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是指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导尿管,通常由于泌尿系统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自行排泄尿液。
导尿管被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用于排出尿液。
然而,导尿管的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 导尿管不当插入:导尿管插入不当是导致漏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了尿道壁或未完全进入膀胱,漏尿就会发生。
2. 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尿道括约肌可能会失去收缩力或放松力,从而导致尿液从尿道漏出。
3. 感染或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面临着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的炎症或刺激,产生痛苦和尿液漏出。
4. 排出管堵塞:排出管堵塞可能会导致尿液从排出口处漏出。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污物积聚、导尿管拐角处扭曲、结石等原因引起的。
1. 导尿管插入操作要正确。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 定期更换导尿管。
一般建议,如无特殊情况,导尿管不宜停留时间超过4周,必要时更换导尿管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3. 经常检查导尿管是否正常通畅。
导尿管正常通畅可以保证患者尿液排出的经济、安全,避免导尿管造成压迫、勾曲或过度伸展损伤。
4. 保护尿道健康。
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用力,定期洗涮导尿口和外阴部分,以避免导致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5. 相应饮食和药物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足够的水,利于尿液排出。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
分析导致漏尿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女性留置导尿术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分析36例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常见问题,总结预防处理方法。
通过正确寻找尿道口,增加气囊注水技巧,选用合适的导尿管,有效固定尿管并保持引流通畅。
结果36例患者住院期间留置导尿仅一例发生此类问题。
结论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老年女性患者导尿术常见问题的发生,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标签:留置导尿;常见问题;原因分析;护理对策留置导尿术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对普通患者来说,留置导尿相对容易一些,而对老年女性来说,在留置导尿的过程中,却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导致导尿失败而影响治疗,笔者在老年骨科工作时间较长,通过对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常见问题的观察,积极寻找可能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得出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老年女性患者36例,年龄61-96岁,平均年龄74岁。
本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最短留置尿管1天,最长留置7天。
最早出现的是术前行留置导尿时寻找尿道口困难,有35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及控制。
1例患者无法控制,因漏尿伴尿道口剧烈疼痛而不得不拔除尿管采用成人护垫接尿。
2、常见问题分析2.1 寻找尿道口困难女性尿道口的正常解剖位置是在阴蒂下方,阴道口的上方,一般的女性患者解剖位置无明显改变,较易分辨清楚。
而更年期后阴道口周围的肌肉结缔组织萎缩,阴道口逐渐变小导致阴道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回缩尿道口,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致使患者外阴处只能见到阴蒂和阴道口,而看不到尿道口;尤其是个别患者生产时会阴撕裂未及时缝合,使尿道口被牵拉移位;另外老年妇女由于皮下脂肪减少,松弛的皮肤肌肉遮盖住尿道外口,导致插导尿管时,经常出现误插入阴道的情况。
2.2置尿管后渗漏2.2.1 气囊内注水不合适气囊注水量一般与气囊容积相等,当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时,气囊就会逐渐萎缩,膀胱集有一定尿液而未及时放尿时,气囊因浮力作用漂离尿道内口导致漏尿。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包括:
1. 妥善固定尿袋:对于能活动的患者,可以将尿袋用别针别在裤腿上;对
于卧床患者,可将尿袋用别针别在床旁的床单上。
但是两种方式均需要保持尿袋低于膀胱位置,以免尿液逆流引起尿道感染。
2. 保持尿管通畅:嘱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注意及时调节尿管、尿袋位置,避免牵拉尿管,避免尿管发生扭曲折叠或者滑脱。
3. 定时开放尿管:遵医嘱每夹闭尿管2-4小时后,开放1次尿管,将尿液
引出。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夹闭时间。
4. 及时更换尿袋、尿管:一般每周更换1次尿袋,每月更换1次尿管,具
体更换频率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以及混浊情况。
5. 清洁会阴:每天使用温水按照从前向后的方向,清洁会阴部两次并擦干。
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嘱患者勤换内衣裤。
如果出现腹泻,注意及时清洗会阴部,并用碘伏进行消毒。
6. 消毒尿道口:准备碘伏棉球,每天用碘伏棉球从内向外擦洗、消毒尿道
口两次。
7. 患者教育:嘱患者多喝水,上午可以适当多喝,下午及晚上少喝,以免
增加夜尿量影响睡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留置导尿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指医生在患者手术后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患者体内的液体平衡和尿量,将一根导管(或称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或尿道中,并通过特殊的设备
