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型叠加煤柱区域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549.50 KB
- 文档页数:4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有两方面:一是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二是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减弱积聚弹性能的能力和释放速率。
1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减弱煤层区域内的矿山压力值的方法有:①超前开采保护层;②无煤柱开采,在采区内不留煤柱和煤体突出部分,禁止在邻近层煤柱的影响范围内开采;③合理安排开采顺序,避免形成三面采空状态的回采区段或条带和在回采工作面前方掘进巷道,必要时应在岩石或安全层内掘进巷道,禁止工作面对采和追采。
2改变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变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有:高压注水、放松动炮和孔相卸压等方法。
⑴高压注水是通过注水,人为地在煤岩内部造成一系列的弱面,并使其软化,以降低煤的强度和增加塑性变形量。
注水后,煤的湿度平均增加1%—2.2%时,可使其单向受压的塑性变形量增加13.3%—14.5%。
⑵放松动炮是人为地释放煤体内部集中应力区积聚的能量。
在回采工作面中使用时,一般是在工作面沿走向打4m—6m深的炮眼,进行桧爆破。
它的作用是可以诱发冲击地压和煤壁前方经常保持一个破碎保护带,使最大支承压力转入煤体深处,随后即使发生冲击地压,对采场的威胁也大为降低。
⑶钻孔槽卸压是用大直径钻孔或切割沟槽使煤体松动,达到卸压效果。
卸载钻孔的深度一般应穿过应力增高带。
在掘进石门揭开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应距煤层5m—8m处停止掘进,使钻孔穿透煤层,进行卸压。
此外,还可依靠选择最佳采煤方法、回采设备、开采参数和工作制度等方法,局部降低煤层边缘的冲击危险程度。
例如,当开采有冲击危险的单一煤层时,应采用直线式长壁工作面授前进式采煤方法,并在巷道侧不留煤柱。
对有冲击危险的厚煤层,应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式采煤方法。
上分层的开采厚度应当最小。
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无论是在回采工作面还是在掘进工作面中,都应采用支撑力大的可缩性金属支架。
综合上述可以认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冲击地压认真地进行测定和预报工作,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冲击地压事故。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是在采掘煤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这种灾害是由于采掘煤炭时,煤层下部支撑不够,在煤层底部形成与煤体表面相平行的断层面,造成上方煤体的向下滑移,压缩和破碎而导致的。
冲击地压不仅会对煤炭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还会对矿山工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煤炭工业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预测和预防预测和预防是防治冲击地压最重要的手段。
通过地表变形、地应力变化、煤层和岩层振动和声波特征等方面的监测,可以提前预测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冲击地压的危害。
监测冲击地压预测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实地监控地表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以及地下应力和煤体振动和声波特征等参数。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放射性探测技术•微震监测技术•实时安全监测系统在监测参数出现异常或预设阈值时,可以采取预防措施保证矿井和矿工的安全。
预防针对冲击地压可能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加强垂直矿井和坡道的支护和加固•发现和清理掉煤层裂隙、水脉、煤柱等地质障碍物•通过改变采掘方法来控制煤层的破碎和受力状态•均匀注水来增加覆岩压力,从而增强地层的稳定性救援和恢复在防治冲击地压的过程中,救援和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旦冲击地压发生了,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救援和恢复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场地损失。
救援在冲击地压灾害发生后,需要尽快开展救援工作。
这需要借助如下设备和措施:•透光探矿机•双向性瓦斯检测仪•无线二极管通信系统•立体扫描系统在救援过程中,往往需要排除灾害区域内的水或瓦斯,以减少救援难度和风险。
恢复在进行救援工作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避免同一地方再次发生相似的灾难。
常见的恢复措施包括:•利用支柱或支架来加固地层和采掘工作区•施工加固坚固的地表工程,以减轻地压的影响•配备完善的设备和人员,对恢复工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化的管理结论为了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这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挖掘科技和管理手段,并适当提高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1、凡评价为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煤层及岩层,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各项防范措施。
2、煤层注水是防治冲击地压的一项比较有效的区域性防范措施。
煤层预注水时间应超前回采工作1—2个月。
注水量应以达到使煤层含水率增加2%以上、并使煤体换税率达到5%以上为标准。
3、采面开采,要选择距离较近的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
4、顶板高压注水。
开采煤层的顶板为坚硬或较坚硬岩层时,要采取顶板高压注水软化防范措施,消除或减弱冲击地压危险性。
5、顶板松动预裂爆破。
开采煤层的顶板为坚硬岩层时还要采取向顶板打钻孔、装药爆破的超前松动预裂爆破防范措施。
6、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超前采取防范措施。
要按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进行落实和实施。
凡没按规定执行的采掘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作业。
7、特别要加强掘进工作面及其附近50m范围内、采煤工作面及其附近巷道受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内、大型地质构造带附近等地点的防范工作。
从掘进巷道开门时起至设计位置、采场从开始回采至停采线位置,都要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冲击地压的发生。
