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艺术之初论.doc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论宗教在西方艺术进程中的表现及影响宗教与艺术同为上层建筑,都是人类深窥的情感启示。
在宗教仪式中,通过艺术形象激发起人内心强烈的宗教情感和渲染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与艺术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活动属于社会生活的内容,宗教与艺术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宗教在史前、古代艺术的表现及影响】在原始社会,宗教与艺术浑然一体。
原始人认为神灵主宰一切,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往往以宗教性的活动或仪式作为开端或结束,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初级形式的宗教活动,是人类原始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艺术反映了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原始艺术还不是为着纯粹审美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进行活动。
这种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常常体现在图腾崇拜或巫术活动中。
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浑然一体,并不意味着艺术为宗教所产生。
这是因为艺术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原始宗教不等于全部社会生活。
原始艺术不但服务于原始宗教,也服务于原始的政治、伦理、教育等。
在艺术起源中产生作用的各种非根本的因素中,宗教的作用居于突出的地位。
【宗教在古希腊艺术中的表现及影响】古希腊艺术中的其他样式,如建筑,绘画等,除开实际的使用价值外,都是作为雕塑的补充而存在的。
神庙的石柱,也被雕塑成为女神,以增添庄严和肃穆的氛围。
总的艺术特征,是基于一种现实的,又带着敬畏的对神的人性化描述。
古希腊人对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文化中的神话、宗教、艺术与其他各国文化相比独具特色。
远古时期,西亚移民、土著居民与希腊人的祖先阿该亚人经过千年融合形成了希腊三大民族。
希腊统一之前,各民族拥有各自的神灵体系,经过漫长的融合过程,特别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希腊诗人荷马用神话把这一堆庞大的东、西方民族的神灵,按照氏族的形式编织成神话事,并确定了希腊人的主要崇拜对象是奥林匹斯天神。
艺术的宗教与宗教的艺术(讲座文稿)艺术的宗教与宗教的艺术(讲座文稿)本文系根据在广东一高校讲座录音整理而成:艺术的宗教与宗教的艺术朱中原宗教和艺术本身是难以分家的,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艺术,其起源都与神祗崇拜密不可分,而神祗崇拜即是宗教的肇始。
只不过,神祗崇拜更多指向神灵,而宗教更多指向人类心灵的自身,但二者之间并不截然相分。
艺术和宗教,都是人类对自身进行心灵与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
只不过,宗教更具有劝说性甚至是强制性,而艺术则具有教化与伦理色彩。
但艺术更重要的是其审美功能和愉悦功能。
当然,中国的古典艺术更注重其教化功能、伦理功能和审美功能,晚近的艺术,尤其是社会转轨时期和变革时期的艺术,更突出其号召功能和批判功能,而当下的艺术则更注重其愉悦功能,但这种愉悦,乃是低级趣味,说白了就是低俗的娱乐,丧失了其庄严性。
我之所以做这个题目,乃是缘于当下艺术之宗教性品格的匮乏,而徒具娱乐性。
当下中国,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的泛滥,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和庄重性。
过去的艺术,过于突出其教化功能和伦理色彩,而今天正好相反。
但是我并不在于泛泛地讨论宗教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而是从艺术发生学和美术考古学角度,由实物型的文化遗迹和艺术文本出发,考察原典艺术的宗教情怀,从而为当下艺术创作提供一种历史性的反思。
从本质上讲,真正的艺术应当具有包容性,不具有排他性。
原典的宗教也应当是具有包容性和超越性的。
怎么理解呢?所谓包容性和超越性,是指宗教应当超越国家、民族、政权和地缘。
这一点与艺术可谓本质相同,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但事实上,正如艺术一样,现实中的宗教并不能做到完全的超越性和包容性,而是大部分都受制于政治力量的裹挟。
这在东方国家尤其如此。
佛教的兴盛和佛教的衰落几乎都直接与统治者有关,印度佛教的大量传布,乃是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在残酷的战争及政治斗争中的幡然悔悟,并在他倡导之下,大兴佛教。
中国历史上佛教与道教的几起几落,也都直接与统治者有关。
宗教美术(religious art),是指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以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
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
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
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
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
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
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
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
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
如果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
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
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和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
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
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
