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狼精编练习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7 KB
- 文档页数:3
《狼》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困窘.(jǐng)苫.蔽(shàn)尻.尾(kāo)B.狡黠.(xiá)缀.行(zhuì)积薪.(xīn)C.弛.担(chí)眈.眈(dān)目似瞑.(míng)D.假寐.(mèi)禽.兽(qín)少.时(shǎo)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狼》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狼》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4.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夫君子之.行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下车引之.二、填空题5.按要求填空。
《狼》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先生。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
《狼》选自《》,书名的意思是。
此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屠大窘.积薪.其中苫.蔽成丘狼亦黠.眈.眈相向目似瞑.止露尻.尾前狼假寐.三、语言表达7.蒲松龄的《狼》共有三则,另外两则同样描述了屠户智斗、勇斗狼的故事。
其中一则的情节如图5-4所示,请你展开联想,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故事的经过。
(不超过90字)8.《狼》中描写屠户与狼斗争的片段,只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寥寥数笔,请你根据图5-5的提示,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进行扩写。
20 狼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zhuì) 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苫.蔽成丘(shàn) 目似瞑.(míng) 眈.眈相向(dān)狼亦黠.(xiá) 止露尻.尾(kāo)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原来)(2)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3)顾.野有麦场(看,视)(4)积薪.其中(柴草)(5)目似瞑.(闭上眼睛)(6)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7)一狼仍从.(跟从)(8)苫蔽..成丘(覆盖、遮盖)(9)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狼”)(2)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3)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4)其.一犬坐于前(其中)5.翻译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A.《喜羊羊与灰太狼》B.《东郭先生和狼》(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
02 课内精读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基础过关全练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困窘.(jǐng)苫.蔽(shàn)尻.尾(kāo)B. 狡黠.(xiá)缀.行(zhuì)积薪.(xīn)C. 弛.担(chí)眈.眈(dān)目似瞑.(míng)D. 假寐.(mèi)禽.兽(qín)少.时(shǎo)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 一狼洞.其中B. 其一犬.坐于前C. 目似瞑,意.暇甚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一狼径去.B. 止增笑耳.C.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 顾.野有麦场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投以骨B. 复投之C. 场主积薪其中D. 屠乃奔倚其下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
B. 志怪小说指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聊斋志异》《搜神记》等。
C.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D.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如“令尊”“贤弟”是敬辞,“小弟”“寒舍”是谦辞。
二、填空题: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2)屠大窘.()(3)顾.野有麦场()(4)目似瞑.()(5)意暇.甚()(6)屠自后断其股.()7.根据要求填空。
(1)《狼》中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
(2)《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
(3)蒲松龄告诫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凶残的人,这样的人本性难改,用心狠毒。
用一个成语描述这样的人,即。
8.刷教材积累一、课内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缀.行甚远()(2)屠大窘.()(3)苫.蔽成丘()(4)狼亦黠.()(5)眈.眈相向()(6)止露尻.尾()(7)前狼假寐.()(8)目似瞑.()9.《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
20狼考点1概括情节用两个字的动宾短语对本文内容情节进行概括。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考点2形象特征1.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狼的哪些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哪里?贪婪: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阴险: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及课文中的例句进行分析。
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暴起、劈、毙、断”等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考点3主旨探究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什么议论?想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从狼和屠户两个方面思考)“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屠大窘.()少.时()尻.尾()狡黠.() 眈.眈() 苫.蔽成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3)并驱如故.____________ (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5)弛.担持刀____________ (6)意.暇甚____________(7)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 (8)盖.以诱敌____________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B.屠自后断其.股(狼)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4.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第20课《狼》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数刀毙.( )之苫.蔽( )奔倚.( )窘.( )隧.入( )尻.尾( ) chí( )担持刀dān dān( )相向狼亦xiá( )矣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二、选择题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覆盖、遮盖)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暴怒、愤怒)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跟随)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解除,卸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于.我如浮云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顷刻两毙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屠惧,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其一犬/坐于前。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语言表达6.李华同学根据《狼》一文,设计了一档连线节目,他连线了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狼,请你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李华:狼,从你们和屠户之间发生的那件事中,作者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悟出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道理。
你们是否在即将毙命的那一刻进行了反思,获得了些许启示呢?狼: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一、课文的理解和把握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应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根据。
【答案】“黠”,表现在: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a.缀行甚远、仍从——→贪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d.眈眈相向——→凶2.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答案】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乃悟前狼ABC表现了屠夫的勇;DE表现了屠夫的智。
屠夫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3.课文中描写屠户重视于人物的哪方面描写?可看出他有什么性情特点?【答案】描写屠户动作的语句:晚归投以骨复投之顾野有麦场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亦毙之描写屠户心理的语句: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主要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描写。
屠户:机智勇敢4.本文从整体偏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答案】(1)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2)行文。
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应狼的贪婪、凶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3)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峙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猾,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的。
