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 第15章:浪漫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90
西方艺术史 1 埃及建筑的另一大类型——神庙在新王国时达到尽善尽美。
在圣中之圣处安置了雕像神将进入其中就像在凯尔奈克和卢克索那样。
这些庙宇的外表均庞大威严。
凯尔奈克阿蒙——瑞神庙的多柱式大厅有103米长52米宽234根立柱支撑着23米高的屋顶。
围绕庙宇的神圣范围除了神殿之外还包括与祭拜和教会日常活动有关的所有附属房屋。
最重要的神庙往往由于每位法老都要增添新的多柱式大厅院子和塔门而失去原来的整体感。
2 从佛教庙宇到基督教教堂在各种宗教的神圣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对于世界观的提示它是通过分配建筑平面和建筑体积来做到这一点的。
3 希腊设计的建筑是为了从外部观看的事实上人们也是聚集在神庙前面的祭坛周围观看献祭仪式的。
罗马人则相反用他们的万神庙创造了一个内部环境信徒们在殿内聚会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来和上天神心灵相通。
后来基督教的建筑也采用了这种内部空间的新概念。
4 拜占庭帝国的诞生公元330年考虑到君士坦丁堡特别有利的形势——它是从黑海带爱情海的通道而且又占据着对于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关键位置君士坦丁皇帝把他的新首都选在了这里。
于是它成了三中伟大文明希腊、罗马和东方的相会点一个极为丰产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熔炉。
5 在装饰内容中禁止表现人物也使得书法倍受青睐不论是在建筑物的内部还是外部用古阿拉伯文字书写的古兰经语录带都发展起来。
在伊斯兰世界文字带有神圣的特点。
6 如果认为中世纪完全忘却了对古代的继承那将是一种谬误。
恰恰相反它曾通过修道院中修士的临摹试图把古人的知识保存下来并且还尝试过复辟西罗马帝国和长久地坚持它的艺术形式。
7 什么是人文主义尽管古代令人心驰神往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对于它的尊崇并非无穷无尽。
从那时起科学已经获得了般的巨大进步而且人文主义者也完全意识到决不能一层不变的复活过去。
他们拒绝奴隶般的摹仿古代但他们愿意去理解它从中汲取灵感从而向它看齐并且甚至可能超越它的水平。
8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建筑家还是一位雕塑家。
浪漫主义知识点总结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和艺术运动的一种主要特征,它追求个性与情感的真实表达,崇尚自然、情感与想象力,是对理性主义、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
浪漫主义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后世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与背景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时代,社会变革、传统观念的动摇和人们对自由、民主的向往都成为了浪漫主义产生的土壤。
浪漫主义也是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反叛,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与科学,而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了现代化的社会,但这些变革也带来了物质丰富和精神空虚的两极化现象。
人们开始怀疑理性的权威和科学的绝对价值,开始关注内心情感和个人体验。
二、浪漫主义的特征1. 强调情感与想象力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刻。
浪漫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情感与想象力才能触及灵魂深处,而理性与科学只是表面的东西,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奥秘。
2. 崇尚自然浪漫主义者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和真理的源泉。
在自然中,人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情感的安慰。
自然也是浪漫主义者思考和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自然的表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反对现实社会的不公与虚伪浪漫主义者看到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虚伪,他们呼吁社会的改革和对人类精神的关注。
他们希望人们不要只注重物质的享受,而要关注人性的良善和情感的真挚。
4. 颂扬个性与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者颂扬个人的英雄主义,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应该追求内心的真诚与自由。
他们崇尚英雄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认为只有英雄主义的精神才能点燃人类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三、浪漫主义的文学代表作品1.《哥德尔》〈童话》,《童话》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童话》以它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幻想世界的构建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
2. 《山水顿观》《山水顿观》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文,其中强调对自然的吟咏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浪漫主义——世界文学的高峰浪漫主义文学指在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有明确的理论纲领,有大量代表性的作品,并波及西方主要国家,成为文学运动或文学思潮的浪漫主义。
这一特定时期的浪漫主义作为流派首先起于德国,继而在英国步入繁荣时期,并波及西方其他主要国家,形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的时代,可以说是“历史转型期”。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以基本掌握政权。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启蒙学者曾经预言的合乎理性的国家和社会。
而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给大多数人到来的是日益赤贫化和都市异化分明。
德国还处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状况,既向往民族上的统一,也期待政治上的改革。