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
这种现象,从朴素的,经,至,可以明显看出。
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彩。
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
透析托尔斯泰宗教艺术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和宗教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这种紧密相连的关系不仅表现在艺术要在宗教的前提之下才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表现在宗教从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以及形式选择的多样性、确定性各方面影响着艺术创作。
这种尚未从宗教意识中独立出来的艺术就是一种宗教艺术。
宗教艺术的目的主要是以感性的形式服务于神或者宗教教义的传达。
因此,艺术或者说艺术的美绝对不可能比其服务的对象还重要。
中世纪神学的开创者普洛丁说:“当一个人观看具体的美时,不应使自己沉湎其中,他应该超越它,飞升到这种美的本源那儿去。
”也就是说,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有助于通向超验神圣的工具,故而美或者艺术本身不具有本源性意义。
但是这种情况在近代已经逐渐被改变,而到现代则被彻底颠倒过来了。
自文艺复兴时期起,随着传统的宗教信仰在一股肯定世俗生活运动和启蒙理性思潮的联合攻击之下不断颓败,一种以美为最高价值的审美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艺术不再唯宗教马首是瞻,艺术也不必用具有促进人的知识或道德的理由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
由于彼岸信念的失落,以及此岸感的高涨,向来与人的感性关系密切且肯定人的此岸世俗生活的审美和艺术,反而能安慰不再有永生希望的人们的心灵,并赋予人生以价值和意义。
艺术或者美因此取代了上帝所占有的位置,俨然成为一种类似于宗教的形态。
人们在上帝退隐的世界里,供奉起一位古老的神祇。
这位神祇不再是一位全知全能全善不朽的神,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美神维纳斯。
她的信徒们相信生存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在此岸便可以得到说明和解释。
托尔斯泰显然是被这种艺术代宗教所展示的艺术图景给吓坏了,要不然他在那本专门表述其艺术观的《艺术论》里不至于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发展的“误入歧途”如此忧心忡忡,也不会对那些以美为最高目的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那样气急败坏。
这位毕生从事艺术创作的“俄罗斯的良心”一定是从艺术领域里感受到整个现代社会以及现代艺术具有某种危险的发展倾向。
宗教艺术之浅谈1世界宗教分类2三大宗教的发源和信仰3三大宗教的风俗习惯和节日4三大宗教的建筑5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世界宗教分类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世界宗教多种多样,目前广为流传,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第二章三大宗教的发源和信仰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创始人释加牟尼,基本教理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到成佛为最终目的。
目前信徒约2.4亿人,主要流传在亚洲,如日本、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和中国(喇嘛教也属佛教,圣地在拉萨)。
基督教于公元一、二世纪开始流传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东部、巴勒斯坦一带。
信仰上帝(或称天王)创始并管理世界,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降世成人,救赎人类。
目前信徒约10亿人。
主要流传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国。
内部又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以及一些较小的派别。
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主要信徒分布于南欧、美洲各国;正教(或称东正教)信徒以苏联、东欧为主;新教(也称“基督教”)以北欧、北美、大洋洲为主。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初,由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建。
其教义主要有: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安拉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
目前信徒约6亿人。
主要流传在西亚、北非、南亚、东南亚。
圣地是麦加和麦地那。
第三章三大宗教的风俗习惯和节日1佛教一是不吃荤,“荤”包括一切动物性食品和葱、蒜、韭等辛香味食物;二是不饮酒。
而南传佛教和西传佛教饮食禁忌较少。
2、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同时还禁止饮酒。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宗教艺术论⽂2019-06-15摘要:宗教与艺术是⼀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彩伴随着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艺术不但具备宗教⽂化,⽽且具有很⾼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宗教艺术宗教崇拜艺术在艺术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元素⼀直伴随⽽来。
我们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有⼈认为原始⼈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了解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宗教艺术遗产和现今的宗教艺术,对认识宗教和艺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具有⼀定的理论意义。
⼀、什么是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的的艺术。
