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启示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浅谈美国福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张祥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自改革开放以来展,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是激励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发中国非公有制产业的崛起。
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量私人及个体企业不断出现,而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寻求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对于充分发挥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以及发展历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从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而言,可分为两个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和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以弗里得里克.泰勒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
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劳动定额管理。
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
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2美国福特公司的危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1903年由亨利?福特先生创立创办于美国底特律市。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前言 (2)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2)1.在人力资源聘用上 (2)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3)3.人力资源配置上 (3)4.人力资源管理上 (3)5.人力资源激励上 (3)三、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3)1.在人力资源聘用 (3)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4)3.人力资源配置上 (4)4.人力资源管理上 (4)5.人力资源激励上 (4)四、美。
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5)1.在人力资源的聘用上 (5)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5)3.在人力资源配置上 (6)4.人力资源管理上 (6)5.人力资源激励上 (6)五、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刘晓文人力资源管理09春2班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处于一个摸索和成长的阶段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人力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其经验,并结合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建议,借鉴美国和日本优秀的管理模式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美国日本人力资源模式启示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也随之发展,现代企业已从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了对人的管理.经过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就处于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一个企业的良好管理。
但是中国原有的人事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于现在竟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我们想要快速快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借鉴和学习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比较典型的人管理模式,主要是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所以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主要目标是是放在这两个国家上.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1.在人力资源聘用上,企业与求职都双向选择,并采用快速流动的用工制度。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介绍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国内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
人事档案管理是指对员工的个人履历、学历、职务、绩效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过程。
在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人事档案管理逐渐发展出以下特点:信息化程度高: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数据库、使用电子文档等,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重视隐私保护:国外人事档案管理严格遵循隐私保护原则,确保员工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动态化管理: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更加注重动态化,能够及时更新员工信息,反映员工职业生涯的实时变化。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集中式管理:以欧洲国家为代表,将所有员工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利用。
分散式管理:以美国为代表,将员工信息分别存储在各个部门或员工个人手中,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护员工的隐私。
折中式管理:以日本为代表,将员工信息分为必须由中央数据库管理的部分和可以由各部门或员工个人管理的部分,这种模式综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优点。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国内人事档案管理借鉴: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核实机制: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收集和核实机制,确保员工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重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国外人事档案管理非常重视员工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确保信息安全。
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普遍建立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西方国家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王可为来源:《经济师》2008年第05期摘要:我国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
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
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关键词:政府部门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与启示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5-190-03一、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目标之一。
19世纪中后期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直至今天,国家公务员制度仍在进行着积极的改革,以求适应历史的发展。
它为政府的改革开辟了道路,成为政府改革的先导。
这里,仅以英国和美国两国为代表介绍一下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原则。
