅因纳斯等使用潜艇在爪哇海沟和波多黎各海沟进行海洋重力测量,发现了与海沟有关的显著的重力负异常。
地质学基础章节题库A(有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即岩石圈,它是由和两部分构成。
2.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和演化规律。
3.在地质研究中,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以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G Cuvier)为代表的 ______论,他认为地壳的变化和生物的发展不是自然界逐渐演化而成的,而是短暂而猛烈的剧变事件造成的;另一种是以莱伊尔(Lyell)为代表的_______论,其核心思想是将今论古。
二、简答题: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第一章答案:一、1.地壳、上地幔上部2. 构造、发展历史3.灾变论、均变论;二、答案要点:(1)研究对象:地球。
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2)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等。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一、填空题1.地壳中含有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绝大部分元素,其中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最高的三种元素是、和。
2. 按照能量的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
3.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即,如大西洋中脊、东非裂谷;,如日本岛弧-海沟;,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裂.4.根据地震波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可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其中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称,而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称。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边界、边界和边界。
6.地震纵波传播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体波中的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7. 陆壳的主要特征是厚度较大,具双层结构,即下层为、上层为。
8. 地壳中克拉克值最高的4种元素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
9. 当地震发生时,远处的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波、然后是波和波。
10. 按照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划分为和两类11.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和。
海洋地质学复习重点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海岸带:在波浪、潮汐、海面波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动力因素综合作用下,海岸线的两侧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形地带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地带称为海岸带,其宽度受地形影响各地段不等。
我国《简明规程》中定义:海岸带是指海水运动对于海岸作用的最上限界及其邻近陆地、潮间带以及海水运动对于潮下带岸坡冲淤变化影响的范围。
海岸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还包括河口和港湾以及海涂。
2.海滩:海滨是与海直接接触的一狭条地带,介于海岸线与低潮海滨线之间,未固结的沉积物(砾、沙)所组成的海滨称为海滩(beach)。
(是以波浪作用为主要动力,由粗粒硅质碎屑组成的沿岸分布的疏松沉积物堆积体)3.河口湾:河口区被海水淹没时称河口湾,是“一个半封闭的近岸水体,与开阔海联系自由,其中的海水在一定程度上被大陆排出的淡水冲淡”4.被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离散大陆边缘等。
稳定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比较稳定,地形宽缓,从滨外浅海至洋底,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单元.稳定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边缘。
5.无震海岭:发育在大洋盆地之中,由海底火山链组成,按火山年龄新老依次呈线状排序,排列方向与大洋中脊垂直或相交。
海岭上无中央裂谷,也没有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其地形不像大洋中脊那么崎岖。
无震海岭上现代活火山比较少见,尤其是没有频繁的地震活动。
6.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在河口附近的陆上和浅水环境中形成的碎屑沉积体。
其平面形态为尖顶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或者呈朵状,故名曰三角洲.7.方解石补偿深度(CCD):CCD线又称深海雪线,海底一定深度之上存在碳酸盐沉积,而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全部融解,这个深度即碳酸盐补偿深度。
CCD升降史及其事件—四次CCD升降事件(1)白垩纪时CCD线较浅,一般在3600m之下;(2)渐新世三大洋的CCD线变得很深;(3)中新世的CCD线又普遍变浅;到距今10~15Ma,CCD线又回升到3700m;(4)晚中新世至今,各大洋的CCD线一直在急剧增深,目前估计在4500~4900m,成为地质历史上CCD线的最大深度时期。