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宗教经典与宗教仪式中⽂学⾊彩较浓的神话传说、故事。
如《圣经》中的洪⽔神话与伊甸园的故事,佛经中的太⼦成道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要点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义,或劝⼈改恶从善,或告诫⼈严守教规,或宣扬神佛的神明与智慧。
虽然在宗教经典中许多故事来⾃民间,但是由于他们⾃⾝融⼊了浓郁的宗教⾊彩,⽽且是⽤来宣传宗教教义,为宗教服务的,就应属于宗教艺术。
另外借⽤艺术形式宣传宗教教义、以宗教崇拜为⽬的的⼩说、诗歌、绘画、戏剧、舞蹈等。
如⾳乐,《吕⽒春秋·古乐》载:“昔葛天⽒之乐,三⼈操⽜尾,投⾜以歌⼋阙:⼀⽈载民,⼆⽈⽞鸟,三⽈遂草⽊,四⽈奋五⾕,五⽈敬天常,六⽈建帝功,七⽈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葛天⽒是传说中的⽒族⾸领,这段配以舞蹈的⾳乐分为⼋段:第⼀段“载民”是歌颂⼟地恩德的;第⼆段“⽞鸟”歌颂葛天⽒部族的图腾;第三段“遂草⽊”则祈求草⽊茂盛;第四段“奋五⾕”祝愿五⾕丰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则赞扬天帝的公德⽆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谢⼟地神祗;第⼋段“总禽兽之极”祝愿飞禽⾛兽⼤量繁衍⽣殖。
古代世界的宗教与艺术关系在古代世界,宗教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宗教被视为人类对神圣的崇敬和追求的表达,而艺术则是宗教信仰的具体呈现。
本文将探讨古代世界的宗教与艺术关系,从不同文明和时期的角度展开阐述。
一、埃及文明的宗教与艺术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其宗教与艺术关系紧密而深入。
埃及人崇拜多神制度,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和统治。
艺术在埃及宗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宗教信仰,埃及人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寺庙,以供奉神灵,并用壁画和雕塑来描绘神的形象。
同时,艺术也被用于埃及法老的墓葬装饰,表达对死者灵魂的尊重和祝福。
二、古希腊文明的宗教与艺术古希腊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巅峰之一,其宗教与艺术也发展得极为精妙。
古希腊人崇拜众多的神祇,相信神灵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保护。
艺术在古希腊宗教中起到了重要的表达和传达作用。
希腊雕塑家以栩栩如生的雕塑形象表现了众神和半神的形象,并将这些雕塑放置在寺庙和公共场所,以向神灵示好。
此外,古希腊的建筑和绘画也与宗教密切相关,为了纪念神灵和英雄,建筑师和画家们创作了许多壮丽的文化遗产。
三、古代中国的宗教与艺术古代中国的宗教与艺术关系也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人民崇拜多神,并且在宗教信仰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在古代中国,宗教艺术主要表现为寺庙、佛塔、道观等宗教建筑,以及壁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
佛教、道教和儒教在中国的宗教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也承载了文化和道德的信息。
四、古罗马文明的宗教与艺术古罗马文明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宗教和艺术传统,发展出独特的罗马艺术风格。
罗马人尊崇多神教,并创造了大量的神庙和雕塑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同时,罗马人还将自己的皇帝崇奉为神灵,在宗教艺术中塑造其形象,展示皇帝的权威和神性。
罗马的建筑、雕塑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在宗教场所和皇宫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综上所述,古代世界各文明的宗教与艺术关系密不可分。
宗教为艺术提供了灵感和主题,而艺术则通过雕塑、绘画、建筑和音乐等形式将宗教信仰具体呈现出来。
翻开历史的长卷,纵观艺术,它不是单独地存在于世上的,它总和其他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小论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在论述两者关系之前,首先认识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宗教。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的反映,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
希腊的神话,希腊的泛神论,广义说也是一种宗教,不过它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相比,较少钳制人民的意识。
那么艺术与宗教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歌舞、表演、雕刻、岩画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审美只是一种次要的功能。
艺术与宗教确有相通之处,这就是能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
现代西方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宗教和艺术都是人类深邃的情感启示。
”“在巫术和宗教两种仪式中,人们都必须诉诸最有效和最有力的方法,以造成强烈的情感经验。
……艺术的创造,正是产生这种强烈的情感经验的文化活动”[1]原始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是距今二至四万年前的洞穴壁画及一些原始雕塑,尤其以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Lascaux)洞穴的壁画著名。
论宗教对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摘要:宗教是一种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宗教文化形态。
可以说,宗教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兴起而兴起,陪伴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它广泛的存在于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之中,是人类文化史发展的重要标志。
