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己 分享三个故事
- 格式:ppt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14
学会认识⾃⼰的哲理故事 千万不要把⾃⼰看得太重,⼀定要学会认识⾃⼰。
今天⼩编就与⼤家分享学会认识⾃⼰的哲理故事,仅供⼤家参考! 认识⾃⼰ 俄国⽂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被⼀个贵妇⼈当作搬运⼯搬箱⼦,托尔斯泰⼗分愉快的完成了这项⼯作,并且得到了⼀卢布的报酬,当贵妇⼈得知这个搬运⼯是托尔斯泰时,羞得满脸通红,想要索回那⼀卢布,托尔斯泰却⾼兴的说:“不,这是我劳动所得,和稿费同样重要。
” 靠⾃⼰的哲理故事 ⼩蜗⽜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下来,就要背负这个⼜硬⼜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体没有⾻胳的⽀撑,只能爬,⼜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蜗⽜:“⽑⾍姊姊没有⾻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背这个⼜硬⼜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 ⼩蜗⽜:“可是蚯蚓弟弟也没⾻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硬⼜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地会保护他啊。
” ⼩蜗⽜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地也不保护。
” 蜗⽜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
” 有时候事情就是如此,当它把通往希望和成功的其中⼀条道路关闭时,它会同时打开其他⼀条或者好⼏条通往希望和成功的道路,千万别灰⼼,总会有办法的。
做⾃⼰的哲理故事 有⼀个⾮常漂亮的皇家花园,国王每天都要到这⾥散步。
有⼀天,当他照例到花园中赏花的时候,不禁⼤惊失⾊。
往⽇百花争艳的灿烂景⾊消失了,满眼全是萧条、枯萎与荒凉。
在这充满死亡⽓息的地⽅,国王的眼睛忽然⼀亮,他看到最纤细、最柔软的⼼安草却⽣机勃勃。
国王不禁问道:“⼩⼩的⼼安草,为什么别的植物都枯萎了呢?” ⼼安草回答:“亲爱的国王,橡树因为⽐不过松树的⾼⼤挺拔⽽死,松树因为⽐不过葡萄能结果⼦⽽死,葡萄因为不能像橡树那样直⽴并开出美丽的花朵⽽死,牵⽜花因为⽐不过紫丁⾹的芬芳⽽奄奄⼀息,紫丁⾹因为没有牵⽜花的花朵⼤⽽落泪。
学会认识自己的5个哲理故事1、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
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
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2、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一日闲着无事,同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玩耍谈天,黄昏来临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说:“是萧伯纳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
”没想到小女孩子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玛丽和你玩了一下午。
”后来,萧伯纳对他人讲,人切不可把自己看得过重。
3、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被一个贵妇人当作搬运工搬箱子,托尔斯泰十分愉快的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得到了一卢布的酬劳,当贵妇人得知这个搬运工是托尔斯泰时,羞得满脸通红,想要索回那一卢布,托尔斯泰却兴奋的说:“不,这是我劳动所得,和稿费同样重要。
”4、大学开学的日子,一个新生拦住了一个看门的大爷,让他照顾一下箱子。
第二天才发现,这个看门的大爷,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
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竟然能够如此看轻自己,也许,正是他成为当代人榜样的原因之一。
5、一对夫妻因为一点琐事吵架。
为了杀杀丈夫的锐气,妻子决定以离婚相要挟。
于是,一向霸道的她自拟离婚协议书,所有的一切财产归丈夫,孩子归丈夫,自己每月支付孩子五百元生活费,以示离婚的决心。
不依不饶的她本以为丈夫不会同意,未曾想到丈夫很爽快地同意了。
一周之后,妻子主动找丈夫要求复婚,被丈夫拒绝了。
她对他说:“给你半年时间,如果你还不同意复婚,那我就嫁人了!”她太高估了自己,以为丈夫会非她不娶呢!期待着眼前已经变得有点陌生的丈夫听到最后通牒能有所触动。
然而,丈夫脱口而出,“我早就受够你了,随你的便!”后来,他们也就真的没有复婚。
: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一定要学会认识自己。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离了谁地球都照样地转。
正确认识自我的小故事3则及感悟正确认识自我的小故事3则及感悟故事1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大山里住着一个能预知未来的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
有个年轻人很不服气,想愚弄这个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藏在身后,问:“我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个年轻人想:如果老人说小鸟是活的,我就把它掐死;如果老人说是死的,我就松手让它飞掉。
老人郑重地看着这个年轻人说:“生命就掌握在你的手上!”年轻人当即愣了,从身后缓缓拿出小鸟,放了出去。
【感悟】在你的人生中存在着许多你要完全负责的事情,也存在着许多你完全可以控制的事情。
你完全接受自己责任的那一天,你停止为自己寻找借口的那一天,就是你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天!故事2 为自己鼓掌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着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
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
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
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便会觉得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
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感悟】给自己鼓掌,决不同于自我陶醉,而是为了更强化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更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当你做出了成绩,千万别忘了给自己鼓掌。
告诉自己“你干得好极了”“那真是一个好主意”,让自己被这种内在的诠释所激励,你会从中获取更多。
故事3 定位改变人生汽车大王福特从小就在头脑中构想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用来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农场做助手,但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机械师。
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别的机械师三年才能完成的训练课程,随后他花两年多时间研究蒸汽原理,试图实现他的梦想,但没有成功。
哲理故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第一篇:哲理故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哲理故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哲理故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方丈支使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和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去干些什么呢?”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寻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
