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619.41 KB
- 文档页数:4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和运营都会对沿线和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应该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低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哈尔滨市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其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对工程设计中的环保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运营期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措施1.1.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1.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包括车站挖掘、大型构件的吊装、混凝土拌和、站台基础施工时使用的钻孔、破除和修复路面时采用的空压机和压路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另外,建筑材料及残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对运输道路沿线的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表1是部分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
表1 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级1.1.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防护措施施工期间除了要遵守国家关于施工噪声管理的各项规定之外,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实际,对施工期噪声控制提出以如下对策和建议:1.噪声较大的机械尽量布置在偏僻处或隧道内,使其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不能更换地点的,应采取隔噪措施。
2.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限制在7:00-12:00和14:00-21:00的时间范围内,若无特殊原因严禁连续施工。
3.运输车辆在路线上应该选择远离环境敏感点的一侧。
4.使用商品混凝土,消除施工场地内混凝土搅拌机的噪声影响。
5.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期,在施工工程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1.2施工期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1.2.1施工期振动因素分析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含有较多的振动型作业,其中既包括盾构机、钻孔、打桩、挖掘、夯实等施工作业以及运输车辆在作业中所产生的振动,根据该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工程施工时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和振动源强见表11.2.2施工振动环境影响分析该轨道交通工程的大部分路段均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的振动机械作业引起的振动对隧道上方的敏感建筑影响较大,部分地点存在超标现象。
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是以地铁、有轨电车等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公共交通设施,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轻便快捷和环保节约等优点[1]。
随着城市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城市重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而有效解决城市拥堵、调整城市发展结构等城市发展问题。
据统计,截止2022年末,中国累计有22个城市建成投运城市轨道线路101条,运营线路长度约3155km,其中地铁2438km,占77。
3%;轻轨占7。
6%;单轨占2、8%;现代有轨电车占4、2%;磁占1%;市域快轨占7。
2%。
同时,全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另有30多个城市正在编制或上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主要的环境影响问题是对项目两侧城镇居民的噪声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及水环境、电磁辐射环境等影响。
本文通过以福建省武夷新区城际旅游观光轨道项目为案例简要分析其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和环保措施,为轨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参考[2]。
1项目概况福建省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工程起于合福高铁武夷山东站站前大道,于既有的303省道至九曲互通匝道路口以北终止,线路全长约23、94km,共设武夷山高铁东站、固县站、生态博物馆站等8座车站,其中城市展览馆站为高架站,其余7座为地面站。
全线设12座10kV变电所。
工程总投资约25、1108元。
项目线路涉及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地缓冲区,并跨越一处拟取消的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
2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2、1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前期的影响主要为征地、拆迁。
本项目线路占地为现状交通用地,但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征地涉及农田占用,导致土地功能永久性转变,由农田转变为交通用地。
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会对周边居民区、学校等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和振动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期间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表现为施工扬尘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同时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也将影响沿线环境空气质量。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
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
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1.主要污染源分析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
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2)运营期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3)生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目的等)三、评价目标和内容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和内容展开:1. 空气质量评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2. 噪声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源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范围;3. 水环境评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植物迁移等;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交通便捷性、就业机会等。