从西方,尤其是英美两国公务员制度的演进状况,我们不难看到,虽然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条件不同,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几种不同特点的制度化模式,但作为现代人事行政管理新形式的公务员制度,它们都脱胎于西方特有的政党政治,赖以支撑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却是十分一致的。
1.公务员实行相对公平、公开的考试、录用制度。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是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现代人事制度形成的标志。
欧美等国建立公务员制度均由推行考试任用制开始。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模式及对我国启示(精选5篇)第一篇: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模式及对我国启示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模式及对我国启示一·特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
以下将介绍当今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
(一)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辅助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战略经营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并且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赖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不是对雇员问题进行急救处理,而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
从雇员招聘到使用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不断投资于培训和发展工作,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公司等部门成功地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如美国的微软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对招聘非常重视。
公司的招聘宗旨是“招聘不是针对某个职位或群体,而是着眼于整个企业”。
即要保招聘到长远来看适合企业、适合整个组织的人选,而不是考虑让他们担负某个具体的职位。
二、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虚拟管理趋势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事务方面所花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人力资源服务可以越来越多地通过自助形式提供。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在美国的企业中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外包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公司或者机构去管理,美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得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对企业价值更大的管理实践开发以及战略经营伙伴的形成等功能上。
如今在美国,很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最基本的业务——工资发放外包给企业以外的专营业主,使得薪金支票发放率大为提高。
目录纲要 (3)要点词 (3)一、序言 (3)二、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剖析. (5)1.在人力资源聘任上. (6)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6)3.人力资源配置上. (7)4.人力资源管理上. (7)5.人力资源激励上. (7)三、日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剖析. (14)1.在人力资源聘任. (17)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17)3.人力资源配置上. (18)4.人力资源管理上. (18)5.人力资源激励上. (19)四、美 . 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迪 (19)1.在人力资源的聘任上 (20)2.在人力资源薪酬制度上 (21)3.在人力资源配置上. (22)4.人力资源管理上. (22)5.人力资源激励上. (23)五、结束语 (23)参照文件 (24)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迪人力资源管理吴紫燕纲要:改革开放进三十年来,我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但与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倡议建设和睦社会的今日,怎样建设拥有中国特点的和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经过对美国和日本的人力管理模式进行剖析,从中总结其经验,并联合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建议,借鉴美国和日本优异的管理模式来发展拥有中国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
I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mplements the basic plan from the tradi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mode to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but compared with western advance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level also there exists a large gap. In the call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how to build up harmoniou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manpower management mode is analyzed, from which summarizes their experien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o lear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good management mode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要点词:美国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启迪一、序言跟着经济的发展,公司也随之发展,现代公司已从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了对人的管理。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以和谐管理理论框架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建议。
标签: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谐管理理论目前,世界各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但比较典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主要是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相适应,美国的人才市场也非常发达和完备,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人力资源配置、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市场化特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满足。
同时美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体现出高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特征,对个人素质和技术要求、工作职责、个人分工、权利以及发生问题的处理等都有具体的规章制度。
在美国,人才服务必须严格按照联邦和各州的法律运作。
美国涉及人才流动和职业介绍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如《宪法》、《劳工法》、《雇员工作法》、《安全法》、《反种族歧视法》、《失业保护法》、《税法》等等。
凡从事职业介绍及人才流动,都必须依法进行。
美国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美国企业视人才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决定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员工培训。
