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7.1.2规范设计对船舶主尺度及有关结构的规定.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8
网页来源:/view/558560.htm船舶主尺度是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船深、吃水和干舷。
船舶主尺度是计算船舶各种性能参数、衡量船舶大小、核收各种费用以及检查船舶能否通过船闸、运河等限制航道的依据。
[编辑本段]船舶主尺度分类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型尺度、实际尺度、最大尺度和登记尺度等几类。
它们的测量方法各不相同。
型尺度为量到船体型表面的尺度,钢船的型表面是外壳的内表面,型尺度不计船壳板和甲板厚度,主要用于船体设计计算。
实际尺度是船舶建造和运行时用的尺度,量到船体外壳板的外表面。
最大尺度为包括各种附属结构在内的,从一端点到另一端点的总尺度,主要用于检查船舶在营运中能否满足桥孔、航道、船台等外界条件的限制。
登记尺度是专门作为计算吨位、丈量登记和交纳费用依据的尺度。
[编辑本段]船舶主尺度图示LOA总长,即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的水平距离;垂线间长LPP为垂线间长是首垂线和船尾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船首垂线是通过设计水线和首柱前缘交点的垂线;尾垂线是通过尾柱后缘和设计水线交点的垂线。
对于没有尾柱的船,尾垂线一般取舵杆中心线);设计水线长LWL设计水线长是沿设计水线从首柱前缘至尾柱后缘之间的水平距离;登记长度Lr是上甲板顶面从首柱前缘至尾柱后缘(如无尾柱,则至舵杆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编辑本段]最大船宽B,是包括一切固定结构物在内的船体最大宽度;B为型宽,是设计水线面的最大宽度;Br为登记宽度,是船体最宽处包括船壳板在内的宽度;型深D,是船体中横剖面上从龙骨基线到上甲板边线最低点的垂直距离;登记深度Dr在登记长度中点处的横剖面上,从内底板上缘(如无内底板,则从内龙骨顶板上缘)到上甲板下缘的垂直距离;吃水T,从龙骨基线到满载水线的垂直距离,当船舶纵倾时,取首吃水(沿首垂线量取的吃水)和尾吃水(沿尾垂线量取的吃水)的平均值;干舷F为,沿中横剖面船侧从设计水线到甲板边板顶面边缘的垂直距离,等于型深和吃水的差值加上甲板厚度。
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规范是指用于指导和规范船舶设计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船舶设计规范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
下面是关于船舶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船舶设计规范包括对船舶结构、船体外形、船舶稳性、推进系统以及船舶设备和系统的要求。
船舶结构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应对各种天气和海况条件。
船体外形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包括减阻、减震、减噪和减排等方面。
船舶稳性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稳性特性,以确保船舶不会倾覆或失去稳定性。
推进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合适的推进力和耗能效率,以确保船舶能够正常航行和操纵。
船舶设备和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必要的设备和系统,以确保船舶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
其次,船舶设计规范还包括对船舶建造和材料选择的要求。
船舶建造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建造过程符合国际标准和规定,包括焊接、安装、装配和测试等方面。
材料选择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使用适当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以满足船舶结构和性能的要求。
此外,船舶设计规范还包括对船舶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船舶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具有适当的安全系统,包括消防系统、救生系统和船舶通讯系统等。
船舶设备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和认证要求,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和操作。
最后,船舶设计规范还涵盖了对船舶建造过程和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要求。
船舶建造过程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建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和审查,以确保船舶建造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船舶测试过程的设计规范要求船舶在建造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收,以确保船舶的性能和安全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船舶设计规范对船舶的设计、建造、设备和系统都有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船舶的安全、性能和操作符合国际标准和要求,为船舶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船舶设计规范是船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船舶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3船舶主尺度、船型系数和尺度比船舶主尺度表示船体大小的几何参数;船型系数表示船体形状的几何参数;尺度比表示船体肥瘦程度的几何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分析性能十分有用。
主尺度船舶的大小可由船长、型宽、型深和吃水等主要尺度来衡量。
1船长(L ):通常选用的船长有三种,即总长、垂线间长和设计水线长 总长: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水平距离; 垂线间长:首垂线与尾垂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首垂线:通过设计水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所作的垂线;尾垂线:一般在舵柱的后缘,无舵柱则取在舵杆的中心线上。
水线长: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任一水线面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就是指设计水线长。
在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中,一般采用垂线间长Lpp ;在分析阻力性能时,常用水线长L WL ;在进船坞、靠码头或通过船闸时,应注意他的总长L OA 。
2型宽(B ):指船体两侧型表面(不包括船体外板厚度)之间垂直于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3型深(D ):在甲板边线最低点处,自龙骨板上表面至上甲板边线的垂直距离。
4吃水(T ):龙骨基线至设计水线的垂直距离。
在有设计纵倾的情况下,则有首吃水、尾吃水及平均吃水,当不指明时指平均吃水,即)(21A F T T T +=5干舷(F ):自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F=D-T+t船型系数船型系数是表示船体水下部分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无因次系数,它包括水线面系数、中横剖面系数、方形系数、菱形系数等,这些系数对分析船型和船舶性能等有很大的用处。
1水线面系数C WP :表示了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B L AC W WP ⨯=2中横剖面系数C M ;表示水线面一下的中横剖面的肥瘦程度。