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励志心得: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人这一生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所以古希腊的作者在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门上留下了这样的警训:“人啊,认识你自己!”看不清自己,不认识自己,结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不明白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如果活了一辈子,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去干些什么都没搞清楚,又何谈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人生第一要事: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很多人活得够用心、够努力、够忙碌、够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因为他们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
人们总是喜欢去关注别人,却忘了花点儿时间去审视自己,于是便有了诸多烦恼。
其实人这一生应付自己就够头疼的了,何苦再把别人的烦恼加诸于自己身上呢?要开心每一天,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觉悟”.如何去做呢?借一双佛眼,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关于人生的励志故事-正确认识自己对于自己,你是真的足够了解了吗?对于自己,你是真的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人生的励志故事-正确认识自己吧!正确认识自己一只狐狸早晨起来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
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
”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
晨曦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能吃掉骆驼,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了的身影妄自菲薄。
像狐狸这种心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对自己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某种能力,或者无根无据承认自己无能。
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忘记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块镜子就是“反躬自省”4个字,它可以照见落在心灵上的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拭”,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
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
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正确定位,这样才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和欢乐。
【心灵感悟】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命运,但上帝是无私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不失自知之明,就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脚比路长当你坚信“脚比路长”时,你的热情会促使你把理想付诸行动。
古老的阿拉比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尘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
国王对4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找到自己认清自己
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个前辈和名家们的“我”字帖。
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的“我”字之后,拣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我”字,拿去让师父指点。
老和尚斜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
小和尚接着练了一个星期,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练了多少个“我”字了。
便又拣几个自己满意的字,拿去让师父看。
老和尚随手翻了翻那几个字,一边背过身去一边轻声说:太漂浮了,接着练。
小和尚沉住气,接着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前辈和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了,便又拿去,请教师父。
老和尚静静地看了一阵那几个字,拍拍小和尚的肩膀说:有长进,有出息,不过,还得接着练,因为你还没掌握“我”字的要领。
受到认可和鼓励之后,小和尚终于静下心来,揣摩着师父的开导,一遍遍、一天天地练下去。
半年之后,小和尚又来找师父了。
这次他只拿来一个“我”字,不过,这个“我”字再不是泛写和临摹了,每个笔画都是异样的一种新写法。
很显然,小和尚熟能生巧地练就、独创了一种书法新体。
老和尚终于满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你终于写出————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自己的“我”、找到“自我”了。
无论写字还是做人,唯独一个“我”字,最难把握、最难出新。
从某种意上说,认清了自我,也就找到了通往世界的路。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关于认清自己的小故事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同时也有不擅长的地方,那么我们就要认清自己,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看好它19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写了很多文章。
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读者抢购一空,他萌生了发财的念头。
心想与其让这些出版商、书贩子赚钱不如自己写书、自己出版、自己卖书。
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内变成百万富翁。
这个念头一出现马上就付诸行动。
这位大作家摇身一变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书商。
然而,还不到两年,由于自己不具备经商的技能和素质便债台高筑,难以维持下去。
不仅书商没有做好,就连自己的‚主业‛写作也被荒废了。
眼看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一个被打碎了,马克〃吐温果断放弃了书商的生意,回头专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学创作,一番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马克〃吐温在回顾他走过的路时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句名言在告诫人们要分散风险、实施多元化策略时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这个篮子被打翻了,你就可能一无所获了,这对于某些人或事来说是对的。
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认真地看好这个篮子是再合适不过的。
‛【启示】:每个人的智力、爱好、兴趣、水平各不相同。
有的适合经商,有的适合于文学的创作,有的适合于从政,有的适合于科研,有的适合于做工等等。
别人在这个方面可能有特长,你可能在另个方面有一定的天赋。
只有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
不管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怎样做最好,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认识你自己的神话故事故事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神话故事一直在引导着我们的思考和探索。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常常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本文将探讨两个神话故事,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
故事一: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女神之一,她象征着智慧和战略能力。
