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100例》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49 KB
- 文档页数:1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当祖国的山河如画卷般铺展在眼前。
苦难的岁月定格在历史里,成为记忆的瞬间。
我不禁在心中问:是谁引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是谁让中国这头东方的雄狮重新觉
醒?是谁让今天的我们生活如此美好?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之后,我知道是它——中国共产党。
党在创立新中国的道路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度过了多少坎坷挫折,在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之后,我感受颇深。
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故事就是《诱敌深入活捉张辉瓒》,这则故事发生于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南下,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毛泽东同志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应当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先把敌人放进来,再集中优势力量消灭之。
而一向骄横、目中无人的敌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更加目空一切,不顾兵家大忌,率部孤军深入,直逼龙冈。
12月30日清晨,龙冈山区大雾弥漫,如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红军在浓雾的掩护下悄悄进入阵地。
终于,张辉瓒走进红军布下的天罗地网。
最终被捕。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受启发。
是啊,当一个人骄傲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蒙蔽双眼,使得自己变得高傲、自大。
可是就当自己虚度光阴时,别人早已经在起跑线上赢过了你。
正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嘛!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上,我一定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好好读书,认真学习。
做一个踏实读书、好好生活的有心人。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是谁引导人民解放了全中国?是谁让中国这头东方雄狮从新觉醒?是谁让今天的我们生活如此美好?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
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而编写了一本名叫《红色经典传奇100例》的书。
我得到这本书后对它爱不释手。
我喜欢这本书中的《两条半枪闹革命》,也喜欢《刑场上的婚礼》,还喜欢《虎口“喊冤”》,但是我最喜欢的是《英勇的“红色少年连”》这个故事,它让我记忆犹新。
这个故事主要是说:一群10多岁的孩子想打日本鬼子。
后来这批孩子组成了“柳河红色少年连”,机智勇敢的小战士从伪军那缴获了枪支弹药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惭愧极了。
我们和这些孩子相比,我们就差远了。
我们生活在这样好的环境里,还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们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有漂亮的文具。
有些同学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里还是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就想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还老在学校里惹事生非,惹父母生气,惹老师生气,读后感《《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
还有的同学一天到晚作业不做。
让父母操碎了心。
我们在家里就像“小太子”“小公主”,在爸爸妈妈的臂弯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依赖着父母给予的“蜜罐温床”。
有些孩子还不知道体谅父母,对父母提些无理的要求,让父母为它整天烦恼。
我们应该向那些少年学习,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还是那样勇敢,坚持抵抗日本人的侵略。
我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这本书后学到了不少道理,知道了我们应该向《红色少年连》中那些少年一样,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这本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武宁县第三小学六(2)班李海婷指导老师:夏瑞。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作者:廖秦谢丽娟白沙小学六三班指导老师:曾淑珍今天我又一次读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中的<虎口喊冤>,感想很多。
任弼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1927年9月,刚刚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毛泽东,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决定把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找回来。
这个任务无比艰巨,派谁去好呢?毛泽东思虑良久,想到了一个人——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即入党,并追随自己上了井冈山的何长工。
何长工欣然接受了任务,准备妥当后,扮成猪贩子的样子,挑起了一担猪娃,踏上了千里寻朱德的艰辛路程。
这一天,何长工在天快黑的时候赶到了一个叫曹石镇的地方。
这里驻扎了当地民防团长贾成题的稽查队,过往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搜身、盘查。
何长工虽然没有搜出什么来,但是何长工还是被带走了。
何长工在牢中闻听了贾成题虽然杀人不眨眼,但是对母亲却是唯命是从。
