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野角小学心理健康相关图片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课我上学啦一、教学目标1、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
2、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到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3、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学习新的角色要求,基本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做好开始新生活的心理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聚焦现在,从情感、态度上接纳新角色、适应新环境。
难点:深入浅出地引导一年级学生理解角色和生活的转变带来的适应课题。
三、教学准备相关视频资料、欢快的音乐、与一年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资料、水彩笔和画纸四、教学过程(一)天真屋(视频导入)看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朋友背着新书包在干什么?猜猜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小朋友背着书包来上学,可高兴了,因为他们知道从今起,他们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板书课题:我上学啦(二)聊天室1.出示幼儿园与小学图片作对比上一年级了,我们都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请小朋友们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与在幼儿园时有什么不同?其他同学作补充。
2. 怎样做一名好学生呢?(针对发言,展开讨论,教师和同学们一块说说当小学生的感受,如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小学生要自己背书包,自觉带齐各种学习用具;要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三)游戏角1、小品表演:我是一名小学生每天早上,叮呤呤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知道,我该起床了。
因为我要去上学,我是一名可爱的小学生了。
如果起床晚了,我就可能上学迟到了。
我知道,当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
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亲切地说:“妈妈,我自己整理吧,自己的事自己做,我是小学生了。
”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上去学校。
一路上,小鸟为我歌唱,小树为我欢呼,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到学校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
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应懂礼貌。
提问:(1)上小学后的我和幼儿园的我不同的是:(2)做一名小学生我感到很快乐,因为:2、发放图片资料,学生各自涂星,完成练习。
心理健康《一颗宽容之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认识到宽容在人际交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的品质,如理解他人、包容不同观点和行为等。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能够以宽容的方式处理,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互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宽容的概念,包括宽容的内涵(对他人过错的容忍和谅解)、表现形式(言语上的温和、行为上的大度等)。
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
2. 协助学生掌握培养宽容品质的方法,例如换位思考、控制情绪、积极沟通等。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这些方法。
3. 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无论是同学之间的小摩擦,还是与家人、朋友之间的矛盾。
通过分享生活实例和制定行动计划,让学生将宽容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4. 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如增进友谊、缓解冲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等。
通过课堂讨论和故事感悟,让学生体会宽容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真正做到宽容,尤其是当他们受到委屈或伤害时,能够克服内心的不满和愤怒,选择宽容的方式应对。
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案例深度剖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情绪调节和冲突处理能力。
2. 让学生理解宽容并不等于纵容,要能够区分宽容和无原则妥协的界限。
通过具体情境的辨析、小组辩论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运用宽容。
3. 培养学生长期保持宽容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素养。
可以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同伴监督、家校合作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宽容的认知和实践。
四、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五、教学时间40 分钟六、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心灵之旅,小学六年级心理成长主题班会《心灵之旅:小学六年级心理成长主题班会》一、班会背景与目的随着小学生活的即将结束,六年级的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身心变化。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我们特别策划了一次《心灵之旅:小学六年级心理成长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成长的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以及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二、班会准备1. 问卷调查:在班会前,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困惑。
2. 多媒体设备:为了更生动地展示PPT和视频资料,我们准备了多媒体设备。
3. 心理辅导书籍:我们准备了一些心理辅导的书籍,以供学生在班会后自主学习和探索。
三、班会过程1. 导入(5分钟)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然后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来缓解班会氛围,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准备。
2. 心理知识分享(10分钟)主持人通过PPT展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识别和处理情绪、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知识。
同时她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心理测试与讨论(10分钟)主持人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如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