四、评价方法和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列出具体结果和分析)六、环境保护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控制: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2. 噪声控制:采用隔声、降噪等技术手段,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3. 水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4.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恢复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 社会经济合理协调: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缓措施引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和运营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噪音、空气污染和土地利用压力等。
本文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减缓措施,以期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一、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影响评价1. 噪音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线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列车行驶、刹车、电力系统运行等都会产生噪音。
对于靠近轨道的居民和商业设施,噪音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为了评价XXX线的噪音污染情况,可以进行噪音测量和模拟分析,考虑列车运行速度、线路设计、车辆类型等因素,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2. 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列车排放的尾气和扬尘会对周围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尤其在地下车站和封闭隧道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产生污染。
对于XXX线的空气污染评价,可以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排放源分析,了解尾气和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3. 土地利用压力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于土地利用产生一定压力。
尤其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有限,需要在确保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对于XXX线的土地利用压力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相关数据,分析线路布局和站点设置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利用策略。
二、城市轨道交通XXX线的环境减缓措施1. 噪音减缓措施针对噪音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减缓措施,如:- 轨道隔离及隔音屏障的设置,减少列车噪音向周围传播;- 利用隔音材料改造车辆和车站设施,减少噪音产生;- 加强列车及设备的维护管理,降低噪音产生率。
2. 空气污染减缓措施为减少尾气和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安装尾气净化设备,提高列车排放的空气质量;- 加强扬尘控制,合理设计车站和隧道通风系统;- 推广清洁能源驱动车辆,减少尾气排放。
3. 土地利用减缓措施针对土地利用压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避免过度占用土地资源;- 优化车站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联合城市发展规划,实现土地多功能利用。
关于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旨在确保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
地铁轻轨项目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文化古迹以及居民健康等。
下面将逐个进行探讨。
首先,生态环境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地铁轻轨线路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例如,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振动和粉尘,这对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轨道交通的电力供应和车辆排放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地铁轻轨站点周边,还要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管理工作,确保站点周边环境卫生。
其次,社会经济方面也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铁轻轨的建成运营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也会对周边土地利用和房价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轻轨线路的布局和站点位置,以尽量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项目对周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大化。
第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是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铁轻轨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土地的占用和利用要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轻轨项目还需要大量能源,如电力供应和车辆运营中所需的燃料,对能源的使用和消耗要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和污染。
第四,文化古迹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需要考虑在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
轻轨线路的修建可能会对周边的文化古迹造成破坏,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措施对文化古迹进行保护,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工作。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年6月目录1项目背景 (1)2主要环境影响清单 (2)3.1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特征 (2)3.2对主要环境要素可能的不利影响 (2)3.2.1 土地利用 (2)3.2.2 噪声 (4)3.2.3 振动 (4)3.2.4 生态环境 (5)3.2.5 电磁辐射 (5)3.2.6 空气质量 (6)3.2.7 水环境 (7)3.2.8 地下水 (7)3.2.9 城市景观 (7)3.2.10 固体废物 (8)3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内容 (9)3.1环评的目标和原则 (9)3.2环评的基本任务 (9)3.3评价范围 (10)3.4评价时段 (10)3.5评价工作程序 (10)3.6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2)3.6.1分层次关注的主要议题 (12)3.6.2规划环评内容和评价重点 (13)4轨道交通评价工作的技术要点 (15)4.1确定规划方案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15)4.1.1 规划方案的环境目标 (15)4.1.2 采用的评价指标 (16)4.2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7)4.3规划方案概述 (18)4.3.1对轨道交通规划实施的回顾性分析 (18)4.3.2 线网规划方案概述 (18)4.3.3 建设规划方案概述 (19)4.4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9)4.5重大生态环境制约因素与支撑条件分析 (20)4.6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21)4.6.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1)4.6.2 噪声影响预测与分析 (21)4.6.3 振动影响预测与分析 (22)4.6.4 地下水影响分析 (23)4.6.5 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24)4.6.6 改善交通与环境质量 (25)4.6.7 电磁辐射 (25)4.6.8 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25)4.6.9 城市生态景观的影响 (26)4.7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与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26)4.8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的综合分析 (27)4.8.