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
- 格式:docx
- 大小:50.84 KB
- 文档页数:11
简述典型的沉积岩和成因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一、沉积岩的概念和特点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和固化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占据了地壳岩石总量的75%以上。
沉积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们通常以层状或平行层状的方式存在,这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堆积形成的结果;其次,沉积岩中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这些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最后,沉积岩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沉积结构和沉积物的特征来推断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二、典型的沉积岩及其成因1. 砂岩砂岩是由砂粒经过堆积、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
砂岩的成因主要与河流、海滩、沙漠等环境有关。
在河流中,砂岩是由河水带来的砂粒在河床和河岸处堆积形成的;在海滩环境中,砂岩是由海浪冲刷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在沙漠环境中,砂岩是由风力搬运和沉积的沙粒堆积形成的。
2. 石灰岩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积物经过胶结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石灰岩的成因主要与海洋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海洋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贝壳和珊瑚等有机物质沉积形成的;在湖泊中,石灰岩通常是由湖水中的溶解碳酸钙沉积形成的。
3. 煤岩煤岩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压实、胶结和煤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煤岩的成因主要与沼泽和湖泊环境有关。
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残体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部分分解形成腐殖质,然后通过埋藏和煤化作用形成煤岩;在湖泊环境中,湖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煤化形成煤岩。
4. 页岩页岩是由粘土和细粒沉积物经过压实和固化而形成的沉积岩。
页岩的成因主要与湖泊和海洋环境有关。
在湖泊环境中,细粒沉积物在湖底堆积并经过压实形成页岩;在海洋环境中,海底的粘土和细粒沉积物在缺氧条件下沉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页岩。
三、沉积岩的意义和应用沉积岩在地球科学研究和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沉积岩中的化石和古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为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其次,沉积岩中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能源工业和化工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最后,沉积岩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有助于地质勘探和环境评价,为石油勘探、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一系列改造(如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的分布: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沉积岩为页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三者占沉积岩总量的95%以上。
3.组成沉积岩的原始沉积物质来源有:(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深源物质-火山喷发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4)宇宙源物质-陨石。
4.风化作用就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根据作用的性质和因素不同,分为三大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5.母岩风化作用的阶段性:Ⅰ碎屑阶段;Ⅱ饱和硅铝阶段;Ⅲ酸性硅铝阶段;Ⅳ铝铁土阶段6.母岩风化产物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7.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水和风,其次还有冰川、重力、生物等。
8.流水分类:(1)急流:福劳德数Fr>1,高流态,代表一种水浅流急的流动特点(2)缓流:福劳德数Fr<1,低流态,代表一种水深流缓的流动特点(3)层流: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流动,彼此不相掺混(4)紊流:一种充满了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9.尤尔斯特隆图解(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
(2)0.05-2mm的颗粒所需的始动流速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相差也不大。