西湖凹陷问题集第一章绪论1重点容1填空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名词解释1海洋地质学1简答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述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了解容1名词解释1海洋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1简答题21.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容22.简述海洋地质学开展史23.试述改变地球观测的海底三大发现24.试述海洋工程地质学研究容25.试述古海洋学的研究容26.海洋学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哪些27.简述深海钻探计划的三个开展阶段与主要成就2论述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重点容名词解释海洋地质学简答题1.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容了解容名词解释海洋海洋地质学古海洋学简答题1.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容2.简述海洋地质学开展史3.试述改变地球观测的海底三大发现4.试述海洋工程地质学研究容5.试述古海洋学的研究容6.海洋学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哪些7.简述深海钻探计划的三个开展阶段与主要成就第二章海洋学根底重点容填空题1.海水有波浪、潮汐、海流三种根本运动形式。
2.地壳根据其结构、物质组成和厚度的差异,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大洋型地壳和过渡型地壳三大类型。
名词解释海〔洋〕流简答题1.洋中脊的磁异常特征2.板块构造学说要点3.标准洋壳结构4.简述海流的分类了解容名词解释海色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海水密度海啸波浪潮汐海洋〔流〕洋壳岩石圈磁异常条带板块转换断层离散型边界会聚型边界简答题5.海水的盐度分布6.海水的温度分布7.海水的密度分布8.海水的化学性质9.波浪的分类10.海流的分类11.标准洋壳结构12.瓦因-马修斯假说13.板块构造学说要点14.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第三章海洋调查重点容简答题1.海洋地震勘探特点和应用2.海洋调查的容、类型、方式3.改变地球观测的海底三大发现4.简述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的主要方法与目的5.了解容名词解释海洋地质调查海下遥感水深测量简答题1.世界海洋调查的研究历程2.海洋调查的容、类型、方式3.简述海洋地震勘探特点和应用4.简述海洋地磁测量的特点和应用5.简述海洋重力测量的特点和应用6.简述海洋热流测量的特点和应用7.简述海上定位的类型分类8.简述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的类别、特点和应用9.简述钻井平台的分类与特点第四章海洋地形重点容名词解释海岸海岸带海岸线海滨后滨前滨外滨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底峡谷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深海盆地无震海岭简答题1.画图示意砂质海岸地形的海岸带结构单元2.海滩的沉积地形特征3.大陆架的地形特征和次级地形单元4.大陆坡的地形特征和次级地形单元5.简述大洋底发育的次级地形单元6.大洋中脊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的分布特点7.洋中脊的概念与根本构成单元了解容名词解释海洋地质调查海下遥感水深测量简答题1.海岸带的构成单元;2.基岩海岸与其特征;3.砂岩海岸与其特征;4.淤泥质海岸与其特征;5.生物海岸与其特征;6.简述河口海岸的类型与河口的分段;7.试述影响海岸发育的背景因素;8.试述锡昌等〔1991〕海岸分类的容;9.试述帕德〔1973〕的海岸分类容;10.简述大陆边缘的类型划分与主要特征11.简述大陆架的地形特征12.简述大陆坡的分类13.简述大洋底发育的次级地形单元14.简述无震海岭的主要特征15.简述大西洋底的地形特征16.简述印度洋底的地形特征17.简述太平洋底的地形特征18.海沟和岛弧的地形特征和次级地形单元19.边缘海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次级地形单元20.试述三大洋洋底的地形特征第五章海洋沉积重点容填空1.按构成特征,海岸带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4种类型。
《海洋地质学》复习思考题1.海洋地质学是研究被广袤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地球在时间上的发生、发展,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的科学。
既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当代地质学发展的三个主要前沿学科(海洋、外层空间和深部地质之一。
2.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表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
具体来说,就是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四大洋。
3.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海洋动力(波浪、潮汐、海流等营力作用下海岸地貌的塑造演化、泥沙运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与河口湾的研究;海平面变动及其地质意义;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珊瑚礁的成因、特征与成岩作用;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所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以及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
随着海洋调查技术的革新,海洋地质研究正向纵深发展,古海洋学已成为该学科的前沿。
4.海底是正在进行并且长期接受沉积的场所,与陆上相比很少遭受侵蚀,因而保留了较为连续的沉积记录。
对现代海洋沉积作用和成岩机理的研究,不仅可以大大地丰富沉积学的内容,而且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还可以利用已知,推断未知。
5.海岸及近岸海底含有锡石、锆石、金红石、独居石、钛铁矿、磁铁矿、金刚石等砂矿床;在深海底表层还分布着大量锰结核、锰结壳,其成分除锰、铁外,还富含镍、钴、铜等,其数量远远大于陆地储量,而且至今仍在继续堆积生长着。
