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损失评价——以风暴潮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5.19 KB
- 文档页数:5
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海洋风暴是一种在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强烈的风力和巨大的海浪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变得至关重要。
先进的海洋风暴预警系统可以在风暴即将来临之前提前发出警报,有助于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而有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则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风暴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从海洋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首先,海洋气象学在海洋风暴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洋大气环境、海温、气压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风暴的路径、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
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风暴预警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助于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在风暴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构建海洋风暴灾害风险评估的空间数据库,结合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地展示风暴可能影响的区域、受灾人口数量、重要设施分布等信息。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决策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此外,数值模拟技术在海洋风暴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对风暴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模拟,从而更好地预测风暴路径和强度变化。
同时,数值模拟也可以用于对风暴引发的海浪、风暴潮等灾害过程进行模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支持决策。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对海洋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应对海洋风暴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共同努力为提高海洋风暴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台风引发的海洋灾害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近年来,台风频频袭击沿海地区,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台风不仅带来了强风和暴雨,还引发了海洋灾害,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本文将探讨台风引发的海洋灾害以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台风的来袭往往伴随着强风暴雨,这些极端天气条件会导致海洋灾害的发生。
其中最常见的灾害是海洋风暴潮和海浪。
海洋风暴潮是指台风引起的海水涌向沿海地区,造成沿海地区海水位上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海岸线的淹没和沿海地区的洪水。
海浪则是台风带来的强风对海面的作用,造成海浪的剧烈波动。
这些海浪不仅会对沿海设施和建筑物造成破坏,还会冲刷沙滩和海岸线,改变沿海地貌。
海洋灾害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海洋风暴潮和洪水会淹没沿海湿地和河口地区。
这些地区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鸟类、鱼类和植物。
当这些地区被淹没时,这些物种将失去栖息地,从而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海浪的冲刷作用会破坏珊瑚礁和海草床。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海浪的冲击会破坏珊瑚礁的结构,导致珊瑚死亡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海草床则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态系统,它们提供了许多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海浪的冲刷会破坏海草床的生长,导致海洋生物的数量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除了直接的影响,海洋灾害还会对沿海社区的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沿海地区往往是渔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海洋灾害会破坏渔船和渔网,导致渔民的损失。
同时,沿海地区的旅游设施和海滩也会受到破坏,导致旅游业的衰退。
这些经济损失会对沿海社区的生计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海洋灾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沿海社区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威胁。
为了减少台风引发的海洋灾害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居民和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
台州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淹没风险分析吴玮;刘秋兴;于福江;傅赐福;董剑希【摘要】Taizhou city is one of the areas that are most vulnerable to typhoon storm surge in China. Inundation risk analysis is important to Taizhou' s marin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 typhoon track is selected as a reference, which could cause the maximum storm surge over the entire region. For the sake of safety, the maximum storm surge should be superimposed on the high astronomical tide.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typhoon, storm surge' s intensity is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 Inundation risk should be evaluated through the different flooding areas caused by storm surge for various intensity. It should be more reasonable to take the effect of barrier into consideration. Inundation risk assessment indicate that Taizhou city will be largely flooded due to the low elevation of Taizhou City. Furthermore, the severity of disaster depends on the inundation depth and extent.%台州市是我国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台州地区进行风暴潮淹没风险分析对于该区域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找出对整个评估区域各控制点均能产生较大增水的台风路径作为淹没风险分析的基础路径,同时为保守起见,保证每次台风过程的最大增水均叠加在当地天文高潮上,根据台风强度不同分为6个等级对应风暴潮的不同强度,评估分析六个不同等级的台风风暴潮叠加到台州当地天文高潮所产生的风暴潮灾害.评估中还充分考虑了实际一维海堤等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评估结果更加合理.从分析的结果来看,由于台州市区高程普遍偏低,一旦出现海水漫堤的情况,将会在评估区域内造成大面积的淹没,受灾程度视淹没深度和范围不同而不同.【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2(029)002【总页数】7页(P25-31)【关键词】台风风暴潮;天文潮;淹没风险【作者】吴玮;刘秋兴;于福江;傅赐福;董剑希【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风暴潮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一次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会造成成千上万甚至数万人的死亡。
风暴潮、大潮对广西涠洲岛西南沙滩侵蚀的影响分析李明杰;吴少华;刘秋兴;董剑希【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广西涠洲岛沿海气候、潮汐和风暴潮等历史资料,利用耿贝尔方法推算了涠洲岛多年一遇年极值高潮位,并估算了其漫滩范围分布,指出近几年高潮位出现的频次和极值均越来越高是涠洲岛西南部沙滩侵蚀愈加严重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风暴潮-海浪耦合数值模拟了研究区域内“0312”号台风风暴潮漫滩的情况,分析了风暴潮和大潮对涠洲岛西南部沙滩侵蚀的影响,对当地岸滩修复和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5(037)009【总页数】12页(P126-137)【关键词】风暴潮;大潮;沙滩侵蚀;耿贝尔方法;数值模拟【作者】李明杰;吴少华;刘秋兴;董剑希【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涠洲岛是广西众多岛屿中最大的海岛,也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