通过测试结果,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在小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困惑和解决方法,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4. 心理调适方法介绍(10分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主持人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她还强调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如考试焦虑、人际冲突等。
5. 小组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在班会中的收获和感悟。
通过小组分享,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心理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学⼼理健康校本教材⼩学校本教材⼼理活动教学⽤书⽬录第⼀部分⽣命的意义1、开朗⼤⽅的我 (3)2、传递爱⼼ (4)第⼆部分责任1、我做环保好少年 (5)2、假如我是班长 (7)第三部分幽默1、讲⽂明懂礼貌 (10)2、⽯头、剪⼑、布 (11)第四部分美的感受⼒1、我⽤⾝体来“说话” (12)2、56个⼤家庭 (13)第五部分探索1、幸福的班集体-------探索⼈⽣价值 (14)2、勇敢之星-------探索⼈⽣价值 (15)第六部分⼈际交往1、⽂明⼩少年 (16)2、学会合作 (17)第七部分共情1、粒粒皆幸苦 (18)2、我来做妈妈(爸爸) (19)第⼋部分关注未来1、我和“我”(空椅⼦)-------关注个⼈⼼理成长 (20)2、爱⼼传递-------关注个⼈⼼理成长 (21)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星期第⼀部分⽣命的意义开朗⼤⽅的我设计理念:由于许多学⽣都是独⽣⼦⼥的关系,许多学⽣都有些⾃私和⾃闭,通过本次活动使学⽣能够快乐的与同学或其他⼈交流,并能改变⾃私⾃闭的⽑病,变成⼀个开朗⼤⽅的学⽣。
活动准备:纸、笔适⽤年级:四年级活动时间:30分钟活动过程:1、做⼀个游戏,叫“我想了解你”,让⼤家相互交流教师:同学们,你们虽然相处了很长时间,但你们也可能不是每⼀个都了解,现在,我就给⼤家⼀个相互了解的机会,我们来做⼀个游戏,叫“我想了解你”,意思就是⼀个同学对另⼀个同学提出⼀个问题,另外⼀个同学来回答,好,现在游戏开始。
2、再做⼀个叫“我的同学漫画像”的游戏,画出另⼀个同学在我⼼中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概了解了同学,那我们就来给他画⼀个漫画像吧,四个⼈⼀组,这四个⼈要给相互画,四个⼈不可以重复,⼒求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有⼀个漫画像,画完后,先不要写名字,让⼤家猜完后再写,现在⼤家开始画吧!3、在漫画像后⾯写上祝福语,送给漫画上的同学。
4、活动结束。
活动提⽰:通过活动的实施,同学们变得不再⾃私,别⼈向他们借东西时,他们也会⼤⼤⽅⽅地将东西借给别⼈,不会再因为⼀块橡⽪⽽与⼈吵架,也能够与其他⼈愉快的交流。
小学心理健康第一课《我喜欢上学》教案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的重要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喜欢上学的情感非常关键。
本文将为小学心理健康第一课《我喜欢上学》设计一份教案,目的是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喜欢上学的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意义的事情。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生活。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传递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图片。
2. 学习资料: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欢迎新的学期。
例如,可以分享一个有关学习快乐的小故事,或播放一个描绘学习的有趣视频片段。
通过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对学习的感受和期望。
步骤2:学习目标介绍(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以直观方式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步骤3:学习内容传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与快乐的关系,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学科或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与学习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可以带来成就感和快乐。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并了解到学习也可以是一种社交活动。
步骤4:学习体验和情感共鸣(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有趣的小组活动,比如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在学校和课堂上的开心事情,或者他们觉得最值得骄傲的学习成就。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的分享,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巩固自己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画说”情绪》课标分析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本节课紧紧围绕指导纲要的内容,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开展一节合理调节情绪的心理健康课。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中其中有一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五年级的学生对情绪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当他们面对负面情绪时,存在不知道如何接纳这些情绪以及如何纾解这些情绪的方法。
本节课正是结合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以绘画及叙说方式做表达、宣泄、分享,增强自我情绪认知。
引导学生懂得对同样的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从而拥有不同的心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画说”情绪》教材分析由于本地区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还没有统一规定的指定教材,所以,我在分析了多个版本的教材之后,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综合选择了本节课的主题。
本课属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情绪认知主题,在各个教材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起情绪,高年级的学生都能滔滔不绝的说出很多词语来表达。
情绪是多种多样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们都知道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但是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情绪,不愿意接受消极情绪。
然而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各种情绪。
当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时,我们可以换个想法,学会调节情绪。
在表达方法上,我选择以画画的形式让学生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体验更丰富。
《“画说”情绪》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往青春期逐渐过渡的阶段,他们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小故事和小想法,有了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小情绪。
我所在的学校为一所农村学校,父母大部分都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很多学生都不善于沟通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