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10. (3)大于2mm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是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故砾石不能长距离被搬运,并多沿河底呈滚滚动式前进。
11. (4)小于0.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
因而粉砂(0.05-0.005mm)和粘粘土(小于0.005mm)物质一经流水搬运,就长期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来。
沉积岩名词解释沉积岩是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地表地质元素的一种术语。
沉积岩是由沉淀、碎屑和细菌活动形成的,它们在洪水、海啸、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冰川活动和风化等作用下形成,主要包括沉积物、灰岩、火山岩等。
一、沉积物沉积物就是指由自然因素,如河流搬运的土砂、泥沙、矿物等沉积在地表的岩石。
它们可以通过地质变化过程,如地壳运动、古生代洪水、冰川历史、海洋运动等,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而形成。
沉积物一般分为沉积砂、沉积泥和沉积石三类。
1、沉积砂沉积砂是由河流、海洋和湖泊等水体搬运来的细砂粒组成的岩石,也是最常见的沉积岩之一。
它们通常是由石英、长石和黑色砂组成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沉积砂可以用于水利、道路、建筑物和路面等工程建设。
2、沉积泥沉积泥是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搬运的细颗粒泥沙组成的岩石,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适用于水利、农田灌溉、道路和路面工程等建设。
3、沉积石沉积石是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搬运的细石粒组成的岩石,具有抗压强度和水分较低的性能,可以用于水利工程、地面修复和路面工程等建设。
二、火山岩火山岩是一种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由碳酸盐、硅质矿物和长石等构成。
火山岩的形状及颜色因其成分的不同而异,可分为安山岩、玄武岩、花岗岩和石英质岩等。
火山岩抗压强度较高,具有耐酸、耐腐蚀和耐热性良好的特点,多用于建筑物和港口等工程建设,也可用于石油和矿物的开采。
三、灰岩灰岩是一种以石英、碳酸盐和次生碳酸盐等构成的岩石,因其特殊的颜色而得名。
它是由大量来自海洋环境的灰尘、沉淀物和细菌活动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灰岩具有耐冲刷、耐腐蚀和耐冻性良好的性质,可以用于水利、道路建设和建筑物等建设工程中。
总之,沉积岩是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地表地质元素的一种术语,包括沉积物、灰岩、火山岩等。
它们可以用于水利、道路建设、建筑物、港口和石油等工程建设,具有耐腐蚀、耐冻和耐热性良好的特点。
沉积岩也是地球历史纪录书,可以了解过去洪水、火山活动、冰川运动等地质活动。
沉积岩的分类一、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摩擦作用在地表上产生的碎石、砂粒、泥浆等物质通过沉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以层状结构存在,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化石和其他地质信息。
二、沉积岩的分类方法2.1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2.1.1 碎石岩碎石岩主要由较大的岩石颗粒组成,颗粒大小通常在2毫米到64毫米之间。
根据颗粒和胶结物之间的相对含量,碎石岩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砾石、卵石等。
2.1.2 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砂粒的大小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
砂岩可以根据砂粒的成分和颗粒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
2.1.3 泥岩泥岩主要由泥浆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大小小于0.0625毫米。
泥岩的成分和质地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是粘土岩、页岩等。
2.2 根据沉积环境分类2.2.1 深海沉积岩深海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海洋的较深水域,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这类岩石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等。
2.2.2 河流沉积岩河流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河流和河口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快,颗粒较粗。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和交错纹理,如砂岩、砾石等。
2.2.3 湖泊沉积岩湖泊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湖泊及其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慢,沉积物容易沉淀。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泥质结构和平行纹理,如泥岩、碳酸盐岩等。
2.2.4 陆地沉积岩陆地沉积岩主要形成于陆地上的河谷、湖泊和沙漠等地区。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草木痕迹和干缩裂隙,如砂岩、页岩等。
2.3 根据岩石成因分类2.3.1 碎屑岩碎屑岩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并通过胶结物固结而成。
碎屑岩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砾石岩、砂岩等。
