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湖田窑影青瓷
- 格式:pptx
- 大小:85.56 KB
- 文档页数:12
1湖田窑的历史发展湖田窑是指位于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湖田古窑遗址。
湖田窑在《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等古文献中均有记载。
湖田窑的烧造历史非常的早,始于五代时期,五代时主要烧制的有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两种。
到了宋代经过窑工不断努力终于创烧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称“影青”。
宋代湖田窑影青瓷表面的釉透明度极高,釉中气泡少而大,造型流畅,多用刻花、划花装饰,其线条灵动;刻花、划花线条深处积釉较厚,呈青色,釉层薄处色泛白,整体釉色白中带青、青中闪白,刻花、划花纹饰互相烘托,其艺术效果非常美妙,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把湖田窑影青瓷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1]在古代窑厂之上建立起来湖田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在1982年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元谋猿人遗址,蓝田猿人遗址等遗址也在此列。
直到今天湖田窑古遗址也是景德镇瓷器发展史重要的旅游景点。
青白瓷是北宋时代瓷器最具时代特点的瓷器之一,它的烧制工艺较集中的代表了宋代制瓷最高技术水平。
青白瓷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徐标(南京文物有限责任公司,南京210001)唐宋时期是我国陶瓷工业和艺术造诣的巅峰时期,此时名窑林立,有诸多器物传世。
其中景德镇湖田窑在陶瓷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吸收与革新了历史的制作技艺与艺术造型,反应了宋代的审美趋向与时代精神。
所制青白瓷与历代不同,青白相间,精美者可与五大名窑相媲美。
当代收藏界与普罗大众对此的兴趣日益增长,但学界对湖田窑及影青瓷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工艺特征上,对艺术分析尚有一定欠缺,所以对窑口、瓷器进行整体分析和实物品鉴都是有必要的。
青白瓷;文物;鉴定(1966-至今),男,江苏南京人,文博助理馆员,大专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瓷器。
邮箱*****************Ceramic Art陶瓷艺术s Reserved.年)蔡襄的《茶录》中。
学界根据湖田村青白瓷的窑口出土瓷器的不同特征,将青白瓷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五代至北宋初是青白瓷的兴起阶段,此时出土瓷器胎制较粗,釉的颜色泛黄,器物不施足釉,大多没有纹饰;第二: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早期是青白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并形成了以江西景德镇湖田村为烧造中心的青白瓷窑体系,这段时期烧制精美瓷器非常像传说中的柴窑,史料记载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
宋代湖田窑影青瓷鉴定浅见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釉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最佳,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备受青睐。
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息,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
许多收藏爱好者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有的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
现就宋代影青瓷鉴定要点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一、看器型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演变规律与特征。
这样,器形不符合的才能鉴别出来。
现代作坊中生产的青白瓷,大多数是按照正式出版物的图谱或存世品进行仿制,但那毕竟是仿品,具备一定常识还是容易鉴别的。
让人较为头痛的是少数似是而非的器型,稍不注意,就会弄错。
所以,鉴定器形时一定要格外细心。
二、看釉面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往往过犹不及。
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
而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
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画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
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
