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保险原理模拟考试(第四期)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单选】保险金申请人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即() [单选题]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受益人的法定监护人(正确答案)2. 【单选】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均为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
[单选题]期限届满保险人履行全部义务合同解除合同变更(正确答案)3. 【单选】关于意外伤害保险的给付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在保险期限内多次遭受意外伤害,则所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以保险金额为限,1次或累计给付的保险金达到保险金额时,合同终止一次意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体若干部位残疾,如残疾项目所对应的给付比例不同时,仅给付其中比例较高1项的残疾保险金一次意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体若干部位残疾,被保险人因同一意外伤害造成1项以上身体残疾时,给付对应项残疾保险金之和一次意外伤害造成被保险人身体若干部位残疾,但不同残疾项目属于同一手或同一足时,给付所有残疾保险金(正确答案)4. 【单选】从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合同的角度考虑,投保人最主要的义务是()。
[单选题]告知义务出险通知义务交付保费义务(正确答案)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5. 【单选】按照风险的性质分类,风险分为()。
[单选题]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正确答案)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6. 【单选】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确定方式不包括()。
[单选题]投保时由保险人和投保人约定投保时由保险人确定(正确答案)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重置价值7. 【单选】大多数合同的法律效果在订约时就能够确定,然而对于保险合同来说,虽然投保人确定要支付保险费,但合同订立当时无法明确保险人是否给付保险金。
这一点反映了保险合同的什么特征?() [单选题]双务性单务性有偿性射幸性(正确答案)8. 【单选】国家对一定的对象以法律、法令或条例规定其必须投保的一种保险,称为()。
中俄保险法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比较研究_保险合同论文导读::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
我国保险法中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创设即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结合我国的保险实践并在与俄罗斯保险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论文关键词:保险合同,危险增加,比较研究保险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合同当事人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为了维持合同双方的这种平等地位,情事变更原则要求在合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合同的修改,以使合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态势上。
我国保险法中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创设即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然而,结合我国的保险实践并在与俄罗斯保险立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的保险立法就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相关规定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一、中俄保险法关于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比较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在中俄保险法律规范中均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保险法》分别在第四十九条以及第五十二条就有关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进行了规定。
然而,风险具有发展性的特性,因此与合同签订之时的风险状况相比较,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标的物的风险状况既可能是维持不变或有所增加,当然亦可能是程度有所减少。
因此,我国《保险法》亦对风险状况减少的情况在第五十三条中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即当据以确定保险费率的有关情况发生变化,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明显减少的,保险人应当降低保险费保险合同,并按日计算退还相应的保险费俄罗斯保险法律规范的内容出现在俄罗斯民法典的第四十八章,该法典第959条---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危险增加的后果---即是有关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内容,该条规定如下:1.财产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如果合同订立时告知保险人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能对保险危险的增加发生重大影响,则投保人(受益人)有义务立即将他知悉的有关情况通知保险人。
在任何情况下,保险合同(保险单)中以及在交付投保人的保险规则中约定的变化都视为重大变化。
2.保险人接到引起保险危险增加的情况的通知后,有权请求变更保险合同的条款或者就危险的增加请求交纳与之相应的补充保险费。
法律经纬危险增加的种类与通知义务的免除——兼评保险法第三十七条□康相鹏沈丽丹(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保险法上的危险增加应做出细致的分类,只有符合规范的危险增加才具有法律评价的意义;依据违反义务种类的不同,课以不同的法律后果。
危险增加,投保人负通知义务为一般原则,在某些情况下,应免除投保人的通知义务。
文章拟从类型论视角作一探讨,并对现行保险法规定一并评析。
关键词危险增加危险分类通知义务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085-02前言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而产生的危险担保责任是以订立合同这一时点的危险程度作为基础的,其保险费的高低起征于此。
然而,保险合同为继续性合同,危险程度并非恒定不变的。
若有某些法律事实发生,足以影响影响原对价关系的平衡时,须调整合同内容以符合公平正义。
保险法课以相对人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以使保险人有机会对危险增加的事实重新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
若投保人怠于履行这一义务,则应承担不利后果。
然危险程度增加的种类不一而足,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作出不同的区分。
相应地,违反不同种类的义务将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
一、危险增加的分类(一)主动的危险增加与被动的危险增加根据危险增加是否有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引起,可将危险增加分为主动的危险增加与被动的危险增加。
