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以前的珠海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的边远小县,以农渔业为主。
全县只有几家工厂,例如造船厂、农机厂、渔网厂和食品厂等共计十几家。
从1953年建县开始至1978年止,经过25年探索与建设,虽然珠海的经济比建县初期有了一定发展,但主要限于农渔业,经济结构单一。
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仅1亿元,财政收入700万元,25年来的城市建筑总面积仅36万平方米。
时光似飞,转眼几十年,如今的珠海已成为世人皆知的浪漫之城,人口高达80万。
城中村改造完成,高楼大厦林立,成为珠海的骄傲。
九州大道上的银石雅园就가一个很好的例子。
来到银石雅园,我不禁被这里惊人的改变所吸引。
在过去,这里只是一个贫穷的自然村,村民每月收入十元就足够了。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带来新的机遇。
如今,高楼大厦起伏成林,34幢居住楼安装了电梯,迎来了一批新邻居。
人口从2500人激增到1万,流动人口超3000。
然而,银石雅园让我感到最惊喜的是它的环境。
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是绿化区。
满眼都是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环绕。
这里除了提供生活需要外,还设立了游泳池、篮球场等多个娱乐项目,让居民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
如今,银石雅园已然成为这个社区的绿洲,希望它能长存。
城中村改造之后,村民生活有什么变化?我们上门去问问几户人家。
结果出人意料,电视、电脑、VCD、相机等高科技产品在村民中已不再陌生,甚至有一户人家已经买了私家车,实在令人惊叹。
提到这些时,村民们都很高兴说:“城中村改造,我们日子也好起来了,真应该感谢政府。
”“以前,我整天沉迷在麻将世界,不管家务,老是和老婆吵架,弄得家里不宁。
现在不同了,城中村改造,我也变得开朗多了,不再沉迷麻将了。
有时间就带孩子下楼玩耍,跑跑步,打打球,真是不胜其乐。
你看,我们全家现在多开心!”一位叔叔深有体会地说。
当我们问居民对现在的银石华园有什么看法时,所有人都高高竖起了大拇指。
城中村改造为村民带来巨大利好。
村中老人已不再听闻秽语苟同,反而在凉亭与孙辈探讨英语啰嗦。
一、活动目标了解家乡近年来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演讲、写作、摄影等方面的能力。
3. 在体验过程中,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4. 通过此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憧憬家乡美好的未来。
二、活动准备1.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搜集家乡的变化资料。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
如:摄像机、录音机等。
事先联系好准备参观的单位及采访的对象。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给学生必要的帮助。
三、活动方式调查与统计、采访、查询、观察、研讨、交流、撰写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确定主题1. 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对我们可爱的家乡——凹凸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家乡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你能谈谈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学生自由交流,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微观的角度去谈,如自己的家庭、学校、村庄发生的变化;另一种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谈,如家乡的面貌、风景名胜、饮食业、风情民俗的变化。
)2. 怎样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和感受这些变化呢?你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变化的?(学生通过激烈的研讨、争论,一致认为应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对家乡的概况、风景名胜、饮食业、风情民俗等加以研究。
)3.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研究兴趣,自由结合成四个小组,并民主推选出小组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各小组广泛搜集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见下表)整理资料,制定调查、研究方案。
交流后确定研究课题《昨天、今天和明天之家乡的变化》第三阶段探索实践1.分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采访凹凸箭的老人,了解、核实所搜集到的资料。
继续搜集资料(借助书籍、因特网)。
进行实地考察。
完成采访、调查表格。
(见表1)完成查阅资料记录。
(见表2)进行资料整理。
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人的一生想一想只有三天,昨天代表过去,今天代表现在,明天代表未来,—前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所热爱的家乡,家乡的昨天是贫穷的,随处可见的老房子,屋里阴暗潮湿,下雨天有时还会滴几滴哒雨滴,苍蝇蚊子到处乱飞,订的身上全是疙瘩,让人烦心不已。