2.3.2 生物碎屑岩生物碎屑岩由生物残骸经过沉积和固结形成。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成分,生物碎屑岩可以分为珊瑚岩、骨炭岩等。
2.3.3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主要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并通过固结而成。
根据溶解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化学沉积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盐岩等。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中文名沉积岩别称水成岩化学式SiO2 、Al2O3 矿物含量铝-硅酸盐等外文名Sedimentary Rock 类别混合矿物成分分布全球沉积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曾称水成岩。
是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
沉积物指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
主要是母岩风化的产物,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宇宙物质等。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
在陆地上出露的面积约占75%,火成岩和变质岩只有25%。
但是在地壳中沉积岩的体积只占5%左右,其余两类岩石约占95%。
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
这三种岩石的分配比例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
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还有化石群。
化学成分随沉积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含量差异而不同。
例如,泥质岩以粘土矿物为主要造岩矿物,而粘土矿物是铝-硅酸盐类矿物,因此泥质岩中SiO2及Al2O3的总含量常达70%以上。
砂岩中石英、长石是主要的,一般以石英居多,因此SiO2及Al2O3含量可高达80%以上,其中SiO2可达60~95%。
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造岩矿物,CaO 或CaO+MgO含量大,SiO2,Al2O3等含量一般不足10%。
表1是根据岩样的化学分析资料综合的泥质岩、砂岩和石灰岩的化学成分含量范围值。
沉积岩摘要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沉积岩沉积岩(sedimentaryrocks)自然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岩石。
通常是在常温、常压环境下,由先成岩石的风化物质、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生物遗体及少量宇宙尘埃,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
多呈层状产出。
沉积岩在地表分布很广,占陆地面积的75%。
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由于它主要是由先成岩石的风化物质再堆积而成,所以曾被称为次生岩;又因其主要是在水体中沉积形成的,故又曾被称为水成岩。
但这些名称并不确切或不够全面,已不再被岩石学者采用。
沉积岩-岩石简介沉积岩具有特征性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由于沉积分异作用的原因,不同类型沉积岩石的化学成分差别很大,如碳酸盐岩以钙镁氧化物和CO2为主,砂岩以SiO2为主,泥岩则以铝硅酸盐为主。
在矿物成分方面,岩浆岩中常见的铁镁矿物在沉积岩中少见,沉积岩中常见的盐类矿物和粘土矿物在岩浆岩中不存在或罕见。
在结构构造方面,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碎屑结构,泥状结构,层理层面构造和发育的孔隙为岩浆岩所没有。
示意图含有生物化石也是沉积岩的特征。
按沉积物的来源把沉积岩分为陆源沉积岩、火山物源沉积岩和内源沉积岩3大类,然后再按成因、成分和粒径分为若干类。
沉积岩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据统计世界资源总量的75%~85%是由沉积或沉积变质形成的。
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和煤几乎全为沉积形成。
许多沉积岩本身就是有用的矿产,如建筑石料、水泥及玻璃原料、冶金熔剂及耐火材料等大多是沉积岩。
沉积岩与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工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有密切关系。
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沉积岩的概念定义:沉积岩是组成岩⽯圈的三⼤类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沉积作⽤以及沉积后作⽤⽽形成的⼀类岩⽯。
⼆、沉积岩的特征1.矿物成分特点(1)没有铁镁矿物或很少;(2)含⼤量⽯英、长⽯,且⽯英、长⽯(钾长⽯、酸性斜长⽯)种类多样。
(3)⾃⽣矿物—新⽣矿物,是沉积作⽤过程中新⽣成的矿物,是沉积岩主要矿物成分之⼀2.化学成分的特点(1)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化学成分数据⼗分接近,这是由于沉积岩基本上是由岩浆岩的风化产物组成;(2)富含O2、CO2和H2O;(3)在沉积岩中含有⼤量的有机质,其占地壳总量的0.1%。
3.结构特点沉积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取决于其形成⽅式。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如下的结构:(1)碎屑结构—机械破碎;陆源碎屑(2)⽕⼭碎屑结构—⽕⼭喷发;⽕⼭喷发碎屑(3)泥状结构—化学风化作⽤;陆源粘⼟组成(4)粒屑结构—机械作⽤;内源岩(5)晶粒结构(⼜叫结晶粒状结构)—化学和⽣化作⽤;内源岩(6)⽣物结构—⽣物作⽤;内源岩4.构造特征构造:组成物质的分布样式、空间形态。
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由于物理、化学、⽣物作⽤形成的各种构造。
