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湛江模拟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8
湛江市赤坎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6·桂林)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停滞(zhì)陨落(yǔn)岔开(chà)饶舌(ráo)B . 婆娑(suō)灼伤(sháo)粗犷(kuàng)岑寂(chén)C . 禀赋(bǐng)威慑(shè)驽钝(nú)咫尺(zhǐ)D . 钦差(chāi)熹微(xī)拘谨(jǐn)窒息(zhì)2. (2分) (2016九上·卢龙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 洗礼浸润强聒不舍B . 灵柩扶掖媚上欺下C . 忐忑天骄弥留之际D . 襁褓深邃悌泗横流3. (2分) (2017八下·东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今年中考数学试卷渗透了一些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系数远超去年。
B . 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比较密集,使江都区市民“绿色出行”更加便利。
C . 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累计发行大约70多万册。
D . 低头族颈部肌肉损伤的原因,是颈椎长期承受重压所造成的。
4. (2分)(2017·宜城模拟) 将下面一句话放回原文段,语序衔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尤其在当下,人们面对的是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侵袭和功利心态的膨胀。
原文段:①相信生活,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做一个真实而坦荡的人。
②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道出了人心深处的呼唤。
③当此之时,这些平凡的价值力量,难道不是极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④只要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变、奋斗之志不移,人就可以超越平凡,走向不凡。
⑤就此而言,最好的世界,其实就是平凡的世界。
A . ①②句之间B . ②③句之间C . ③④句之间D . ④⑤句之间5. (2分)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A . 白骨精——又称白骨夫人,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诡计多端。
湛江市雷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字词部分 (共4题;共12分)1. (2分)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酝酿(liàng)亢奋(kàng)忍俊不禁(jīn)B . 冗长(rǒng)追溯(shuî)锲而不舍(qiè)C . 倔强(jiàng)污秽(huì)锐不可当(dǎng)D . 琐屑(xiè)嫉妒(jí)风雪载途(zài)2. (6分)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全都烧了。
那柴烧得一块一块的,聚结在一起就像太湖石一般()A . 五彩斑斓B . 光彩夺目C . 光怪陆离(2)碧空的飞鸟,花间的蜂蝶,郁郁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又浮现在眼前。
刚踏上南归的船,我已经____________了。
()A . 心旷神怡B . 心驰神往C . 心荡神摇(3)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罗列现象,也不是____________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A . 夸夸其谈B . 口若悬河C . 侃侃而谈3. (2分)(2016·潮州模拟)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B . 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
(应在“成功”后加“与否”)C . 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
(应把“格局”改为“形态”)D . 北京市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以解决出行时打车难。
(应把“打车难”之后加“的问题”)4. (2分)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破折号,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B .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点好。
广东省湛江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必修①、②)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者常常三年五载不得回归,甚至在出行中出现问题,因而中国古代人特别重视离别,对离别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的离别,不知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会有多少凶险,于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出现了,这就是路祭,古人称之为“祖”或“道”,或“祖饯”。
祖饯活动的形成,据东汉崔寔记载,与黄帝之子有关。
《文选》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曰:祖,道神也。
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祭祀路神的仪式是比较复杂的第一步是“委土为山”,第二步“伏牲其上”,第三步“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
这四步的意思分别是:面对障碍,供奉牲醴、祷告平安、毁掉障碍。
祭祀的目的在于对前行路途上的障碍进行清扫,祈求行人的平安。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于“祖道”,也就是祭祀路神。
在这一活动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
“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
在这一活动中,出行者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而对出行者的关切也就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发了祖道活动中的另一功能:饯送。
《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祖饯诗,应推《邶风》中的《泉水》。
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
毛传在《泉水》篇的传文中说:“祖而舍鲅,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
”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邶风·泉水》进行疏解,解释魏晋之前的人在进行祖道活动时的心态:“鲅,谓祭道路之神。
湛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三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的兴起,艺术的地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轻视或忽略。
