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第一课走进中国古代雕塑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39
走进中国古代雕塑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的教材为中国古代雕塑。
本教材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
教材的内容包含了石雕、陶俑、木雕、石窟艺术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雕塑,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分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特征,如石雕、木雕、铜雕等;2.能够分辨不同时期雕塑作品的特征,如唐代、宋代、明代等;3.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背景,例如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2.技能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中国古代雕塑,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2.能够模仿某些古代雕塑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美感,让他们美化生活;2.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式、互动式、实践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师将结合PPT、模型等教学工具展示和讲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不同材质的标志性雕塑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2.互动式化零为整,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雕塑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分别分享自己的观察与建议。
通过研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进一步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3.实践式在学习某些标志性雕塑作品时,老师将带领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整难度。
4.体验式学生可以通过带家长到博物馆的方式体验现实中的雕塑艺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1.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艺术;2.周代的艺术;3.秦汉的艺术;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5.唐代的艺术;6.五代十国和北宋的艺术;7.南宋的艺术;8.元代的艺术;9.明清时期的艺术。
2.哪些材质被用于中国古代雕塑制作?1.石雕;2.陶俑;3.木雕;4.铜雕;5.石窟艺术。
走进中国古代雕塑教案[001]一、简介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以及相关艺术技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2.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相关艺术技法;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原始时期的雕塑艺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雕塑–秦汉时期的陶俑雕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唐宋时期的佛教造像–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2.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特点–高度工艺美术性的表现–艺术形象的单纯性和抽象性–形象的优雅和庄重–神秘主义的审美倾向–强调线条、造型和比例的协调性3.中国古代雕塑的相关艺术技法–凿琢技法–刻线技法–深浮雕技法–透雕技法–镂空技法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以及相关艺术技法。
2.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古代雕塑作品,通过观摩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以及相关艺术技法。
3.观摩:组织学生观摩一些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所观摩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雕塑的艺术魅力。
6.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雕塑作品后,组织展示并进行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7.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雕塑的文章,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走近中国古代雕塑教学设计第一篇:走近中国古代雕塑教学设计《走近中国古代雕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节选自江西版八年级上册美术鉴赏第一课《走近中国古代雕塑》,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建立了丰功伟绩不容置否,为了自己的基业永世传承,便广修陵墓相信生死轮回,其建造的兵马佣以“大、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2.霍去病墓雕塑群:霍去病墓雕塑群是采用天然的大理石修建的形如祁连山脉的大型墓冢,其墓雕群采用写意的手法,从侧面来歌颂霍去病的丰功伟绩,本课主要从《石刻立马》《伏虎》两个主要的雕塑来加以说明。
3.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学生状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欣赏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并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小观点。
本课以《走近中国古代雕塑》为切入,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但课本中设计到的历史性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本课中学生将以交流、探究的方式,深入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风貌和特点。
2.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大类雕塑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有关陵墓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时代背景的关系。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神话》这一电影来导入课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剧中的相关内容。
不管秦始皇最终有没有找到长生不死药,也不管在秦始皇陵之中又没有发生过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今天我还是要带领大家走近中国古代雕塑,亲身的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所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走近中国古代雕塑》(板书课题)。
第1课中国雕塑作品欣赏-沪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掌握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造型技法和表现手法;
3.欣赏并分析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为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1. 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1.1 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1.2 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形式简洁,寓意深远,注重神韵和气息的把握。
2.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基本造型技法和表现手法
