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1
(1)文段1和文段2有什么区别?(2)你觉得文段2是诗歌吗?(3)诗歌是不是散文化句子分行撰写?是不是多组对称的排比句?2.明确文体概念: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文学体裁。
(三)掌握基本创作方法1.基本特征:情感突出浓烈、意象鲜明具体、韵律优美和谐、语言凝练含蓄2.格式要求:要分行分节,可以依句分行分节,也可以依内容分行分节。
大多还要讲求押韵。
3.方法解析:文段1:青春是带有色彩的风。
它飞到空中,顺轨迹找到了足球,将足球染上青蓝色;它飞到地面,顺大路找到了绿茵场,将绿茵场染上金黄色;它飞到场中,顺气息找到了我,将我的心染上赤红色;青春是带有色彩的风。
文段2:青春是带有色彩的风它飞到空中,顺轨迹找到了足球,将足球染上青蓝色它飞到地面,顺大路找到了绿茵场,将绿茵场染上金黄色它飞到场中,顺着气息找到了我,将我的心染上赤红色青春是带有色彩的风歌诗趁华年——诗歌创作指导一、学习目标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了解现代诗歌文体特征,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从情感、意象、韵律等角度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创作方法。
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学习借鉴中国优秀现代诗作,围绕指定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二、学习过程(一)浸润诗情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
从唐诗宋词到五四新诗,从现代派朦胧诗到当代现实主义诗作,优秀的诗歌作品,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二)明确文体特征1.疑问触发思考:一、如何做到“情感突出浓烈”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激发诗情和灵感,需要生活的体验和积累,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一)名家示范回忆课本内容,结合作品背景梳理情感及表达技巧。
名家作品节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情感突出浓烈赏析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1919年,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郭沫若从日本渡海回国。
诗歌写作指导【篇一:小学生诗歌写作指导】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优美的诗篇——雪使白狗身上肿——与诗同行趣味故事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
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
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
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
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一古人在雪天作诗) 思路点拨这就是诗?也许你看了会这样问。
对,这就是诗。
也许你会觉得不大好写,不过没问题,本讲就教你学习写写儿童诗。
训练题目这次习作是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写诗。
那么,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大胆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写出有趣的童诗。
训练要点1.内容、题材、形式不限,自由写。
2.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有童真童趣。
3.题目自拟。
4.习作写好后认真阅读,仔细修改,然后与同学交流。
方程式解说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学习写作儿童诗。
少年,是天赐的写诗的黄金时代,因为春风吻香的花瓣、蝶翅扇起的清风、蛙声喊出的月光??都是我们不竭的灵感,都能让我们的诗情汩汩流出。
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从儿童诗写起吧,从而迈出写诗的第一步??儿童诗就是指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首先是进行相似联想,也就是根据你所写对象与其他事物形状的某些相似特征来展开联想。
比如有一首《小烟囱》就是这样的:淘气的小烟囱,我问你:好端端的,你干嘛学抽烟呢这首小诗就是抓住了烟囱冒烟、和人们抽烟时冒烟形状的相似性来写的。
多么形象呀。
再比如一首《草莓》:夏哥哥一来,这位爱漂亮的小姑娘,就羞涩地戴上了火红的面纱。
草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可这首小诗把草莓想象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火红的面纱”不仅写出了草莓成熟时的颜色,而且有种羞涩的味道,耐人寻味。
第一篇: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运用意象表情达意;语言讲究韵律;适当运用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能写作现代诗。
3、德育目标: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三:教学难点:利用意象表情达意。
四、设备教具:多媒体教室,CAI课件。
五、教法设计:注重启发,调动学生思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其中CAI课件背景音乐贯穿整节课,音量根据需要调节);通过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
六、学法指导:利用学生已有的诗歌知识、根据高中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感受、思考、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零星认识上升为系统把握,由知识上升为能力。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卢祝优同学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我》(见附录1)。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蓝色的多瑙河》;展示图片百花盛开的春天、扬帆的小船、小鸟自由飞翔于森林、带露的蓓蕾……2、引导:这是卢祝优同学写于周记中的一首小诗,同学们听了以后是不是也想拿起笔来抒发自己激情呢?或许你会问:怎么样写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诗。
3、课件播放:课题、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见“知识目标”)。
(二)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创作的特点:1、运用意象表情达意(1)讲话:我们学习诗歌时,已经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
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
诗歌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2)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表现作用。
①课件播放: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见附录2)引导归纳: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意象鲜明突出。
②课件播放: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见附录3)引导归纳:一组或一串意象表现丰富的感情。
(3)练习,启发学生掌握意象的特点及运用:①如果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落泊的寂寞的状态、因为某原因放弃写作等,可以选择怎样的意象来表达呢?请将题中左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写作基础:怎样写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也是由一个个作者觉得好看好听的文字组成的,每个字都给人美好的感觉。
小编整理了怎样写现代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什么是立意:1、首先是个名词,狭义上是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2、其次是个动词,指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活动,即确立和表现诗的主题、中心思想。
