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83.07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新人教版附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咏雪》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著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欣然..:..:儿女..:俄而差可拟...:未若..:因.风起: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②③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23答: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诗句:《陈太丘与友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童趣》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童稚藐小微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凹凸二、解释词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练习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 •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2、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 •明察秋毫B •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3、第一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又留蚊于素帐中” “素”的意思是_,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唳”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 。
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6、《童趣》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 ,苏州人,—代作家。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A 「余忆童稚时B 、「又留蚊于素帐中L故时有物外之趣1L于土墙凹凸处C 厂使其冲烟飞鸣D 、项为之强E 、J余忆童稚时1常蹲其身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余年幼8.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③屠大窘________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
窘:处境困迫,为难;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测试提优卷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⑥遣:打发。
(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已】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副词,太,过分;④语气词,用法同“矣”【容】①容纳;②宽容,容忍;③许可,允许;④容貌,仪容①而犹未已________ ②奕于是改容曰________(3)阅读两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
”乙文童年时候的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翁时,劝兄长说“________。
”小涵:你说的没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
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了童年时的谢道韫是________的一个人,乙文中我感受到童年的谢安是________的一个人。
(4)你赞同这两篇选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 诲女知之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 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新超实用)《诫子书》复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多不接世()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2分)8、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狼》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
1、一屠晚归屠:2、缀行甚远缀: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并:故:4、屠大窘窘:5、顾野有麦场顾6、苫蔽成丘苫蔽:7、弛担持刀弛:8、眈眈相向眈眈:9、一狼径去径去:10、其一犬坐于前犬坐:11、目似瞑,意暇甚瞑:暇:12、屠暴起暴:13、又数刀毙之毙:14、一狼洞其中洞: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16、止露尻尾尻:17、狼亦黠矣黠: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变诈:几何: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1、止①止有剩骨止:_____②一狼得骨止止:_____2、意①意暇甚意: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意:_____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__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5、之①又数刀毙之之:___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_____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___④复投之之:_____6、以①投以骨以:_____②以刀劈狼首以:_____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以:_____④盖以诱敌以:_____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7、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其:_____②场主积薪其中其:_____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__④一狼洞其中其:_____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其:_____⑥屠自后断其股其:_____8、故①两狼之并驱如故故:_____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故:_____③故人西辞黄鹤楼故:_____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9、恐①恐前后受敌恐:_____②不治将恐深恐:_____四、划分朗读音节1、其一犬坐于前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一、文言文阅读(15分)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6分)(1)徐.喷以烟 ( ) (4) 鞭.数十( )(2)项为之强. ( ) (5) 兴.正浓 ( )(3)怡然..称快 ( ) (6) 盖.一癞蛤蟆( )2、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B、吾日.三省吾身能张目对日.C、以丛草为.林……仁以为.己任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人谋而.不忠乎……3、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文中的“物外之趣”具体指什么?请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把第二段划线部分扩写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文字。
(4分)6、阅读《童趣》后,你从少年的“我”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语段。
(13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题答案班级姓名七年级上册 :《童趣》一、解说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处:颈:脖颈。
强:通“僵”,僵直。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兴趣6、方入迷方: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认真。
察,察看9、抬头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快乐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译:夏季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同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抬头观之,项为之强。
译:仰开端来察看这类情景,脖颈所以都僵直。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译:心神平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其他院子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环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由是什么?答: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悠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惹起下文。
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时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a、认真察看b、丰富的想象力c、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d、有激烈的好奇心6、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答:天真,幼稚,擅长察看,严惩强暴,怜悯微小者的孩子。
7、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情味的人?答:要做一个有情味的人,第一要热爱生活;第二要擅长察看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情味;第三要擅长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论语》十则一、解说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快乐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试卷班级 姓名七年级上册: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 2、《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四、默写填空。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⑧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⑨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论语》十则》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⑾《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⑿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⒀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⒁《<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
” ⒂《<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
” ⒃《<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⒄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⒆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传不习乎?”,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⒇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1〕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填写)“任重而道远。
”〔22〕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人处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默而识之 、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6〕《论语》的“论”读lún ,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27〕《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七年级上册: 3、山市一、解释加点词语义。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
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形状不一。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答、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答、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答、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答、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答,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聪明。
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6、塞翁失马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