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行为所引致的危险增加称为主动的危险增加,危险状况的改变非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行为所造成的称为被动的危险增加。
(但是,行为本身无法鉴别行为人的主观意识状态。
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引起的危险增加并非一定要负通知义务,这需要结合其它要件分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学者把这一分类称为主观的危险增加和客观的危险增加,划分标准除了是否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引起,还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状态。
比如,“所谓主观之危险增加(subjektive oder ge-willkuerte Gefahrerhoehung)指危险增加由于要保人或被保险人之行为所致者,并非仅以该状况是否由其行为行为所造成为断,而是必须加以行为人主观上对于该状况之改变是否可以认知且是否有意使其发生发生而定。
第39卷第1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2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9No.1Feb.2021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1.01.022《保险法》第52条“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司法适用问题陈翔(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保险法》第52条对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规定了多种应对方法,但在实务适用时仍出现判断标准和说理论证不统一、条文性质不明确、适用前提不清晰等问题。
为此需要从危险增加的判断标准进行法律明确和标准细化,要求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履行提示说明义务时,结合被保险人主观形态和事故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并引入公平原则和比例原则对保险人的举证责任与责任承担进行适当分配,以维护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关键词: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通知义务;举证责任;不可归责性;比例原则中图分类号:D922.24文献标志码:A在保险事故引发的保险合同纠纷中,当标的物的危险明显增加至超过预期而被保险人未充分尽到双方约定的通知义务时,保险人往往能够依据合同中载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2条规定进行抗辩且主张免责。
从立法旨意来看,《保险法》第52条规定是对保险标的投保后正常使用的严格风险控制,是对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保险标的脱离保险人控制情形下的一种利益衡平。
但其赋予被保险人的通知义务,究竟是一种法定义务还是一种合同义务,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中更是出现对该类型案件同案不同判,甚至判决结果完全相反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保险法》第52条的司法适用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在“冯某与某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①一案中,原告冯某将作为投保标的的涉案车辆以非营运车辆的性质在被告处进行投保。
其中,双方在商业险保单重要提示栏第4条清楚地约定,被保险车辆因改装、加装、改变车辆使用性质等事实导致投保标的的风险等级严重背离投保时保险文章编号:1673-0887(2021)01-0108-06人对风险的正确预估,以及被保险人具有通过转卖、转让、赠送的方式将投保标的交付给他人的行为时,应向保险人作出及时、如实的通知。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2年物业管理师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物业管理师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物业管理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保险的概念(一)保险的定义及特征保险是为了应付特定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通过订立合同实现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是因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存在而产生的,物业是保险的主要对象之一,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保险,减少损失,以便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
保险区别于其他经济形式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承担风险的冒险性;以大数法则和概率论为依据的科学性;与法律有极其密切亲缘关系的合同性;以承担债务责任为经营方式的负债性;以参加者互助共济关系为基础的相互性;以大量客户群为基础的广泛性;反映组织后备基金弥补经济损失功能的保障性;以及体现货币资金融通职能的金融性。
(二)保险的一般原则1.诚信原则所谓诚信原则即要求订立保险合同的双方都是要诚实守信。
这是履行保险合同的首要原则。
这里的诚信不仅要求在签订合同的当时双方如实说明情况和条款,而且要求在签订合同后情况有所改变,也需要投保人如实申明并作双方同意的相应变动,否则承保人会以情况失实而拒赔。
例如在责任保险中,一般对被保险雇员的工作性质都有详细说明。
如果该雇员的工作性质变了,则必须向保险人申请改动,否则在索赔上会引起纠纷。
2.可保利益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益、经济效益或责任关系。
如果投保人对投保标的无可保利益则保险合同为无效合同。
3.近因原则这项原则对风险的致因要求以最直接的因果关系来衡量。
近因不是时间上最接近风险损失的原因,而是指促成风险损失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损失的原因有两个以上、且各个原因之间互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则最先发生的原因为近因。
承保人分析引起损失的原因时是以近因为准的。
4.比例分摊原则比例分摊原则是在投保人对投保标的进行了重复保险,即向多个保险人对同一标的投保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一单元保险法律制度【考点5】保险合同的订立(P160)(★★★)3.免责条款(2014年单选题)对保险人的免责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例题·单选题】根据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未作提示或者未明确说明的,该免责条款()。
(2014年)A.不产生效力B.效力待定C.可撤销D.可变更【答案】A4.保险合同的内容(1)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
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记载的内容为准。
(2)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3)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4)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5.保险金额(1)保险金额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也是保险人计算保险费的依据之一。