总之,对现实的不满弥漫欧洲,这是浪漫主义萌芽和生长的沃土。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不动荡不定的社会条件下,即使是同一位作家或文论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观点和创作实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使浪漫主义成为非常复杂的现象。
尽管存在千差万别,但浪漫主义在理论上仍然有相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文学创作自由,浪漫主义妖气打破古典主义的一切清规戒律的束缚,特别是“三一律”对艺术创作的桎梏,浪漫主义者视文学味创作主体自由个性的自由表现。
,另外,浪漫主义者提倡和争取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得社会政治含义,这一点在法国浪漫主义文论中表现最为明显。
第二,主张诗以情感为中心。
用浪漫主义理论家流行的术语表示,诗是心灵与自然,内在与外在,激情与各种感知之间的饿一种相互作用,是它们合作的结果。
第三,浪漫主义诗人和理论家大多是“回归自然”的信奉者。
诗不再是对客观存在的感知现象的真实描绘,而是表现被诗人的思想情感改造的世界。
第四,浪漫主义重视诗人的创造力。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浪漫主义运动这场人的主体性的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创作主体的创造力受到了高度重视,如诗人的不同层次的创造力,聚合能力,洞见能力和想象力,其中想象力被置于崇高地位,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有可能观察到一个真实而完美的世界,才能进入到诗的王国去探微寻幽,也只有通过想象诗人才能创造出艺术美的形式。
经典艺术——浪漫主义09包装工程(1)班刘 嵩 A09160122指导老师:吴 韬课程:艺术修养与实践他是一位诗人,更是 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充满着 梦幻与神秘,富于浪漫情调,他是英国 浪漫主义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就是布莱克。
目录一、浪漫主义艺术概论2(1)浪漫主义艺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2)(2)浪漫主义画派 (2)(3)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2)二、浪漫主义画家简介及作品赏析 (3)威廉〃布莱克 (3)戈雅 (5)籍里柯 (7)德拉克罗瓦 (8)吕德 (9)卡尔波 (10)透纳 (11)康斯太勃尔 (12)三、学习心得 (13)一、浪漫主义艺术概论(1)浪漫主义艺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前半,特别是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不只风靡于法国,也风靡全欧洲。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
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3)浪漫主义艺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
《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
浪漫主义的名词解释_社会背景_文学传统_艺术特点浪漫主义的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浪漫主义的社会背景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
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按事实描写生活,并对现存秩序进行强烈批判的文学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既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立足于实际,是不需要理想指导的唯物主义论,也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现实主义(Realism),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大家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大家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
一般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
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和哲学里)。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
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
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
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
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
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
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
”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浪漫主义时代艺术:1789—1848年(上)一起捋一遍西方美术史~一、概述1789年到1848年期间,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也并肩在这期间发展繁荣,其中新古典主义成分主要盛行于这一时期的前一段时间,情感的成分在后期占据上风。
1、来源:浪漫主义一词的诞生较晚,直到1798年才出现,诗人施莱格尔把这一词应用到诗歌当中。
这个术语本身起源于英国的哥特式小说,这种小说代表的阴郁气氛在18世纪下半叶风靡一时,但直到18世纪末,西方世界的意识领域才开始真正的发生转变,并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高潮。
2、社会背景: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着密切联系。
(1)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了法国大革命,但在整体上却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18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地区陷入战争,各国政府也纷纷镇压自由主义者,实行更加严厉与反动的保守主义。
拿破仑结束了法兰西共和国统治,并拉开了拿破仑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从1804年持续到1815年。
