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平面控制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91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质调查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某个点在给定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步骤,并提供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控制测点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首先需要确定控制测点。
控制测点是已知坐标的点,用于建立平面坐标系。
通常选择基准点作为控制测点,基准点坐标可以通过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获取。
步骤二:建立平面坐标系根据确定的控制测点,在测区内建立平面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投影方式,常见的有高斯投影、UTM投影等。
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步骤三:设置测量仪器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前,需要设置测量仪器。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设备,并进行仪器校准和参数设置。
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步骤四:测量控制点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仪器参数设置,在测区内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稳定、准星对准和读数准确。
记录每个控制点的测量数据,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信息。
测量控制点的具体操作方法1.将测量设备安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准星对准和调整。
2.通过仪器的观测功能,获取每个控制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3.确保每次测量的数据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多次观测并取平均值。
步骤五:计算测量结果根据测量数据和控制点坐标,计算出其他待测点在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位置。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坐标转换法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坐标计算的具体步骤1.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据,建立测量方程组。
2.对测量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其他待测点的坐标结果。
3.对计算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判断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六:检查和验证在完成测量计算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
可以选择测量点的回测方法,即重新测量已知控制点,比较测量结果和已知坐标的差异。
如果差异较大,则需要重新检查和调整测量数据。
平面控制测量操作方法
平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系列控制测量点来保证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下面是平面控制测量的操作方法:
1.测量前,应调查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
2.根据需要建立控制测量基准点,确定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测量点可采用钉桩、地标等方式标定。
3.确定控制测量点的观测方位,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进行测量,如全站仪、自动水平仪等。
4.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观测,遵守精密测量的操作规程,记录仪器刻度值或读取数据,注明测量点的编号和观测时间。
5.计算各控制测量点的坐标,进行误差调整和精度评定。
根据需要,制作控制测量图,标明建筑物或道路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6.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按照控制测量图进行实际测量并进行调整,确保建筑结构的准确平面度、垂直度和水平度。
7.最后,进行控制测量成果的归档和保存,在下次测量前进行检查和验证。
平面控制测量(一)工程测量的程序建筑安装或工业安装的测量,其基本程序是:建立测量控制网→设置纵横中心线→设置标高基准点→设置沉降观测点→安装过程测量控制→实测记录等。
(二)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1)平面控制网布设的原则——应因地制宜,既从当前需要出发,又适当考虑发展。
(2)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测量方法——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等。
(3)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三角测量、三边测量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导线测量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4)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
(5)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
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
2.平面控制网布设的方法——导线测量法和三边测量法1)导线测量法的技术要求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2)三边测量法的技术要求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10个;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应符合规定。
(如要注意:其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3) 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使四等以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大于0.1mm。
切记: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检定且在检定周期内方可投入使用。
——光学经纬仪它的主要功能是测量纵、横轴线(中心线)以及垂直度的控制测量等。
请注意:机电工程建(构)筑物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测量以及厂房(车间)柱安装铅垂度的控制测量,用于测量纵向、横向中心线,建立安装测量控制网并在安装全过程进行测量控制。
应使用光学经纬仪——全站仪是一种采用红外线自动数字显示距离的测量仪器。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步骤1. 前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这可是个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测量行业摸爬滚打的朋友们来说,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其实没那么复杂。
我们一起来捋一捋,保准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心里也能有个数。
2.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2.1 什么是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确定某个区域内的点位,以确保我们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时,不会偏离轨道。
想象一下,咱们要盖房子,如果基础没打好,后面就跟着一大堆问题了,对吧?平面控制测量就是帮助我们找准那个“点”,把一切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2.2 为啥要做平面控制测量?可能你会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其实,不做这一步,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哪里飞哪里。
平面控制测量能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设定好基准点,确保后面的工作都能顺顺利利。
比如,公路建设、桥梁修建、甚至是小区的绿化,都是离不开这个过程的。
3. 实施步骤3.1 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咱们不能盲目上阵。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的检查、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的勘察。
这就像是出门远行之前,先看看天气,带上伞和防晒霜,免得到时候遭遇暴风雨或者晒得跟红烧肉似的。
设备方面,一定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全站仪、GPS设备等,都是咱们的好帮手。
检查完这些,接下来就要对测量区域进行勘察,标记出基准点和控制点,确保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3.2 步骤二:测量实施接下来,进入到实际的测量环节。
这时候,可得认真了。