艺术在金钱、博物馆和市场的统治下,日益沦落为一种博物馆式的艺术——只是作为谈论和保存的对象面对我们。
艺术场成为彻底的名利场!这是何等的虚无——空虚、萎缩、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而虚无恰恰是世界“去魅”的必然结局。
“去魅”是指“那些充满迷幻力的思想和实践从世上的消失”。
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瓦解和世界的合理化过程。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宗教—-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不断分化为科学、道德和文化各自独立领域的过程。
这种分化既具有解放的意义——使文化艺术从宗教、道德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也具有灾难性的意义——在世俗化的理性面前,文化艺术失去了终极意义的依托,不得不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这不仅意味着艺术的非神圣化——艺术表现领域的世俗化、艺术家光环的失落和艺术重要性的降低,而且意味着艺术认同的危机——艺术仅仅是人们保存和收藏的对象,一种商品。
正是世界的去魅引发了艺术的去魅——艺术的非神圣化和艺术的对象化。
前者使艺术的表现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后者使艺术进入了美学的视界,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
这正是黑格尔最先所感所思,又被海德格尔一再阐释的东西。
黑格尔认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曾是艺术、宗教和哲学享有同样崇高地位的原因。
作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艺术是表现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在现代的“弃神”运动中,艺术失去了它曾拥有的作用和地位。
与此类似,海德格尔认为,艺术进入美学的视界乃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
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儒家教育特重诗,《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
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
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
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
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误认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
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
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
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
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
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
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
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
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等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等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王国维写了一篇专论艺术形式美的美学论文,题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这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值得我们重视。
王国维在这篇论文中,系统地考察了古雅(艺术形式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下一些论点:一、艺术的意象(壮美或优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古雅)才能表现出来。
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
”“吾人之所以感如此之美且壮者,实以表出之之雅故,即以其美之第一形式更以雅之第二形式表出之故也。
”二、艺术的雅与俗的区分,就在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
换句话说,同一内容,同一意象,由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因而就有雅与俗的不同。
王国维说:“即同一形式也,其表之也各不同。
同一曲也,而奏之者各异;同一雕刻绘画也,而真本与摹本大殊。
诗歌亦然。
‘夜阑更炳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诗)之于‘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词),‘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之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词),其第一形式同,而前者温厚后者刻露者,其第二形式异也。
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
”质愈蔽。
”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论断。
意思是说,艺术形式美的使命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因此只有通过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
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的思想。
这个传统思想反映了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当艺术的感性形式诸因素把艺术内容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欣赏者为整个艺术形象的美所吸引,而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时,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
湛江市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试题06第Ⅰ卷(选择题 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创.(chuàng)伤百舸.(gě)喋.(diã)血漫溯.(suò)B.浸.(qìn)渍游说.(shuì)樊於.(yú)期桎梏(kù)C.寥.(liáo)落长篙.(gāo)忤.(wǔ)视参乘.(shâng)D.租赁.(lìn g)颓圮.(pì)剑鞘.(xiāo)玉玦.(quâ)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谈笑风声不加思索居高凌下箫瑟斑斓B.一鼓作气殒身不恤九霄云外寥廓冷漠C.轰堂大笑首舞足蹈引亢高歌微寞合蔼D.衣衫烂褛苍海桑田言简意垓铮嵘嗔目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含禅理,环境________清静,风景独秀,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________难以相信。