将液体排出。
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专业护理措施,以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留置导尿护理措施的正文:
1. 建立信心和安全感:在开始留置导尿之前,患者需要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医生和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并告知患者留置导尿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
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状况,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患者应该每天更换一次性尿布和清洁导尿管,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饮用和非干净的水,以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3. 饮食和饮水: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可以饮用清水、淡盐水、鸡汤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避免导尿管阻塞或感染。
4. 观察和记录:在留置导尿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
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流速、尿颜色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需要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或生产时间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分析和诊断。
5. 疼痛和不适的处理:在留置导尿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
医生和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和不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如疼痛严重,
可以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
同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或护士自己的不适情
况,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做出处理。
留置导尿时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尿路相关疾病或辅助术后康复。
但是,留置导尿也会带来一些护理问题,下面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1. 插管部位疼痛:留置导尿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插管部位的疼痛。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频率,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如使用冰袋或热敷等。
2. 导尿管移位:留置导尿后,导尿管可能会因为患者的活动或其他原因而移位,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流出或感染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确保其在正确的位置,并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导尿管。
3. 导尿管出现堵塞:导尿管可能会因为尿结石、血块或其他物质的堵塞而导致尿液流出困难或无法流出。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并采取清洗导尿管、更换导尿管或拔管等措施。
4. 导尿管感染:留置导尿时,导尿管可能会感染,导致尿液发生变化、疼痛或发热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尿液、体温等情况,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并更换导尿管。
5. 导尿管脱落:在留置导尿时,导尿管可能会意外脱落。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活动情况和导尿管的位置,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导尿管脱落,如加强导尿管固定等。
总之,留置导尿是一项需要密切关注和护理的医疗操作。
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导尿管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
或解决护理问题。
有尿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引言。
有尿管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来说。
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讨论有尿管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有尿管的护理问题。
1. 尿路感染。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是因为尿管可以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尿路感染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发热、尿频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败血症。
因此,预防尿路感染是有尿管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尿管堵塞。
尿管堵塞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患者饮水不足或者尿液排出不畅的情况下。
尿管堵塞会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引起膀胱充盈和疼痛,甚至造成尿液逆流到肾脏,引起肾功能损害。
3. 尿管脱出。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尿管脱出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尿管被患者自己或者外力拉扯所致。