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分为:(1)原⽣构造: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
如:层理构造、包卷构造等(2)次⽣构造:固结成岩之后的构造。
如:缝合线等总结: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的构造特征包括以下三点:a.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b.层⾯构造、层内构造5.分布特点:沉积岩是分布⾯积很⼴的地表⽣成物,它构成所谓成层岩⽯圈——地壳表层的沉积岩圈。
(1)沉积岩占⼤陆表⾯75%,我国约占77.3%;(2)沉积岩具有众多的岩⽯类型:泥质岩、砂岩、碳酸盐岩、硅质岩三、沉积岩⽯学的任务1.沉积岩⽯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门科学。
沉积岩复习资料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主要由母岩风化物质经过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母岩或源岩风化提供三类物质:碎屑物质;溶解物质;不溶残余物质。
残积物:碎屑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留在风化面上。
沉积作用:指原始物质在地表的搬运和堆积过程。
沉积物:指在沉积作用中形成的疏松多孔、大多还富含水分的地表堆积体。
沉积作用类型:物理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复合沉积作用。
固结:疏松沉积物转变成坚固沉积岩。
持续演化:坚固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的再改造。
成岩作用方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矿物成分的成因类型:1、它生矿物:在所赋存沉积岩形成之前已经生成或已经存在的矿物。
2、自生矿物: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以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新形成的矿物。
它生矿物:1)陆源碎屑矿物(★晶体碎屑★岩石碎屑)2)火山碎屑矿物自生矿物:1)原生矿物:它所占据的空间是被它首次占据的。
2)次生矿物:它所占据的空间是它通过交代作用从别的矿物那里夺取来的。
沉积岩的颜色类型:1)继承色:主要由继承矿物决定的颜色。
也称它生色。
只出现在陆源碎屑岩中。
2)自生色:主要由自生矿物(包括有机质)决定的颜色。
可出现在任何沉积岩中。
原生色:由原生矿物决定的颜色。
常较均匀稳定。
次生色:由次生矿物决定的颜色。
常不稳定,脉状、斑块状……几种重要的自生色:★红、紫红、褐、黄:由高铁氧化物或高铁氢氧化物决定的颜色。
总称为氧化色,在氧化环境中形成。
★深灰、黑灰、黑色:岩石含较多有机质或弥散状低铁硫化物总称为还原色,只能在还原环境中形成和保存。
★绿、灰绿:一般由海绿石、绿泥石等矿物决定的颜色,代表了弱氧化、弱还原条件。
沉积构造的分类:一、物理成因的构造1、层理构造纹层状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非纹层状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2、冲刷构造3、泥裂、雨痕、雹痕二、生物成因的构造:叠层构造三、化学成因的构造:假晶、结核牵引流:能牵引或推动颗粒状物体向前移动的水流称牵引流。
沉积岩简介
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是由沉积物在长时间内经过压实、固化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可以分为三类: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而成的。
这些碎屑颗粒可以是砂、泥、砾石等,它们在沉积过程中逐渐被压实,形成了砂岩、泥岩、砾岩等不同类型的碎屑岩。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的变化。
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质在沉积过程中逐渐沉淀而成的。
这些物质可以是钙质、硅质、铁质等,它们在沉积过程中逐渐结晶,形成了石灰岩、硅质岩、铁石岩等不同类型的化学沉积岩。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均匀的结构和颜色,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的化学特征。
生物沉积岩是由生物体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堆积而成的。
这些生物体可以是海洋中的贝壳、珊瑚、藻类等,它们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固化,形成了珊瑚岩、贝壳岩、煤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沉积岩。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明显的生物结构和化石,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的生物特征。
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重要记录,它们可以反映出地球表面的演化和生命的进化。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物等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矿物质或化学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水、风或冰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它们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侵蚀和颗粒运移:岩屑、矿物颗粒或生物遗骸从岩石表面被风、水或冰侵蚀,并通过水流或风力被运移到其他地方。
沉积:颗粒在水或风力的作用下沉积到沉积盆地、河道、湖泊、海洋等地方。
在这些地方,颗粒会逐渐堆积并形成层状沉积物。
压实和胶结:随着更多的沉积物堆积,上层的压力增加,底部的沉积物逐渐被压实。
这种压实过程将沉积物中的空隙压缩,并使其成为更密实的岩石。
形成岩石:经过一定时间的压实和胶结,沉积物最终会转化为沉积岩。