湖田窑影青瓷鉴定方法和技巧湖田窑影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其鉴定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关于湖田窑影青瓷鉴定的介绍:1.了解湖田窑影青瓷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湖田窑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种著名青瓷窑口,产出的影青瓷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因此,了解湖田窑产地、年代和制作工艺对于鉴定影青瓷非常重要。
2.观察瓷器的造型和花纹。
湖田窑影青瓷器多为器物如壶、瓶、碗、盏等,其造型简洁典雅,线条流畅。
花纹多以浅浮雕为主,常以植物、鸟兽等自然图案为装饰,色彩鲜艳迷人。
通过观察器物的形状和图案,可以初步了解是否为湖田窑影青瓷。
3.研究瓷器的胎土和胎釉。
湖田窑影青瓷的胎土通常是以高岭土和腰土为主要原料,胎质坚实细腻;胎釉多为釉面淡青色,质地柔软润滑,常呈现出“兰窨白瓷”或质感细腻如柔和的绸缎。
4.观察瓷器的胎质和釉色。
湖田窑影青瓷的胎质非常细腻,质地坚实,常常带有一种玉质光泽。
釉面一般呈青灰色或淡灰色,釉质细腻均匀,有一种深浅不一的流动效果,如同水波纹。
5.检查瓷器的胎底和底款。
湖田窑影青瓷的胎底常常呈灰蓝色,胎底线条清晰,无破损或修复痕迹,烧制痕迹均匀。
部分湖田窑影青瓷还有底款,细心观察底款文字的形状和字体,以及款式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确定其身份。
6.参考相关的专家意见和资料。
湖田窑影青瓷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代表之一,有很多专家和收藏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可以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了解更多关于湖田窑影青瓷的信息。
7.研究历史考证和收藏界的评价。
通过研究湖田窑影青瓷的历史考证和相关的专业评价,可以了解其价值和地位。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市场行情和拍卖记录的观察,了解湖田窑影青瓷的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
总之,湖田窑影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品之一,其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
通过了解湖田窑的历史背景、观察瓷器的造型、花纹、釉面和胎质,研究胎土和胎釉,检查胎底和底款,并参考相关专家和资料的意见,可以对湖田窑影青瓷进行初步的鉴定和确定。
一饶州窑(旧属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窑的前身),宋代八大窑系(南方:龙泉窑、吉州窑、建窑、饶州窑,北方:磁州窑、耀州窑、定窑、钧窑)之一,因创烧了“素肌玉骨”的青白瓷而被宋真宗关注,一举成名。
饶州窑创烧青白瓷的起源要追溯到唐代。
唐代中期,中国制瓷业形成了“南(越窑)青北(邢窑)白”的格局,全国各地的窑口大兴仿制青瓷和白瓷(这是唐代中晚期乃至五代瓷器发展的一大特点),饶州窑也不例外。
饶州窑仿制的青瓷釉色青中带灰,仿制的白瓷釉色比较纯正。
到了北宋,饶州窑“弃仿创新”,创烧了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的“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青白瓷,其质如玉莹润,时人称之为“饶玉”。
饶州窑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的最为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
因当时有‘饶玉’之称,备受世人欢迎,因此,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的一些窑场也相继仿烧,形成了一个以饶州窑为代表的青白瓷烧造体系,产品风靡大江南北、漠北草原,还远销日本、高丽、东南亚各国和中东、非洲等地区”。
似玉的青白瓷得到了宋真宗的厚爱,真宗皇帝将青白瓷定为贡品,派专人督造,并将年号“景德”赐于产瓷地,景德镇因青白瓷而得名。
《宋会要辑稿》载:“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
”《清乾隆•浮梁县志》载:“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置监镇一员,以奉御董造。
”北宋时期青白瓷的“奉御董造”,为后世景德镇窑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御窑奠定了基础。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多光素无纹饰,偶有少量刻划极为简单的花纹。
北宋中晚期的青白瓷,其装饰技法以刻花、划花为主,兼有印花、篦划、浅浮雕、镂空、堆塑。
纹饰丰富多样。
由于刻花、划花、模印的花纹会有凹痕宽度、深度的不同,釉层在器表积淀厚度的深浅和块面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釉色则会随釉层厚薄的渐变而产生由淡淡青白色向天青、湖绿渐次演变(大部釉面呈玉白色,积釉处呈天青色或湖绿色)。
纯净明澈且富于色调变化的釉色,大大强化了纹饰的艺术效果。
宋湖田窑影青瓷鉴定鉴赏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
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
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称为“影青”,晚清以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景德镇窑虽然始烧于五代,但发展极快。