宗教与艺术都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的人性需要而创造的,同属于幻想领域,情感的领域。
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宗教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有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反过来,艺术的想象也激发和升华宗教的想象,宗教艺术的创造更加深和扩大了宗教的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两种相反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艺术,文化,影响Abstract:religion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as the religious cul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n say, relig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ri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and the rise and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ulture。
It is widely prese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history development of culture。
Religion and art is the human to meet its own humanity needs to create, belong to the fantasy field, the emotional realm。
宗教艺术之初论
外国语学院伍芳2008118005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宗教与艺术是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态,否定他们之间存在任何联系,我也不例外。
不过,通过学习,我发现宗教艺术是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阅览相关书籍后,我对宗教艺术的概念及赏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对“何谓宗教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是人们在研究宗教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课堂上,老师给宗教艺术下的定义是: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等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叫宗教艺术。
定义虽然简洁,但却蕴含深刻哲理。
根据对定义的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宗教艺术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情感与艺术形式的结合。
我们特别强调,宗教艺术必须为宗教服务,必须表达某种宗教信仰和上帝存在的烙印。
然而,要确定一种艺术到底是宗教艺术还是非宗教艺术时,我们应注意两点:一、判定某一艺术作品是否属于宗教,应该只看作品的目的,而不是其内容。
因为有些艺术作品虽然涉及宗教题材,但不一定都宣传宗教教义,甚至是反宗教的,则其不属于宗教艺术范畴。
相反,有些艺术作品虽然没有描写宗教题材,但却宣传了宗教教义,为宗教崇拜服务,此时,该作品则属于宗教艺术范畴。
二是要正确区分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
宗教艺术与世俗艺术有重叠的部分,不过,世俗艺术中受到宗教影响但其主要倾向并不是为宗教服务的艺术作品,则不属于宗教艺术范畴。
总之,要区分宗教艺术与非宗教艺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对具体的现象作出科学的、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宗教艺术林林总总,对于宗教艺术的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宗教本身发展过程的漫长历史来看,宗教艺术经历了原始宗教时代的宗教艺术和人为宗教时代的宗教艺术。
在原始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缺乏科学认识,从而一切不可知的事物都被蒙上了神灵的色彩。
在原始宗教时代,艺术与宗教完全融合在一起,艺术只为表现神话。
那时的宗教艺术包括原始生产活动中的崇拜仪式,原始民族的神话故事,还包括原始宗教活动中一些带艺术性的仪式。
当人为宗教取代原始宗教后,艺术与宗教逐渐分离,艺术不仅表现神话,还表现世俗生活。
但是,尽管如此,宗教与艺术之间仍然有斩不断的联系。
这个时期,由于文学艺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包括宗教经典中文学艺术较浓厚的神话故事,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小说、诗歌、绘画、戏剧;还包括为宗教服务的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雕刻和宗教绘画。
换个角度,从宗教类别来看,当今世界存在三大宗教艺术,即基督教艺术(基督教堂)、伊斯兰教艺术(清真寺)及佛教艺术(佛寺)。
三大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异。
以佛教为例,庙、窟、塔式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
最后,我们来探讨下宗教艺术的赏析。
如前所述,宗教艺术是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在赏析宗教艺术时,首先要具备赏析一般艺术应具备的素养:一是进行必要的视觉训练;二是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然而,宗教艺术不同于一般艺术学科中的艺术,如果你仅把它当做一种艺术来理解,不仅显得肤浅(只能接触到宗教艺术的最表面),而且歪曲了宗教艺术的本义。
只有当你从寺庙、佛塔、壁画等宗教艺术形式中感受、认识、体悟到其中的宗教情怀、宗教哲理、宗教境界,才算完成了宗教本身所要求你理解的东西。
这就需要我们对宗教
有一定的认识。
简而言之,对于宗教艺术的赏析应遵循以下顺序:最初把它视为一种宗教去体会,而一旦沿宗教的理路深入进去,又会获得一种艺术的境界。
正所谓,宗教到达最高层面,就是一种艺术境界,正如艺术到达最高层面,就是一种宗教境界。
当代,宗教艺术又呈现了新的面貌,因为艺术与时代并存。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宗教艺术的研究也应该有新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