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微专题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25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8——冲积扇【知识整合】1、冲积扇的成因2、冲积扇结构示意图扇顶(扇根):沉积物颗粒大,土壤肥力低,地下水位高,埋藏深。
扇缘:沉积物颗粒小,土壤肥力较高,地下水位浅,有可能出露形成泉水。
3、冲积扇为什么适宜发展农业【小结】冲积扇形成的基本条件:堆积物、流速减缓。
冲积扇的成因 流出山口地形坡度减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出山口以上大量泥沙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有河流、洪水流出 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更肥沃疏松; 海拔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不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海拔较高,受洪水的影响小,洪涝灾害少;基本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冲积扇的主要特点:①堆积物颗粒直径由往下游方向逐渐减小;①等高线特点(如右图);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①可能存在时令河,边缘还有常年河;①冲积扇农业发达,但主要在外缘地区,人口、聚落页主要分布在外缘。
【典例剖析】指出下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参考答案】冲积扇(洪积扇)(2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2分),流速减缓(2分),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2分)。
【解题思路】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流速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教材原文呈现: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
这类问题是要我们对过程进行描述,不同地貌的形成应首先明确它分布在什么位置,受何种作用力和作用形式,最终形成什么地貌。
冲积扇专题教案教案标题:冲积扇专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冲积扇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地理特征。
2. 掌握冲积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并解释冲积扇对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冲积扇的地理特征,引发学生对冲积扇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冲积扇,以及他们对冲积扇的认识。
知识讲解:3. 介绍冲积扇的概念,即由河流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地形。
4. 解释冲积扇形成的原因,包括河流的侵蚀力和沉积力之间的平衡。
5. 分析冲积扇的地理特征,如平坦宽阔的地势、河流分布和沉积物的组成。
案例分析:6. 提供一个真实的冲积扇案例,例如中国的黄土高原,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冲积扇特征和形成原因。
7. 引导学生思考冲积扇对当地农业、水资源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小组讨论:8.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其他冲积扇案例,并分析冲积扇对该地区的影响。
9.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
概念巩固:10. 组织一个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冲积扇的理解程度。
11.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附近有冲积扇的地区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
13.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冲积扇的案例和研究成果。
教案评估:14.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冲积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5. 收集学生完成的小测验和参与实地考察的报告,评估他们对冲积扇的掌握程度。
教案扩展:16.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邀请地理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探讨冲积扇的相关知识。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冲积扇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地理特征。
他们将能够分析并解释冲积扇对环境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培养分析和合作能力,并加深对冲积扇的理解。
实地考察和拓展活动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第十七章山麓-洪积相TZ1新疆依奇克里克卫照本章重点1、冲积扇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2、干旱和湿润型冲积扇沉积模式第一节山麓—洪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类型一、基本特征1、山麓-洪积相的概念由大大小小的许多冲积扇和山麓坡积、坠积物质组成的、位于山麓部位的陆相沉积加拿大维多利亚湖2、冲积扇形成的过程*强烈的构造运动;*明显的物理风化作用;* 