泥泞的小路,路上拉车的牲口,还有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成了昨天最真实的写照,虽然有些破败,但是也不缺少我们童年的乐土,春天拉着风筝,在土地里狂奔,比一比谁的风筝飞的更高,一脸慢慢的自豪感,夏天知了的声音吸引着我们,热的时候也会找个大树和老人们一起乘着凉说着自己家的趣事,逗得旁边的爷爷奶奶直乐,小孩子们哪里坐的住,在大树上找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乐子,昆虫、甚至是一只蜻蜓都可以玩一下午。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好季节,没有夏天时冷时热的感觉,没有夏天晚上的炎热,没有冬天冻得小脸通红的样子,冬天自然也少不了我们的乐趣,下雪了,打雪仗,虽然小脸和手冻得通红,但是雪地里全是我们的欢声笑语,天冷了就会找几个小伙伴找个没人的地方烤烤火,几次都会不小心把自己的头发烧了。
每每下雨总是要穿着雨鞋奔波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在满上坑洼的小路上奔波,溅起一层水帘,通过水珠,能看见的是放大的笑脸,一群孩子们总能走上一个小时,路边盛开的一朵小花甚至是路边人家新养的一条小狗总能让时间走地飞快。
渐渐上学的路途变得更加长了,工厂建起来了,村里公路也修上了,家乡的人们也脱贫致富。
乡亲们告别了土坯的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字之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地里的农活也全是机械化了,交通工具也是以车代步,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上学也只能走上大路,大路是马路,家里人不放心,小布丁一个人在那路上穿梭,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父母和爷爷奶奶,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张的今天,娱乐方式也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城市的角落,垃圾遍地,恶臭冲天;汽车尾气更是令人窒息,而且还会引起全球变暖的趋势;工业“三废”更是乱排放,导致恶劣的环境问题出现。
家乡的昨天、今天作文家乡的昨天、今天作文篇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我们的家乡自然也不会例外。
――题记家乡的昨天家乡的昨天是贫穷的。
记得小时候,家家住的是用土坯垒起的房屋,下雨天阴暗潮湿,蚊蝇乱舞,叮的人们身上到处是疙瘩,疼痛难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泥泞的道路,颓圮的围墙,衣衫褴褛的人们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景象虽如此破败,但也不缺少我们小伙伴的乐土:夏天来临,知了声声,吸引着我们前来拜访;冬季走近,白雪皑皑,小伙伴们打雪仗的乐趣我们永远难怀。
回首,昨天的家乡已经远去,留给我们难以言表的怀恋。
家乡的今天家乡的今天是蓬勃的。
在经济迅猛发张的今天,家乡的人们也脱贫致富。
乡亲们告别了土坯的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之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交通工具也是以车代步,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娱乐方式也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大家的重视。
在城市的角落,垃圾遍地,恶臭冲天;汽车尾气更是令人窒息,而且还会引起全球变暖的趋势;工业“三废”更是乱排放,导致恶劣的环境问题出现。
而且,走在马路上,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实:有些苍蝇在这里退化成为爬行动物,与蓝天永远的告别,岂不是自然界的悲哀。
现代化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深深的让我们陷入沉思之中。
家乡的明天家乡的明天是朦胧的。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森林锐减,百草枯萎,鸟兽绝迹,蓝天不再这或许是多年后家乡的真实写照。
也许,我们人类会移居火星,再建设重发展;也许,我们会被地球母亲抛弃,走向灭亡;也许家乡的明天正由我们描绘,是将她装点的更加绚丽,还是伤害的体无完肤完全是由我们掌控。
亲爱的我们自己,醒醒吧!不要再单纯了为了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将我们美好的未来毁灭在自己手中。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我只愿: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碧水蓝天长伴,鸟语花香常在家乡的昨天、今天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四平,这里有一条南河,七八年前,我家就住在南河边上,每当我路过南河,都要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急匆匆地走过。
历史初二下主题二社会调查——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社会调查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把历史学习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围绕某个课题定计划,找资料,搞调查,作总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情感和创造性精神,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
同时,社会调查常常以小组调查的方式进行,它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间的接触、交流、协作的机会,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同发展。