(2)保险人的赔付以投保时约定的保险金额为限,而且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超过保险金额的损失,保险人不予赔偿。
(3)财产保险合同的特殊规定(2015年单选题、2017年判断题)①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保险人应当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②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例题·判断题】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金额可以超过保险价值。
()(2017年)【答案】×【解析】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
【考点6】保险合同的履行(P164)(★★★)1.投保人的义务(1)支付保险费的义务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3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6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额。
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 mal College Vol .22,No .1Feb .,2008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探析张海凤,张振宇(白城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保险法上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是一项先合同义务;告知义务人应当包括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告知义务人应当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履行告知义务;保险合同复效时,投保人一方不必再履行告知义务;告知的方式应当为询问回答主义,履行有限的告知义务;投保人一方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后果包括保险人解除合同和提高保费,法律对于保险人的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
关键词: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118(2008)0120021203收稿日期:2007-12-3作者简介:张海凤(1975———),女,白城师范学院政法系教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张振宇(1986———),男,白城师范学院政法系学生。
保险法上的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合同最大诚信原则的体现,它要求告知义务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将所知的有关保险标的一切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不得有任何的隐瞒、遗漏、错误或欺诈。
对于告知义务,我国《保险法》17条第1款明确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告知义务是保险法上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它是保险制度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
本文拟从我国《保险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出发,对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进行分析,并就告知义务制度的完善作出一些探讨。
一、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性质对于投保人告知义务的性质,学者之间曾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保险合同项下的义务,即属于合同义务,有人认为属于先合同义务。
对此争论,通说认为,虽然实践中保险人均在合同中载明此项义务,投保人也是在填写投保单时对保险标的的各种重要情况进行说明的,如财产保险中投保财产的实际价值、所有人,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但是从理论上来分析,在作出这些告知行为时,保险合同尚未成立,保险合同的成立,须先测定危险,确定是否承保、确定保险费率、保险金额等以确定保险合同的内容,囿于技术上的限制,保险人测定危险须告知义务人协力而为,以利于合同的签订,即投保人告知义务的根据在于危险测定说;[1]并且这种告知义务并不是保险合同约定的义务,而是直接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是法定义务,因此属于合同法上的先合同义务的范畴。
浅谈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性质
作者:于亚冰
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是保险法上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在2009年新修订《保险法》对此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但修改力度有限,立法过于粗疏致使该问题在保险法适用中依存在较大争议。
针对目前我国《保险法》第52条对该义务规定过于粗疏的基础上,本文在围绕论述危险增加义务的涵义、特征、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从试从界定该义务的法律性质和适用范围,进而涉及履行方式、履行主体、履行的时间以及选择权的问题等问题着手,意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进而为推动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立法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危险增加义务;保险法
一、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概述
“这里所谓的危险程度增加,是指订约当时所未曾预料或未予估计的危险可能性的增加。
”而我国另一著名保险法学者温世扬先生的定义则为:“危险增加,是指当事人在订约之际未曾预见,但在保险有效期间内,作为保险合同基础的原危险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使保险标的受损的可能性增加。
”相比较而言,可以看出,后一种观点对危险增加的定义更为细微,也在一方面指出了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来源。
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原保险法第37条“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比较2009年《保险法》第52条分别增加了危险程度“显著”二字,和提前解除应“退还多余保费”的规定,无疑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更为有利。
此处所谓的危险程度的增加,仅仅是程度的增加而非是种类的增加。
因为不同的保险合同承保的风险种类是特定的。
若是因为承保的保险标的风险种类的增加,由于其不是保险合同承保的风险,所以保险人是不必承担保险责任的,这里也就没有更深一步讨论的必要。
关于危险程度的增加,不同的学者观点亦是不完全相同。
“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通常具备三个特性:①重要性。
对保险人继续承保或者提高保费有重要影响的危险;②持续性。
如果危险只是一时的变化,继而又恢复原状的,则不构成危险的增加;危险改变这一状况须持续一段时间,对价平衡受到破坏,投保方需履行通知义务。
③不可预见性,即危险增加必须是当事人订约之初未曾预料到,保险人未估算在危险之内的。
”也有其他学者将其归纳为“显著性、持续性、不可预见性”等等。
还有学者主张,还应当有“期间性”,即危险程度的增加必须是在合同成立并生效,或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期间。
笔者此处有不同理解,笔者认为这主要涉及危险程度增加的发生和履行的期间,应当是危险程度增加通知义务的题中之义,否则又何谈危险程度增加通知义务一说呢?