分布于海底裂谷或扩张中心附近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以块状或软泥状赋存于海底,富含铜、铅、金、银等多种金属,被称为“海底的金银库”。
6.海洋地质学的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重大,她是了解地球发展变化——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关键学科,是人类生命、生产与生活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7.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历史时期,但是海洋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参与人类活动,则仅有百余年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海洋地质学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其研究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缓慢起步,中期的蓬勃发展和近代的快速腾飞。
8.“乔迪斯·决心者”号共接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700名科学家上船考察,钻取岩芯累计长达215km,钻探最深达海底以下2111km,钻探最大水深达5980m,共在全球各大洋钻井近3000口。
1998 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
1999年2--4月,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成功地实施了我国南海第一次大洋钻探第184 航次。
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ODP”航次,实现了中国海域大洋钻探零的突破。
9.中国IODP办公室设在同济大学。
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由国内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6名高级研究人员组成,包括5名院士。
其主任由中科院孙枢院士担任,副主任为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和中科院海洋所秦蕴珊院士。
10.海洋地质学的发展还表现在近期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如海底石油,陆架砂矿正被开发利用,大洋锰结核和锰结壳、海底热液矿床和多金属软泥已引起广泛的兴趣。
11.至20世纪末,我国已在太平洋初选出两个具有远景的富集多金属结核的矿区,含金属品位均在2%以上,超过了国际开发标准,为向国际海洋组织申请矿区开采权奠定了基础。
12.海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海岸和海底的地貌形态、物质组成、岩石分布、构造特征、海洋沉积等各种地质现象,探讨海底地壳、地幔和各种地质现象的演化、发展规律,从而向海岸和海底索取矿产资源并改造自然环境,使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13. 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 ,简写ESS正是把地球当作一个由相互作用的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包括人类社会等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
14.地球并不是一个均质体,而具有圈层结构。
从地球的外部到内部,根据其物质成分和存在状态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
15.生物圈可以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和,其范围应扩展到地球上能够有生物存在的部分,从大陆表面到深海洋底,从大气圈10km高空到地下3km深处均有生物存在,所以生物也构成一个几乎连续的圈层。
或者说,凡是有生物出现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都称为生物圈。
16.在上地幔约60~ 250 km范围内,地震波速相对较低,称为低速层(带。
据推测,这是因为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出现高温异常,使这里的岩石温度接近熔点,形成潜柔性的塑性层,或局部呈熔融状态,所以又称软流圈。
此层的存在为板块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17.靠近大陆,位于大洋边缘的水体叫海。
面积小,水深相对较浅(一般在3000m 以内。
海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根据其形态,可将海分为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三种类型。
18.需要指出的是,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海洋学者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相互连接的广大海域,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以及独特的水团结构,是在一个海洋学上有着独特意义的地理区域,并因此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大洋,称为南大洋。
19.海洋生物对于海洋沉积物的形成、有机质的堆积以及某些矿产资源的形成均有重要意义。
生物骨骼或有机体是海洋沉积物的一种来源;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本身对海洋沉积作用的进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20.大陆架也称陆棚,它是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浅海海底,从岸边低潮线开始向外海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边缘,这个边缘称陆架边缘,陆架边缘以内的浅海海床,便叫大陆架。
21.大陆裙(Continental rise又称大陆基、大陆隆、大陆裾,首先由希曾(B.C.Heezen,1959命名。
它是大陆坡坡麓缓缓向大洋底展布的扇形堆积体,一般分布在水深2000~5000m处,其上半部覆盖在大陆坡的基部,下半部则覆盖在大洋盆地上,是一个地跨陆坡和洋底的沉体,故称为大陆裙。
大陆裙的沉积物往往是由河流搬运、或重力作用沿着陆坡携带而下的陆源碎屑物组成的,在其底部再由底层重新分布。
22.海盆的基底多由超基性和基性火山岩组成,其上覆盖有红粘土及海洋生物沉积。