他灵机一动:要是我能煽动所有的牢犯一起喊冤,惊动了老夫人,我们就很可能死里逃生了。
于是他果然这样做了,情况也正如他所愿,贾母命令儿子放人。
狱中人全部释放,何长工得以化险为夷,也为后来朱毛会师做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受到了在腥风血雨中,千里寻朱德,真是情真志更坚。
无比忠诚的党的战士何长工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为我军的初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彪炳千秋,永垂史册。
这样的英雄我们中国还有不少,正因为我们有着这些传奇的人物,有着这些爱国志士坚贞不屈的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奋斗,我们才有今日的新生活。
所以站在这些伟人的肩膀上,我高声的呼唤:革命烈士请安息,祖国的未来有我们呢!。
[主题征文]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今天,我怀着十分崇高和对祖国无比敬意的心情读了这本书——《红色经典传奇100例》。
是谁让中国这头东方雄师觉醒?是谁引导人民解放全中国?是谁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这里面讲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一本革命先烈的故事,描写了众多爱国人士、抗战英雄、革命英雄。
有勇有谋的赵章成,机智勇敢的聂荣臻,争强好胜的栗裕心,一心为人民群众着想的彭湃,有忍辱负重的邓思铭和谱写人生豪情篇章的恽代英,有奋战在战争前线的抗日将领,有潜伏在敌人身边的间谍,有历史伟人,有在狱中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难友…众多英雄豪杰,他们心中都有二个神圣的字,那就是中国,他们都是这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他们这些共产党员一心报效祖国,为新中国成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是经过这些革命烈士的血和汗换来的。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这是中华少年的誓言,让先辈们的英灵自豪的惊叹。
“我”努力没有白费,这是“我们”血和汗创造下新的中国。
最让我难忘的文章《虎口“喊冤”》讲得是:1927年9月,毛主席,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决定把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找回来,他派了跟随自己上井冈山的何长工扮成猪贩的样子去寻找朱德。
一天,何长工在天快黑的时候,赶到了一个叫曹石镇的地方,这里驻扎了当地民防团长贾成题的稽查队,何长工虽没有被搜出什么,但还是被带到贾成题的面前,贾成题看出了何长工是个当兵的,于是叫人把他关到他家又黑又臭的地下室。
地下室还有很多人被关了起来,何长工听到他们说贾成题是个杀人不眨睛的刽子手,但却对他信佛的母亲惟命是从。
何长工心生一计,他叫老幺他一起喊冤,让贾成题的母亲心神不安,说不定还可以找到一条生路。
之后,一屋子的人都沸腾起来,把贾成题的母亲吓得连连磕头叫阿弥陀佛,并急忙今儿子把那些人都放了,于是何长工化险为夷继续寻找朱德,并最终找到朱德和他的部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是一本收录100则历史上引以为傲的红色传奇,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
看完这本书,给予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坚持、敢于拼搏,付出努力可以将梦想变为现实,凡事不放弃,总有一天时间能换来爱国者艰辛付出的果实,而他们对祖国的重大贡献更是无可比拟。
一九三七年抗战期间,胡宗南从北行至华北皖兵抗击日军。
他把牛肉粉和挂面带给受困的居民,把帽子穿在老人头上,也把短裤穿在孩子身上,他用自己尊严的行为触动了所有参加抗战的人的心灵。
胡宗南的忠诚和勇敢,树立了抗战中士兵忠诚祖国的伟大榜样。
“如风乡村”的著名英雄赵政一生拼搏奋斗,实现了从悬崖峭壁
上施工至乡村杰出改革家的传奇。
他几乎把乡村改造成了另一个“神话”,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无畏精神、责任感和自强不息
的精神。
他最光明的精神遗产就是“一人有信仰,万人有希望”。
刘伯承在秦淮河大潮期间,自发投入抗洪抢险中,致力于保护湖北英雄站台,他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第一位,无论多大的危险,也不惧怕去抗击,他是一个勇敢和自爱的人,他不仅挽救了更多的百姓性命,而且也表达了普遍人们对社会公正的强烈要求。
以上三个英雄对祖国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他们各自展现出了自己面对艰难险阻时仍然能够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在真实生活中,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我也会
坚持我的理想,勇敢拼搏,朝着我的梦想进发,为我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题征文读《红色经典100例》后感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是《李家庄的变迁》。
小说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
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
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铁锁不怕困难,勇敢坚强。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不已。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查沆瀣一气和饕餮之徒”怎么写。
我并不在意,不愿意伸手查字典。
敷衍一下,反正老师总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吧!我怀着侥幸的心里,躲在被窝里呼噜大睡。
第二天早晨,我跟往常一样,只不过有点担心。
我下了公交车,走进学校,像是来到了人间地狱。
铃声响了,老师走进来。
我心里忐忑不安,估计老师又要点人写字了,上天保佑,别点到我呀,我上下八百辈子没干过什么坏事呀!祈祷,保佑,保佑。
老师拿起了四根粉笔,说道:“徐‘胖’,徐‘瘦’,徐‘不胖不瘦’,徐‘不写’。
,上来。
”说罢,便递给每人一支粉笔。
“其他人在书上写。
”我忐忑的心终于暂时的平静下来了。
哈哈,幸亏老天眷顾我,这些人估计欠了老天的债,老天不保佑他们,嘻嘻。
我幸灾乐祸。
老师说:“沆瀣一气。
”哇,怎么写啊。
这个没听过啊。
谁来帮帮我啊。
可我没想多久,另外一个词把全班都难倒了。
“饕餮之徒”。
这些惨了,都不会写啊。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面面相觑。