该岛位于北部湾中部,北临广西北海市,东望雷州半岛,东南与斜阳岛毗邻,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距北海市区大约36海里(见图1)。
涠洲岛南北方向的长度为6.5 km,东西方向宽6 km,总面积24.74 km2,岛的最高海拔79 m。
涠洲岛附近水深较浅,水深普遍小于10 m。
在岛屿的东侧及西北侧分别有两条深约30~40 m的海槽。
涠洲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旅游资源、水产资源、油汽资源等非常丰富,自然环境优越。
近几年来,涠洲岛岸线整体遭受侵蚀,尤其西南部岸滩作为涠洲岛重要的滨海浴场,侵蚀更为严重,2006-2013年间年均下蚀可达0.18 m[1]。
涠洲岛西南部潮间浅滩属沙质海滩,滩面坡度为1°~6°,总长度约2.5 km,宽50~150 m。
中国沿海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沿海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台风带来的潜在威胁。
台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对于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保障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评估流程、评估指标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该体系综合考虑了台风频率、强度、路径、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多个因素,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了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风险水平。
本文还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历史台风灾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台风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范围和损失情况。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台风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提出了加强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包括加强台风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果;加强社会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这些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基础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涉及气象学、海洋学、灾害学、地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其核心在于理解和量化台风灾害的形成机制、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气象学和海洋学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台风生成、发展和消亡的基本规律。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形成、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等受到多种气象和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预测台风的生成概率、移动路径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海洋经济MARINE ECONOMY Vol.9No.I Feb.2019第9卷第1期2019年2月【经济管理】近10年福建省风暴潮灾害特征分析及社会经济影响李程,王慧,李响,潘嵩,张建立,李文善(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摘要:本文统计了2008-2017年影响福建省的风暴潮过程,分析了风暴潮时空分布规律、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现状以及风暴潮灾害特征。
结果表明,福建台风风暴潮灾害具有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的特点。
此外,风暴潮影响期间,季节性高海平面、天文大潮和风暴增水三者叠加会增加风暴潮致灾程度。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U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647(2019)01-0044-04引言1风暴潮时空分布特征风暴潮是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或称飓风)、温带气旋(含寒潮大风)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叫风暴潮引起的沿岸增水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称之为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繁,2008-2017年,我国因风暴潮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占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总额的86%,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
由于靠近西北太平洋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每年夏、秋季节频繁遭受风暴潮侵袭,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㈢。
因此有必要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特征、损失程度、发生规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风暴潮灾害评估提供支撑。
2008-2017年,福建省沿海共发生风暴潮29次,其中由登陆福建台风引起的风暴潮24次,未登陆福建的台风引起的风暴潮5次。
其中,2010年风暴潮发生5次,为近十年最多,且全部为登陆福建台风引起,如图1所示。
福建沿海风暴潮主要发生在6-10月,其中以7-9月最为集中,约占80%□近十年,福建省台风季为6月21日-10月23日,共124天,如图2所示。
年份图1风暴潮发生次数变化收稿日期:2018-11-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904、2016YFC1401103]第一作者:李程,男,硕士,匚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平面影响调查评估研究,E-mail:lichengnmdis@043经济管理海洋经济2019年2月(赵)薙疇M87651224月份图2风暴潮发生季节变化2008-2017年,福建省由登陆台风引起的 台风风暴潮24次。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全球变暖热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
通过系统梳理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内涵和关系,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体系。
针对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区域特征,分别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开展了中国沿海地带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典型沿海城市(上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和沿海感潮河流(黄浦江)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体系。
区分了广义和狭义台风风暴潮灾害,以及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关系,认为未来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3个步骤8个环节,详细说明了各个评估环节的详尽内容。
此外,重点分析了台风风暴潮灾害关联性以及灾害损失类型。
最后,提出了相对风险和绝对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详尽阐述了这两类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和评估流程。
(2)深入辨识中国沿海地带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具有孕灾环境繁复、历史灾情危机、致灾机理多样等特征。
采用相对风险度量方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优选了14个代表性指标因子,构建了指标体系来评估中国沿海地带(不包括台湾和远海岛)广义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
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带总体处于风险序列的中间部分,没有出现极高和极低风险等级区域。
30.99%的沿海地带属于低风险等级,主要分布于沿海海拔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和海南、广西沿海;绝大部分(62.71%)沿海地带处于中等风险;虽然仅6.30%的沿海地带处于高风险等级,但是主要分布于人口最为粘稠、经济最发达、地势最低平的三角洲河口的天津、上海和广州市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