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4.21 KB
- 文档页数:2
恩施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恩施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恩施地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恩施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烟叶等农作物,以及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产品。
近年来,恩施地区致力于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希望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当前农产品市场的情况,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有效的市场依据。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恩施农产品市场的情况,包括需求量、销售渠道、产品品质要求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可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销售指导,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
三、调研方法1. 网上调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起在线问卷调查,收集农产品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及偏好。
2. 实地走访:通过走访农贸市场、超市、酒店或餐饮企业等销售农产品的场所,进行产品品质及销售情况的调查。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及建议。
四、调研结果1. 需求量:经调查发现,恩施地区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水稻、烟叶、猪肉等产品。
水稻是恩施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居民主要的主食之一;猪肉在当地的餐饮业中需求量也较大。
2. 销售渠道:恩施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多样化,包括农贸市场、超市、酒店、餐饮企业等。
农民将自己的农产品直接带到农贸市场进行销售的比例较高,超市和餐饮企业也是重要的销售渠道。
3. 产品品质要求:消费者对恩施农产品的品质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对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此外,产品的包装和外观也是消费者重要的参考因素。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质保证的恩施农产品品牌。
2. 开辟销售新渠道:同时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例如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提高销售效益。
3. 关注消费者需求: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密切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量身定制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恩施州马铃薯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一、引言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的西南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马铃薯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研究将围绕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振兴产业的对策,以期为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现状恩施州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二)存在问题然而,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种植技术落后,缺乏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的培育;二是加工能力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四是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产业风险较高。
三、振兴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一)加强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培育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的培育。
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和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马铃薯新品种;另一方面,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提升加工能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应加强马铃薯的深加工能力。
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马铃薯加工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如薯片、薯条、淀粉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
一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恩施土豆销售方案一、市场分析恩施土豆以其丰满的形状、独特的口感和高营养价值而闻名。
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中,恩施土豆的销售并不理想。
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品牌知名度不高:恩施土豆在国内市场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推广。
2. 渠道不畅通:恩施土豆的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农贸市场和传统零售店,无法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3. 市场竞争激烈:土豆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市场上竞争对手众多,价格压力大。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销售方案以促进恩施土豆的销售。
二、品牌推广1.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定制独特的包装设计,打造恩施土豆的独特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
2. 建立线上销售渠道:在电商平台上建立品牌官方旗舰店,并与知名电商推广合作,通过线上渠道扩大销售范围。
3. 参加农产品展览会: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农产品展览会,展示恩施土豆的优势和特点,与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拓展销售渠道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等零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恩施土豆在各大零售渠道的曝光度。
2. 农特产品合作社:支持恩施土豆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建立直接供应渠道,并与其合作营销,提高恩施土豆在农村市场的份额。
3. 农民市场:积极参与当地农民市场,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增强产品的亲民形象,提高销售量。
四、提升产品质量1. 规范种植管理:组织培训,提高种植基地及农户的管理水平,确保土豆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优化包装技术:采用透明包装,方便消费者观察土豆的外观和质量,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3.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恩施土豆的质量检测体系,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五、提供增值服务1. 提供菜谱推荐:为消费者提供恩施土豆的烹饪方法和菜谱推荐,增加消费者对恩施土豆的使用欲望。
2. 举办品鉴会和推广活动:定期举办恩施土豆品鉴会和推广活动,吸引消费者参与,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口碑。
恩施州农产品绿色营销渠道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现状。
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农产品的营养和保健效应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农产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日常食品,绿色消费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发展绿色农产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政府大力支持,搞好从生产到管理、认证的各个环节,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的绿色农产品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但同时也有挑战,绿色农产品在种植上相对分散,难以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也影响绿色农产品的规模扩张。
造成我国绿色农产品份额太小的原因除了与人们对绿色农产品认识模糊、市场混乱、绿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小、绿色农产品营销不力等因素相关以外,最直接就是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不畅通,产销脱节现象严重,滞后的经营销售方式成为制约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由于我国绿色食品历史只有十八年,对于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研究还很缺乏,特别是对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使得绿色农产品企业仍采取传统统一直销或代理制渠道目的: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健康的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适应“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观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研究现状综述:我国对无污染、优质、营养的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十分重视。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生态农业”就是注重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提高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产物,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于1990年5月5日提出了发展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并形象地把它称之为“绿色食品”。
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才刚刚起步。
在过去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中,主要集中于全力开发和生产绿色农产品,搞好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工作,没有把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摆在重要位置。
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作者:周炀陈福来源:《南方农业·上》2022年第09期摘要茶叶是湖北省恩施州的主要经济作物,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恩施州的支柱产业。
为加快恩施州实现由茶叶大州到茶叶强州的转变,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了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茶园的标准化建设力度,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领域,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全面深化茶旅融合发展,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等对策。
关键词茶产业;优势;对策建议;湖北省恩施州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7.04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
恩施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原农业部(现为农业农村部)、湖北省确立的西部地区优势茶叶产区。
截至2021年底,恩施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2万hm2,年产干茶约13万t,综合产值近200亿元。
其茶叶种植规模、产量和产值均居湖北省第一位,是湖北省当之无愧的茶叶第一大州。
同时,恩施州是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
截至目前,恩施州所辖的恩施、鹤峰、巴东、咸丰、利川、宣恩6个县市已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茶业百强县”,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茶业企业1 340家,覆盖全州8个县市60多个乡镇。
目前,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的第一大特色产业,带动了83万茶农增收致富。
1 优势1.1 自然条件优越恩施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境内绝大多数地区属于低山或二高山。
北纬30°穿境而过,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常年云雾缭绕。
同时,由于地处山区,现代工业相对较少,因而空气质量好,本地区平均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数量高达2万多个,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清新空气富氧离子含量标准的20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浅谈恩施州草食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及对策恩施自治州畜牧局吕皇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年轻的、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内唯一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
经过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的建设,恩施州的畜牧业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全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州农村经济中呈现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2006年,全州当年价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40%;出栏生猪341.91万头,其中三元杂交肉猪192.57万头,占出栏肉猪的比例达56.32%;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120元;农民畜牧业现金收入占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4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全州人民摆脱绝对贫困、稳定解决温饱的“一次创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以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建设小康恩施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明确要求畜牧业要抢占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勇挑全州新农村建设重担。
那么,畜牧业如何才能适应新要求,担当重任呢?笔者认为,只有转变观念,立足资源,发挥优势,大念“草”字经,突破性发展草食牧业,才是畜牧业进一步壮大块头,适应新要求,真正为农民增收致富、财政增税、建设小康恩施作贡献,挑起新农村建设重担的根本途径。
1 恩施州突破性发展草食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恩施州猪鸡产值一直占牧业总产值的90%以上,在畜牧业中占有绝对份额。
这种猪鸡“演唱独角戏”、主宰着畜牧业成败的耗粮型畜牧业,至少存在三大局限:一是对粮食的依赖性太强,往往粮食减产牧业就减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而且随着人口日益增多,耕地也因退耕还林还草而越来越少,人猪鸡争粮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二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肉食结构也正在改变,逐渐转向喝牛奶、吃高蛋白的牛肉、羊肉及其它野味,常规的猪、鸡产品扩大消费的空间会越来越小,销量很难大幅度增加甚至还会相对减少;三县恩施州交通落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规模小,粮食又比不上江汉平原等粮食丰产地区,耗粮型畜牧业显然缺乏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