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 (27)4.8.2规划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7)4.9公众参与 (28)4.10环境影响监测跟踪计划 (29)附录一:推荐采用的技术方法 (30)附录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31)1 项目背景我国城市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大运量、快速、清洁的特点在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2.1生态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与减缓对策措施本规划确定的生态敏感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另外根据《AA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要求增加城市生态功能区作为敏感区,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山体防护区和水土保持区。
根据现场考察、资料分析和叠图分析,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但涉及AA城市生态功能区、文物保护单位。
1、对城市生态功能区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根据《AA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2006-2020)》,AA市陆域范围生态功能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三类区:●重点保护区应严格控制,逐步腾退不符合生态功能保护要求的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禁止开发建设除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等四类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
●控制开发区可适度开发,但应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限制不符合生态功能要求产业的发展;调整生态组分结构,整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优化开发区指除重点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以现有建成区为主,包括工业区、居民区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区。
据叠图分析,规划线路推荐方案所涉及的AA市生态功能区为3 处重点保护区的二级分区(梅沙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吊神山重要山体防护区、生态廊道)、2 处控制开发区的二级分区(丘陵园地水土保持区、西部滨海湿地旅游区)以及2 处优化开发区的二级分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建设区、中部综合开发建设区)。
规划线路大多沿城市既有道路行径,工程地下线路、地下车站等地下部分与规划区功能不矛盾,不影响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工程高架线路、高架车站等地上部分大都沿既有道路行进,车站亦大部分设置于既有道路上,在施工结束后,结合周围环境特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对周围景观影响可控;设置的停车场、车辆段等,在建设完成后,在场区内适宜区域进行绿化,增加绿化率。
2、对基本生态控制线影响及减缓措施根据《AA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AA市人民政府第145 号令),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包括:(一)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二)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以及特区内海拔超过50 米、特区外海拔超过80 米的高地;(三)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四)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五)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六)其他需要进行基本生态控制的区域。
[6] 朱荣喜.谈铁路运输中的调度指挥管理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191.[7] 高博文,许伟,王建英.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应急系统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23(8):2932.[8] 聂影.高速铁路CTC 系统设计的需求及差异性分析[J].铁路技术创新,2010(5):1619.[9]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总运[2013]141号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3.0)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10]中国铁路总公司.Q /CR 518 2016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11]李凯.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结构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12]武长海.北京调度所高铁调度集中系统工程设计创新[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6,13(1):611.[13]铁道部运输局.运基信号[2009]676号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㊁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暂行)[S].北京:铁道部运输局,2009.[14]戴祺,刘志钢,黄远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集成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5):106109.[15]黄柏桢.上海客专调度所CTC 系统技术方案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0(4):6971.[16]崔艳萍,王瑶.调度集中系统对不同类型线路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铁路,2013(6):3033.[17]刘晓奇.既有客运专线枢纽增设行调台引起的信号相关设计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4):111114.[18]郑晓兴,蒋耀东.用于CTC /TDCS 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J].铁道通信信号,2012,48(4):68.[19]铁道部运输局.运基信号[2010]738号关于CTC 实施统一软件的通知[S].北京:铁道部运输局,2010.收稿日期:20180125;修回日期:20180207作者简介:陈淑连(1974 ),男,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学士,主要从事环保设计㊁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工作,E⁃mail:405724943@㊂第62卷 第12期2018年12月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Vol.62 No.12Dec.2018文章编号:10042954(2018)12016704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陈淑连(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55)摘 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立体交通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拥堵㊁环境污染等问题㊂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增多,轨道交通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㊂通过梳理总结轨道交通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衔接㊁噪声振动环境影响㊁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㊁城市生态景观影响等环评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地下水评价㊁场站污水处理㊁噪声评价范围界定㊁噪声监测时段及噪声现状超标等环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轨道交通项目工作实践㊁技术规范等,针对环评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指导轨道交通选址选线㊁环保设计㊁环评编制及技术评估工作㊂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关注重点;常见问题中图分类号:U239.5;X8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801250004Research