北宋时,影青瓷制作技术日益成熟;到南宋,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制瓷名师云集景德镇,使其制瓷规模和质量都得以快速地扩大和提高;一直到元代前期,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景德镇影青瓷窑系。
元青花烧制成功以后,影青瓷便逐步退出了自己辉煌的主演角色。
景德镇烧制影青瓷的窑口遗址主要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头、黄泥头、柳家湾等处。
其产品遍及大江南北,可以想见当时烧瓷的盛况。
因为色质如玉,影响极大,当时全国竟有8省34个县出现了模仿景德镇的瓷窑,由此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并居于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正如汉代彩绘陶模仿同时期彩绘漆器而烧制、唐代三彩器模仿同时期丝绸印染而烧制一样,宋代影青瓷则是模仿玉器烧制而成的。
玉器,在史前社会,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王权社会,被赋予了浓厚的权贵尊严;即使到了唐代,仍为上层社会专用之物。
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拥有,青白瓷正是在平民百姓对青白玉可欲而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景德镇陶瓷匠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的色质如玉的瓷器,以满足包括广大下层人民在内的消费者们的需求。
又因其色淡优雅、晶莹如玉,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不久便赢得了假玉器的美称。
官用型影青瓷是景德镇的工艺大师们在北宋真宗时期,为满足皇家偏爱青白玉的嗜好而专门为宫廷生产的高级白瓷。
据专家们考证,当时的青白玉被皇家所垄断,但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皇家的需要。
所以,在希望拥有更多青白玉而又得不到的情况下,类似于青白玉的影青瓷器便应运而生(注意:这只是专家们的猜想而已)。
湖田窑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窑口,主要生产青瓷器,其独特的青
釉色调和精湛的工艺广受欢迎。
以下是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历年拍卖记录:
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在隋唐时期,湖田窑影青釉瓷器亮相了大量的官窑和民窑遗址,成为
贵族珍藏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隋唐时期的湖田窑瓷器已经失散,目前很少在市场上出现。
2.宋代(960年-1279年)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湖田窑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生产。
宋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主要以碗、盘、瓶、罐等为主,造型简约大气,釉
色清润明亮,工艺精湛。
这一时期的瓷器市场上有湖田窑的影青釉瓷器拍
卖记录,其中一件宋代湖田窑影青釉花卉纹大碗在2024年中国瓷器拍卖
会上以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3.元代(1271年-1368年)
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生产以碗、盖盒为主,造型多样,纹饰丰富。
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特点是釉色多变,有灰绿、苍绿、青绿等不同色调,其中以独特的苍绿色最为珍贵。
一件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在2024
年拍卖会上以18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当时湖田窑瓷器的拍卖
纪录。
4.明代(1368年-1644年)
明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主要产品是瓶、碗、盘等,造型端庄大气,
釉色明亮。
明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生产量较大,因此市场上也有不少拍
卖记录。
比如,一件明代湖田窑影青釉螭龙纹贯耳瓶在2024年的拍卖会上以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卓然而立的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7期摘要: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从初创到名扬天下,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嬗变。
宋代湖田窑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应有尽有,品种之全是宋代诸窑所烧造之冠。
影青瓷属于石灰釉,用瓷石和釉灰配成。
湖田窑影青瓷把陶瓷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有机结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陶瓷佳品。