我埋怨老师,哼。
这么难的词,谁会写啊。
要是谁借我看一下就好了。
真的很难啊。
当老师说这是家庭作业的时候,我才想起。
是我粗心大意,就是懒惰呀!后悔极了,我惭愧万分,恨不得挖个洞把自己藏起来。
和铁锁比起来,我们是在想相差太远。
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有感当我正在细细品读《红色经典传奇100例》时,仿佛自己也在那惊险而又动魄的那一刻。
这本书让那个我了解了谁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那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义者,他们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1920年1月中旬,在北京通往天津的土路上,一辆马车里坐着两名乘客,这两名乘客分别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时期两位重要人物,分别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当时本人们成为“北里南陈,两大星辰”。
在车上的李大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大问题。
说着说着李大钊和陈独秀就说起党的名称了,最终李大钊非常坚定的说:“叫共产党”。
接着,他们两有深入的讨论了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包括怎样联系行动。
就这样他们在马车中留下了“南陈业李,相约建党”的一段历史佳话。
在这本《红色经典传奇一百例》中,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在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那一刻。
1938年5月,红军在长征途中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拦住了去路。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数万大军无法靠渡口的几只小渡河,所以必须火速夺下敌人重兵把守的唯一一座铁索桥——泸定河。
28日一早,红四军团接到上级命:“28日夺下泸定桥!”那时间只剩下靠短暂的20多个小时了,于此同时,敌人也正在赶往泸定桥捉拿红军。
经过整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早晨6点,红军及时赶到了泸定桥,占领了西桥头。
可是,泸定桥上只有一条悬挂着的铁索桥板已被敌人抽走了。
虽然这个“绊脚石”阻挡了红军逃难的去路,但是这也不能阻挡勇士们的夺桥的决心!22位突击英雄手持***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经过两个小时的战,红军终于占领了泸定城,牢牢地控制了泸定桥。
这不仅是红军长征中一次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令人难以想象的惊险途斗。
读完这“飞夺泸定桥”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色经典100列读后感红色经典100列(一)我读起了《红色经典传奇100列》这本书。
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在我的眼前不停地展现,我为书中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所折服。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英勇的“红色少年连”》。
那是一群13岁至18岁的孩子,他们本应该在父母新面前蹦跳着撒娇的时候,日本鬼子却打进来了,宽敞的教室里早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孩子们决定以实际行动来抵抗日本人的侵略。
他们机智勇敢,乔装打扮,与大人一样,纵横敌后,通过机敏灵活的战术,英勇的斗争精神,缴获伪军的的枪支弹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为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每当回想起《英勇的“红色少年连”》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干脆就放弃了。
读完《英勇的“红色少年连”》的故事,我终于明白,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红色经典100列读后感(二)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名叫《100个红色经典故事》的书,这本书讲述了在建立新中国之前的战乱时期,许多烈士为了建立新中国和抗击敌人。
在敌人枪口下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面对死亡。
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脑中拂过,它们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和的道理,它们让我一生受益不尽。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这样的知识。
中国近100年的历史,正是这样的时段。
从帝国制,走向共和,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直到革命风暴卷席全国,再到近3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的风雨洗礼,一次次的浴火重生。
其中一定不乏生死存亡的春秋,困难之期。
而正是这惊涛风浪、艰难险阻,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钢铁般骨气,就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100个红色经典故事》有感
《100个红色经典故事》一书真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它收集了
许多影响深远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故事,以及中国历史进步的传奇。
这些故事宣扬社会主义理想,赞美人民大众在为中国新民主政治建设这条精神之路上的努力和牺牲。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行者的智慧、勇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他们的崇高的理想激励着我们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叶红茶诗歌”。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叶红茶的小学生,他怀着激情投身于革命的大潮中,把自己新建的诗歌以及激昂的声音投向华夏大地。