这些岩石可以包括砂岩、泥岩、石灰岩、砾岩等,具体取决于沉积物的成分和胶结过程的特征。
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起着重要的记录和指示作用。
它们可以保存有关地球历史、环境变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信息,并对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的形成和寻找有着重要意义。
一、名词解释1、沉积岩:是指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岩石。
2、陆源碎屑:从母岩中机械分离出来的岩石或单个晶体的碎块,按大小顺序可分为砾、砂、粉砂和泥。
3、沉积构造:指在沉积作用或成岩作用中在岩层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矿物成分的空间分布与排列方式特征。
4、原生沉积构造和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作用中或在沉积物固结之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固结之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沉积构造。
5、层理构造及构成要素:沉积物以层状形式堆积而在岩层内部形成的层状形迹,它由沉积质点的颜色,成分或形状,大小等显示绝大多数层理都是在沉积作用中形成,主要与流体的机械作用有关,部分还与化学或生物作用有关,被称为沉积层里。
基本术语主要有纹层,层系,层系组等。
6、水平层理:纹层呈平面状,相互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纹层厚度多在1mm 以下,常产在粉砂岩、泥质岩或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内。
7、碎屑结构:沉积物的结构总称,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
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充填样式、和孔隙等。
8、磨圆度:碎屑外表棱角被磨平的程度或表面的光滑度。
9、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碎屑沉积物中碎屑成分与稳定成分极端富集的终极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结构成熟度:碎屑沉积物与无基质、分选、磨圆都极好的终极状态的接近程度。
10、化学沉积作用:在地壳表层,在化学和物理化学规律的支配下,物质以离子状态迁移、再结合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11、生物碎屑和内碎屑:生物碎屑:粒度大于泥级的游移性生物硬体,由带骨骼或外壳的生物死亡、软组织腐烂后形成,也可由这类生物被食肉动物咀嚼或吞食,再以废弃物的形式吐出或排泄形成。
内碎屑:指先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下(通常未埋藏或浅埋藏),在沉积盆地以内经机械破碎形成的一种自生颗粒。
12、鲕粒:由核心和核外包壳构成的形同鱼子的颗粒。
第五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一般特征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在化学成分上,沉积岩中Fe2O3多于FeO,K2O多于Na2O,岩浆岩则与此相反。
因为地表环境富含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沉积岩中水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明显比岩浆岩中的高。
二、沉积岩的颜色颜色是沉积岩重要的直观特征,它不仅反映岩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的次生变化,对鉴定岩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推断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岩石中所含色素(染色物质)。
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又进一步分为继承色和自生色。
1、原生色:1)继承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颜色,常为碎屑岩所具有,如长石砂岩呈红色是继承了母岩中红色长石颗粒的颜色;2)、自生色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由自生矿物造成的,为大部分粘土岩、化学岩所具有。
2、次生色是在沉积岩形成后由于次生变化而产生的,如在露头上海绿石砂岩常被风化成黄褐色、褐红色等。
研究沉积岩要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次生色常沿裂隙、孔洞和破碎带分布,呈斑点状。
原生色分布均匀、稳定,且与岩层的界线一致。
原生色常能指示沉积环境。
一般来说,粒度越细、越潮湿,观察面越阴暗,颜色越深;反之则浅。
因此,描述颜色必须观察岩石的新鲜面,并说明是在怎样的状态下观测的。
三、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组分在空间的分布、排列和充填方式。
一般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和层内构造。
(一)层理1、概念:层理是由岩石的成分、颜色、结构等在垂直于沉积层方向上的变化所形成的一种构造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岩浆岩的主要标志。
根据层理可以确定岩层产状即正确判断地质构造。
2、层理的组成层理由细层、层系、层系组等要素组成。
1)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其厚度极小,常以毫米计。
2)层系组也称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的层系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而成。
由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组构成一个层。
层是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的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