TM ⨯=B A C W 3方形系数C B :表示船体水下体积的肥瘦程度 T B ⨯⨯∇=B L C第二课,船舶主尺度如果你翻开誉为造船法典的技术规格书,你总会发现在索引的主要部分1是总体。
船舶设计要求标准规范船舶设计是船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船舶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确保船舶的设计和建造符合国际标准,并保证船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船舶设计要求标准规范被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过程中。
本文将以负责的船舶设计师的角度,全面介绍不同类型船舶设计所需遵守的标准与规定。
一、基础设计要求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基础设计要求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体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要符合国际协定规则,如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船舶建造规则,确保船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安全性。
2. 工程机械设计:包括船舶主机、辅机和推进系统的设计要求。
例如,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要符合国际海上技术规范,确保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具备足够的推进力。
3. 操纵性和机动性设计:船舶设计要求标准规范中,对船舶的操纵性和机动性有详细的规定。
例如,根据船舶类型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具备特定的转弯半径和操舵性能,以确保船舶在不同操作情况下具备良好的运动品质。
二、安全设计要求船舶的安全性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安全设计要求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性和稳定性设计:船舶设计中要求具备充分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确保船舶在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并具备抗风浪的能力。
2. 防火设计:根据船舶类型和载货种类的不同,要求船舶设计具备适当的防火措施,如采用阻燃材料和防火隔板,确保乘员和船舶设备的安全。
3. 救生设备设计:船舶应当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配置适当的救生设备,如救生艇、救生衣等,以确保船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环境要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船舶设计也要求具备低碳环保的特性。
环境要求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设计:船舶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船型设计、先进的动力装置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减少船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减排设计:船舶设计要求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确保船舶在运行过程中对海洋环境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
船舶业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船舶是人类使用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航行的需求不断增加,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船舶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以及建造过程等方面,介绍船舶业的规范与标准。
一、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是船舶建造的基础,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船舶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船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结构强度:船舶设计应满足船体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荷载要求,保证船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 流体力学性能:船舶的阻力和推进性能是设计的重要指标,应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等手段确定船体形状和船舶的主要参数。
3. 部件和系统设计:船舶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设备和系统的布置和安装,确保各部件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4. 安全性和环保性:船舶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标准,保证船舶在运营过程中不会对生命和环境造成危害。
二、船舶材料选择规范船舶建造材料的选择与船舶的性能和寿命密切相关,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提高船舶的强度、耐蚀性和经济性。
船舶材料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强度和刚度:船舶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船舶在不同航行状态下的荷载。
2. 耐蚀性:船舶是长期在海水环境中运行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蚀性,减少船体的腐蚀损坏。
3. 可焊性和可加工性: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焊接和加工,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焊性和可加工性。
4. 轻量化:船舶建造材料应尽可能轻量化,以提高船舶的载重能力和燃油经济性。
三、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船舶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船舶的船体结构和上层建筑结构的设计。
船舶结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 载重能力:船舶的载重能力是船舶设计的关键指标之一,船舶结构设计应满足船舶的吨位要求。
2. 舒适性和安全性:船舶的结构设计应考虑乘员的舒适度和船舶的安全性,确保乘员在航行中的安全和舒适。
3. 维修性和可靠性:船舶的结构设计应便于维修和检修,方便船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四、船舶建造规程船舶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
船舶制造规范船舶制造是一项高度复杂且具有风险的工程。
为了确保船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制造规范、规程和标准。
这些规范、规程和标准旨在指导船舶制造商和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制造和验收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船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本文将从船舶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船舶制造规范进行探讨。
一、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是船舶制造的起点,船舶设计规范主要规定了船舶的结构和布局、船舶的强度和稳性、船舶的机电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在船舶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1. 结构设计规范:包括船体结构、船舱和舱壁设计,主要涉及船体强度、船舶的稳性和荷载计算等。
