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三线抗菌药物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个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而建立的制度。
该制度将抗菌药物按照临床需要和药物特性进行分类管理,规定了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该制度以临床需要为基础,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一线药物指的是在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中,使用较广泛且疗效良好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二线药物指的是在一线药物无效或者存在耐药问题时使用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三线药物指的是在严重感染或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使用的药物,如利奈唑胺、左旋骈氨酸等。
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高血液制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该制度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病理学检测结果、病情和诊断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输血、输血的类型和用血量。
通过推行用血审核制度,可以减少血液浪费和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血液制品的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制定了血液制品的使用指南,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输血适应证和禁忌证。
其次,建立了用血审核的流程和标准,明确了审核的责任部门和审核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制定了审查和监管机制,确保用血审核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最后,建立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制度,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为进一步优化用血审核制度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都是为了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而建立的制度。
这些制度的推行可以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的发生,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并减少耐药性
的产生而设立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南,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般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1. 一线药物:一线药物是指用于治疗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并且价格相对低廉
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的广谱抗菌活性较好,常用于一般感染的治疗,如青霉素、红
霉素等。
2. 二线药物:二线药物是指用于治疗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耐受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的
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一般具有较高毒副作用或较高费用,需要严格监测和合理使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
3. 三线药物:三线药物是指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或特殊疾病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
物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较高的费用,且临床应用较为有限。
一般情况下,需要特殊
资质和权威专家的审批才能使用。
例如,多肽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临床病情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及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和传播。
因此,了解和遵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磺胺类 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管理措施: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签名,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查房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其它β内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类甲砜霉素大环内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嘧啶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管理措施: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或医疗小组组长)查房签名或感染专家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院“专家小组”批准。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抗生素分级管理定为: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药物。
第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窄谱,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生素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药品种,属控制使用。
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药品种。
临床使用以上三线抗生素时必需按照规定执行。
在使用一线抗生素无效,需要用二线或三线的抗生素时,需要有药敏试验结果;如药敏试验结果不明确,必须有高职称医师或科主任签名,或请会诊后确定;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使用二线或三药物,但在48小时内须补办抗生素分级管理规定手续。
①感染病情严重者如;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使用人工呼吸器,脏器穿孔引起急性腹膜
炎,严重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肝胆系统感染,重度烧伤等。
②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抗肿瘤化学疗法等。
③致病菌对一线以上抗生素药物敏感的。
总之,要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经验性治疗与预防性应用,必须选择最适宜抗生素,并按最佳疗程使用,尽量使用窄谱”低档”抗生素。
2023年抗菌药物分级治疗最新版目录
简介
-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版的抗菌药物分级治疗目录,以指导医疗工作者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的决策。
- 目录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目录
1. 一线抗菌药物
- 1.1 青霉素类
- 1.2 头孢菌素类
- 1.3 大环内酯类
- 1.4 白蛋白类
- 1.5 其他一线抗菌药物
2. 二线抗菌药物
- 2.1 氨基糖苷类
- 2.2 糖肽类
- 2.3 氟喹诺酮类
- 2.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治疗药物- 2.5 其他二线抗菌药物
3. 三线抗菌药物
- 3.1 多肽类
- 3.2 糖肽类
- 3.3 氟喹诺酮类
- 3.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3.5 其他三线抗菌药物
4.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
- 4.1 针对耐药菌株的抗菌药物
- 4.2 针对特定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
- 4.3 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抗菌药物
5.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 5.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5.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5.3 注意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6. 目录更新说明
> 请注意,本目录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决策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 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 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分类一线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V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丙烯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白霉素
四环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
氟喹诺酮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磺胺类SD、SMZ/TMP、柳氮磺胺吡啶、磺胺脒
其他类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大蒜注射液、黄连素、板蓝根、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香莲片、三金片、鱼腥草注射液
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贵的药物,或近年来耐药发展较为迅速的品种,属控制使用。
管理措施:有药敏结果证实;若无,
应由高级职称医师查房签名,
无高级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查
房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
分类二线抗菌药物(限制使用)
青霉素类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氟氯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头孢硫咪、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地嗪、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米诺、头孢匹胺、头孢克肟、头孢布烯、头孢地尼、头孢特仑酯、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托仑酯
其它β内酰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安、氨曲南、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异帕米星、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
氯霉素类甲砜霉素
大环内酯类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四环素四环素、美满霉素
氟喹诺酮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托苏沙星、芦氟沙星、那氟沙星、帕珠沙星
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
其他类替硝唑、多粘菌素B、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胞嘧啶
抗病毒药金刚烷胺、乙刚烷胺、泛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拉米夫定、阿昔洛韦
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
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
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
管理措施: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主任(或医疗小组组长)查房签名或感染专家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院“专家小组”批准。
分类三线抗菌药物(特殊使用)
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及其它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
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其它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物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其他类链阳霉素、恶唑烷酮、多粘菌素E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