它以成分或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与上下邻层分开。
层与层之间有层面分隔。
层的厚度可分为块状层(大于1m)、厚层(1.0~0.5m)、中层(0.5~0.1m)、薄层(0.1~0.01m)、微细层或页状层(小于0.01m)。
3、常见的层理构造有下列几种类型:1)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特点是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平行层理多形成于河道、湖岸、海滩等高能环境。
2)波状层理波状层理由许多波状起伏的纹层重叠在一起组成,是由于波浪引起沙纹的移动造成的。
其特点是纹层呈波状,但总的方向平行层面,当沉积速率较高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
波状层理常形成于海、湖的浅水区及河漫滩。
3)交错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由一系列彼此交错、重叠、切割的细层组成。
按其层系厚度可分小型(小于3cm)、中型(3~10cm)、大型(10~200cm)、特大型(大于200cm)四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板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河流沉积之中,其层系底界有冲刷面,纹层内常有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有的纹层向下收敛;楔状交错层理的层系界面也为平面,但互不平行。
楔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海、湖的浅水区和三角洲沉各保;槽状交错层理的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多见于河床沉积中,其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
4)递变层理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
其特点是由底至顶颗粒逐渐变化,除了粒度变化之外,无任何内部纹层。
根据递变层的内部构造特征,主要分两种基本类型。
5)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这是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
在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弱、砂质供应不足、对泥质沉积与保存都较有利的情况下,可形成泥包砂的透镜状层理;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有利于砂质沉积和保存的情况下,因波峰处泥质缺乏或较薄,形成被砂质包围的泥质压扁体,称压扁层理或脉状层理;这类层理常见于潮汐环境中。
6)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韵律层理和沉积旋回是由不同成分、结构或颜色的沉积物有规律的交替叠置而成。
大规模的沉积韵律常称为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在沉积岩层的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当沉积区地壳下降、水体面积扩大时,可形成水进旋回,即沉积物由浅水相变为深水相,沉积物由下至上由粗变细;当地壳上升、水体面积缩小时,则形成水退旋回,即沉积物由深水相变为浅水相,沉积物由下至上由细变粗(图5-2和图5-3)。
因此,沉积旋回是地层划分对比和推断地壳运动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7)块状层(均匀层理)块状层是一种不显示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其特点是外貌大致均匀,组分和结构无分异,也称无层理。
块状层理可由悬浮物质快速堆积而成(沉积物来不及分异),如洪水沉积,也可由沉积物重力流快速堆积而成。
有时强烈的生物扰动,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破坏原生层理,而造成块状层理。
严格说来,真正的块状层理,使用仪器也辨认不出内部纹层。
2.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构造痕迹,沉积岩中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冲刷痕迹、泥裂等。
1)波痕波痕是指由于波浪、流水、风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痕迹。
按成因可分三种类型。
浪成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其特点是波峰尖、波谷圆,形状对称。
流水波痕由定向水流形成,见于河流或有底流存在的海、湖近岸地带。
波峰、波谷都较圆滑,不对称,陡坡倾向水流方向,在海、湖滨岸地段,陡坡朝向陆地。
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见于沙漠及海、湖滨岸沙丘沉积中,呈极不对称状,陡坡的倾斜方向与风向一致。
2)冲刷痕迹由于流速加大或河流改道,先沉积的较细沉积物被冲蚀形成凹坑;当流速减缓时,凹坑又被沉积物充填,在充填物底部常有来自下伏岩层的岩块。
在河床沉积中常见有冲刷痕迹。
3)泥裂泥裂亦称干裂,由未固结的沉积物被阳光暴晒、脱水收缩形成的多角型龟裂纹。
其平面是不规则多边形裂块,横剖面呈V字形,常位于粘土岩和石灰岩的顶面,在上覆岩层的底板上可留下印模。
泥裂主要出现在间歇性曝晒的潮汐带、滨岸带和河漫等地区,是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可以作为鉴定沉积相的标志。
借助泥裂的产状(下尖的V形),还可判别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3.层内构造1)结核结核是一种与围岩成分有明显不同的自生矿物团块,属化学成因的构造。
其形态有球状、卵状及各种不规则状;内部构造样式很多,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大小不一,结核按形成时期可分为三种类型。
(1)同生结核即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结核,它可以是胶体物质围绕某些质点凝聚,或呈凝块状析出。
其特点是结构不切穿层理,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如现代海底的铁锰结核。