一般只要员工在工作中有成绩、对公司有所贡献,美国企业都会鼓励和帮助雇员进行各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
虽然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能力主义、强调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会强化员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员工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使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采用短期雇佣制,容易使员工产生短期行为。
员工流动性大,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性相对较差,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系统的理论支撑,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管理模式值得国内借鉴。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适应人才发展的要求,应该坚持以人本,建立以激励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组织文化。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1.职能分工专业化。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实现高度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由于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美国企业的职业分工相当细腻。
中国有一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可在美国这一说法得改一改——“掌握一门知识,精通一门专业,走遍天下都不怕”。
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重视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上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
大多数企业都有对其工作岗位所设的“工作岗位要求矩阵”,详细描述每个岗位对素质,包括知识、记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
那么,分工细到什么地步?美国一本书上写了2.2万个职务的名称,由此可见分工窒息。
2.人员配置市场化。
政府和企业需要的各种人才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取,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实现全社会范围内个人和岗位的最优化配置;但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日本职工有70%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产国10年,而美国仅为37%.3.激励手段多样化。
在美国,工资制定的基础是职务分工,不同级别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工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不同经历的经理,有着不同的工资水准,表现出强烈的刚性。
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多的是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
因此,美国企业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工作的内涵以及个人对企业做的贡献,奖励手段名目繁多,比较突出的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制度尤其让我们诧异不已。
4.员工培训经常化。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培训不遗余力。
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出去培训、在职学习,公司还经常性地委派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院等等。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经验和可借鉴之处?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和自身特点,从中有所借鉴和创新。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经验和可借鉴之处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抽屉式管理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
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
据调查统计:泰国在1981年采用“抽屉式”管理的企业为50%.在 1985年为75%,而在1999年为95%以上。
最近几年,香港的大中型企业也普遍实行“抽屉式”管理。
“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危机式管理在世界著名大企业中,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相当一部分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柯达、可口可乐。
杜邦、福特这样的大企业,也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
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
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
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比较及启示
楼俐
【期刊名称】《档案与建设》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力资源代理制度的推广及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外的信息沟通变得十分必要。
因此,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做法,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现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国外与国内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特点进行比较,汲取一些先进做法,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改革。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楼俐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国内外私人档案管理比较和启示 [J], 王秦川
2.国内外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启示 [J], 楚旋
3.国内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启示 [J], 刘晓强
4.国内外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启示 [J], 李世聪;彭秋琼
5.国内外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及启示 [J], 范兰德;舒克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来自美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启示
山东省济宁市技术学院魏玲
如何让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资源最佳配置等原则,始终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课题。
深入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将非常有助于我们探索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下面,我们先全景式地扫描一番美国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方面的做法。
美国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分为公有系统和私立系统两大部分,再具体一些说,前者又分为现职与非现职两单元,后者则以公司、企业、私立人员为主。
美国的公有系统人力资源档案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各级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公立组织的现职人员,均由所在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集中统一保管其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总署是联邦政府管理公务员的中枢机构,全面负责公务员的任用、考核、培训、晋升和退休等事宜。