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法理基础:
此涉及风险和保险的涵义区别。
“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的损失;二是这种损失是不确定的”而“保险(insurance)是源自14世纪意大利商业用语,本意为抵当、担护、保护、负担之意,至14世纪后半期扩充为保险之意”目前关于保险的涵义主要有损失说的损失赔偿说、损失分担说和损失转嫁说;非损失说中技术说、欲望满足说等。
单就危险程度增加通知义务而言,笔者赞成损失分担说和损失转嫁说。
但是从微观上,单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适用损失转嫁说更贴切。
从保险学原理上来说,保险人根据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运用大数法则进行精密的计算,进而估算出所保标的物遭遇风险的概率。
投保人缴纳相应的保险费把损失的风险转嫁给了保险人。
但是由于保险合同是一个继续性合同,标的物遭遇风险也在随时的变化,由于保险人计算的风险概率是以标的物遭遇正常风险的概率,一旦标的物在实务中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增加超过了保险人承保风险的范围,则是保险学大数法则的颠覆。
“保险人无论于缔约时或定约后关于危险的掌握及控制于事实上几乎立于无能之地位”所以需要投保人履行相应的危险程度增加的通知义务,进而是保险人重新运用大数法则进行计算,或增加保费或解除合同,此处也可以称为对价平衡原则。
二、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性质
1.关于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性质,学术界的观点集中在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之间
其中法定义务是指,法律明文规定苛责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来承担,无论保险合同本身是否约定。
而约定义务则是,法律并不明文规定把这项义务强行加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而是根据保险合同双方来约定。
对此我国《保险法》52条规定如下:“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由此可见我国《保险法》将其界定了约定义务。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合同双方不得为第三人设定义务,除非该第三人同意,否则该义务约定不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所以此处让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让被保险人承担,且被保险人并不一定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笔者认为这一点在法理是说不通的。
如果规定其为约定义务,那么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已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立法应该将其界定为法定义务。
2.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分类
目前学术界对危险增加进行不同的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约定的危险增加与非约定的危险增加;主观的危险增加与客观的危险增加。
其中前者是“根据重要危险增加是否以书面约定为标
准,可将之分为约定危险增加与非约定危险增加,前者,是经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约定而列为重要危险增加,后者是保险合同上虽未约定,但在客观上足以提高危险发生率,符合重要危险增加构成要件的危险增加。
”
后者是主观危险增加与客观危险增加。
在如日本的一些国家得到更大推崇。
其中,“根据危险增加的原因事实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主观危险增加与客观危险增加……日本以是否可归责于要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主客观危险增加的区分标准;德国以是否与要保人的意思有关作为标准。
据此若危险增加由要保人的意思所致,则不论是否可归责于要保人,均为主观危险增加。
我国台湾地区,将主观危险增加是否是由于要保人或被被保险人行为所致……”德国保险法的行为标准与台湾地区的意思标准范围不足以涵盖主观危险增加的范围,笔者赞同采纳日本的,以危险增加原因是否可归责于要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主客观危险增加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