我们会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把选定的控制点进行记录。
这就像是写日记,把每一个重要的点都标记下来,方便后续的查阅。
每测量一个点,心里都得盘算一下,确保没有出错。
毕竟,点错了,就相当于盖房子的时候打歪了地基,后果可不堪设想!此外,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
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在现场可以和同事们互相确认一下,确保大家的测量结果一致。
这就像是一群朋友一起去旅行,谁都不想在景点前面迷路,对吧?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整理测量完毕后,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汇总起来,进行整理。
平面控制测量步骤1. 概述平面控制测量是建筑、土木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建筑物或土地上各个点的平面位置。
本文将介绍平面控制测量的步骤,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步骤2.1 确定测量目标在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之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需求。
确定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外轮廓、道路线路或土地边界等。
2.2 设计控制网根据测量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网。
控制网是由一系列基准点和临时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提供准确的坐标参考。
在设计控制网时,需要考虑基准点的选择、布设密度以及临时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2.3 布设基准点根据设计好的控制网,在实地进行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通常采用金属桩、混凝土桩或其他固定结构物来确保其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在布设基准点时,需要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技术,以确保其位置的准确性。
2.4 观测基准点在布设好基准点后,使用全站仪或其他合适的测量设备观测这些基准点的坐标。
观测时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多次观测以提高结果的精度。
2.5 计算控制点坐标根据观测到的基准点数据,进行计算以确定控制点的坐标。
计算可以采用传统的平差法或现代的数学模型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2.6 布设临时点在控制网中布设一定数量和位置的临时点,用于后续具体测量任务的执行。
布设临时点时需要考虑控制网的覆盖范围和密度,以及具体测量任务的需求。
2.7 进行具体测量根据实际需求,在临时点上进行具体测量任务。
可以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物外轮廓进行测量,或使用经纬仪对道路线路进行测量。
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精度。
2.8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具体测量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坐标转换、平差计算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或编程语言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9 绘制成果图根据测量结果,使用CAD软件或其他绘图工具将测量成果绘制成平面图。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是指在工程测量中,用于测量和控制平面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控制、平面形状控制和平面尺寸控制三个方面。
首先,平面位置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位置,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坐标系来描述平面的位置。
常用的平面位置控制方法有:全站仪法、建模法和GPS测量法。
全站仪法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平面上的有限点,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平面的位置信息。
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适用于平面位置比较密集或者较大范围的测量。
建模法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将平面上的特征点进行建模和拟合,从而确定平面的位置和形状。
建模法具有高精度和较大范围的测量能力,适用于平面位置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场景。
GPS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量平面上的参考点,通过卫星信号的测距和定位技术,确定平面的位置。
GPS测量法适用于大范围平面位置的控制,但其精度受到天线位置、卫星覆盖、地形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平面形状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形状,在测量中通常采用平面轮廓的形状描述。
常用的平面形状控制方法有:投影仪法、图像处理法和三维扫描法。
投影仪法是利用光学投影仪在平面上投射一系列网格或者线条,通过观察和测量投影结果,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投影仪法具有快速、直观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较简单的测量。
图像处理法是利用相机或者摄像机拍摄平面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形状分析,从而确定平面的形状。
图像处理法适用于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或者变化较大的测量,但其精度受到图像采集设备和算法的限制。
三维扫描法是利用三维扫描仪在平面上进行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重建算法,得到平面的形状信息。
三维扫描法具有高精度和全面性的特点,适用于平面形状复杂或者要求较高精度的测量。
最后,平面尺寸控制是指确定平面的尺寸,在测量中通常采用长度、角度、面积等尺寸参数描述平面的尺寸。
建筑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内容一、建筑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内容建筑工程里的平面控制测量可是个超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1. 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测量首先得建立控制网呀。
这就像是给建筑工程画个大框架。
我们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地形还有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形状。
比如说,如果工程是个长方形的大楼,那可能矩形控制网就比较合适。
在选择控制点的时候,要找那些稳定、通视良好的地方。
像在山上的工程,控制点可不能选在容易滑坡或者被遮挡视线的地方哦。
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也有讲究,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了精度不好控制,太远了测量起来又不方便。
而且这些控制点要在整个工程区域内均匀分布,这样才能准确地控制整个平面。
2. 测量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测量仪器那可多啦。
最常见的就是全站仪。
全站仪超级厉害,它可以测量水平角、垂直角还有距离呢。
在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要先进行仪器的校准。
就像给它做个小体检,保证它测量出来的数据是准确的。
还有经纬仪,它主要用来测量角度。
使用经纬仪的时候,要调好水平度盘,不然角度测出来就会有偏差。
水准仪有时候也会用到,虽然它主要是用于高程测量,但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如果涉及到一些高差不大的情况,也能辅助判断控制点的相对位置呢。
3. 测量方法角度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重要部分。
我们要精确地测量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角。
测量的时候,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距离测量也很关键。
除了全站仪可以直接测量距离外,还可以用钢尺量距。
不过钢尺量距要考虑钢尺的伸缩性,不同温度下钢尺的长度会有变化,所以要进行温度改正等操作。
另外,坐标测量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再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就可以计算出其他控制点的坐标啦。
4. 数据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不能直接就用哦。
要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要检查数据有没有明显的错误,比如说角度超出了正常范围或者距离数值特别不合理。
然后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
平差就是把测量中的误差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观测值上,让计算出来的控制点坐标更加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