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用笔对中国画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13.62 KB
- 文档页数:2
是“人物的品藻”:
……唯美的人生态度: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纛 量生活里追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着将来或过譬
去而放弃现在的价值的体味和创造.…… _ 因此不管原本的作者是谁,都一定是一位对玄嚣
学思想十分偏好,且有研究的画 币名手。而这幅原本!j
或者其粉本受到了南朝皇室的特殊喜爱,才会有用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装饰墓室的情况出现。
南朝末期的墓室中没有再发现竹林七贤与荣启
期的画像,高浮雕的图案与小佛像占据了主流。如南
京西善桥油坊村墓,墓道两壁是大型狮子拼镶画,旁
有题字“师子”,还有一些中型墓如邗江包家1号墓、 i
2号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魏以来一直到东晋蟹
墓葬中神怪,侍从等壁画形象,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坐-一
在莲花上的小佛像以及莲花图案。这是魏晋日寸期玄
佛合流之后佛教占了上风的表现;亦是玄学的弊端
逐渐展现出来之后社会上开始盛行义疏之学的表 现。人们重新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佛祖身上,但也不再一
有大型的拼镶画而多为单砖或两砖。 南方其他地区则未发现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
画像墓,河南邓县学庄墓中有一些散落的“南山四奠
皓”、“王子乔与浮丘公”画像砖,证明高士图并非只
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一例,仍有一些其它的版本。并 。
且有着地域上与时间上的变化与差异。
但是纵观下来,南京地区发掘的有竹林七贤与
荣启期壁画墓室,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墓室装饰形
态,所代表的是一个特定阶段中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此外,西善桥宫山墓亦出土了一批陶俑,姿态优雅神.
情安详,极尽魏晋之N1.。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墓葬是汉
代繁缛礼制以后,唐代再次奢华之前的一阵自由的
浪潮。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就是表达了这种不
慕神仙只羡自然的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1.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
版社2002年1 2月版。 2.汪小洋主编《中国墓室绘画研究》上海:上海
大学出版社2O1 0年5月版。 函
3.汤用彤《儒学・佛学・玄学》南京:江苏文艺出萋
版社2009年3月版.. ;
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册《论《世说新语》 和晋人的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5.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上海:上海古籍 -,
出版社2005年1 1月版
6.汤一介、胡仲平主编《魏晋玄学研究》武汉:湖蛩
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挚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O8级j
壁画系第一工作室) ?
责任编辑:刘小红
68 摘要:书法与中国画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千 年流传至今。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二者有很多相
通之处,尤其是书法用笔在中国绘画中是无处不在,研 究书法用笔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
用。 关键词:书法用笔 中国画 运用
一、书法用笔对于中国画的重要作用
1、书画同源 我国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一说,中国画与中国书
法有着深远的渊源。唐代张彦远曾在绘画美学《历代名 画记》中提到“书画用笔同法”,强调以书法的用笔来作
画。元朝赵孟兆其在《秀石疏林图》的题画诗中写到“石如
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 书画本来同”。其中,强调以书入画,把飞白书、大篆等
各种笔法直接运用到绘画中。明清以来,特别是董其昌 以后,中国画家已经非常强调把书法的笔墨直接融入
中国画之中,重视“书画同源”,强调“诗、书、画、印”的
结合。书画同源的真实意义其实就是书法与绘画的关
系。为什么书法和绘画有如此密切的关联呢?一是因为
它们的审美法则、美学规律有很多相同之处,二是因为
它们艺术创作的工具相同,相同的工具使得书法中的 笔力与绘画中创作的用笔关系密切。正是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以书法用笔来融入绘画。中国绘画,主要是以线
条作为造型手段,因为线是表现物象最直接、最简练、
最概括的形式。中国画注重线条的力度,然而,书法主
要注重用笔的笔力,书法与绘画都讲究“骨法”与“骨
气”。因此,许多画家都以书法中的篆书、隶书以及草
书、飞白等笔法融入于中国绘画,以此来达到提、按、 顿、挫,虚实变化的效果。这样也能很好地将毛笔柔软、
富于变幻的性质在宣纸上生动的表现出来。书法的用 笔具有抽象美、力度美、韵律美等特点,能够使得画面 的线条造型灵动,赋予丰富的变化和动感,使得中国画
更加具有意境,更加能够震撼观者的心灵。
2、书法用笔在传统中国画中的运用
自明代以来,董其昌明确指出“土人作画,当以草 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将书法用笔入 画,目的是更好地表现文人清雅的情怀,避免产生“俗 气”。清初四王也非常强调用笔,以“写”字概括其绘画,
充分体现出书法用笔在绘画上的运用。尤其是文人画,
重视对笔墨的追求,旨在突出绘画中用笔本身的独立 审美价值,这与书法艺术重视用笔不谋而合,或者应该
说其绘画用笔正来自于书法用笔的灵感。明代王世贞
在其《艺苑卮言》一书中以画竹为例对此进行了论述, “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无疑就是对以书法
之笔墨入画的一个精辟概括。此外,尚有以八分法或鲁
公撒笔法画竹叶,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画木石的说 法,南唐后主李煜也曾用金错书法画竹,还有郭熙、唐 棣画的树、文同画的竹、徐渭画的葡萄,均由草书中得
来,更是说明绘画与书法具有相通的表现形式,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