二、立意在诗中出现的时机或位置1、写诗之前;2、写诗之中;3、写诗之后,改诗中。
4、无立意的诗(本文不讲)三、根据立意来写诗的优缺点1、优点:诗的方向感、目的、目标明确,主题集中鲜明,便于读者立解诗意。
2、缺点:易让诗成为艺术性的说明文字,比较机械地图解某种观念,解说某种思想。
以前的中国诗就有主题先行的问题;限制了诗歌的功能和表现范围。
四、立意诗的适用范围征文诗,广告诗,社交诗,政策宣传诗,哲理诗,报纸副刊诗等五、立意的数量一首短诗,立意不易太多,一般不超过二个,立易太多,让读者感到发昏、混乱。
六、立意的深浅,隐显。
各有好处,不是决定一首诗成败的关键。
七、立意的新鲜感好的立意是新鲜的、创意的、个性的。
如:劳动创造幸福;我爱故乡。
这类立意就不好。
八、如何让立意具有新鲜感1、改良传统的立意:我爱故乡——我同故乡互爱。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带来苦难2、细化一般性的立意:我爱你,将爱细化成深爱、浅爱、痛苦的爱等。
3、引入诗歌中还没有出现过的哲学、宗教思想、人生道理、人文文化。
这个最难也最重要,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领域。
4、改变立意的层级,A把个人的思想,升格成一批人的思想。
也就是走出自我。
B、把大家的思想,变成个人性的理解,也许这种个人性的理解是错,但在某种条件下能自圆其说就好。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诗”者,皆为感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相对于古诗词的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表达起来相对情感明晰,易于理解,但要领会其精髓,都离不开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
由于这些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间、特殊境遇的灵感迸发、情感宣泄,因此掌握了这些背景,对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并增进对诗歌的理解作用重大。
二、注重作品诵读,培养良好语感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需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诗歌读的方式要多样,合作读、齐读,可以读出诗的气韵和气势;个人朗读,可以读出诗歌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
同时朗读也要体现出层次感: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知诗情;再读,读出诗味,品味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味。
在朗朗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感情,使有限的语言富于活力,学生领略到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蕴,并逐渐提高对于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的作用。
教师对诗歌理解后的真情朗诵,再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增强对于诗歌节奏、韵律及美妙音乐的感受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模仿、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朗读、品味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熏陶。
对于同一首诗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高考作文模拟复习写作:现代诗歌顾城《忧天》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该文题是以不常见的当代新诗(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内容。
命题者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来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着力凸显人文色彩和思辨性。
对于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常常从诗歌的意象人手,但这首诗歌语言跳跃性不大,前后语义连贯,且因果逻辑关系清晰,因而,我们可直接抓住关键词句,用“由果溯因、顺藤摸瓜”法来审读此题。
此材料的关键语句是从“哦,不能”到结尾,此句直抒胸臆道明了诗人的观点倾向:拒绝这种“自由”(为什么)-→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怎么办)→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写作中要把握前后因果关系,重点在“愿变成树根,扎进地层”,而不在“流星式的梦想”,即从“自由”和“扎根”两个方面写,注意正反结合,也就是说要注意凸显文章的思辨性。
诗歌以“自由”一词作为中心枢纽,其它的词与之关联并生发出特定意义。
“流星”是自由的象征,“引力”有“规约、限制、束缚”之类的含义,“树根”则是受到束缚,受到限制的比喻,它显然是不自由的。
从文段来看,顾城宁愿成为“深深扎进地层”的“一段树根”,深受束缚,也不愿选择自由。
因为没有限制的自由只能给自己带来“无依无附”的不安定和不确定之感,看起来很绚丽和很自在,实际上很容易毁灭。
“扎进地层的树根”固然无法获得绝对自由,但也因此有了归属感,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发现自己曾经也想努力挣脱各种“引力”的束缚而成为一颗无依无附的流星,心里感到“一阵惊恐”。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现代诗歌创作现代诗歌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诗歌创作方面,引入了一系列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一、认识现代诗歌现代诗歌追求形式的新颖与内容的深入,以表现诗人内心感受和社会现实为主要目标,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的形式:现代诗歌对诗歌形式的要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诗人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达,如自由诗、散文诗等。
2. 多样的表达手法:现代诗歌以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意蕴深刻为特点,常常运用抒情、叙事、寓言等不同的手法进行表达。
3. 真实的情感:现代诗歌关注人类内心的真实感受,追求情感的真实和深入,通过个体的经验来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
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作品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作品涵盖了不同题材、形式和风格的诗歌,既有情感真挚的抒情诗,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抨击。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没有别人的地方》——余秀华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对家乡的细腻描写,引发学生对乡土情怀和家园之美的思考。
2. 《对联》——北岛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有力的文字,抨击了人们浮夸、空洞的口号,表达了对虚伪现实的不满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3. 《迟到》——郭培这首诗以诗人对儿子迟到的忧伤和愧疚,折射出现代社会中父子关系的冷漠和变化。
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反思,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三、现代诗歌创作与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通过引入现代诗歌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启示和参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现代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1. 导读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进行导读,分析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