他的心情像风一样自由而豪迈,奔放的奋斗精神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灵魂,他是个充满朝气的少年,也是一个透彻地理解革命、热爱革命的青年。
另外,我也非常喜欢书中的“冯琦玉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野心勃勃的女革命家的传奇。
这个故事说明了她在少年时代就对自由进步的信念,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
她怀抱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站在了危险的前沿,用革命的血液来改变历史。
她的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让我感受到一股深深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我无限的热情和激励,要像冯琦玉一样参与到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大潮中去。
《100个红色经典故事》的故事真的令人着迷,它们的精神深
深影响了我,虽然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很久以前,但它们的精神却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在发展任务的道路上,自豪地为自己的祖国建设新的辉煌和荣耀。
《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范文《红色经典传奇100例》读后感范文“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这首广为传唱的《我的中国心》歌曲生动地描绘出在黑暗的旧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风雨坎坷,像指路明灯为中国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建立了新中国;又带领大家改革发展,创造了今天这个幸福和平的时代!此刻,我怀着敬仰而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这本《红色经典传奇例》,心底为无数个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感到自豪!在那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刑场上的婚礼》。
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1927年因为革命的需要,党组织派陈铁军协助周文雍的工作,假扮夫妻进行活动。
他们在革命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却始终保持纯洁的同志关系。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双双被俘入狱却始终不屈不挠。
临刑前他们发表了最后的演讲,宣布举行婚礼,然后面带微笑英勇就义,让敌人的枪声成为他们结婚的礼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爱情篇章!读完后,我的心被彻底震撼了: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啊!邓某说得好: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一定渗有对心爱的人的劳动和职业的尊重。
陈铁军和周文雍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为了革命事业而深埋爱情,这是多么纯洁而真挚的感情啊!这场独一无二的刑场婚礼表明了革命志士多么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党的无比忠贞之情!有人说对待爱情要热情一些,却不知沉默在表达爱时,其所表达的爱更多,也更深刻,更令人感动!长夜漫漫,在那如歌的`岁月中,有多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视死如归,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啊!那些令人崇敬的爱国志士们,你们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你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传颂!你们教会我爱国、奉献和忠贞,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而现在,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我们这些中华少年将接过革命先烈的旗帜,畅游知识的海洋积累知识的技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谱写更璀璨的诗歌!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祖国也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看过许许多多关于读后感的文章,也写过很多读后感的文章,其中,映象最深的还是要数《红色经典100例》这本书,它令我感到大惊失色。
开始,我是怀着抱怨的心情去看这本书的,因为这是被逼无耐的啊,要不,我也不会沦落到加班加点的这个份上啊!后来,我为我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应为上面有许多我们中国的伟人,并且,这本书给我严重缺乏历史信息的头脑充了充电。
其中赵一曼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原因嘛,就先听我娓娓道来吧!
其一是因为我的名字与这位伟人的名子十分相像,凡是知道我大名的人都亲切的叫我:赵一曼!其二嘛是因为她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想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虽不知这句话是谁说的,但,像赵一曼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下面这个故事在《红色经典100例》上最醒目,不过,大概你们没听过哦!
故事发生在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
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
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
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
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写到这,我不禁像是到了赵一曼被用刑这一幕,她的衣着已被日本人打的破烂,奄奄一息,并顽强的说着:“打倒日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