尿管脱出会导致尿液外流,引起感染和不适。
4. 皮肤损伤。
尿管固定带的长期摩擦会导致皮肤损伤,甚至溃烂,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
护理措施。
1. 保持尿管通畅。
保持尿管通畅是预防尿路感染和尿管堵塞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尿管通畅情况,避免尿液滞留,及时排尿,保持充足的饮水量,避免尿液浓缩。
2. 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
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是预防尿路感染和尿管堵塞的重要措施。
一般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尿袋,每月更换一次尿管,避免尿管固定带的长期摩擦。
3. 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定期清洁尿袋和尿管,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保持外生殖器和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4. 注意尿管固定。
尿管固定应该合理,避免过紧或者过松,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或者尿管脱出。
同时,定期更换固定带,避免长期摩擦。
5. 定期检查尿路感染。
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尿液情况,及时发现尿路感染的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结语。
有尿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努力。
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尿管堵塞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留置导尿时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空膀胱或监测尿液输出。
在进行留置导尿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常见问题:
1. 患者感觉疼痛不适:留置导尿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疼痛,这通常是由于导尿管的插入过程中刺激了膀胱或尿道引起的。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口语安抚、放松患者等方式减轻其疼痛不适。
2. 导尿管脱落或堵塞:导尿管脱落或堵塞会引起尿液的滞留,
导致患者不适甚至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导尿管的情况,注意及时更换导尿管、疏通堵塞等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3. 感染:留置导尿过程中,细菌容易通过导尿管侵入膀胱或尿道,引发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及时更换导尿袋、清洁导尿管等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导尿管过长或过短:导尿管长度不合适,容易引起患者的不
适和疼痛,同时也会影响其排尿功能。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等因素合理选择导尿管长度。
针对以上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安慰和关怀,减轻其疼痛和不适感。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导尿管的清洁和卫生。
3. 定期更换导尿袋,并及时清洁导尿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4. 根据患者身高、体型等特征,合理选择导尿管长度。
5. 注意观察导尿管的情况,及时处理导尿管脱落、堵塞等问题。
总之,留置导尿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
操作流程,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各类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基层医学论坛年第卷月下旬刊留置尿管常见问题及对策陈凯车红英王彩霞(运城市541总医院,山西运城043801)导尿是各种大手术及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尿潴留的有效措施。
在留置导尿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的时间有关,行1次导尿术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是1%~2%,而留置导尿4d 以上则有50%~70%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若超过10d 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将达到95%以上[1]。
因此积极预防导尿管伴随性感染,减少医院内感染,成了临床工作中一项基本的任务,对提高留置导尿者原发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临床对预防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采取了多种方法,现将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1留置尿管的常见问题1.1导尿未按无菌技术原则进行操作。
一是平时无菌观念淡薄,不懂得如何正规操作;二是患者病情危重受时间限制,急于完成操作为手术赢得时间。
1.2各种原因引起的引流不畅、尿液逆流、反复插管、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尿潴留时间过长。
1.3患者会阴部未保持清洁卫生,自身机体抵抗力低下。
1.4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患者对导尿术认识不足,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2对策2.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
尽量考虑使用其他代替方式,如尿失禁患者要重视心理疏导,耐心训练其排尿;男性患者可用包绕阴茎的外收集器(尿套、保鲜袋),女性患者用特殊接尿器或尿布垫。
2.2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经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介绍留置导尿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2.3熟练掌握导尿技术,预防机械性尿路损伤。