联邦各机构均设有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本单位现职人员的人力资源档案。
州及地方政府中也设有管理现职公务员人力资源档案的相应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其工作职责、行为准则等受《公务员法》《信息自由法》《隐私法》及其他许多规定、条令的约束,在联邦政府工作的人员分军人和文职两种,所产生的个人档案分别保存在其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室。
美国国家档案文件局在圣路易斯建立了全国军事人员文件中心和全国文职人员文件中心。
非现职人员的人力资源档案,由国家人力资源文件中心集中保管。
非现役军人在死亡、离职或调动工作120天后,其人力资源档案都统一向军职人员文件中心移交;其他政府雇员,在死亡、离职或调动工作120天后,其人力资源档案则统一向文职人员文件中心移交。
美国私立系统的人力资源档案通常采取分散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与中国的人事制度不同,美国的人事档案不是终身制的,而是“人档分离”,如,在大型企业或私人公司工作的雇员,其个人档案由本单位的人事部门保管,辞职、死亡或工作调动,其档案仍留在供职单位,一般不向某个文件中心移交,到新的单位则建立新的人事档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规定,雇主必须为雇员建立人事档案,并在雇员离职或死亡之后为其保存一定时期。
当然,某些情况下,企业、公司或其他私立机构也把员工档案移交到商业性文件中心寄存。
美国的人事档案,内容一般包括工资/福利记录(社会和医疗保险交付情况)、受雇日期、病假/休假和奖惩记录,等等。
个人档案袋中的资料少而精,不断更新。
例如,每年提薪的材料放入个人档案袋后,则上一年的关于个人提薪的资料从档案袋中抽出,以减少个人档案袋的容积。
在美国,雇员的工作任务由其上司分配确定,每半年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年底做出鉴定。
上司对雇员的鉴定要与本人见面,如若雇员对该鉴定不满,可向更上一级领导反映,以取得公正的评语。
美国国家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心也保存着大量的个人重要数据,如,社会保障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简称SSN),社会安全号,信用报告,等等。
美国的社会保障号记载了公民有无违规行为发生等情况,是公民日后获取退休、养老、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保障的依据性凭证。
该号码可以随时调出,起初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共享的、全国联网的大型计算机微缩技术存储档案数据库。
可以说,它超越了档案的运用范围,在控制社会秩序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所谓社会安全号,即无论你怎样流动,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
每个人便会拥有一份由信誉局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
一旦你有不良记录在案,那么将在诸多领域受到限制。
正因为社会保险号码(SSN)是唯一的,美国的许多组织和机构也开始用这个号码来管理员工。
这并不是建立SSN的初衷,因此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旦盗窃到了某人的社会保险号码,罪犯就可以利用它进行“身份盗窃”,例如使用他人的SSN获取身份证,以他人名义建立信用卡帐号等。
因此,已经有许多机构放弃利用SSN,转而建立自己的身份鉴别系统。
至于是否可以通过SSN查到某人的驾驶执照或犯罪记录等,这也根据各州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以密歇根州为例,驾照和SSN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
而某人一旦被捕,司法部门也会给他一个单独的号码,与SSN无关。
在美国,所有的人事档案只对本人或他授权的人开放,不向公众提供利用。
以密歇根大学为例,每个雇员都可以上网查阅自己的某些人事档案,如工作履历、提薪情况等。
如果要查阅其他更隐私性的信息,如工作申请、奖惩记录等,则需要去大学的人事档案室。
在美国的某些州,让未经人事档案主体授权的人看他的档案是违法的,对执法部门也不例外。
如果联邦调查局或当地警察想要查看某人的档案,他们必须向法庭提出申请,得到搜查证后才可查阅。
概括来说,在美国想查阅某人的人事档案,必须经过以下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提交书面授权。
如果是相对人本人,提交一份附有正式签名和日期的申请信;如果利用者不是本人,并且相对人健在,提交相对人授权的签名信;如果相对人死亡,提交死亡证明;如果相对人年龄已过百岁,则无需提交死亡证明。
二、提交便于文件中心确认文件所需的信息,包括相对人任职期间使用的全名、出生年月、社会保障号、任职机构的名称、任职始离时间,等等。
三、列出所需文件或信息,并说明目的。
通过以上对美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状况的走马观花,再结合中国在该领域的现状,我们会发现中美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相同之处:
1.立法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2.重视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3.恪守保密原则。
但是同时,中美两国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同:
1.档案管理对象不同。
在美国,所有的人事档案只对本人或他授权的人开放,不向公众提供利用;反观我国,在这点上与美国截然不同:我国的人事档案主体不能随便查阅自己的档案,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对这些档案可以做到一览无遗。
2.档案管理程序不同。
我国人事档案在管理程序上内外有别。
对于上级领导以及负责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部门领导手续可免,非上级领导或非组织人事部门领导查阅时则要履行审批手续和查阅登记。
对于外单位,必须是党员干部且得凭借工作证、调查介绍信、行政介绍信,并在查阅单位填写《查(借)阅人事档案审批表》,得到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
3.档案利用实施方式不同。
在美国,人事档案利用既要遵照《信息自由法》的规定,积极提倡保障档案主体的知情权,对人事档案采取“依申请公开”的方式,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人事档案必须向符合条件的利用者开放,但同时,又必须严格遵守《隐私法》的规定,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必须以尊重档案主体的隐私权为前提,对不能开放的内容坚决予以保护。
在我国,许多单位的人
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网络尚未形成。
要查阅或复印人事档案信息必得经过一系列审批手续后,档案管理人员才提供人事档案原件为利用者服务,而且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导致中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差异较大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是由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以及利用条件不同引起的。
通过中美两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利用的比较,会发现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待改善,美国对人事档案的积极利用与审慎开放并重,以充分保障档案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做法,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目前推行的传统封闭式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正在受到诸多挑战,因此,调整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是刻不容缓。
针对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关键一点是观念的创新和突破,应树立“以人为本、立档为民”的指导思想,把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出发点,赋予人事档案主体相应的权利,包括按照规定程序了解档案内容的权利、对有异议的数据信息提出申诉的权利、要求维护个人隐私的权利,等等。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和管理人事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档案主体依法享受医疗、保险、晋升等各方面的权利,并非是作为限制人才流动、就业的控制手段。
尽管全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需要多方面的制度加以支持和保证,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档案的利用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为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尽快将此建成社会各界共享的、全国联网的数据库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