干热气候和山区洪水作用;*快速水流作用和地形坡度变化;*水流流速变慢和沉积物快速沉积3、冲积扇发育的有利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地貌)2)气候条件(干、湿)3)构造作用(强、弱)4、冲积扇基本特征1)山麓处锥形沉积体2)剖面为楔形、透镜状3)沉积厚度变化大(1-8000m)4)单个或群体出现5)沉积物类型和沉积面积依赖于构造、气候和物源气候分类:干旱型和湿润型干旱型:岩性粗、厚度大、面积小,河流作用不太明显湿润型:岩性较细、厚度较薄、面积大,河流作用较明显根据气候条件不同,可将冲积扇划分为:湿润型冲积扇、干旱型冲积扇向上变细向上变粗垂向层序渐细,河槽有砾石扇根-扇缘渐细沉积物分布定向迁移变化频繁河床分布格局缓,<1.50陡,30-100坡度50-140km 1.5-8km,最大25km 扇体半径常年河流间歇性河流河流性质湿润型冲积扇干旱型冲积扇类型二、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1、二种沉积过程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泥流、泥石流等重力流1、二种沉积过程暂时性水流形成的牵引流-水携沉积物;泥流、泥石流等重力流-泥石流沉积物二、四种沉积类型水携沉积物-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重力流沉积物-泥石流沉积物1)河道沉积形成:暂时性河流切割、充填沉积形成特征:沉积物粒度粗,分选差,成层性较差,发育冲刷面2)漫流沉积形成:河床末端漫出流水、沉积物呈席状特征:砂泥间互沉积,交错层理或块状,透镜体3)筛状沉积形成:砾石级沉积物沉积,渗透性好特征:分选较好的砾石,块状,充填物少4)泥石流沉积形成:泥、砂、砾混杂,密度大、粘度大特征:沉积物粗细混杂,分选极差,块状一、冲积扇的亚相划分扇根亚相扇中亚相扇缘亚相第二节冲积扇沉积模式第二节冲积扇沉积模式冲积扇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亚相其他名称二、冲积扇亚相一般特征扇根:多沉积泥石流和河道沉积;扇中: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扇缘:漫流沉积(植被)粒径和沉积构造规律性变化干旱型冲积扇干旱型冲积扇沉积物(据Bluck,1967)(a)泥石流沉积物(b)漫流沉积物(c)(d)河床沉积物润型冲积扇德克萨斯范霍恩湿润型冲积扇沉积特征扇根扇中扇缘德克萨斯范霍恩湿润型冲积扇沉积特征辫状河通常发育于洪积扇前方,但也可独立出现,不与之伴生。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
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扇的规模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
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
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
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
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
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
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其纵剖面形态与河床一致呈现下凹形,横剖面为上凸形。
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
干旱区冲积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为四部分∶活冲刷区,死冲刷区,荒漠砾石铺盖区和未分离的砂和砾石区。
冲积扇的岩石碎块上常有荒漠岩漆,这是一种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层。
大部分人认为,因为岩漆可溶于水,其存在证明这些岩石碎块在近2,000年内没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没。
微专题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考点+微专题集成讲练辑洪积扇多由季节性河流在洪水期形成,一般呈现完美的扇形,如同张开的一把扇子,有扇顶、扇中、扇缘,甚至还有扇骨——呈放射状展开的分支河流。
下图示意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洪积扇(俯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昌马洪积扇形成完美扇形的原因是()①扇缘前端受地形阻挡②河流展宽、分叉③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④地表多风化碎屑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与扇缘相比,扇顶()A.径流量更小B.昼夜温差更大C.透水性更差D.实际蒸发量更大黄淮海平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然而并非所有土地都具有优良的农业生产条件,有高产田和中低产田的分布差异。
下图为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分析黄淮海平原高产田集中分布在()A.滨海平原B.中部冲积平原C.山前洪积—冲积平原D.丘陵地带4.沿a-b、c-d两线的地形剖面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A.B.C.D.浅水三角洲是指在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大型古湖盆中十分典型。
下图示意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不同沉积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b→e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A.流水作用相对强度增大B.形成过程中气候均长期严重干旱C.湖平面升降幅度在变大D.沉积物总厚度越来越薄6.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中的沉积层()A.泥砂颗粒前缘粗后缘细B.泥砂的分选性较差C.沉积物的磨圆度较差D.砂质少、泥质多7.长期以来地质学家高度重视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勘探,其原因可能是该地()A.地下水质优良B.油气藏量丰富C.土壤肥沃深厚D.地质构造稳定北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北坡,中游河段发育了系列古河道,古河道1、2、3分别在距今(以1950年为基准)7471年、7434年、5706年被遗弃。
研究发现,图中河道变迁与金塔南山地壳活动和区域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河道3沉积物粒径大于古河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