关键词:宋代;湖田窑;影青瓷;工艺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7.001湖田窑是五代至明代后期著名的窑场,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南4千米的湖田村,分布在与昌江相通的南河流域,东临三宝蓬瓷土产地,南依森林密布的南山,西连匣钵原料产地马鞍山,北凭南河。
湖田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鼎盛于元,明洪武开始衰落,明隆庆、万历之际,退出历史舞台。
湖田窑是景德镇古瓷窑遗址中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广远的一处代表性窑址。
湖田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宋代时烧造青白瓷和黄黑釉瓷,元代烧造青白瓷、卵白釉、黑釉、青花瓷,明代烧造青花瓷、素白瓷。
入宋,湖田窑始烧青白瓷,北宋晚期青白瓷生产的技术达到最高水平,从景德镇众多窑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宋代诸窑之首,陶瓷产品和制瓷技术通过东河、南河走向昌江,再流向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南宋是青白瓷的嬗变期,元代是青白瓷的衰落期。
青白瓷又有隐青瓷、影青瓷、映青、印青之称,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清澈如湖水,莹润如玉。
1988年至1999年,共对湖田窑址进行了十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窑炉、作坊、生活等遗迹和“数十万件”瓷器、窑具、制瓷工具等各类文化遗物,资料比较系统、全面①,是研究湖田窑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艺术在10至14世纪发展和演变历史的最好的窑场②。
1937年,英国学者普兰柯斯首次到湖田窑址进行了考察,并记下了考察情况,将湖田窑介绍到了欧洲③。
1 品类湖田窑址出土的遗物可分为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其中宋代的普通瓷器有青釉器、青白釉器、黄黑釉器、黑釉器,器物按用途的不同,划分为日用器皿、酒器茶具、陈设用瓷、文房雅玩、宗教供器、瓷塑人物、瓷塑动物,类别丰富,应有尽有,品种之全超过景德镇宋代其他窑口。
湖田窑的千年窑火青白瓷又称“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为宋代景德镇所创烧,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
而景德镇烧制青白瓷最重要的窑址是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700多年。
在2004年景德镇庆祝建镇千年之际,湖田窑遗址群以一批重要的发现揭开其近千年的烧瓷历程。
考古资料显示,在景德镇所在的昌江及其支流东河和南河流域,晚唐五代及宋时期的窑业遗存十分丰富。
晚唐五代的窑址主要有湖田、杨梅亭、黄泥头、社公庙、十八渡、新厂、湘湖、白虎湾、南市街等地。
至宋代,东河及南河流域的窑址已发现136处(按《陶记》的记载则有300余处)。
规模极其庞大,产量十分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的遗址有湖田、银坑坞、小屋里、南市街、柳家湾、白虎湾等。
“若夫渐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
”蒋祈文中所说的“湖田”,即今之湖田窑遗址。
它位于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竟成乡湖田村。
遗址南面环山,北面临水。
南河自东向西,环湖田村而过,在景德镇市区汇入昌江。
遗址坐落在南山山脉缓坡地带及南河南岸一级台地的窄长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米。
遗址内窑包密布,窑渣堆积遍地,各个时期瓷片俯拾皆是。
1982年,国务院将湖田窑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湖田窑址进行过16个基建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大量与窑业生产有关的制瓷作坊和窑炉遗迹,获得了陶器、原始青瓷器、青釉器、白釉器、青白釉器、酱釉器、黑釉器、卵白釉器、蓝釉器、青花器等各类文化遗物数十万件,时间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各时期共七百余年。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迹和遗物,为湖田窑从晚唐五代到明代中晚期的窑业生产、销售;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白瓷由于瓷胎洁白,釉料在高温下流动的原因,使瓷器釉薄处为白色,积釉处透青,故其总特征介于青白之间,可谓是白中闪青,青中泛白,青白淡雅,色质如玉。
浅谈湖田窑的特征及鉴别要点浅谈湖田窑的特征及鉴别要点朝木文玩百家号07-0912:42湖田窑刻花梅瓶湖田窑是我国宋、元、明时期制瓷业规模最大,延续烧制时间最长,所制瓷器最精美的古窑场之一。
它始烧於五代,兴盛於宋代,衰败於明代,历时700年之久。
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早中期的“葫芦窑”等。
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
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田窑的发展特征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
五代烧造青瓷和白瓷。
宋代以青白釉瓷为主,胎质洁白,釉汁柔润,其典型器光照见影。
湖田窑影青瓷是青白釉瓷的代表作。