on the Focuses and Common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CHEN Shu⁃lian(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Consulti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55,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three⁃dimensionaltraffic system are conducive to making full use of urban space and solving such problems such as urban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cently,with the increas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sand social concern,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ondu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is kind of project.In this paper,the important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s are summarized,such as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environmental imp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wind kiosks and cooling towers and the impact of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rojects,such as th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treatment of sewage at the station,range of noise assessment,noise monitoring period and noise status exceeding the standard are analyzed.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guide the line selection of rail transi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technical evaluation work,are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of rail transit project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Environmental impact;Focus;Common problem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㊁汽车尾气污染㊁土地资源紧张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拥堵㊁减少废气排放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将蓬勃发展㊂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逐渐增多,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对该类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噪声振动预测方面[15],而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㊁环评中常见问题鲜有报道[8]㊂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工作实践,梳理总结了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及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类项目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㊂1 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关注重点轨道交通属于典型线性工程,其影响范围集中在线路两侧㊂轨道交通通常涵盖线路㊁场站㊁隧道㊁桥梁等工程,其环境影响兼具环境污染㊁生态影响的特点㊂该类项目在环评阶段应重点关注:与规划环评的衔接㊁噪声振动环境影响㊁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㊁城市生态景观影响㊂1.1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衔接城市轨道交通环评包括线网或建设规划环评(规划环评)㊁建设项目环评(项目环评),其中规划环评主要考虑:规划线路选线㊁布局㊁规模㊁场站选址㊁重点段施工方式环境合理性的综合论证;线路对沿线医疗卫生㊁居民住宅和文化教育等声环境敏感区,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㊁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规划优化调整的建议(选址㊁选线及避让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和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等要求)和环保对策措施等㊂轨道交通项目必须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或线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是开展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㊁要求必须在项目环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㊂项目环评应逐条对照规划环评审查意见,以专节形式阐述规划环评针对车站㊁车辆段㊁停车场㊁主变电站㊁风亭㊁冷却塔等选址意见落实情况,涉及环境敏感区还应重点阐述对规划环评所提保护对策的落实情况;对未按照规划环评要求落实控制要求的推荐方案,应从工程的特殊性㊁环境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明确其环境影响,同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89]㊂1.2 噪声振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地面线或者高架线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以及附属设施(变电站㊁风亭㊁冷却塔等)设备噪声;振动主要由列车运行时轮轨相互撞击产生㊂列车和设备噪声预测可采用模式计算法或类比测量法,振动预测通常采用模式计算法㊂噪声预测应对不同运营时段(初期㊁近期㊁远期)进行预测,针对敏感点进行达标评价㊁超标情况统计及超标原因分析;振动预测与列车通过次数㊁运营年限等基本无关,因此可不区分运营时段㊂根据各敏感目标噪声㊁振动影响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环保措施(如:声屏障㊁隔声窗㊁消声器等降噪措施,钢弹簧浮置板道床㊁隔离式减振垫㊁减振扣件等减振措施),同时分析拟采取环保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其降噪效果进行预测分析;针对未建成区或者规划区提出噪声㊁振动防护距离要求[9-10]㊂1.3 风亭㊁冷却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配套风亭排放的废气是多成分㊁低浓度的混合物质,其成分与列车运行㊁乘客活动㊁地下空间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车辆的动力系统会使空气的温度升高;乘客进入地下车站带进灰尘,人群呼吸使空气中的CO2浓度增高,人体挥发的汗液造成空气湿度和异味加重;地下车站装修材料散发有害气体;地下阴暗潮湿的环境易滋生霉菌而散发霉味㊂上述废气使风亭排放出的气体具有一定异味㊂刘佳[11]对上海地铁风亭挥发性气体㊁颗粒物㊁臭气浓度进行采样分析,发现风亭排出的气体中各成分与外环境基本一致,未发现有新增污染源㊂排风口异味与地铁内部人体气味和地下霉湿味有关,同时与地铁所在地气候条件有861铁道标准设计第62卷关,南方比北方城市的影响更大,风亭异味影响较为明显的区域为风亭周围15m范围㊂可采取的废气防治措施包括:排风亭与周边敏感点距离应大于15m;排风亭内采用空气净化设施;排风口应背向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采取乔灌结合的绿化设计方案[1112]㊂受风机运行噪声及风亭过风速度影响,风亭进风与排风口会有一定的噪声,冷却塔运行时也产生设备噪声㊂风亭㊁冷却塔与居民住宅等敏感建筑物需保持一定距离;优先采用低噪声设备,风机进出口设置消声器;风亭㊁冷却塔可与地铁周边待开发的商业建筑合建或设置隔声围挡(依靠建筑遮挡隔声)[12-13]㊂1.4 