冲击地压有效防护1、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全面认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消除一旦发生冲击地压时可能造成的危害。
2、加大巷道断面。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区、掘进巷道断面净宽不得小于3m,净高不得小于2.4m,净断面不得小于7m2。
3、增加支护强度。
4、加强瓦斯监测监控。
5、对于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煤工作面除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工作面上出口和回风巷各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外,还应在工作面面的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
设置地点距采煤工作面10—15m,报警断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入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一切电源。
煤矿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摘要:煤炭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则风险因素较多。
煤矿开采环境恶劣,在作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多方面的安全威胁。
为保障煤矿开采的顺利开展以及保障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煤矿冲击低压综合方式便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想保障防治效果,需要了解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采用更加有效的技术进行防治。
关键词:煤矿;开采作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引言:冲击地压会对采矿作业面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也会更加严重。
同时冲击地压在发生之前并没有显著的预兆,这使得冲击地压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这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综合防治,我们应认识到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保障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性。
1煤矿冲击地压概述煤矿冲击地压属于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是指采场周围煤岩体的力学平衡状态被破坏,进而会在瞬间释放大量的弹性变形能,进而造成突然并且猛烈的破坏,这种现象便是冲击地压。
煤矿冲击地压所显现的强度特征,通常为强冲击、弱冲击、矿震以及冲击波等,在冲击地压发生时,往往会伴随着巨响、气浪以及岩体抛出等现象,会给开采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冲击地压是十分严重的煤矿灾害,其危害性较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2煤矿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分析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的原因较多,但总体上讲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就内部原因而言,首先在于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煤岩体的物理性质直接关乎着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如果煤岩体具有冲击倾向性,便很有可能产生煤矿冲击地压。
其次,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砾岩活动相关,砾岩是煤矿冲击地压的主动力源,是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
最后,煤矿冲击地压产生的内因还包括煤层原岩应力状态过于集中等。
就煤矿冲击地压产生的外部原因而言,也具有多方面因素,首先采矿作业面的深度是主要外因之一,如果才没作业面的深度较大,则会导致应力过于集中,因此很容易引发煤矿冲击地压。
防治-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主要原则是及时查明冲击危险煤层,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它包括区域性防范措施和局部性解危措施。
前者旨在消除产生冲击地压的条件,具有时空上的长期性和区域性。
后者旨在对已形成冲击危险的区段进行解危处理和安全防护,属于暂时的局部性措施。
优先考虑使用区域性防范措施,但局部性解危措施也必不可少。
常用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如图5-1所示。
图5-1 常用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冲击地压防范措施由于冲击地压问题的复杂性和我国煤矿生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增加了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防范冲击地压危害,应当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优先采取防范措施。
在大范围内降低应力集中程度,控制弹性能积蓄和释放的外部条件,以及从改变煤岩体本身结构和力学性质入手,消除和减缓其积聚和突然释放弹性能的内部条件。
二、采用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采用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对防治冲击地压至关重要。
它包括在勘探和矿井设计阶段,就力图尽早查明冲击危险煤层和区段,可以在设计中就考虑和规定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并在开拓和准备阶段中实现合理的开拓开采方式和顺序,以便完全消除冲击地压危险,或把它减小到最小程度。
经验表明,多数矿井的冲击地压是由于开采技术不合理造成的。
不正确的开拓开采方式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
所以煤炭部颁布的《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冲击地压矿井有关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必须包括防治冲击地压措施;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新水平,必须以冲击倾向鉴定等资料为基础,编制包括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的专门设计;已开采的煤层一经确定为冲击地压煤层,对正在开采的水平,必须在三个月内补充编制专门设计;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采取防治冲击地压的生产技术措施和专门措施,在采掘工作前必须编制包括防治冲击地压内容的掘进和回采作业规程和专项防治措施的实施规程。