插管之前,必须先检查气囊质量,以免在正常充盈范围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气囊破裂致膀胱黏膜损伤;插管过程中用力均匀、适中,避免操作粗暴及导尿管移动摩擦,以致损伤尿道黏膜[2]。
留置尿管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作者:苏振敏姚俊旭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对应护理措施的应用。
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2年12月56例留置尿管患者出现的不同的护理问题,按照插管时、留置过程中、拔管时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56例留置尿管出现不同护理问题的患者,通过及时查找原因,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后,护理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
结论留置尿管的患者出现护理问题,根据原因不同,采取积极的相对应的护理对策,能及时解除病人痛苦,达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留置导尿;护理问题;对策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63-02临床上留置尿管普遍使用双腔气囊或三腔气囊尿管,其有方便留置、刺激性小、易固定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插管困难、尿道损伤、留置过程中尿管脱出、尿路感染、拔管困难等护理问题。
针对插管时、留置过程中、拔管时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总结我科2011年3月——2012年12月56例留置导尿出现问题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46岁。
出现问题情况:插管困难25例,尿道损伤8例,尿道脱出5例,拔管困难6例,尿路感染12例。
2护理问题及对策2.1插管时的护理问题及对策2.1.1插管困难2.1.1.1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因为患者心情紧张,害怕疾病预后,这样就会有紧张、不安等心理状况出现,这个时候插入尿管会引发尿道括约肌明显收缩,增加尿道阻力,影响尿管正常插入,出现插管障碍。
特别是未婚年轻患者在插导尿管的时候,情绪更为紧张,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尿道痉挛的现象。
②解剖因素。
男性尿道全长约为十六到二十二厘米,其中包括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的部位,另外整个尿道有很多副交感和交感神经,插尿管的时候,会对尿道的括约肌形成刺激引发尿道括约肌明显收缩,增加尿道阻力,影响尿管正常插入,出现插管障碍。
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等问题,其尿路比较狭窄,会有炎症出现,插管的难度提高,尿道机械损伤严重。
④操作因素。
体位不当、尿道口暴露不明显也会造成插管困难,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由于肌肉松弛,尿道口回缩,使得尿道口位置不明显,有的女性患者阴道口边缘不齐,有时往往误把某一部分阴道皱襞当成尿道口[1]。
2.1.1.2护理对策①重视心理关怀,关心爱护患者,重视对患者的人格尊重,加以遮挡,指导患者疼痛时进行全身放松,操作过程中端正态度,亲切和蔼,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②加强临床护理教育,帮助护士扩大基础护理知识面,提高导尿操作技能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会患者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提高插管成功率。
③对前列腺肥大及外伤后尿道狭窄致插管困难者采用2%利多卡因2-3ml加液体石蜡3-5ml在插尿管遇阻力时从尿管注入,暂停3-5min后,重新插管,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在遇到男性缩阳症时,一定要使其放松,轻轻按摩周围,并轻牵阴茎皮肤,逐渐使尿道口露出来。
老年尿道口暴露不明显,可将臀部抬高。
不能确定位置时,应请经验丰富的护士帮助辨别,尤其是未婚女性,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误入阴道。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可粗暴。
2.1.2尿道损伤2.1.2.1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
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匀易损伤尿道。
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
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2.1.2.2护理对策①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并充分润滑,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如遇阻力应稍停片刻,特别是患儿,对疼痛特别敏感,易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加,此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尽量放松,待其注意力分散后重新缓慢插管。
②操作过程中女性患者见尿液流出后再进入4-5cm以上,男性患者导尿最好是把尿管插入到交叉处,使气囊完全进入膀胱后才能向囊内注液,气囊注入液体后轻轻拉回至有阻力感为止。
③插管前检查气囊是否完好时,注入气或液时勿超过2ml,以免气囊因充气后增大,增加插管时的刺激而损伤尿道。
④一旦出现尿道损伤,即暂停导尿,寻找原因或请医生会诊。
2.2留置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2.2.1尿管脱出2.2.1.1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
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匀易损伤尿道。
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
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2.2.1.2护理对策①使用合适的导尿管另外要进行润滑,要保证操作力度适当温柔,如果有阻力作用可以中止一会继续进行,尤其是幼儿患者,对疼痛感比较敏感,容易出现尿道括约肌剧烈收缩,提高尿道的阻力,这个时候患者要稳定呼吸,放松身心,等到患者的注意力分散后,帮助其插好尿管。
