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一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
- 格式:ppt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59
Activator矫治器早期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摘要】目的 activator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颌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
方法 23名9-13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应用activator进行矫治。
男11名,女12名。
每名患者矫治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曲面断层、及手腕骨X线片。
对activator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0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结果 SNA、ANB、OJ、UI∕SN、UL-ELin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I∕MP、CO-GN、MP∕SN、LL-ELine等在治疗后增大,差异有显著性。
下颌综合长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ctivator在生长发育期的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小覆合、覆盖、改善颌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Ⅱ类骨面型。
对对于存在拥挤或下前牙较唇倾的Ⅱ类病例,activator及二期治疗时的拔牙矫治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activator 安氏Ⅱ类下颌后缩The Activator appliance early time treats AnⅡThe kind 1 classifies the wrong jaw Kaife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Abstract】 Goal activator appliance in AnⅡIn kind of wrong jaw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Method 23 9-13 year-old by lower jaw relieving primarily AnⅡThe kind of wrong jaw patient carries on using activator corrects.Male 11, female 12.Front each patient corrects photographs the head localization side position, the curved surface fault, and the hand carpal bone X piece.Behind the cranial position piece carries on 10 projects to the activator treatment before the surveys, and to treats the fore-and-aft surveying result to carry on pairs theT-test.Finally SNA, ANB, OJ, UI∕SN, UL-ELine and so on reduce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has the significance; SNB, LI∕MP, CO-GN, MP∕SN, LL-ELine and so on increase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has the significance.The lower jaw comprehensive length increases, the lower jaw plane angle increases, the difference has the significance.Conclusion activator in growth development periodⅡIn thus the kind of 1 classified case of illness treatment can reduce compound, the cover, the improvement jaw relations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atientⅡKind of bone face shape.To crowded or under front the tooth compares the lip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to leanⅡA kind of case of illness, time activator and two issue of treatments pulls a tooth correctsalso may achieve the good treatment result.【Key words】activator AnⅡKind Lower jaw relieving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是常见的错頜畸形,临床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颌,深覆盖。
骨性二类矫正方案骨性二类错颌是一种常见的颌面畸形,指的是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异常,特别是下颌骨后缘与上颌骨前缘形成不良前伸关系。
这种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还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以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等不良症状。
