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 格式:docx
- 大小:12.35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解决问题——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点:1. 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2. 能够正确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
2. 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1. 课本、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一步计算应用题,引导学生回顾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步计算应用题,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有两个条件,需要分两步计算才能得出答案。
2. 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a. 阅读题目,找出两个条件。
b. 根据条件,找出中间问题。
c. 分两步列式解答。
3. 示例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按照解答方法进行解答。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强调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
2. 强调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适量适度,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具体是关于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这一节课主要涉及第87页的内容。
在这一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练习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问学生:“如果有3个苹果,再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你有3个橘子,你又买来了2个橘子,你现在一共有几个橘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一些关键的步骤和公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会写下加法的步骤:“1. 确定加数;2. 确定被加数;3. 相加得到和。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加减法两步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我也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去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通过实践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吗?2.对,应用题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那你们觉得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几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1.我们来学习一下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一个例子: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他还买了2个香蕉,每个香蕉3元。
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2.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这道题目需要两个步骤来解答。
第一步,计算苹果的总价;第二步,计算香蕉的总价,然后将两个总价相加。
3.那我们来试着解答这道题目吧。
同学们可以自己在纸上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讨论。
三、巩固练习1.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1)小明买了4个铅笔,每个铅笔2元,他还买了3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
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小红有10个糖果,她给了小明4个,又给了小华3个。
请问小红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解答过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拓展延伸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拓展练习,请大家看大屏幕。
小亮有20个球,他给了小明5个,又给了小华一些,还剩下8个球。
请问小亮给了小华多少个球?2.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发现,这道题目需要三个步骤来解答。
第一步,计算小亮给了小明多少个球;第二步,计算小亮剩下的球;第三步,用总数减去前两步的结果,得到小亮给了小华多少个球。
3.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解答过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对,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案课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案课后教学反思课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
三、巩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展开,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两步计算问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学生发现两步计算的特点和规律。
2. 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内容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主要巩固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提高题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2. 板书内容: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例题、练习题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提高题:自编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讲评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两步计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讲评,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5课时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练习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15课时中的简单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练习如何将两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步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两步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练习,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做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来引入今天的课题,例如:“假设你手里有3个苹果,然后你又得到了2个苹果,请问你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与示范: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两步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会强调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和逻辑关系,确保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题方法,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5课时后的练习题,包括所有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例如查找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实际问题,尝试用两步加减法来解决,以此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步加减应用》简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加减应题,包括:•理解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掌握解决两步加减应用题的方,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掌握解决两步加减应用题的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两步加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掌握解决两加减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析两步加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两步加减应用题1.导入•通过游戏或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题目的特点。
2.新授•讲解两步加减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3个,他吃了2个,现在还有几个苹果?3.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两步加减应用题,让学生练习解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解决两步加减应用题1.复习•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理解。
2.新授•讲解解决两步加减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例如:小红有8个气球,小华有5个气球,他们一共多少个气球?3.练习•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两步加减应用,让学生练习解答。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1.复习•复习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两步加减应用题的理解解题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9课时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的第9课时——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课时主要围绕教材中的第36页和第37页展开,内容涉及到两步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了解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一些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例如,题目可能会给出两个物品的数量,让我们求出总共有多少个,或者某个物品比另一个物品多几个。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解决两步加减法应用题,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如何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孩子们在游乐园玩耍,他们买了3个冰淇淋,然后又买了2个气球,请问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东西?2. 例题讲解:展示教材第36页的例题,讲解如何解决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例如,例题中给出:“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答:小明原来的苹果数量加上新买的苹果数量,即10+5=15。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独立解决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老师巡回指导。
5. 拓展延伸:出示一些有关两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尝试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3斤苹果,又买了2斤香蕉,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水果?”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板书解答步骤:1. 小明原来的苹果数量 + 新买的苹果数量2. 10 + 5 = 15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37页的练习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将会使用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34页至第36页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能够独立解答。
同时,通过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示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深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将会使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和解释例题的解题过程。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练习。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数学练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选择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主要讲解第34页至第36页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我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是我在设计教案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能够正确分析问题,找到需要的信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共同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1.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2.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3. 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4.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2.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需要两个步骤才能解决的问题,并请他们举例说明。
二、基本概念1. 介绍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 通过示例题,让学生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三、解题步骤1.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需要的信息。
2. 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步骤解决问题。
3. 强调注意事项,如检查计算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1. 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 每组分配一个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技巧,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拓展1. 让学生总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 提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方法,并请他们分享。
3.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学习的情况。
2. 收集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3.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理解和困惑。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方面存在困难,我会在课后给予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文第87-8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吃了3天每天吃9个)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1)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
(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数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数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除法复合成的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并会分析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及两问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会学生解答此类应用题时,必须明确找准先求什么是解题的关键。
难点:准确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两步应用题与两间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找出第一步应先求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口答:1.要求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需要哪两个条件?2.要求可以放几盘,需要哪两个条件? 3.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一共有多少个?4.有24个苹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5.上面两道一步应用题相关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你能不能把这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即例4)(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4(1)认真读题。
默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准已知、求。
学生说教师在题上画。
(同时贴出苹果及盘子图P14)(3)分析数量关系。
问: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共有几个和有几个盘)哪个条件直接给了?(有4个盘子)还缺哪个条件?(一共有几个苹果)你能不能通过题中给的其他条件,想办法求出这个缺的条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根据题目中的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解答出来的数量必须是解答“每盘放几个”的第一个已知条件。
(4)正确解答问: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算出什么?(板书:)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8+6=24(个)问:知道一共有24个苹果了,就可以求出什么了?(板书)②每盘放几个?24÷4=6(个)第②步可让同学把书打开P14,独立把例4补充完整,再请写得快的同学把黑板上例4补充完整。
(5)改编师说:如果老师把题目中的“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改成“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们会解答吗?(学生口头解答,如果能列出综合算式:(18+6)÷6=24(个)应给予表扬)(6)小结师说:解答两步应用题时,首先要把缺的已知条件找出来,这是解题的关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尝试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 出示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 集体订正,总结解题规律。
4. 应用拓展- 出示应用拓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集体交流,分享解题经验。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 强调分析问题和找到正确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可以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与家人分享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交流。
2. 在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3. 课后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简略的两步加减法应用习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习题。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习题,掌握解决问习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习题。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习题、提出问习题、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习题,掌握解决问习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习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详细问习题,培养学生初步应意图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习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习题、提出问习题、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爱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习题。
老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习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习题。
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交流讨论。
① 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 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习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习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络。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习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习题。
(6)发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
三、稳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习题意,明确计算的问习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
用题
简略的两步加减法应用习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习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习题,掌握解决问习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习题。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习题、提出问习题、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习题,掌握解决问习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习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详细问习题,培养学生初步应意图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习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习题、提出问习题、解决问习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爱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习题。
老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习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习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 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 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 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习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习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14-5=9(人)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络。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习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习题。
(6)发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稳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习题意,明确计算的问习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习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标题,相互解答。
全课总结归纳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略的两步加减法应用习题
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14-5=9(人)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