北宋中期后,部分器物采用覆烧方法。
造型多样,各类日用瓷几乎齐备,尤以注壶温碗、盏托、油盒为突出。
南宋青白瓷盛行刻、划、印花装饰。
元代质量有所下降,后期垫烧器物,在口沿往往涂抹一层淡褐色的假芒口。
同时产黑瓷,以高足碗为常见。
青白瓷中个别透雕、玲珑品种,是精细之作,一般所见的影青透雕瓷枕,大多为元湖田窑所产。
现在多认为元代枢府卵白釉及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成功,是湖田窑的重大成就。
入明以后,以青花和白瓷生产为主,但和今景德镇市区的官窑及民窑相比,质量较差。
明隆庆、万历之际衰败。
湖田窑的鉴别要点过去形容“柴窑”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套用这句话来描述影青瓷再合适不过。
受宋代主流审美影响,湖田窑釉色追求天青色。
不过颜色上比汝窑那种天青色淡一些,以白为主。
所以我们说她是青白瓷,而不是青瓷。
其釉面玻璃质感极强,光亮如镜。
由于选用了景德镇的优质瓷土,湖田窑烧出了当时最薄的瓷器,透光性极好。
轻轻敲击,会有长久不绝的悦耳回音。
这些特点是其它窑口模仿不来的。
湖田是宋代著名的瓷器品系,延烧到元,在鉴别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鉴别元代前瓷器,形制把握很重要,无论碗盘,印盒还是大件古物的器形多为流畅端庄不失秀美,口足壁薄厚适当,等需要逐一把握! 之后是釉面和纹饰,湖田窑多以刻花,划花和模印等装饰手法做纹饰,刻画流畅刀法娴熟,纹饰古朴生动! 再有就是底足,湖田器物底足特征十分明显区别于当时和之后各个朝代器物的底足,自成一体!那么鉴别湖田窑瓷器还有几个要点:1.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
宋代影青瓷器的底部特点引言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影青瓷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瓷器,被誉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瑰宝。
影青瓷器的底部特点是瓷器鉴定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宋代影青瓷器的底部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影青瓷器。
1. 影青瓷器概述影青瓷器是宋代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瓷器,以其特殊的釉色和独特的装饰技法而闻名。
它釉色犹如晴空中的蔚蓝,青而浑净。
影青瓷器不仅在中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2. 影青瓷器的制作工艺影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影响其底部特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代影青瓷器多采用青磁原胎,通过高温烧制形成。
传统的制作工艺包括胎体制作、坯体修整、上釉、装饰、烧制等环节。
3. 底部特点的意义瓷器的底部特点往往可以反映其时代、厂家、甚至制作工艺等信息,因此对于研究和鉴赏宋代影青瓷器具有重要意义。
4. 底部的形状宋代影青瓷器的底部形状多样,可以分为凹底、平底和弧底三种主要类型。
•凹底:凹底是指瓷器底部呈凹陷状的形态。
这种底部形状常见于早期的影青瓷器,如北宋刻花青瓷盘和南宋釉中正在陷瓶等。
•平底:平底是指瓷器底部呈平整状的形态。
这种底部形状常见于中晚期的影青瓷器,如南宋刻花小碗和南宋釉中封闭瓶等。
•弧底:弧底是指瓷器底部呈光滑曲线状的形态。
这种底部形状常见于晚期的影青瓷器,如南宋釉中倒立封闭瓶和南宋刻花碗等。
5. 底部的釉色影青瓷器的底部釉色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宋代影青瓷器的底部釉色通常呈现出深绿色,具有一定的斑驳和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底部釉色的特征因瓷器种类、时期和地域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6. 底部的底纹影青瓷器的底部常常会有底纹,这些底纹可以是刻花、斗笠纹、纯色等形式。
其中,刻花底纹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以花卉、莲瓣等装饰为主。
7. 底部的款识影青瓷器的底部款识是研究其制作时代和厂家的重要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影青瓷器的制作款识逐渐丰富和规范化。
8. 底部的胎质宋代影青瓷器的胎质是其独特之处之一,常常呈现出细薄、坚实的特点。
湖田窑影青瓷鉴定方法和技巧湖田窑影青瓷鉴定方法和技巧1、棕眼是影青瓷釉面的重要特征。
2、坯胎用的是生料,高温烧结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通过釉面逸出,有些釉表面未被及时填平,而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
棕眼不光凹馅面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态也有差异。
多数只是釉表面的凹痕,一些却有针管样细孔穿透釉层,连通瓷胎。
经近千年土浸,釉层下的胎上,形成大小不一的放射状扇型土浸斑。
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1、青花瓷出现端倪应该是在唐宋时期,到了元代的景德镇的湖田窑烧制的青花瓷,已经看出青花瓷成熟了,到了明代青花瓷已经有了很突出的发展,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青花瓷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