冲击地压矿井的开采设计原则,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专门设计内容和规范,掘进和回采工作的专项措施等,必须遵照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文规定。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一说到冲击地压,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矿井深处,岩石层因为应力集中而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
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停滞。
防治冲击地压,是矿山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
我就结合自己十年的经验,和大家聊聊如何针对性地解决冲击地压防治中的质量通病。
1.地质勘探阶段在矿井建设前,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
这不仅仅是看看地形地貌,更要分析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应力分布情况。
如果勘探不到位,后续的防治措施就像是盲人摸象,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矿井设计阶段矿井设计要充分考虑冲击地压的防治。
比如,井筒布置要避免应力集中,矿井开拓时要选择合适的开拓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还要预留足够的防护空间,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条件。
3.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措施(1)优化生产布局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进行高强度作业,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同时,要合理布置工作面,避免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应力集中。
(2)加强监测监控对冲击地压的监测监控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要定期对矿井内的应力、位移、声响等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3)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冲击地压防治。
比如,采用水力压裂、深孔爆破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岩石的应力,减少冲击地压的发生。
咱们说说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防治工作的基础。
要从人员培训、工艺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3.及时整改问题在防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我想说的是,冲击地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1. 引言综放工作面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冲击地压等因素的存在,对工人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的安全性,并降低事故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以提供参考。
2. 环境监测在综放工作面施工之前,应首先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监测。
环境监测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应力水平、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调查。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早发现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3. 改良巷道支护技术巷道是综放工作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冲击地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增强巷道的支护能力,减少冲击地压对工人和设备的影响,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硬岩巷道支护:采用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方法,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软岩巷道支护:采用锚杆、网片等材料,增加巷道的抗压能力;•综合支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支护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巷道的整体稳定性。
4. 规范施工作业在综放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作业,并严禁违章操作。
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划分工作面: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划定工作面的范围,以便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定期检查设备:对综放工作面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合理布置通风系统:通过合理布置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降低冲击地压带来的危险;•定期进行培训:对参与综放工作面施工的工人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于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中。
这些技术包括:•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激光测距仪器实时监测巷道的变形情况,提前预警地压危险;•无人机巡检:利用无人机对综放工作面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对冲击地压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指导安全管理决策。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背景综合采煤工作面是煤炭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着采煤深度的加深,煤层顶板和基岩压力逐渐增大,导致工作面冲击地压(即顶板的垮落)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增加。
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现象,成为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综合防治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现场支护技术现场支护技术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防治措施。