③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________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A.优雅简直一旦B.幽雅简直一旦C.优雅几乎一经D.幽雅几乎一经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地震发生之后,经当地政府及救灾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不再发生。
B.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道边熟悉的黄葛树,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C.温家宝近日在深圳考察时指出,不仅我们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失而复得,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湛江市徐闻县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分)(3),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4)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这一哲理。
(2分)(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dào mào àn rán( )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
(2)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qiáo cuì( )的美人。
(4)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wúyín()的宇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广东省湛江市2016年普通高考测试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纷呈,人才辈出。
儒释道三家,各有时代的代表人物,风格秀出,商酌辩难而不失其雅量。
政治派分、权力攘夺,致使“名士少有全者”,但那个时代有残酷,有杀戮,也有热情,有声音。
那个时代礼赞人才,尊重对手。
南朝佛教鼎盛,反佛的声音也能表达。
于是辟佛勇士范缜出现了。
毕生向往佛门、多次舍身出家的梁武帝带头和范缜辩论,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不失风度地据理力辩。
梁武帝的《敕答》,经王公大臣会览,六十余人群起诘难范缜,但范缜毫无退缩。
而之所以这样,也和梁武帝能够守持思想辩论的规则,不以政治权力剿灭异端有关。
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缜洵大勇,倘亦有恃梁武之大度而无所恐欤?皆难能可贵者矣。
”由此可知,在当时能形成我国历史上的人文鼎盛、著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观,不是偶然所至,而是自有渊源。
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才闸门是如何打开的?寻根索源起来,关键人物不是别人,乃是千秋万世骂名不绝于耳的魏武帝曹操。
曹操其人,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活脱脱的奸雄形象,但后世的文史研究者,欲还曹阿瞒历史本真的也不在少数。
郭沫若写过《替曹操翻案》;早在郭老之前,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文章里,就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对曹操给予特殊评价的还有大史学家陈寅恪。
陈寅恪在研究魏晋思想的一篇文字里也说:“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肯定曹操对“转移数百年世局”起了作用。
这个“转移数百年世局”的历史作用,得从曹操的“求才三令”说起。
湛江市2015-2016学年高三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伴随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的兴起,艺术的地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轻视或忽略。
艺术在金钱、博物馆和市场的统治下,日益沦落为一种博物馆式的艺术——只是作为谈论和保存的对象面对我们。
艺术场成为彻底的名利场!这是何等的虚无——空虚、萎缩、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而虚无恰恰是世界‚去魅‛的必然结局。
‚去魅‛是指‚那些充满迷幻力的思想和实践从世上的消失‛。
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瓦解和世界的合理化过程。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传统宗教—-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不断分化为科学、道德和文化各自独立领域的过程。
这种分化既具有解放的意义——使文化艺术从宗教、道德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也具有灾难性的意义——在世俗化的理性面前,文化艺术失去了终极意义的依托,不得不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这不仅意味着艺术的非神圣化——艺术表现领域的世俗化、艺术家光环的失落和艺术重要性的降低,而且意味着艺术认同的危机——艺术仅仅是人们保存和收藏的对象,一种商品。
正是世界的去魅引发了艺术的去魅——艺术的非神圣化和艺术的对象化。
前者使艺术的表现失去了方向和意义,后者使艺术进入了美学的视界,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
这正是黑格尔最先所感所思,又被海德格尔一再阐释的东西。
黑格尔认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曾是艺术、宗教和哲学享有同样崇高地位的原因。
作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艺术是表现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在现代的‚弃神‛运动中,艺术失去了它曾拥有的作用和地位。
与此类似,海德格尔认为,艺术进入美学的视界乃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
它证明了美学思维与现代技术本质一样,乃是诸神隐匿和对象化思维的产物。
在此意义上,正是审美体验的对象化,使艺术失去了内在的生命力。
现代技术对人的统治和异化,带来了巨大的空虚。
于是,开始对宗教和意识形态统治的怀疑使现代人把目光转向了文化艺术,试图在世俗化的世界中使艺术承担‚世俗的救赎‛(韦伯)功能——把人们从合理化的压力和刻板的日常生活状态下解脱出来。
然而,这似乎是一种无法完成的乌托邦想象。
一方面,世界的去魅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艺术的去魅,使后者失去了合法性的根据;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缺乏宗教曾经拥有的功能。
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一书中强调:宗教的力量在于它能够通过一整套的仪式和体制,把艺术、政治、伦理、哲学、历史、神话等不同价值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赋予这种庞大的宇宙秩序以生命和意义。