(2)后生结核形成于沉积物成岩之后,外来溶液沿裂隙或层理渗入岩石内沉淀而成。
其特点是结核形状不规则并切穿围岩层理。
(3)成岩结核即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
结核切穿部分层理及部分层理绕结核弯曲。
研究结核有助于了解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结核还可作为找矿及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之一。
2)缝合线缝合线在地层剖面中呈锯齿状曲线,在平面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面,沿此面较易劈开。
缝合线裂隙中常充填有粘土、沥青或其他物质。
它常见于碳酸盐岩地层中。
4.生物成因的构造1)生物痕迹是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所保留在岩层中的痕迹。
常见的生物痕迹有动物足迹、爬痕、虫孔等。
2)生物扰动构造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具确定形态的生物搅动构造,人们可借助发育良好的层理被生物搅动所破坏来识别它们。
斑点构造就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搅动构造,其特点是在泥质沉积物中有呈不规则斑点状分布的砂质潜穴。
当生物搅动强烈时,会使层理全部破坏,形成生物搅动岩。
3)叠层构造在碳酸盐岩中常见叠层构造(简称叠层石),它主要由蓝绿藻等生物分泌的粘液,粘结沉积物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构造。
它是由暗色的富藻纹层和浅色的贫藻纹层交替叠置而成,其形态特征取决于形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
4)植物根痕迹陆相地层中常见碳化植物根痕迹,或枝叉状矿化植物根。
它们在煤系地层中尤为常见,并且常常是陆相沉积的重要标志。
四、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的大小、结晶程度、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等微观特征。
沉积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三类。
1.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由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既可见于陆源碎屑岩(包括粘土岩)中,也可见于碳酸盐岩中。
其主要特点是岩石由碎屑颗粒与基质或胶结物组成,如陆源碎屑结构、粒屑结构、粘土结构等。
2.化学结构化学结构是由化学沉淀作用形成的,如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等。
显晶质结构按晶粒大小可分粗晶、中晶、细晶、粉晶、泥晶等。
其中较粗的晶粒结构主要是在成岩及后生阶段由交代作用或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次生结构。
化学结构可见于碳酸盐岩中,亦可见于碎屑岩的胶结物中。
3、生物结构生物结构主要由生物骨架及生物化学组分构成,如珊瑚礁结构、藻礁结构等。
生物骨架结构常见于生物礁灰岩中。
五、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
岩石的成因是指沉积作用的性质和环境,沉积物质的来源,沉积分异的顺序,成岩作用,沉积方式等。
根据这个原则,将沉积岩划分为三大类:1.碎屑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1)正常碎屑岩即沉积碎屑岩类,指由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所产生的碎屑物质而组成的岩石。
如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等。
2)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碎屑物质就地或在附近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2.粘土岩粘土岩是介于碎屑岩和化学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主要由50%以上粒径小于0.01mm的粘土矿物组成,其中常含少量细碎屑物质。
它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
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根据其成分可分为:1)铝质岩如铝土矿岩。
2)铁质岩如菱铁矿岩、鲡状赤铁矿岩。
3)锰质岩如菱锰矿岩、氧化锰矿岩。
4)硅质岩如碧玉岩、燧石岩等。
5)磷质岩如结核状磷块岩、层状磷灰岩。
6)盐岩如盐岩、白云岩。
7)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
8)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
第二节碎屑岩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取决于母岩的成分,主要由碎屑物质、杂基和胶结物构成。
1.碎屑物质碎屑物质是碎屑岩中最主要的组分,如砾岩中的砾石、砂岩中的砂粒。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亦称陆源碎屑。
因各种矿物和岩石的稳定性不同,故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也不同,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碎屑,还有少量的重矿物和岩屑。
2.杂基(基质)杂基是与砂、砾等碎屑一起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主要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还有细砂、粉砂、泥和碳酸盐等。
在粗碎屑岩中,杂基也相对变粗,如砾岩中的杂基甚至可有砂级颗粒。
3.胶结物胶结物是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碎屑粒间孔隙中起胶结作用的沉积物质。
它们多数形成于晚期成岩作用阶段,也有在沉积—同生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