应根据不同的煤层条件进行现场支护的选择。
通常采用的支护方式包括框架式支护、剪力支护、组合式支护等。
框架式支护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支护方式。
它是通过安装压杆来支撑顶板的,可以提供较强的支撑效果。
剪力支护则是通过拉撑在煤壁上的两条水平压杆来增加支撑面积,并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组合式支护则是将框架式支护和剪力支护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支撑效果。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综合防治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煤层地质条件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可以提前预测不良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减少由于地质条件不良导致的冲击地压等安全事故。
衬砌技术衬砌技术是改善工作面煤壁自稳条件、提高煤壁的自抗力和支撑能力的有效措施。
常用的衬砌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聚合材料等。
采用衬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面的冲击变形,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板障技术板障技术是在工作面与巷道之间设置一定的障碍物,以达到控制和调节巷道气流的目的,从而减轻冲击地压的影响。
板障可采用防爆型、舒适型、缓冲障碍型等多种材料制成。
水力支架技术水力支架技术是一种通过水压来实现支架的抬放和调节的技术。
水力支架具有抗冲击、抗压缩、支撑面积大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抵御工作面的冲击力和煤柱的挤压力,提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能力。
结论通过现场支护技术、地质勘探技术、衬砌技术、板障技术和水力支架技术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综放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能力,减少冲击地压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开采或施工中,因地下岩石失去支撑导致的地层塌陷、地板下沉或地表凹陷等现象。
冲击地压会给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小冲击地压对工程的不良影响。
一、预防冲击地压的措施1. 地质条件调查: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地下岩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调查。
通过对地质结构、岩层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2. 合理布设支护:在地下开采或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布设支护结构,增强地层的稳定性,减小地压的作用。
常用的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喷射支护、预制拱形支护等。
3. 加强对地层形变的监测:通过安装变形传感器、测量仪器等设备对地层形变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压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地层失稳。
4. 控制施工速度:在地下开采或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的施工速度导致地层的破坏和失稳。
二、应急处理冲击地压的措施1. 现场应急处理:一旦出现冲击地压事故,应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2. 安全巡查和警示标志:在冲击地压发生的区域,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3. 应急抢险:在冲击地压发生后,要迅速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处理,及时清除地层塌陷物,恢复地面秩序。
4. 救援与伤员转移:在冲击地压事故中,如有人员被困,要及时展开救援工作,并对伤员进行及时的转移和治疗。
三、追责和防范未来的措施1. 追责问责:对于因冲击地压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要严格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纠正和整改。
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施工。
3.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冲击地压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对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压处理措施工作面生产后,对上下平巷超前200m实施煤层钻孔卸压工作,始终将打钻卸压范围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1、在上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10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在上巷下帮煤壁距顶板1米左右处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向下扎角不小于13°打入,眼深15米;在下巷上帮煤壁距顶板1.5米左右位置每隔5米打一深眼,进行卸压爆破,炮眼与上帮煤壁呈13°打入,眼深15米。
打眼前先加固好附近支架,打眼人员相互配合一致,匀速推进,及时排出煤(岩)粉。
2、炮眼打好后,要逐眼装药、连线、放炮,每眼装药量为40节;第一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4米处,第二个起爆药卷装在距眼底7米处,眼内各个药卷必须接压,眼内炮泥封孔长度不少于4米,为了确保炮眼内药包的完全引爆,炮眼采用连续偶合方式装药,采用双雷管引爆,2个雷管采用并联连接,每个眼单独正向起爆。
3、放炮使用MFB-100型起爆器,一次起爆个数为1个。
爆破时警戒线距离至少200m,躲炮时间不得少于30min。
如果煤层钻孔顺利钻进12米则表明卸压效果达到要求,否则应继续爆破卸压。
(二)解危措施当电磁辐射仪监测到冲击危险后,应立即对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实施爆破卸压。
钻孔布置方式: ⑴钻孔布置在上平巷下帮时,钻孔俯角沿煤层倾斜向下布置,孔口距顶板1.0m。
⑵钻孔布置在上或下平巷上帮时,钻孔仰角沿煤层倾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顶板1.5m;卸压孔深10米,间距5米。
炸药用矿用乳化炸药,每孔装药量为4Kg,用2发毫秒延期电雷管,正向装药起爆,每孔用三只水炮泥,其余用黄泥封实,单孔内并联连炮,孔与孔之间串联连炮。
每次引爆3-5个卸压孔,以提高卸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