23.洋脊是由现代地壳最为活动的地带,那里经常有岩浆上升、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其构造与成因,是大洋形成和演化的根本问题。
24.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又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研究矿物则要从了解元素入手。
25.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不同,不同的矿物就具有不同的的形态和性质,人们根据它们就可识别和鉴定它们。
26.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也是反映地壳演化历史乃至整个地球运动的真实记录者。
因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岩石就成为研究大陆、大洋地壳发展历史以及探讨各种地质构造的客观依据和物质基础。
27.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早先形成的任何岩石遭受风化侵蚀的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
28.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结构改变使其内部物质发生变化的机械运动成为构造运动。
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9.需要说明的是,最近时期的构造运动对于人类的关系最为直接。
如进行水利、国防工程的建设及海岸、港口的开发,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预防等都要求对最近时期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详细研究。
因此,人们将第四世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并作为专门研究对象。
30.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岩层及其地质构造是其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的真实记录者。
因此,相对地质年代就可以依据记录在其中的沉积层序、生物演化规律和地质构造关系来确定。
31.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
保存在地层(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叫做化石。
化石通常是早期的生物遗体或遗迹被后期的碳质、钙质、硅质所充填或交代而石化,或者是早期生物遗体中所含不稳定成分挥发逸去,仅留下碳质薄膜的结果。
32.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旋转能、重力能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结晶能等引起整个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33.地下深处首先发生振动的地方(即地震波的发源地叫震源,它是地震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地方;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可将其视作地面上发生振动的中心;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震源深度。
34.按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深度<70km、中源地震(深度70~300km、深源地震(深度>300km。
35.地震对地面及其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12 度烈度表,仅日本将无感地震定为0度,有感地震分为Ⅰ~Ⅶ度,共8个等级。
目前我国使用的是1980年重新编订的12度地震烈度表。
36. 板块构造学说既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说的引申和发展,又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地球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无数学者广泛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联合研究的成果,属于世界科学界的共同财富。
37.板块构造学说使得人们对地球的演化可以获取十分简洁的结论:沧桑巨变,抑或大陆的分合与大洋的启闭,实际上就是岩石圈板块的生长、漂移、俯冲与碰撞的历史。
38.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统一超级大陆,称之为联合古陆,围绕联合古陆的广阔海洋称之为泛大洋。
到了侏罗纪,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分裂成几块大陆并各自逐渐漂移到目前所处的位置上。
现今的各大陆和各大洋都是经过大陆漂移后形成的。
39.板块构造的主要含义是: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若干巨大块体—板块,它们驮在上软流圈作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便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板块构造说就是关于板块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
40.海洋通过自身的动力对海岸和海底进行侵蚀、对碎屑物质进行搬运和沉积等作用的过程,称为海洋地质作用。
研究海洋的地质作用,用“将今论古”的原则可以查明各种海相地层的成因,探讨地壳和地球的发展演化历史。
41.海洋地质作用的动力包括三个方面:海水的运动,海水的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42.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43.浊流是一种载有大量悬浮物而十分浑浊的水下高密度重力流,其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挟带砾石,多发生在浅海或大陆边缘的斜坡上,也可产于湖盆中。
其密度大于周围海水,在重力驱动下顺坡向下流动。
44.海水中含有数十种元素,这些化学物质主要以悬浮微粒、胶体和离子三种形式存在。
45.海水的机械搬运指海水对碎屑物质的搬运过程,按物质在海水中的移动状态有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