5. 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答案】通过议论点明文章主旨(一语道破)。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乞猫(明)刘基【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20狼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zhuì)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苫.蔽成丘(shàn) 目似瞑.(míng) 眈.眈相向(dān)狼亦黠.(xiá) 止露尻.尾(kāo)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其一/犬坐于前(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原来)(2)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3)顾.野有麦场(看,视)(4)积薪.其中(柴草)(5)目似瞑.(闭上眼睛)(6)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7)一狼仍从.(跟从)(8)苫蔽..成丘(覆盖、遮盖)(9)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狼”)(2)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3)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4)其.一犬坐于前(其中)5.翻译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A.《喜羊羊与灰太狼》B.《东郭先生和狼》(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狼课后作业(含答案)第20课狼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奔倚其下()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2.解释加点的字(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乃奔倚其下(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选出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意义相同的两项()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缀:连接、紧跟B.一狼径去去:过去C.屠暴起暴:突然D.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顷刻两毙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屠惧,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一犬坐于前A.狼不敢前B.一狼洞其中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屠自后断其股7.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方欲/行,转/视积薪后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
(1)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成语,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如狼似虎”“狼子野心”等,关于狼的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读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2024年同步练习卷(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原意为:洞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2)名词作状语①其一犬坐于前原意为:狗,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原意为:通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阅读《狼》,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缀行甚远______②弛担持刀______③目似瞑______④狼亦黠矣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文中的狼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面对强大而凶残的对手,选文中的屠夫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螳螂最后能获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内容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②其首,攧③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頞④上革肉,已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2)其一犬.坐于前()(3)缀.行甚远()(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一狼径去.()(6)屠暴.起()(7)弛.担持刀()(8)一狼仍从.()(9)一狼洞.其中()(10)狼亦黠.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屠/自后/断其股C.场主/积薪/其中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著名文学家。
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
5.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6.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答:二、课内阅读(2012·南昌中考)阅读《狼》,回答7~11题。
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其一犬坐于前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恐前后受其敌.()(2)屠自后断其股.()9.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三、美文品析(2013·湖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猫号刘元卿①齐奄②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③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20 狼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zhuì) 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
苫.蔽成丘(shàn) 目似瞑.(míng) 眈.眈相向(dān)
狼亦黠.(xiá) 止露尻.尾(kāo)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并驱如故.(原来)
(2)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3)顾.野有麦场(看,视)
(4)积薪.其中(柴草)
(5)目似瞑.(闭上眼睛)
(6)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7)一狼仍从.(跟从)
(8)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9)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说说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
(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狼”)
(2)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
(3)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
(4)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5.翻译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6.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7.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A.《喜羊羊与灰太狼》B.《东郭先生和狼》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
02 课内精读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止.有剩骨(仅,只)
(2)并.驱如故(一起)
(3)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4)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5)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6)狼亦黠.矣(狡猾)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时屠户很害怕,存着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堆下面,拿起了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1.通过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任何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去夺取胜利。
03 拓展阅读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可笑已。
(摘自《聊斋志异·卷六》)
【注释】①欻(xū):忽然。
②诸:之于。
③蚤:通“早”,早上。
④昧爽:黎明。
⑤逡巡:小心谨慎。
⑥罹:遭受。
1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有屠人货.肉归(卖)
B.遂.钩肉,翘足挂树间(于是,就)
C.既.走,又从之(既然)
D.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同“值”,价值)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2)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已。
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很可笑啊!
14.本文中的狼很贪婪,文中是怎样写狼的贪婪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①看到担子里的肉,馋得好像要流口水似的,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
②看到屠户的刀,狼稍稍后退一点,等到屠户要跑时,又跟上他。
③为了吃到树上悬挂的肉,被铁钩刺进上腭而死。
15.本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狼》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出至少两点。
示例:①先叙事,后议论揭示寓意。
②叙事简洁生动,情节曲折。
③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令人警醒。
④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狼和人物,使狼和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
(任意写出两点,符合原文、表述准确即可)
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走了几里路。
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
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回家。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
抬头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