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材料用具: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花生种子,豆浆。
用具:双面刀片,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显微镜等。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乙液:质量浓度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B液质量浓度为。
三、方法步骤:
(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 。
(选择具体材料)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再注入。
)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的大烧杯中加热,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①取材:取一粒花生子叶,去掉。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染色。
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溶液。
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将物象调节清楚,换上观察,视野中央被染成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ml (选择具体材料)。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双缩脲试剂,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3 - 4滴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
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实验报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1.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得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反应。
2.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与发生作用,生成。
3. 脂肪可以被染成橘黄色,或被染成红色。
4. 蛋白质与发生作用,产生反应。
二、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花生种子,豆浆。
用具:双面刀片,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等。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乙液:质量浓度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B液质量浓度为。
三、方法步骤:(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①向试管内注入2ml 。
(选择具体材料)②向试管内注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的大烧杯中加热。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①取材:取一粒花生子叶,去掉。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染色。
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溶液。
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将物象调节清楚,换上观察,视野中央被染成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①向试管内注入(选择具体材料)。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相关知识细胞中的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
细胞中的单糖既作为能源又是合成与糖类有关的化合物的原料。
重要的单糖有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为葡萄糖。
葡萄糖不仅是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单糖,而且是构成多糖的主要单体。
多糖在细胞结构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细胞中的多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储备多糖;另一类是结构多糖。
作为营养储备的多糖主要有两种,在植物细胞中为淀粉,在动物细胞中为糖原。
在真核细胞中结构多糖主要有纤维素和几丁质。
动植物脂肪的化学本质是酰基甘油,其中主要是三酰甘油,常温下呈液态的酰基甘油称油(oil),呈固态的称脂(fat)。
植物性酰基甘油多为油(可可脂例外),动物性酰基甘油多为脂(鱼油例外)。
纯的三酰甘油是无色、无臭、无味的稠性液体或蜡状固体。
天然油脂的颜色来自溶于其中的色素物质(如类胡萝卜素);气味一般是由非油脂成分引起的。
三酰甘油的密度均小于1 g/cm3。
三酰甘油不溶于水,略溶于低级醇,易溶于乙醚、氯仿、苯和石油醚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大分子,各种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蛋白质不仅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而且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剂──酶主要是蛋白质,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离不开蛋白质。
在不同种类生物的组织或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操作指南1.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4 h)及其匀浆,鸡蛋清(稀释10倍后使用),鲜肝提取液,质量分数为1%的葡萄糖溶液,食用油,豆浆,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及流程1.原理:(1)本尼迪特试剂(CuSO、柠檬酸钠、碳酸钠按一定比例的混合溶液)检测4。
土豆汁和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若含有还原糖则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即OCu2(2)碘液检测土豆汁和梨汁中是否含有淀粉:碘液遇到淀粉会变蓝,因此若含有淀粉则溶液会变为蓝色。
2.流程图(1)取6支试管,用滴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滴加1mL土豆汁,在另两支试管内各滴加1mL梨汁,并在余下的两支试管中分别1mL本尼迪特试剂。
(2)取一支装有土豆汁的试管和一支装有梨汁的试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加入1mL本尼迪特试剂,振荡,将这两支试管放入沸水加热2分钟左右,观察期颜色的变化。
(3)取余下的一支装有土豆汁和余下的一支装有梨汁的试管,用滴管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滴加一滴碘液,振荡,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梨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放入沸水中加热后由蓝色迅速变为绿色,然后逐渐变为黄色,颜色逐渐加深,最终变为砖红色(产生砖红色沉淀);土豆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由蓝色变为黄色(产生浑浊的黄色沉淀物)。
分析:因为梨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的颜色为较深的砖红色,所以梨汁中还原糖含量较高;而土豆汁和本尼迪特试剂的混合溶液加热后的颜色为较浅的黄色,所以土豆汁中还原糖含量较低。
(2)实验结果:土豆汁中滴加入碘液后迅速变成蓝黑色,梨汁中滴加入碘液后变为透明的黄色。
分析:因为土豆汁中滴加入碘液后溶液迅速变为蓝黑色,所以土豆汁中含有大量淀粉;而梨汁中滴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变为与碘液颜色相近的透明的黄色,所以梨汁中几乎不含淀粉。
还原糖淀粉梨汁含有(较多)几乎不含土豆汁含有(较少)含有(较多)三、实验讨论及反思实验中遇到的问题:1.取梨汁和土豆汁样品时分不清哪支试管中取的是梨汁,哪只试管中取的是土豆汁。
反思:土豆汁较为浑浊,梨汁相比之下较为清澈,且装有梨汁的试管壁上会附着较多的透明颗粒物。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一.实验目的:测验考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响,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办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办法.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份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份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克不及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产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葡萄糖+ 2Cu2++ 4OH—加热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2O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更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效是氧化供能.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经常使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经常使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按照这一原理,适当提低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苏丹Ⅲ染色液染色:脂肪呈橙红,胞核呈兰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响.(蛋白质份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响.)三.实验资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不雅察.)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响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4.淀粉的鉴定:马铃薯匀浆.四、实验试剂1.斐林试剂(包含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2.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3.双缩脲试剂(包含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4.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有: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梨匀浆,葡萄匀浆,白萝卜匀浆,花生种子,豆浆,鲜肝提取液,鸡蛋清稀释液。