2、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瓷器介绍1、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2、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宋代青瓷浅谈湖田窑了解湖田窑懂这些就够了宋·湖田窑刻花碗文\孺子牛老师【134****8498】建国6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古玩、名家字画之类的收藏艺术品,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喜爱。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逃荒”,自古以来,古玩、名家字画就是官宦、富商和文人雅士们看重的一种财富的载体。
而现如今民间的收藏队伍正在不断的扩大,收藏正成为一种时尚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收藏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收藏瓷器字画、古典家具、宝玉奇石等古玩杂项的,也有收藏火花、烟标、像章、唱片、等等,真可谓包罗万象。
但收藏者涉足最多的要数瓷器字画了,要说瓷器,这几年明清瓷是收藏者追捧的热点,价格攀升的很快,虽然还有上涨的空间,但以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只能望而兴叹。
最近一两年有许多收藏者把目光投向了高古瓷,因为高古瓷在国内的市场价格仍然偏低,早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卖一只南宋龙泉粉青鬲式炉,成交价340万人民币,但当时在国内仅需3—4万人民币就可以成交,两地相差近150倍。
现在仍存在很大的空间,这充分说明了高古瓷具备有极大的升值空间。
那么高古瓷指的是什么时代的瓷器呢?可以这样讲,隋以前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烧造的只能属于半瓷性的陶器。
到了隋代才有真正的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是指隋代以后至明代之前的唐、宋、元三朝的瓷器。
唐宋时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风格很有特色,古朴雅致、朱圆玉滑、釉光润泽。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恬淡秀雅。
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
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造型、釉色、光泽度都要比白瓷更具时代特色。
宋代瓷器以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著称。
并形成了以青瓷为特色的;“磁州窑、耀州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越窑”等八大窑系。
宋影青瓷瓶赏析
时间:2014-11-07 10:26:55 来源:北京商报
宋影青瓷妇依瓶一对高53厘米
宋代景德镇瓷因“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名满天下,畅销海内外。
这主要是指“影青瓷”。
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是宋代湖田窑制瓷大师们的一大创造。
影青瓷的出现,让世人刮目相看,从而奠定了景德镇作为未来“瓷都”的地位。
影青瓷具有惹人喜爱的色彩。
也许工匠们是从江南清澈的湖水和葱翠的森林中获得灵感而造就了影青瓷无比精美的作品。
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
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上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指出:“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的烧制达到新的高度:其釉色青翠而润泽;釉质晶莹透彻而显胎;纹饰繁密而清晰,刻、划、篦等纹饰线条流畅而泼辣,青白釉瓷不
仅有色泽之美,而且还独具一种蕴蓄丰厚质感的内在美,给人以无穷
韵味。
宋代景德镇烧制青白瓷以日用器具为主,饮食用具有碟、盘、碗,酒具有注子、注碗、杯、托子。
除此之外,还有瓷雕;有供摆设、观赏
的小动物还有蛟龙瓷枕,双狮戏球瓷枕,卧女枕等。
湖田窑影青瓷鉴定方法和技巧湖田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窑炉之一,以生产出色的青瓷而闻名。
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造型、纹饰和釉色。
鉴定湖田窑青瓷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 外观鉴定:首先,要仔细观察青瓷的外观。
湖田窑的青瓷通常具有浑圆饱满的形状,造型简洁大方。
同时,湖田窑的瓷器表面通常有一层薄薄的纹饰,如线刻、划刻等。
这些纹饰细密而有节奏感,非常考究。
2. 配色鉴定:湖田窑的青瓷釉色独特,透明而青翠。
这种釉色常常是靠掺入少量的石灰粉而达到的。
因此,要仔细观察瓷器的釉面,看是否具有独特的透明度和青翠感。
3. 烧制工艺鉴定:湖田窑的青瓷烧制工艺非常讲究,采用了高温还原焰燃烧,同时炉温也非常高。
这种烧制工艺可以使瓷体更为致密,釉面更加晶莹剔透。
因此,在鉴定青瓷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断口,看是否有均匀、细腻的质地。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胎体,看是否具有象牙白的颜色。