(2) 战争的军事需要使得上世纪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得以加速发展。
产生了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这时期也出现了现代劳工以及劳资冲突,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以及一场波及全欧洲的工人革命。
工业革命也催生了强大的资产阶级,并在政府中掌握更大的发言权。
(3) 在这种漫无尽头的危机面前,西方世界开始质疑启蒙运动的逻辑与科学经验主义,寻求其他信仰。
于是在法国人让-雅克·卢梭和德国狂飙运动的推动下,兴起一种对于个人主观情感的信仰,并逐渐成为18世纪末西方的独特心理特征。
知识分子、文化参与者开始鼓吹强烈的情感、直觉和不受束缚的创造才能。
在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看来,想象力的彻底解放和创造自由取代了规则、标准和逻辑。
3、浪漫主义的表现:(1) 浪漫主义导致了一种崇拜:不仅是对于奇异体验的崇拜,而且是对于恐怖、可怕和极端体验的崇拜。
这种根源,来自于18世纪,一批人对上帝产生质疑,或者不再信仰上帝,对于死亡永恒性的恐惧便弥漫在他们的作品中。
第六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第一节浪漫主义从古代希腊文学开始,浪漫主义一直是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元素,后来它发展为和现实主义并列的欧洲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但我们这里要谈的不是这个意义上的浪漫主义,而是作为一个文学运动的浪漫主义,也就是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主要潮流的浪漫主义运动。
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并非偶然,它是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学条件的产物。
1. 从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看,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后果的反响。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是对“理性王国”普遍感动失望的反映。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批判封建制度,另方面真诚地相信、宣传未来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原则基础上的新制度将是美好的“理性王国”。
但他们的美好预言却在历史中破灭了。
几乎所有的阶级都对革命的结果感到失望。
在革命中对被推翻的贵族阶级对革命自然心痛欲绝。
革命使他们失去了过去的天堂,新的现实使他们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他们或者躲在和现实截然不同的幻想中,或者向往神秘的彼岸世界,藉以求得些许安慰和解脱。
曾经积极拥护、参与革命的人也对革命的后果感到极度失望。
在他们看来,革命后的严酷的现实仿佛是对当初启蒙思想家那些美妙的预言的讽刺。
不仅革命进程的艰难曲折使“理性王国”的预言踪迹难寻,就是那些激进的革命言辞一旦落实为现实,它是否代表着正义也令人怀疑。
再加上革命高潮退却后封建残余势力的猖狂反扑,反动的“神圣同盟”的倒行逆施,更使他们当年的理想破灭。
一般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成员也感到革命的后果使他们过去的愿望落空。
革命年代,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权的血腥的搏斗、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内部的酷烈的争权斗争,不但把许多直接参与斗争的人的命运抛进了飓风一样的政治风暴的中心,就连一般的中小资产阶级也感到不安宁。
在法国以外,也有不少曾对法国革命寄予同情的人,被雅各宾专政时期的革命恐怖感到惶惑和震惊。
Romanticism浪漫主义1790-1910(romanticize)1、浪漫主义的词源浪漫主义时期是许多事物非常容易被人理解和容易被人喜爱的一段时期,人们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融洽的互动于这个充满矛盾的环境中,但在各种因素相互冲突的缝隙间,浪漫主义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慰籍,追求自由的思想给予了艺术极大的发展空间。
浪漫主义的性质和风格最早体现于文学上(诠释于音乐上,音乐是一种最好的诉说浪漫主义语言的媒介),可以从Romance这个词说起(Romanticism, romantic),意为罗曼语,是方言拉丁语的一种,由此词派生出romantic, romaunt是指用罗曼语写成的传奇和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而它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冒险和放纵的想像,也就是从主观出发的人对世界的理想化,因此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最具“艺术”味道的时代。
2、社会环境,思想社会——>人——>艺术——>音乐∧-――――――――――――∧当然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浪漫主义只能作为这段时期的笼统描述,浪漫主义所带领出的文化思潮、艺术思想和风格流派,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在19世纪中由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所掀起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运动,就可以解释为把主观的东西从个人扩大到整个社会的结果),这就是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反抗、自由、个性的体现。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个体的人有了比以往要多的自我体现的渴望,主动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感情,不断的创新,这些都最终导致了20世纪那“光怪陆离”(褒义)现代主义。
所以说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变革都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每一个时期都包含着不只一个倾向,之所以只以一个为督导,因为它的离心力大于其它倾向而占用主要地位,不能说古典主义时期没有浪漫因素,浪漫主义也是在包含着古典主义的核心外继续发展,并在与其共生的其它反动势力逐渐突出并强盛起来。
纵观整个浪漫主义时期,从这个不算长也不算短的时间跨度中产生的辉煌成就中,可以看到它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是必要的也是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过程,就如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