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表内除法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47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1、表内除法(一)2、表内除法(二)类型主要内容举例重点说明一、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注意:1、运算顺序2、运算符号2、口算18-6×3= 7×9+7= 4×9-6=14+2×3= 25÷5+15= 10-9÷3=二、乘、除混合运算1、摆一摆、算一算练习:用5根小棒可以摆一个用这些小棒摆,可以摆几个?= ( )乘、除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注意:运算符号2、口算3×2×8= 2×4÷8= 48÷6÷4=三、拓展训练1、填空5×4 = 5×3 +()2×2 +()= 2 × 3 = 2×4 -()3×6 -()= 3 × 5 = 3×7 -()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出一个算式的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计算。
2、关于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1、计算8÷2×9,运算顺序是:先算再算2、算式和合起来可以写成4×9÷6。
根据乘除混合运算进行填空。
3、解决问题总数不变每个小组需要2本书,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先分析出“这些书”指的是图中画出的书,每册有3本,有4册。
要求出“可以分给几个班?”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画一画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图形的个数是第二行的()倍,并圈出来。
2、二年级同学参加舞蹈队的有9人,参加数学班的有27人,数学班人数是舞蹈班的几倍?3、学校门前摆了3行花,每行8盆,又摆了6棵盆栽,花是盆栽的几倍?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乘、除法意义三、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体会乘、除法含义及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全册)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第一课时表内除法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复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
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报告解答办法,并列式。
16÷2 = 8(辆)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1)该若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辆)5.请看算式:16÷2 = 816÷4 = 4(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专项训练1.把口诀补充完整: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2.计算下面各题32÷8=81÷9=15÷5=24÷6=42÷7=40÷8=24÷3=14÷2=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 8×2()×8 < 6×524÷() > 24÷()4.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XXX剪了8面小旗,XXX剪的小旗是XXX的3倍,XXX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二年级下册复知识点1.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除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另一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24÷4=6读作:24除以4等于6.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小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倍数”。
7.在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
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
“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
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10.算式的意义:45÷9=5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思考与练一、填空。
21分1.在12÷6=2中,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2.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算式为12÷3=4.3.20÷5=4表示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4.20÷4=5,用的乘法口诀是4×5=20.5.用18个○摆一摆,每堆3个,可以分成6堆;每堆9个,可以分成2堆。
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系统回顾和整理表内除法(二)的相关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二)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知识点和例题;除法口诀表,用于辅助学生记忆。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数学书和笔记本,用于记录整理的知识点和解题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话题:通过回顾表内除法(一)的复习过程,引出表内除法(二)的整理和复习主题。
明确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标是系统回顾和整理表内除法(二)的知识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整理和复习知识点回顾除法概念:再次强调除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
整理除法口诀:引导学生回顾并背诵除法口诀表,加深对除法计算方法的记忆。
复习除法计算: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练习,复习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商和余数的确定。
探讨除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如分组、分配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三、练习巩固分发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计算题等,覆盖表内除法(二)的各个知识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集体订正答案,重点讲解易错题目和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以及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五、布置作业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表内除法(二)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寻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解决它(如分组游戏、分配食物等),记录解决过程和结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表内除法(一)》第一单元必记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1.平均分的概念:1.定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2.应用: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情况:1.情况一: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情况二: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
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名称:1.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如,在算式42÷7=6中,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
4.用乘法口诀求商:1.方法:想除数×商=被除数。
5.乘法口诀与除法算式:1.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写出多个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除了如“一一得一”等特殊口诀)。
二、练习题示例1.选择题:1.30÷6=5,读作(A、30除以6等于5)。
2.20里面有4个(C、5)。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需具体给出算式才能判断)。
2.填空题:1.30 ÷ 5 = 6,填写被除数、除数、商等。
2.6÷口=口,表示6只大公鸡,每几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几组。
3.应用题:1.例如,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这堆苹果可能有(需通过计算确定)个。
三、复习方法建议1.回顾概念:确保对平均分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2.练习计算:通过大量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3.理解应用:理解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4.复习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便于求商。
希望这份复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回顾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2B.12÷6=2C.2×3=6 2.下面三个算式中,和24÷4用的不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的是( )A.24﹣6B.4×6C.24÷6 3.下面哪种分法表示平均分?( )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小鸡有9只,它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小鸭有几只?列式正确的为( )A.9×3B.9÷3C.9+36.计算“6÷2=3”用到的口诀是( )A.二六十二B.三六十八C.二三得六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材锯3次,锯下的木材每段一样长,每段木材长( )米.A.6B.4C.38.( )只有20条腿.A.4B.5C.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口算20÷5时,可以想乘法口诀 五二十,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