②操作的时候针对女性病人要等待其尿液留出后在插入4-5厘米,男性患者要将导尿管插入交叉处,保证气囊彻底进入膀胱之后向囊内注液,完成之后将其轻轻拉回直到感受到阻力。
③气囊内主张注水,而不注气,以便定期检查。
因空气易弥散使气囊回缩体积缩小而滑脱。
④发现外塞松动时,先回抽气囊的水,测量气囊内液体是否充足,再按规定剂量注入。
⑤烦躁不安者应妥善固定尿管,不要牵拉过紧,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尿管而致尿道损伤。
2.2.2尿路感染2.2.2.1相关因素①长期留置尿管,易导致尿路感染[2]。
②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引流系统不够密闭,使集尿系统和储尿袋的病原菌侵入尿路。
引流系统不密闭是造成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③膀胱冲洗时速度过快或无菌操作不严,均可造成尿路感染。
④会阴部护理不到位,导致尿道口病原菌逆行感染或留置期间更换尿管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尿路感染率与换管频率成正比。
2.2.2.2护理对策①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3]。
②维持引流系统的密封。
③尽量减少膀胱冲洗,膀胱冲洗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不低于未行膀胱冲洗者,甚至更高。
如血尿及脓尿应行膀胱冲洗,但必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最好3d更换1次,每次更换尿袋时应消毒接头处。
④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
⑤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予温开水冲洗会阴后,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
2.2.3漏尿2.2.3.1相关因素①导尿管插入过深而致漏尿:当膀胱不充盈时,由于尿管头端落在膀胱体处,而非膀胱三角区,三角区内尿液沿尿管流出,将尿管变为引流管。
若此时护里人员选管不合适,尿液则会沿尿管渗漏。
②导尿管堵塞而致漏尿:由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尿液混浊,尿沉淀产生,或者出血,血凝块堵塞以及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尿液引流不畅。
但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溢出并伴有尿潴留。
③心理原因:患者导尿后,由于尿管刺激,使其产生尿憋感而用力自行排尿,尿液顺尿管旁流出,导致漏尿现象。
④留置双腔导尿管术后发生包皮水肿、龟头水肿:包皮过长的病人,在插尿管的过程中,或病人自行清洁会阴部时把包皮翻上去,未及时复位,致使包皮嵌顿,引起包皮水肿,龟头水肿。
2.2.3.2护理对策①护理人员应掌握尿道的生理解剖及女性、儿童尿道偏短的特点,插管时见尿后再插进1-2cm,不可过深,然后将尿管轻轻外拉,这样使尿管紧扣于尿道内口,尿液就不会外溢。
②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每日多饮水,量约2000-2500ml,必要时予膀胱冲洗。
或遵医嘱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以减少黏液分泌,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③主张向气囊通过注水代替注气,保证检查方便。
因为空气会弥散使得气囊的体积回缩导致其滑脱。
④如果外塞出现松动,要抽出气囊内的水,看其内部的液体量大小,之后依照规定测量注入。
⑤烦躁不安的人要稳妥放置尿管,避免牵拉过紧,可以结合约束带使用,避免患者独自拔出尿管使得尿道损伤。
2.3拔管时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2.3.1拔管困难相关因素①注水管阻塞使囊内液体抽不出。
②气囊内液体注入过多,导致气囊回缩不良。
③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不易拔出。
④气囊尿管质量差,易老化、粘连、闭塞。
⑤气囊自行封闭,注入液体无法抽出。
⑥气囊内注水太少,稍牵拉致气囊向外脱出压迫尿道;插管见尿后即注入液体,使气囊未进入膀胱就固定。
⑦局部组织发生水肿、出血、粘连、炎性反应。
2.3.2拔管困难护理对策①要向囊内注入无菌注射用水以及无菌蒸馏水,因为晶体溶液比较容易使得水管堵塞。
②因为不同时间注入的液体量不同,主要在八到十五毫升为优。
③假如气囊内的液体不方便抽出来,用拇指和食指多次揉搓尿管,保证其官腔顺畅无阻,之后用注射器推注五毫米的空气,慢慢抽吸,如果液体依然不能被抽出,之后抽出钢丝并撤出导尿管。
④选用质量好的尿管;行导尿时,先对气囊进行注水和抽水试验,检查气囊情况。
⑤对尿垢引起的拔管困难,本科采用沿尿道口逆行注入2%利多卡因加液体石蜡,约3-5min后在麻醉松弛状态和充分润滑情况下拔出尿管。
⑥囊膜翻转增加尿管的宽度的,可以通过注入液体石蜡5-10ml增加润滑性,利多卡因2-5ml缓解患者疼痛,并嘱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尿道呈松弛状态即可拔出尿管。
定期更换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留置导尿期间适当的进行膀胱冲洗,稀释尿液,防止尿垢形成和防止尿垢附着尿管,降低拔管困难的发生率。
⑦用20ml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可提高拔管成功率[4]。
3小结留置导尿术在临床上是比较普遍的护理操作,是一种侵袭击性的治疗,要注意多方面的内容,否则很有可能形成尿道损伤或足额给细菌逆行感染提供了可能,让患者更为痛苦,增加了治疗的费用支出。
在不是非常必要时,一定不要随意留置导尿。
这样说来医护人员就要强化个人责任感,重视护理质量的提升,强化留置尿管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实行有效的护理工作,减少临床并发症产生的状况。
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有一定的预见性,遇到问题多思考,多改进,努力提高留置导尿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张鸿敏,王艳玲.双腔气囊导尿管致男性患者血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4):299.[2]朱艳萍,吴渭虹,丁红,等.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3]刘秀丽,张录,王红宇,等.谈如何防止留臵尿管患者泌尿系统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35-136.[4]林世红,黄琦.留臵气囊尿管拔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0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