4. 纹饰鉴定:湖田窑的青瓷通常有一些特殊的纹饰,如“蛤蟆纹”、“百蛇纹”等。
这些纹饰非常特别,且线条流畅优美,刻画细腻。
因此,在鉴定青瓷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纹饰的细节,看是否具有湖田窑特有的特点。
5. 器型鉴定:湖田窑的青瓷器型非常独特,常见的有瓶、罐、碗、盘等。
这些器型常常具有饱满、圆润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性。
因此,在鉴定青瓷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器型的形状、比例和造型,来判断是否为湖田窑的青瓷。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和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手段,如化学分析、器物和铭文的考证等。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瓷体中的成分,来判断是否为湖田窑的青瓷。
而对于器物和铭文的考证,则需要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研究和比对,以确定瓷器的产地和历史背景。
总之,鉴定湖田窑青瓷的方法和技巧需要综合考虑外观、配色、烧制工艺、纹饰和器型等多个方面,结合化学分析和文献研究,方能准确判断。
同时,鉴定青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较为困难,因此建议购买湖田窑青瓷时,选择正规的古董市场或有资质的商家进行购买。
美醉千年,独具一格的湖田窑!执壶青釉影青瓷器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湖田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位于今景德镇市东南湖田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
北宋青白釉瓜棱执壶南宋影青瓜棱执壶南宋青白釉葵式盌南宋青白釉葵花形台盏宋湖田窑青白釉洗南宋青白釉刻连生贵子纹斗笠盌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套钵在历史上,湖田窑青釉白瓷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如今,湖田窑青釉白瓷在收藏市场上依然引领风骚。
宋青白釉菊瓣高升杯宋影青瓜式盒宋青白釉葵口大盘北宋青白釉瓜棱式注子温盌南宋青白釉刻卷草纹梅瓶南宋青白釉观音菩萨坐像湖田窑水晶莹玉润,白中泛青,色如湖蓝,极富情趣,刀法简捷明快,娴熟自然,结合造型、底足工艺特征判断,是开门的宋代湖田窑精品特征。
南宋青白釉龟形盖砚南宋湖田窑青白釉三兽足炉宋·影青狻猊盖香熏影青瓷釉质莹润,胎质致密、细腻洁白,其薄度和坚韧度已接近现代瓷的特征,这是其他窑口不具有的可比性。
釉面为玻璃相,几近透明。
北宋·杯托一套、八方小执壶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影青釉,大大强化了半刀泥刻纹饰的艺术效果,使得陶瓷雕刻工艺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南宋·刻划牡丹纹葵口碗景德镇湖田窑的兴起其实得益于北方的战乱。
北宋中期开始,北方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致使北方窑场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南迁,而景德镇处于交通极为不便的群山之中,对于外界的交通长期以来都是依仗昌江河河运。
而周边优质的瓷土资源和极为丰富的木材资源,为瓷器的烧制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
因此,大量窑工迁居而来,为湖田窑的异军突起准备了产业人口,从而为形成产业规模以及产业分工奠定基础。
宋湖田窑青白瓷高台杯盏景德镇湖田窑较集中地体现了宋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水平。
宋代北方窑系中,定窑瓷器细腻精致,技术成熟度极高。
随着湖田窑的泥料配制采用“二元配方”方式以及烧制温度的提升,湖田窑创烧出来青白瓷器,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产品。
南宋湖田窑影青瓷碗惯用词
1、湖田窑,位于景德镇东南的湖田村。
是中国宋、元时期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生产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
2、湖田窑烧造的影青瓷造型优美,装饰技法更是独步青云。
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构图包满,线条流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3、湖田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质偏灰,白瓷胎质较白。
北宋早期普遍使用仰烧法,烧造青白瓷唇口,葵口碗。
造型简单,釉色偏灰和米黄,多光素无纹饰。
这一时期的产品尚不具备影青瓷的基本特征。
4、北宋中晚期,选用表层风化最佳的瓷石原料,淘洗澄湛工艺逐渐完善,拉坯成型技艺日趋成熟,尤其采用旋坯工艺,用铁刀在阴干的毛坯上旋削修整,使瓷胎极薄,造型秀美。
5、影青瓷早期青中泛白,中晚期白中闪青,加之胎极薄,所刻划的纹饰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故称影青瓷,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亮丽,胎质细腻,色泽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