本主题的核心任务是围绕“家乡的昨天和今天”,开展“生活条件篇”、“学习工作篇”、“休闲娱乐篇”等学习探究活动,调查家乡各方面的变化,探究家乡变化的原因,以《家乡的变化》为题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畅想家乡的明天。
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去品味百姓生活,了解家乡的社会变迁;初步掌握文献查阅,文物探究,遗迹探询,人物访谈等社会调查的基本途径;能够采取编辑专题采访稿,撰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再现历史史实,说明历史问题,交流学习感受,培养综合素质;在了解家乡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变化,感悟政治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了解和认识乡情、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勤奋学习,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最正确契合点是似知非知。
有所了解是学习新知兴趣的原动点,不甚清楚是学习新知的原动力。
对于从小生活的家乡,学生有一种依恋感和归属感,对家乡的昨天有所耳闻,又知之甚少,对家乡的今天习以为常,而事实上却是一知半解。
学生这种似知非知,正是调动他们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也是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绝佳机会。
〔本探究主题是以北京史相关内容的教学作为范例的,老师们可以借鉴这些做法,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区域性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知识与能力调查家乡北京的昨天与今天,探究家乡变化的原因,以《家乡的变化》为题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畅想家乡的明天;培养多途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社会调研乡的昨天和今天一、活动理念活动课过程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教师只是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活动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具体变化,了解人们对这些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2、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3、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尝试写出社会调查的分析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展示调查的研究成果。
三、活动准备:1、确定调查主题:教师以家乡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变化作为调查主题,确定调查主题:①家乡住房条件的变化②家乡交通设施及交通工具的变化③家乡教育事业的变化④家乡广播电视事业的变化⑤家乡人们的服饰变化⑥家乡饮食方面的变化等。
2、说明调查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社会调研、社会调研的基本方法、社会调研的程序、社会调研的成果形式、社会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教师最好能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3、分组: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愿结合的方式,将全班同学组成6个调查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历史小调研。
4、选题:让小组根据自己的个人条件选取小组调查的主题范围,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5、确定调研形式:学生根据选题确定调研形式。
调研形式应根据调研内容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各小组应根据选题需要,选用若干种调研形式。
6、教师准备活动的表格:7、教师宣读活动要求:①注意调查活动场所的安全,应尽量利用本学校、学生家长、本社区的资源开展调查活动。
②注意调查的对象年龄和职业要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
③访谈中要尊重受访者,举止落落大方,谈话要有礼貌。
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
《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
哎呀呀,说起我的家乡啊,那可真是有好多故事呢!
昨天的家乡,那还是我小时候呢。
我记得那时候啊,村子里的路都是那种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得不行。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去上学,那天正好下了好大的雨,我穿着我的小雨鞋在土路上艰难地走着。
那土都能没到脚脖子了,我每走一步都得用力地把脚拔出来,感觉就像在和那泥土拔河一样。
哎哟,可费劲了,等我走到学校啊,身上都溅满了泥巴点子,狼狈极了。
到了今天呢,家乡可真是大变样啦!那些土路都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不管啥天气都能走得稳稳当当的。
村子里也盖起了好多新房子,漂亮极了。
而且啊,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器啊啥的都进了家家户户。
就说我家吧,现在也有大彩电、冰箱啥的,生活可方便啦!