2.1 造型技法:包括塑、刻、铸、凿等基本手法;
2.2 表现手法:包括以物拟形、用光明表现形体、把握气息和神韵等表现方法。
3. 雕塑作品欣赏
3.1 代表作品欣赏:如《司母戊鼎》、《秦陵兵马俑》、《洛神赋石刻》等;
3.2 作品分析:分析作品的造型技法、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
介绍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详细讲解基本造型技法和表现手法。
3. 欣赏作品
教师展示代表作品,让学生观看并欣赏,分析作品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4. 深化学习
让学生自选一件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从而加深学生对古代雕塑艺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考核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雕塑艺术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代表作品图片或实物展示;
2.课件或其他相关资料。
走进中国古代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3. 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2. 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1. 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充分了解;2. 对中国古代雕塑风格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几幅中国古代雕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30分钟)a.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导学生萌生兴趣,简单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然后重点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形象逼真、造型精细、表现手法多样、给予精神内涵。
b. 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传统雕塑、石窟雕塑、佛像雕塑和陶瓷人物雕塑。
然后重点讲解每个分类的代表作品:如传统雕塑的“司母戊鼎”,石窟雕塑的“龙门石窟”,佛像雕塑的“大佛顶”,陶瓷人物雕塑的“唐三彩马踏飞燕”。
3. 学生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所选的一种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包括形式、内容、风格等。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4. 总结提高(10分钟)通过学生分析汇报,让学生总结和提高,了解和深刻体验中国古代雕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最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听课、讨论、分析能力等;2. 作业评估:包括小组分析作品的报告撰写和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和分析中国古代雕塑,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在班级集体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教案-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成就、空间、传统、难点、整体、合理、加大、举行、保持、统一、发展、了解、研究、特点、突出、支撑、风尚、理想、思想、力量、精神、基础、需要、制度、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反映、关系、塑造、弘扬、把握、形成、丰富、满足、调整、巩固、多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丰富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内容结构:1、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的历史文物价值。
2、龙门石窟奉先寺的石刻造像群。
3、佛教造像中的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古代随葬的俑对后世的影响。
2、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教学过程:中国古代雕塑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种。
其中,陵墓雕塑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两种。
一、陵墓雕塑❖地下作为陪葬的佣。
(汉、唐两代成就最高)❖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群)(补充:世界八大奇迹1、埃及金字塔2、巴比伦空中花园3、亚历山大灯塔4、罗德港巨人雕像5、宙斯神像6、阿提弥斯神庙7、摩索拉斯陵墓8、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一)地下陵墓雕塑:1、陶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俑,最初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后发展为替代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春秋战国时渐多,秦汉至隋唐盛行,多为陶、木俑,也有瓷、砖、石、金属俑。
至宋代因流行纸冥器渐衰。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写实水平很高,其超乎寻常的气势,反映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意志,它以伟大的精神魅力展现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力量。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兵马俑群组成严整的军阵形式,守卫着秦始皇陵墓.他以宏大的群像,形象的再现了秦代的国威与军威.他不是以个体的艺术表现取胜,而是以气吞山河的整体气势显示着那强盛时代的精神力量,给予后来的观众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兵马俑的分类: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将军俑: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授课目的:1 、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雕塑睁开历程。
③让学生能对其代表作品欣赏,认识其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增添学生的经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感情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授课重点:认识中国古代雕塑的的睁开历程及表现现形式。
授课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
授课准备:课件授课过程:一、导入:提问二.新知表现:1、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分别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雕塑作品来自哪里,以及它们不同样的风格。
中国雕塑艺术, 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有鲜亮的民族特色。
2、宗教雕塑。
除了陵墓雕塑,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宗教雕塑,最着名的是什么?分析这些雕塑的特色及其年代。
3、民俗雕塑。
民间有很多雕塑,像西汉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说唱俑等,它们的做工精巧,表现方法多样。
4、陵墓雕塑:1,中国最着名的陵墓是〔〕?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兵马俑的雕塑,请同学们告诉我看到这些雕塑,你的感受是什么?3,从将军俑和射俑的神情中,你看出了什么?三、坚固新知。
1、对照三个年代的雕塑特色。
2、认识雕塑使用的资料。
雕塑,它们都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3、鉴赏雕塑作品。
〔小小判断家〕同学们对雕塑有了这么多认识,现在我这有六个雕塑作品,想请同学们帮我做个判断,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雕塑。
小组合作谈论,告诉我你的判断结果及解析。
四、欣赏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