雅典娜的形象通常是一个战争女神,手里握着一把长矛和一面盾牌,头上戴着一顶冠冕。
她在战斗中总是出类拔萃,因为她深思熟虑,并且永远不会冲动地做出决策。
雅典娜的故事告诉我们认识自己和运用智慧的重要性。
她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争中,也在很多其他方面展现出来。
有一次,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的控制权,她选择了一种具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她种下了一颗橄榄树,并赐予雅典人橄榄树的智慧。
雅典人因此选择了雅典娜作为他们的保护神,他们深信她的智慧将会指引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寻找解决办法。
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了清晰的思考和灵活的决策能力。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智慧,找到生活中的智慧之光。
故事二: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耶梦加得在北欧神话中,世界树耶梦加得是连接天空、地球和地下世界的重要存在。
根据传说,耶梦加得的枝条延伸至天空,根部则通向地下世界。
它象征着人类与宇宙的联系,以及自我和外界的关系。
耶梦加得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
我们经常陷入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很难看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耶梦加得告诉我们,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与其他人和事物相互联系。
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会对其他人和世界产生影响,就像耶梦加得的枝条和根部一样。
通过认识耶梦加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对我们所处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思考我们的目标和愿望是否与我们的价值观和个人使命相符。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存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加有自信地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自我定位小故事_给自己定位的哲理故事我们要找好自己的自我定位,充分了解自身需要什么东西,这样才会有一个清楚的目标。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自我定位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自我定位小故事篇一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想迁到越国去。
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
”“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
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
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自我定位小故事篇二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一个大餐厅中。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
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里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大家遍寻不到的时候再跳出来。
让他尴尬的是,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缺席。
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
古往今来,没有谁是世界的中心,也没有谁一直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
能够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诗人鲁藜说:“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
”看轻自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不会为凡尘中的各种诱惑、烦恼所左右,从而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轻松地走过岁月。
自我定位小故事篇三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流浪者。
那人进门打招呼说:“我来这儿,是想见见这本书的作者。
”说着,他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那是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
流浪者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西根湖,了此残生。
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绝望,所有的人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新的看法,这本书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昨天晚上。
3个小故事,足以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声明:本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01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名叫梅尔龙,靠轮椅代步已十二年。
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十九岁那年,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他虽然逐渐康复,却没法行走了。
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
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
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
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他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
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
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能够走动。
”现在,梅尔龙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职业,他已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走动。
02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
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
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
就在后来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03一位农夫在谷仓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
他14岁的儿子正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似乎已经能够操纵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就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
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
他看到沟里有水,而他的儿子被压在车子下面,躺在那里,只有头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这位农夫并不很高大,根据报纸上所说,他有170公分高,70公斤重。
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足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觉的孩子从下面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