再看看明天,我相信家乡肯定会变得更美好呀。
说不定以后咱这都能发展成旅游胜地呢,会有好多人来参观游玩。
大家的收入会更高,生活得会更幸福。
我就盼着那一天快点来呢。
总之啊,家乡的昨天让我怀念,今天让我开心,明天让我充满期待!我会一直在这里,见证着家乡的一步步变化,也相信它会越来越棒!嘿嘿,这就是我对家乡的爱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活动背景:
21世纪的中学生生活在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幸福与甜蜜。
美好的生活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很难了解到长辈们的过去生活,缺少对家乡变化的感受,为了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家乡的变化,感受到家乡每一步的发展变化都是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
领悟到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变化的缩影,让学生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接触网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多途径收集资料、信息,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情感。
2.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产生变化的历史原因、条件,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在了解家乡变化的基础上,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发展自己的特长、个性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4.学会展开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调查统计,尝试写出社会调查分析报告,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确立4大主题,即:四知篇、消费篇、一瞥篇、访谈篇。
作为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选择主题,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4个小组。
组内分工明确,设置组长、策划员、采集员、制作员、解说员、微机处理员、文字统筹员。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调查内容应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部分,也可以增加未来的发展前景等。
②指导编制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列出考查具体内容和资料的采集等。
③根据选题确定调查形式。
调查形式应根据调查内容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人物访谈、查阅历史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目前的情况可以采用实地考察、人物访谈、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进行。
各小组可根据选题需要,选用若干种调查形式。
④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可以是家中长辈、邻居、老师、游客、顾客,也可以是某个职能部门,例如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学校、商业或文化部门(档案馆、文化馆)等。
如做问卷调查,被访者一般应在30人以上。
⑤调查访谈中要尊重受访者,举止落落大方,谈话要有礼貌。
⑥要提前将调查提纲提交调查对象,使受访者有所准备。
同学们应按提纲设计给出几个具体的问题,访谈时可分工提问。
访谈时注意不要脱离主题。
⑦调查访谈中同学们要认真作记录。
如果需要拍摄照片、收集文字、数字、图像资料,要事先征得访谈对象同意。
活动过程:
学生按照“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方法和对象,最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设计展示成果形式。
由主持人解说,微机处理操控员操控。
衣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访谈长辈,参阅老照片。
成果形式:根据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多渠道收集服饰实物,进行时装展示。
直观再现半个世纪以来服装的演变过程。
同时展现人们的审美观也随着生活的飞速发展而彰显着自己的个性。
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找回不同的美,体会美丽生活的来源。
食
主持人以时下最熟悉的饮食专家大长今身份登场,活跃了课堂,同时,也看出学生通辩的思维能力.长今人物造型的选择上既联系了饮食又突出显示了延边地方与朝鲜相似的民族特色.
两段视频形象直观突出人们从温饱到绿色营养的饮食要求.
通过问题的回答感悟党和政府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住
根据学生居住条件的变迁,自编自演情景剧,即祖孙三代一起看影集的形式,讲述曾经的茅草屋与现今的摩天大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以点代面的勾画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居住条件的提升。
行
问卷调查围绕交通工具来突出“行”的变化,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行之有道”——道路的变化也实属“行”之列,学生也可以从自身出行的便利体会改革后“行”的变化。
举手示意简单现场调查与全班同学产生互动,实地实时的让同学们感知调查
模仿笑星范伟《天下无贼》片断,引出都市生活中的一种消费理念与形式
多媒体配以解说展示各种票据,加深直观认识
小组调查项目:
1.调查我市城乡居民自1978年以来工资增长情况,制成统计表。
2.收集我市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制成统计表。
3.走访各大商场、超市,调查统计人均消费值。
4.根据人均工资增长值与消费支出值,感知生活水平的提高。
调查现场同学:“妈妈的一天”即妈妈消费的一天。
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调查统计表的数据达成共鸣,使形象的抽象数字更为直观。
同学们自创打油诗来赞美家乡的变化。
配以图片与音乐再现家乡的历史,验证城市变化,讲述城市变迁,享受城市生活,感知政府决策机制的英明。
从对比中发现历史、呈现当今、展望未来。
以记者身份深入工厂、企业、邮局、医院、建设局、规划局、广电局等单位采访,通过对知名人士、负责人进行访谈。
了解乡土规模的变化及设施、手段、医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
学生亲密接触成功人士,负责人亲临现场,去看、去听、去问、去想、去写、去摄,把采访精彩片断剪辑成视频录像,进行播放。
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的才华令我吃惊!你们的能力让我佩服!我相信延边的明天因为有你们会更加灿烂辉煌!
活动评价:
评选出最佳创作奖、最佳策划奖、最佳解说员、最佳微机操控员、最佳表演奖、最佳统计奖、最佳调查奖……
活动后记:
1.学生亲自实践、调查、体验家乡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并立志为建设家乡而奋斗。
2.各组根据主题,设计调查形式,成果汇报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张扬着学生的个性。
诙谐、幽默的主持人用时尚流行的人或事贯穿活动始终,打破了调查报告的枯燥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
3.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搜集来的信息是零散的、单一的,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