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3课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一)
- 格式:pptx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45
居延汉简:20世纪主要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地在汉代泛称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
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
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可以利用《中国简牍集成》、《居延新简(甲渠候官)》等资料进行研究。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撰。
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其中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
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
乾隆三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总成七部。
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
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版本学:版本学是探讨古籍版本的源流,研究古籍版本的异同优劣,以及鉴定古籍版本真伪等方面内容的一门学问。
版本学的核心,就是通过甄别、考证、比勘、分辨,最后选出善本,以便学者利用。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的物质形态及特点风格,版本的源流系统,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版刻特点,版本的识别与鉴定等。
吐鲁番文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70年代,先后由外国考察队、探险家以及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的各种文字的古文献,共约3万件。
文献学的分支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学科,它包括以下几个分支:
1. 文献分类学:研究如何对文献进行分类和编目,建立文献分类体系和编目规则。
2. 文献检索学:研究如何利用检索工具和技术,从大量文献中找到所需信息。
3. 文献评价学:研究如何对文献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文献的质量、重要性和影响力等。
4. 文献管理学: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文献,包括建立文献数据库、制定文献管理政策和规范等。
5. 文献出版学:研究文献的出版流程和出版政策,包括编辑、审稿、排版、印刷等方面的内容。
6. 文献史学:研究文献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文献的形式、内容、传播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7. 文献教育学:研究如何开展文献教育,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和利用能力。
以上是文献学的一些主要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历史文献学包括的主要方面和学科分类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关历史文献本身的知识体系。
这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等。
这些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容和价值。
2. 有关阅读历史文献的知识体系。
这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年代学、避讳学、历史地理学等。
这些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献的内容,了解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3. 有关搜集、保存历史文献的知识体系。
这包括鉴定、购求、收藏、流通等。
这些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搜集和保存历史文献,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文化遗产。
总之,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历史学的各个领域,还涉及到语言学、文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与形式一、历史文献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文献的物质实体,称为文献的载体。
在世界历史上,泥版、纸草、牛皮、龟甲、兽骨、竹木、金石、缣jiān帛类织物直至纸张等等,先后被不同地区的人们用于书写和印刷文字,进行社会交往,从而留下了各种载体的文献。
载体不同,文献的制作方式也不同。
以物质载体分类文献,应包括制作技术。
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可区分为八大物质技术类别。
八大类目是:①甲骨文献;②金石文献;③简牍文献;④缣帛文献;⑤抄本文献(同一种书,抄本越多,歧义也就越多,人们的版本意识也就越强烈。
);这五种不同物质载体文献,是印刷术通行前的文献形式;(文献原意,口耳相授)⑥雕版印刷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的雕版技术文献,也是传统版本学研究的主体;(什么是板本?P266)⑦活字印刷与现代技术印刷文献,也是以纸为载体的近现代技术印刷文献;⑧以现代技术为载体的文献,指摆脱纸为载体的非印刷型文献,即音像、微缩与机读文献。
1、甲骨文献以甲骨为载体的文献称甲骨文献。
甲,指龟甲,包括腹甲、背甲,以腹甲为主;骨,指兽骨,包括牛骨、鹿骨、羊骨、猪骨、马骨等,而以牛骨为主,特别是水牛的肩胛骨。
(相对柔软)(1)、甲骨文的起源甲骨文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献,它主要是商代后期殷人占卜的记录。
商人信鬼,巫术、祈禳(瓤)、占卜和祭祀是商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以占卜和祭祀为商代最常见的两种早期宗教行为。
商代的占卜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生育等等无所不占。
占卜使用后的甲骨,一般要加以慎重地埋藏,近年来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很多都是成坑出土,表明是商人有意识地保存起来的。
因此,甲骨文又称“卜辞”占卜之外,祭祀也是商代宗教生活的重要方面,卜辞记载的商代祭祀名目有几十种之多,一年360天中商王几乎无日不举行祭祀,祭祀的对象包括先王、先公、先妣(比)等祖先神以及日、月、星辰等各种自然神,祭祀的内容有献黍、献酒、献牛羊、献人牲等,祭祀的目的则有祈福、祈年、祈寿、禳灾、报恩、求雨、去病等各个方面(2)、甲骨文的制作与内容占卜的程序:①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