2.仪器:刀片,试管(最好是刻度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等。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
①向试管中加入待测组织样液2mL
②注入现配的斐林试剂1mL,摇匀
③50~65℃水浴加热2min,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蛋白质的鉴定
①向试管中加入待测组织样液2mL
②注入双缩脲试剂A(NaOH溶液)1mL,摇匀
③注入双缩脲试剂B(CuSO4溶液)3~4滴,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脂肪的鉴定
①制备花生子叶切片
②苏丹Ⅲ染色→吸去染液,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加一滴清水制成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观察油滴染色情况
记录实验结果:
备注:用“+”或“-”记录实测结果。
“+”代表有,“-”代表没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化实验的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了解这些物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含量,为生物组织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1.糖类检测:糖类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广泛存在,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其中,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可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非还原性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则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
2.脂肪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脂肪可被脂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与热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酯,产生绿色荧光。
3.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和样品:分别准备斐林试剂、脂酶、硫酸、双缩脲试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组织样品,如动物肝脏、植物叶片等。
2.制备样品溶液:将生物组织样品研碎,加入适量溶剂制成样品溶液。
3.检测糖类: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斐林试剂,加热至沸腾,观察颜色变化。
4.检测脂肪: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脂酶,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一定时间,加入热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5.检测蛋白质:取样品溶液适量,加入双缩脲试剂,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
具体数据如下:2.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生物组织中糖类含量较高,这可能与该生物组织的能量需求有关;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与该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关;蛋白质含量适中,表明该组织具备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
此外,通过对不同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生物组织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生化实验方法成功地检测了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生物组织的代谢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如:葡萄糖+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
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
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
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阿拉伯糖胶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一、知识回顾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最多的是;无机化合物有、,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二、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资质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原理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根据不同的反应现象,能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有。
2四、过程评价请根据你在本次实验中的学习及操作,以满分5分为标准为自己打分。
五、实验结果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以下表格中(用“+”表示显色,用“—”表示未显色),并结合其他六、讨论1、全班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有多少种,它们彼此含有的种类相同吗?这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2、请你推测一下实验中所检测的几种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3、通过本次的实验,你对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或科学实验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有什么启发?七、知识拓展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其他简易方法(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其他简易方法Molisch反应(α-萘酚反应)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能够与α-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因为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所以又称紫环反应。
α-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萘酚一样。
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能够表现近似的阳性反应。
所以,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有;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有的可能。
蒽酮反应糖类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Benedict反应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进(也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有。
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双基落实成分 A 还原糖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淀粉试剂用法现象【知识拓展】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斐林试剂甲乙两液混合得到的Cu(OH)2 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 Cu 2 2 O O 沉淀双缩脲试剂检测原理:在碱性环境下的Cu2+。
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小组实验评价量规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请在你选择探究的材料前划” “√”)成分材料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淀粉若含有某成分,请用“+ + ”表示,不含则用“ —”实验结论:________(材料)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化合物))实验中又发现了哪些新问题?通过本实验你学到哪些知识?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20.8.158.15.202011:0411:04:48Aug-2011:04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 2020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11:048.15.202011:048.15.202011:0411:04:488.15.202011:048.15. 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8.15.20208.15.202011:0411:0411:04:4811:04:48 5、三军可夺帅也。
Saturday, August 15, 2020August 20Saturday, August 15, 20208/1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
11 时 4 分 11 时 4 分 15-Aug-208.1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
20.8.1520.8.1520.8.15。
2020 年 8 月 15 日星期六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五日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成分A还原糖B蛋白质C脂肪D淀粉
试剂
用法
现象
【知识拓展】
斐林试剂检测原理:斐林试剂甲乙两液混合得到的Cu(OH)2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在沸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检测原理: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小组实验评价量规表
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请在你选择探究的材料前划“√”)
若含有某成分,请用“+”表示,不含则用“—”
实验结论:
________(材料)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 实验中又发现了哪些新问题?
通过本实验你学到哪些知识?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