城市生态景观影响及减缓措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占地㊁水土流失㊁破坏绿化㊁影响景观等方面㊂对于地面线或高架线来说,永久占地㊁土石方量较小,临时占地较多,生态影响主要发生在路基㊁桥墩等基础施工期间㊂车辆段㊁停车场具有永久占地面积大㊁拆迁面积大㊁施工周期长的特点,施工扰动面积大,若不采取措施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㊂高架线路桥墩㊁车站出入口㊁车辆段㊁停车场等不可避免会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造成一定面积植被破坏㊂轨道交通地面线或者高架线一旦建成投运,会改变所在地域的原有景观特征;高架线路造成用路者的视觉障碍和视觉心理上的空间分割,影响行人对景物的观赏㊂对区间线路㊁车站㊁车辆段㊁停车场等不同的防治分区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设置临时排水沟㊁临时堆土采用覆盖措施;剥离表土妥善堆置和防护,施工结束后用于植被恢复;永久用地区进行绿化美化措施㊂地面线或者高架线对城市景观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合理设置视线距离D与建筑物的视平线以上高度H比值(D/H),以大于2为宜;高架桥的建筑形式㊁体量㊁高度㊁色彩等设计上融入城市文化和景观特色;加强沿线景观绿化[14]㊂2 项目环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2.1 轨道交通项目地下水评价及相关问题对策根据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城市轨道交通机务段为Ⅲ类项目,其余为Ⅳ类项目(Ⅳ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评价)㊂机务段是铁路运输系统的主要行车部门,是负责铁路机车运用㊁综合整备㊁整体检修(一般为中修㊁段修)的单位,是铁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里不包括机务段,承担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保养等工作的是车辆段和停车场㊂车辆段是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㊁整备保养㊁检查工作和承担较高级别的车辆检修任务的基本生产单元;停车场是具有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㊁整备保养㊁检查工作的基本生产单元㊂车辆段㊁停车场的车辆检修作业可能产生含油废水㊁废机油等污染物,因此应该重视车辆检修工艺相关地下水评价工作,重点结合废水(检修过程产生的含油废水等)㊁固体废物(包括废机油等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㊁处置措施或者存贮场所采取防渗措施㊂2.2 场站周边区域无配套污水管网及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㊁停车场一般建设在城市郊外的偏远地区,市政污水管网设施不齐全,导致污水不能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㊂由于城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而轨道交通一般超前规划,可能导致部分车站产生的污水近期不能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㊂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有3~5年的建设周期,项目环评阶段应通过收集城市总体规划㊁城市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资料等,明确拟建场站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关系,排水管网的覆盖情况;通过分析轨道交通投入运营时间㊁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情况,充分论证轨道交通各场站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的可行性㊂对于不能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场站,应明确处理措施㊁排放标准及排放去向,从纳污水体的环境功能区划㊁环境容量等方面分析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达标排放的可行性㊂2.3 噪声评价范围的界定及解决方案根据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评价范围为 距地上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距地面声源周围50m;车辆段㊁停车场厂界外1m,有敏感目标时应扩大到敏感目标处;必要时,可根据工程及环境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㊂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也针对固定声源㊁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路等提出评价范围确定依据㊂HJ453-2008㊁HJ2.4-2009在轨道交通噪声评价范围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尤其涉及线路㊁站场(车辆段㊁停车场)等主要工程,噪声评价范围确定依据的差别较大,具体对照见表1㊂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或者高架线一般沿城市干道敷设,沿线通常以4类㊁2类功能区为主㊂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运营期距外轨18m处可满足4a 类区标准,52m处可满足2类区标准,噪声影响范围远小于150m,考虑到沿线建筑遮挡等衰减因素,轨道交通地上线或高架线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临路侧或者50m范围内,因此根据HJ453-2008要求,噪声评价范围执行 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更具有实际意义㊂轨道交通的车辆段㊁停车场承担车辆的整备保养㊁检查㊁961第12期陈淑连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检修等工作,以厂界外1m为评价范围无法反映周边环境敏感点的情况,也难以真实体现该类项目声环境影响,建议参考HJ2.4-2009要求一级评价和文献[15]以200m作为噪声评价范围㊂表1 HJ453-2008城市轨道交通㊁HJ2.4-2009声环境导则相关噪声评价范围对比工程HJ453-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地面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地面声源(变电站㊁风亭㊁冷却塔等)地面声源周围50m固定声源一级评价一般以建设项目边界向外200m(二级㊁三级评价适当缩小)噪声评价范围建议建议根据工程实际影响情况,一级评价以线路外轨中心线外150m;地面声源周围50m;车辆段㊁停车场以边界外200m范围2.4 噪声监测时段㊁敏感点现状超标及解决方案敏感点现状噪声是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的基础数据,也是确定噪声治理措施的重要依据㊂由于沿线敏感点现状噪声一般受市政道路影响,噪声值与噪声监测时段密切相关,因此监测时段的选择尤为重要㊂现状监测应选取代表性时段以反映敏感点噪声现状值,同时也应该考虑项目运营计划㊂如某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时间从早晨5:30开始,夜间23:30结束,全天共计运营18h,其中昼间运行16h,夜间仅运行2h(22:00~23:30㊁5:30~6:00),因此昼间监测时段应该在调查现有交通噪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㊂通过监测某道路每小时交通量㊁等效声级,该道路昼间平均声级大致在9:00~11:00㊁14:00~16:00,由此以该时段为昼间代表性时段;夜间监测时间段选择在轨道交通运行的2h内(22:00~23:30㊁5:30~6:00)㊂受现有城市道路的影响,部分敏感点现状噪声出现超标现象㊂当现状噪声超过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时,建议优先采取线路优化等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噪声贡献值满足声环境功能区相关标准;对地上线采取声屏障或隔声窗等措施严格控制噪声增加量,使沿线保护目标噪声预测值维持既有水平或室内声环境满足使用功能要求㊂3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应重视与规划环评的衔接,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必须在项目环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㊂项目环评阶段还应重点关注噪声振动环境影响㊁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㊁城市生态景观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㊂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应重视车辆检修工艺相关地下水评价工作,结合含油废水㊁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㊁可能的环境影响,采取针对性的防渗措施和管理手段㊂针对沿线车站㊁配套场站等,应明确拟建厂址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关系㊁污水厂规划情况㊁排水管网覆盖情况;不能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时,应明确排污去向,并分析处理措施及达标排放可行性㊂城市轨道交通地上线或高架线噪声评价范围,按照 外轨中心线两侧150m”更具有实际意义;车辆段㊁停车场评价范围,建议一级评价以200m作为噪声评价范围㊂昼间噪声监测时段应在调查沿线道路交通噪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夜间监测应选择在轨道交通运行时段内㊂当现状噪声超过相关声功能区标准时,建议优先采取线路优化等措施,对地上线采取声屏障或隔声窗等措施,使沿线保护目标噪声预测值维持既有水平或室内声环境满足使用功能要求㊂参考文献:[1] 李洪鲁,冯裕钊,孙荣基,等.