2. 机电设备设计规范:包括主机和辅助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3. 船舶布局规范:主要涉及船舶舱位和设备的布置,以及人员生活设施和安全设备等的安排。
二、船舶材料选择规范船舶的材料选择对于船体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船舶材料选择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钢材标准:船体结构所使用的钢材需要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如美国ASTM标准、欧洲EN标准等。
2. 铝合金材料:对于一些高速船和特殊用途船只,铝合金材料的使用比例逐渐增加,需要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如美国铝协会(AA)标准等。
3. 胶合板和复合材料:对于一些小型船只和高速船,胶合板和复合材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需要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如英国LR标准、美国ABS标准等。
三、船舶制造工艺规范船舶制造工艺规范是指导船舶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船体制造工艺:包括船板预制、焊接、热处理等工艺,需要遵循相关的国际规范,如船级社(如美国ABS、挪威DNV等)的规定。
2. 船装设备安装工艺:包括主机和辅助设备的安装、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布置等,需要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如德国GL标准、美国IEEE 标准等。
3. 涂装工艺规范:包括船体防腐、涂装和船底防污等工艺,需要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如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船舶结构设计是船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领域,它规定了船舶建造过程中所需遵守的标准和规范。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船舶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航性。
本文将对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详细讨论,包括规范的制定背景、相关标准、船舶结构设计的要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制定背景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船舶行业需要制定规范,以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达到国际标准。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制定背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国际航海标准的要求国际航海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航行和建造标准,要求船舶建造者遵守这些标准,确保船舶在各种海况下的安全航行。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应该符合国际航海标准的要求。
1.2 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的专家团队在船舶结构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船舶结构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1.3 国家政策的要求根据国家政策,船舶结构设计规范需要紧跟国际标准,确保我国船舶建造技术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二、船舶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船舶结构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2.1 船体结构设计标准船体结构设计标准规定了船体的布置、强度计算、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船体布置要求船舶的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强度计算要求船体在各种正常操作和极端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
材料选择要求使用高强度材料,以提高船体的结构强度。
2.2 船舶操纵性设计标准船舶的操纵性能是船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操纵性设计标准规定了船舶的操纵性要求,包括舵轮响应、船舶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
操纵性设计标准要求船舶具有较好的操纵灵活性和稳定性,以保证船舶在各种操纵条件下的安全性。
2.3 船舶排水和浮力设计标准船舶排水和浮力设计标准规定了船舶在载重条件下的排水量和浮力要求。
这些标准要求船舶具有适当的排水量和浮力,以保证在载货情况下船舶的稳定性和航行能力。
三、船舶结构设计的要点船舶结构设计的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船舶建造质量控制规范引言船舶建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协作和高水平的技术。
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可靠和高质量的建造,需要制定并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就船舶建造质量控制方面的规范进行讨论,以指导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一、船舶设计规范船舶设计是船舶建造的起点,良好的设计决定了船舶的性能和航行特性。
船舶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船舶结构的设计原则、强度计算方法和材料要求,确保船体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2. 船舶排水和稳性规范:要求设计师考虑船舶排水量、稳性和浮力等因素,确保船舶具备稳定的航行性能。
3. 船舶动力性能规范:要求设计师计算和确定船舶的动力需求,包括主机功率、螺旋桨设计等,确保船舶具备良好的航行性能。
4. 电气系统设计规范:规定了船舶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安全性能,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二、材料和工艺规范船舶的材料和工艺对船舶的质量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关的材料和工艺规范主要包括:1. 船舶用钢材规范:要求使用符合船舶建造标准的优质钢材,确保船体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焊接技术规范:规定了船舶焊接工艺和质量要求,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强度。
3. 涂料和防腐规范:要求选用适合船舶环境的涂料和防腐材料,保护船体不受腐蚀和侵蚀。
4. 船舶安装规范:要求船舶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三、施工和检验规范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施工和检验是确保船舶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关的规范主要包括:1. 船舶施工规范:规定了船舶建造的工艺和操作要求,包括材料加工、结构安装、设备安装等。
2. 船舶质量检验规范:要求对船舶的结构、设备、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船舶质量符合要求。
3. 船舶试航规范:要求对船舶进行完整的试航和性能测试,确保船舶具备良好的航行性能和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