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面貌外观,骨性二类错颌矫正方案显得非常重要。
骨性二类错颌矫正方案主要包括正畸治疗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治疗方法。
正畸治疗是骨性二类错颌矫正的第一步。
正畸治疗主要通过牙齿的移动来调整上下颌骨之间的关系。
在正畸治疗中,常用的矫治器包括传统的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以及功能矫治器等。
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它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在牙齿表面粘贴的金属托槽通过银丝或弹簧与牙齿相连,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调整牙齿的位置。
在骨性二类错颌的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通常需要配合外科手术治疗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隐形矫治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矫治器。
它由透明的塑料制成,可以准确地套在患者的牙齿上,通过逐渐更换不同形状的矫治器来逐步调整牙齿的位置。
隐形矫治器具有外观美观、方便拆卸、避免了固定矫治器的不便等优点,但在治疗骨性二类错颌时,其矫治效果相对有限。
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调整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和功能来改善颌面骨性错颌。
它通常由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组成,通过调整固定部件与活动部件的关系,使颞下颌关节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正常发育和生长。
功能矫治器适用于部分骨性二类错颌患者,但在其他情况下,其矫正效果相对有限。
除了正畸治疗外,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也是骨性二类错颌矫正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切割、修整或移位上下颌骨来改善骨性错颌畸形。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那些只能通过正畸治疗无法完全矫正的骨性二类错颌患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通常在正畸治疗完成后进行,以确保牙齿的最佳位置。
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如颞下颌关节置换、颌骨切割术、垂直增高手术等。
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
错颌畸形是一种牙齿和颅面骨骼不协调的情况,需要进行正畸矫治来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恢复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
以下是常见的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
1. 固定矫治:使用牙轮、矫治器、压力板等装置固定在牙齿上,通过施加轻微的力量,逐渐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
这是最常见的矫治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错颌畸形患者。
2. 手术矫治:对于严重的错颌畸形,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治。
手术通常包括切割和移动颌骨,然后使用金属板和螺钉固定骨块。
手术矫治常常结合固定矫治进行。
3. 正颌外科矫治:这是一种特殊的手术矫治方法,适用于患有颅面骨骼异常发育的患者。
通过切割和移动颌骨,将骨骼重建到正常的位置。
4. 扩弓矫治:对于上颌骨过窄的患者,可以通过扩弓矫治来增加上颌骨宽度。
常见的扩弓方法包括矫治器、外展矫正、外科手术等。
5. 辅助矫治:有时候,正畸矫治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牙片、种植牙、修复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矫治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需要进行个体化制定。
只有经过专业的正畸医生评估和诊断后,才能确定最合适的矫治方法。
AngleⅡ1错牙合早期功能性矫治增加疗效的稳定性Angle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之一,除Ang1e Ⅰ类错牙合居首位外,AngleⅡ类居第二,其中AngleⅡ1类错牙合对患者的形态外貌和功能影响最为严重,其形成机制错综复杂,也是正畸治疗中的难点之一。
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亦将重点放在有关Ⅱ类错牙合的诊治上。
随着正畸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对Ⅱ类错牙合治疗的观点也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发展。
早期认为生长发育主要是遗传所控制的,因而认为骨骼形态是遗传所决定的,不受环境的影响,Ⅱ类错牙合的矫治只能开始于恒牙萌出之后或成年,当代的矫形与正畸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提出了双期矫治的概念,即在生长活跃期利用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骼问题,在恒牙牙合完全建牙合后矫正牙齿错位。
在替牙期开始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抑制上颌的向前生长,充分发挥下颌的生长潜力,减小了上下颌骨之问的矢状不调,在恒牙完全萌出之后,配牙合以固定矫治器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达到较理想的软组织侧貌。