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噪声预测研究进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35(6):712.[2] 刘加华,练松良.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1):2933.[3] 刘兰华,李晏良,伍向阳,等.跨座式单轨列车运行噪声的预测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35(1):9398.[4] 侯晋,李双,袁国清,等.苏州轨交1号线隧道内振动传递测试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4,34(5):8285.[5] 程烨,刘郑琦.宁波轨道交通轨道振动预测研究及优化[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10):13㊁8.[6] 陈建国,于秀梅,魏显峰.轨道交通振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7(1):8285.[7] 潘晓岩.城市轨道交通二次结构噪声执行标准及验收监测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2(11):119122. [8] 张蕾.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环境保护,2011(15):50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453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51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2.4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9:827. [11]刘佳.地铁车站排风亭异味影响分析初探[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9,36(3):166169.[12]牟忠霞,周凌.地铁风亭对环境的影响及减缓措施[J].四川建筑,2009,29(3):72,75.[13]宋蕾.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冷却塔噪声问题的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32(5):96100.[14]赵珂,雷志斌,刘剑梅.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视觉景观影响评价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为例[J].环境影响评价,2017(1): 4245.[15]尹坚.铁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0(12):123125.071铁道标准设计第62卷。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轨道交通在提供便捷出行的其环境影响问题也逐渐显现,涉及能耗、排放、生态破坏等多个方面。
评价这种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既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尤其是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若电源主要依赖非可再生能源,便会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设计轨道交通时,需要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严格评估。
实施清洁能源转型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引入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实时电力生产与轨道交通相结合,形成低碳出行新模式,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排放,也对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土地使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在城市密集的地区。
这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导致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土地使用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布局。
实例显示,结合生态保护理念的轨道交通项目在设计时,采取了如“绿色走廊”计划,通过植树绿化和恢复生态,降低了轨道交通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冲击。
这种方式不仅恢复了局部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监测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不容小觑。
这不仅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噪声管理策略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采用诸如降噪轨道材料和声屏障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噪声传播。
开展噪声监测和评估工作也至关重要。
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轨道交通产生的噪声水平,并进行科学调整。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噪声污染,还促进了智能城市的建设。
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同样面临挑战。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水,同时可能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附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一、适用范围本技术审核要点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总体要求、审核重点和要求,审核意见的编写要求。
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组织审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
其他部门和单位委托的同类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和咨询,可参照执行。
二、总体要求(一)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以及贯彻落实资源环境政策与法规为基本出发点。
(二)技术审核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及相关标准,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审核结论的科学性。
(三)技术审核应重点审核规划线路对沿线医疗卫生、居民住宅和文化教育等声环境敏感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规划线路选线、布局、规模、站址布设、配套设施选址、重点段施工方式环境合理性的综合论证,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等内容。
(四)技术审核应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可信性,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与完善的技术审核意见。