但现代艺术和日常生活、文化价值和平凡事实之间缺乏致命的联系,这就使文化艺术失去了影响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并一直处于危机之中。
(选编自周计武《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兴起后,人们就逐渐轻视甚至是忽略了艺术的地位,艺术沦为供人保存和收藏的一种商品。
B.世界的“去魅”,包括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瓦解过程和世界的合理化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C.现代的“弃神”运动中,艺术失去了曾拥有的表现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作用和作为时代与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的地位。
D.现代技术对人的统治和异化,带来了巨大的空虚,于是现代人希望艺术承担“世俗的救赎”这一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世界“去魅”,所以艺术场成为彻底的名利场,变得空虚、萎缩、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
B.艺术的表现失去了方向和意义,艺术进入了美学的视界,分别是因为艺术的非神圣化和艺术的对象化。
C.审美体验的对象化,导致艺术失去了内在的生命力,可见美学思维是诸神隐匿和对象化思维的产物。
D.因为和日常生活、文化价值和平凡事实之间缺乏致命的联系,现代艺术失去了宗教曾经拥有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伴随技术化世界物质主义的兴起,很多著名画家的名画被私人买家收藏,艺术逐渐沦落为一种博物馆式的艺术。
B.当今世界,充满迷幻力思想的作品的减少乃至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艺术的“去魅”乃至世界的“去魅”的影响。
C.现代技术对人的统治和异化,使得艺术很难消解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的压力和日常生活的紧张状态。
D.现在的科幻和灾难电影,就是充满迷幻力的思想的作品,但由于受“去魅”化影响,影响力越来越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归旸,字.彦温,汴梁人。
将生,其母杨氏梦朝日出东山上,有轻云来掩之,故名旸。
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
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
至元五年十一月,杞县人范孟谋不轨,诈为诏使,至河南省中,杀平章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总管撒里麻,召官属及去位者,署而用之,以段辅为左丞,使旸北守黄河口。
旸力拒不从,贼怒,系于狱,众叵测所为,旸无惧色。
已而贼败,污贼者皆获罪,旸独免。
明年,转国子博士..,拜监察御史。
及入谢,台臣奏曰:‚此即河南抗贼者也。
‛帝曰:‚好事卿宜数为之。
‛赐以上尊。
已而辞官归,养亲汴上,亲既殁,家食久之。
至正..五年,除佥河南廉访司事,行部西京,以法绳赵王府官属之贪暴者,王三遣使请,不为动。
宣宁县有杀人者,蔓引数十人,一谳得其情,尽释之。
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
山儿遂不死。
八年,升左司员外郎。
九年正月,转河西廉访使,未上,改礼部尚书。
会开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旸为赞善。
旸言:‚师傅当与皇太子东西相向授书,其属亦以次列坐,虚其中座,以待至尊临幸,不然,则师道不立矣。
‛时众言人人殊,卒从旸议。
十二年,除刑部尚书,十七年,授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明年,乞骸骨...,侨居弘州。
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三。
(选自《元史》列传卷七十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B.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C.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D.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 归旸的出生富有神奇色彩。
他快出生时,母亲做了个奇梦,于是就给他取了个跟梦境有关的名——“旸”。
B. 归旸敢于抵制图谋不轨的杞县人范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称赞和赏赐,调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
C. 归旸担任河南廉访司佥事时,将赵王府中贪暴官员绳之以法,赵王多次派人说情无效,反映出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性格。
D.归旸担任赞善时,提出了皇太子老师与皇太子相向而坐、其他属员再依次列坐的建议,表现了他对师道的重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2)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8~9题。
浪淘沙吴琚①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
忘机②鸥鹭立汀沙。
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
故乡心事在天涯。
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注释】①吴琚,南宋汴(今河南开封)人。
本词是他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以镇安节度使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后所作。
此时朝廷腐败,江南士气低落,恢复中原已成泡影。
②忘机,指忘却巧诈之心,与世无争,自甘恬淡。
8.词句“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这首词下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述而》篇中,用“,”两句来表明面对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正确态度。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月色满天赵雁清晨六点,睡眼惺忪的枫丹总会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匆匆踏上地铁。
枫丹的工作地点在郊区的问天城。
作为联系天地的唯一纽带,枫丹的岗位便在这里。
此时,模拟飞船进入最后一圈飞行。
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电脑上各路分析曲线云集,交织成一张华丽的网。
‚各号注意,我是问天!‘钱学森号’准备返回,按照步骤操作。
‛总调度员洪亮的口令声在大厅响起。
飞船一次调姿开始。
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轻盈地扭转身躯……枫丹知道,一旦有险情,上百种处置预案中的相应程序便会启动。
她突然就想到了那个沉重的背包:原来那日复一日,甘心情愿的承重,便是为备不时之需。
飞船顺利穿越‚黑障‛。
枫丹嗅到空气中轻快的气息。
‚现在开始进行天地视频通话测试,各单位做好准备。
‛大厅里再次响起总调度洪亮的口令声……合练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
枫丹匆匆踏上归程。
依旧是重重的背包。
电话铃响起,一声接一声,掏出一看,是远在杭州的父亲,枫丹心里一沉。
‚丹丹,你在哪里?忙吗?‛‚爸爸,我在回家路上,工作刚结束!‛电话的那头半天没有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