1 AngleⅡ1错牙合的治疗原理下颌髁突的生长是补偿关节窝在生长中的后下移动,鼻上颌复牙合体前下移位,以及上下颌牙槽骨垂直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髁突生长与其他部分的生长相当,面部就会发生协调的向前向下生长,同时保持正常的牙合关系[1]。
以上的平衡是十分敏感的。
因为发育过程中很小的变异及不同的生长单位的运动将导致整个颌间关系不协调,各部分异常的效果可以累加[1,2]。
如果牙列周围的环境不利于牙列的发育,也会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发生。
这时,这牙合异常的环境因素,而不是错牙合本身,是治疗的主要问题。
为了矫正Ⅱ类骨骼关系,必须在治疗中加一个力矢量,抑制上颌复牙合体的向前向下移位,同时尽可能刺激髁突,使其有更多的生长,生长发育患者中,下颌被矫治器向下向前移动,可刺激下颌骨的移位,使髁突代偿性生长。
而年龄小的儿童骨结构适应性强,颞下颌关节的变化及预后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矫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恒牙期青少年中最为常见。
此类畸形多数表现为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合,开唇露齿等。
我科对1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联合平面导板模式进行矫治,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牙齿拥挤不齐于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要求矫治。
专科检查: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上唇发育不足,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错牙合关系,磨牙尖对尖,上颌牙齿拥挤度4 mm,下颌牙齿拥挤度1 mm,前牙Ⅲ度深覆盖,深覆合下前牙咬在腭粘膜上。
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并计算:SNA角为76.8°,SNB角为69.8°,ANB角为7°,NP-FH为84°,NA-PA角为14.3°,U1-NA为19.2°,UI-SN为91.5°,L1-NB为28.4°,ANS-Ptm为50.5 mm,Co-Po为108.7 mm。
治疗方法:首先取上下颌模型作为资料分析,根据模型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确定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
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制作平面导板,嘱患者每天坚持24 h戴用,并且每月复诊1次,检查导板有没有阻碍牙齿移动,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观察牙齿的实际变化和矫正效果。
坚持3个月后,患者的咬合打开,下前牙压低,磨牙达到咬合接触。
然后粘接正畸直丝弓托槽,行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
先使用12#镍钛丝1个月,患者不适感减轻后来辅助增加5/16橡皮圈行6拉3来提高排齐上下牙列的速度,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让牵引的力量太大而致使后牙的支抗丧失后移位,待上下牙列排整齐后(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完成)更换16#摇椅弓丝,上颌更换成3/16橡皮圈继续牵引尖牙向远中移动,并行上颌2~20.25 mm的结扎丝结扎,避免2向后移位,等到尖牙快要关闭拔牙间隙后,再次更换成18#摇椅弓丝,继续配合牵引滑动法完全关闭间隙,这时并把同侧的3和6结扎丝再次结扎固定。
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之二安氏I I类错牙合的矫治(张翼)错牙合畸形的覆盖关系▪覆盖的概念▪深覆盖–Ⅰ度深覆盖 3-5mm–Ⅱ度深覆盖 5-8mm–Ⅲ度深覆盖>8mm错牙合畸形的覆合关系▪覆牙合的概念▪深覆牙合–Ⅰ度深覆牙合1/3-1/2–Ⅱ度深覆牙合1/2-2/3–Ⅲ度深覆牙合>2/3安氏II类错牙合病因机制➢牙型➢肌型➢骨型➢混合型•牙型牙位置或数目异常。
–肌型(功能型) 口腔不良习惯、牙合干扰–骨型颌骨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一)颜貌:–正面观:–侧面观:(二)口内:–牙•上前牙:•下前牙:–牙弓•上牙弓:•下牙弓:–牙合关系•前牙:•后牙:诊断及鉴别诊断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病因机制:上颌过大,下颌过小。
遗传环境一、遗传因素▪牙齿大小、数目异常:–上前牙区多生牙–下切牙区先天缺失▪严重的骨酪畸形:–下颌发育过小–上颌发育过大二、环境因素▪局部因素–口腔不良习惯•吮拇•咬下唇–替牙障碍•下乳磨牙早失•萌牙顺序异常2、全身因素▪鼻咽部疾患造成口呼吸习惯下颌连同舌后退。
上牙弓狭窄、前突、腭盖高拱。
全身疾病如佝偻病等方颅现象,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远中合关系牙型▪多见于混合牙列后期及恒牙列期▪颌骨大小及位置正常▪X线头侧位片:–切牙位置异常:上颌1-SN减小;下颌1-MP减小,–牙槽高度异常:1-PP/MP增大,6-PP/MP减小肌型▪多见于混合牙列期▪颌骨大小正常,下颌位置PP位正常,ICP位后缩▪X线头侧位片:–SNB减小,ANB增大,S-Pcd增大骨型▪多见于恒牙列期▪颌骨大小及位置异常▪X线头侧位片:–上颌过度,下颌正常:SNA增大,ANB增大,Ptm-A增大, Ptm-S增大,切牙位置及牙槽高度异常–上颌正常,下颌不足:SNB减小, ANB增大,Go-Pg减小,S-Pcd增大,切牙位置及牙槽高度异常–上颌过度,下颌不足:二者特征皆有。
矫治矫治原则:尽早去除病因,根据时期和机制进行矫治。
一、早期矫治▪牙型:▪拔除上颌多生牙,矫正深覆合,关闭间隙上前牙前突合并牙间隙者关闭间隙下前牙舌倾合并拥挤者开展排齐▪上牙弓宽度不足者扩弓▪肌型:▪去除牙合障碍,▪功能性矫治器▪骨型:生长改变治疗(Growth Modifacation Treatment)▪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