(五)规划本身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技术审核应明确要求报告书提出否定或调整规划方案的意见:1、规划建设项目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不符。
2、规划布局和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等环境敏感区存在空间冲突或与其保护要求相抵触。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然而,我们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不能忽视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
这些土地既包括工程用地,也包括车站、联络线、停车设施等用地。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会增加土地的利用量,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2. 大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土地破坏、爆破等活动会产生更多的扬尘。
3. 噪音污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也会产生噪音污染。
由于轨道交通线路位于市中心,车站等建筑物又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因此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会极大地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4. 水土保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工程,且轨道交通线路与地下水、地表水往往存在交叉。
因此,如果不加以合理治理和维护,同样会对水土保持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预评价、初步设计阶段评价、详细设计阶段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评价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监测评价等。
1. 预评价在轨道交通项目开发的早期,需要进行预评价,即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估。
预评价主要确定项目是否进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和评价的范围、方案等。
2. 初步设计阶段评价在轨道交通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对项目的方案、原则、内容等进行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从而得出合理的建设方案。
3. 详细设计阶段评价轨道交通项目的详细设计阶段评价是指在初步设计获得环境许可后,根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技术方案、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文件,对项目全面、具体、细致地评价其环境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2衢州市常山生态环境监测站浙江衢州 324200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壮大,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率远远不够。
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依旧困扰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又恰恰能够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因此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是尤为重要的,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必不可少。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评价工作主要包括规划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衔接、噪声振动环境影响和风亭、冷却塔环境影响工作等,还有一些地下水评价、车辆检修、公众参与等常见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关注重点;常见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运能大、速度快且安全准时的特点,早在上个世纪各个国家就开始广泛应用,现如今更是属于骨干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解决城市拥堵、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轨道交通将会快速发展。
轨道交通属于线性工程,不管是在建设规划过程中还是投入使用过程中,主要影响其轨道两侧范围[1]。
轨道交通项目往往具有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等多个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居民居住环境、居民饮用水等各方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展开论述。
1.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评价的关注重点1.1规划环境评价工作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的衔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及时预防不良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环评是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行政审批程序。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评价工作包括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两者的衔接直接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
规划环评工作包括轨道线路的选择、分布、规模、站点地址的选择、实地勘测结果、不同施工路段施工方式的选择以及轨道线路对周边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等地区的噪音影响,还有对地下水、居民用水等地区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解析1.引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要的。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管理,以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解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2.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2.1 环境风险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所选取区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其相关活动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和危害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风险评估重点关注的是地质灾害、碳排放、噪音、振动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威胁,如雨水排放等,对此也需要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2.2 噪声与振动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噪声和振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噪声问题一般是指列车运行噪声,而振动问题则涉及到列车振动和轨道振动。
噪声和振动都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空气质量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土方、拆迁、工程施工等活动,这些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影响。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
2.4 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资源;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的绿地、树木等造成破坏。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生态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