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
- 格式:pdf
- 大小:158.78 KB
- 文档页数:2
河南农业2023年第13期
必造成过量施用氮肥、施肥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发生,虽然化肥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但长期过量施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二)大量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在肥料市场的主要肥料品种中,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等均为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长期大量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这些化肥中的阳离子可以交换出大量的氢离子,导致氢离子增加,促进土壤酸化。
(三)不合理施用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作为一种化学制剂,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能预防一些农作物因为缺铁而导致的黄化病,但也能使土壤酸化。
(四)使用有机肥越来越少
近年,大部分农民缺少积造农家肥的积极性,商品有机肥成本又太高,一些耕地连续多年不施有机肥,导
地的治理效果。
(四)合理深耕深松
使用大型农机具至少保持3年1次深耕深松25~30 cm,加深耕层,促进土壤熟化,增加活土层,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功能,促进有机质分解,综合提高土壤pH,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
(五)实行休耕轮作
针对土壤酸化比较严重的地块,在农作物种植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为下一茬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也可以倒茬轮作,倒茬轮作能够改变连作致使土壤养分失衡的情况,达到调节土壤养分、抑制土壤酸化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素芳)
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
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
(本栏目由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支持)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壤改良方案第1篇土壤改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土壤质量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农田土壤存在酸化、盐渍化、有机质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针对具体地块的土壤特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土壤改良方案,对提高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降低土壤盐分,减轻盐渍化程度。
(3)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活动。
(4)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
2. 原则(1)因地制宜,针对性强。
(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4)综合措施,注重实效。
三、地块概况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地块位于我国北方某农业大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2. 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地块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土壤肥力状况中等偏下,存在以下问题:(1)土壤酸化,pH值偏低。
(2)盐渍化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3)有机质含量不足,微生物活动较弱。
四、改良措施1. 调整土壤酸碱度(1)施用土壤调理剂,如石灰、钙镁磷肥等,提高土壤pH值。
(2)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缓冲性能。
2. 降低土壤盐分(1)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2)施用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盐分降解。
(3)种植耐盐作物,提高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
3.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1)增施有机肥,如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
(2)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来源。
(3)实施轮作、套作制度,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4. 优化施肥措施(1)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
(2)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锌、铁等。
(3)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组织实施1. 政策支持(1)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2)建立健全土壤改良技术体系,推广示范项目。
南方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的pH值降低,土壤呈酸性,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南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两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南方土壤酸化的原因及改良措施。
一、自然因素1. 降雨量过多: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硫酸会形成酸雨,进而影响土壤的酸碱度。
2. 地形独特:南方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地势较高,易受酸雨侵蚀,导致土壤酸化。
3. 土壤质地:南方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土壤酸化指数较低,容易受到酸雨侵蚀。
二、人为活动1. 过量施用化肥:南方地区种植业发达,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
2. 长期种植酸性作物: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适宜种植酸性作物,长期种植容易导致土壤酸化。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南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快速,大量的建设活动导致土地的破坏,进而加重了土壤酸化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南方地区的土壤酸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的酸碱度,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改良措施1. 合理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腐熟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酸度。
2. 栽植碱性植物:适当增加栽种碱性植物,如紫花苜蓿、燕麦等,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的pH值。
3. 覆盖秸秆:适量使用秸秆进行土壤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壤酸化现象。
4. 农业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循环利用,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通过堆肥的方式将有机废弃物还原为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和酸碱度。
5. 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推广生态农业,实行绿色种植,减少化肥施用,增加中性植物的栽培比例,有效减缓土壤酸化速度。
以上所述是南方土壤酸化的原因及改良措施的概要分析,针对土壤酸化问题,需要政府、农户和科研机构多方联合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引言在当今社会,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我国的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
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以及主要的退化土壤改良要点,对于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土壤退化状况(1)退化类型我国的土壤退化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多种类型。
这些退化类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土层变薄等问题,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地域分布土壤退化在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丘陵区。
西北地区主要存在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东北地区主要存在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
3.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水土保持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要采取加强植被覆盖、构建梯田、修筑护岸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的生态恢复。
(2)盐碱地改良对于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排盐解碱、引淡排盐、施用有机质等方式进行改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酸碱地调整对于酸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灌溉调pH值、施用石灰、施用腐植酸等方式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中和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总结与展望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退化问题的监测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政策,积极推动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个人观点对于我国土壤退化问题,我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测,同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遵循合理施肥、合理耕作,从源头上减少土壤退化的发生。
我国土壤问题现状调查一、我国土壤酸化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区,一是热带、亚热带地区,二是温带地区。
北欧和北美的酸化问题主要发生在灰化土上,而我国的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热带、亚热带地区和云贵川等地,面积约为2.04×108hm2,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大部分土壤的pH值小于5.5,其中很大一部分小于5.0,甚至是4.5,而且面积还在扩大,土壤酸度还在升高。
目前我国南方黄红壤地区已成为世界上除北美和欧洲之外的第3大酸雨区。
我国耕地总面积18.26亿亩,其中中低产田13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由于酸雨、施肥不合理、耕种不科学等原因,南方、东北以及东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加剧。
且酸化面积有逐渐增大、酸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稳产高产,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pH平均下降了约0.5个单位,相当于土壤酸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
经济作物体系土壤酸化比粮食作物体系更为严重,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同样出现了酸化,南方大部分地区、胶东半岛和东北部分地区土壤酸化尤为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根据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902万个土壤样品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全国耕地土壤酸碱性(pH)下降0.13~1.3,平均下降0.8个单位。
我国40%的耕地土壤处于pH 6.5以下,其中pH 4.5以下有1.8%,pH 4.5~5.5之间有15.85%,pH 5.5~6.5之间有22.7%。
全国查明pH4.5以下的耕地面积2285万亩,前10 位的省份有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西省、重庆市、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
全国查明pH5.5以下的面积2.26亿亩,前10 位的省份依次为湖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重庆市、福建省、山东省。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化肥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田土壤酸化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的现状、科学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调控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田土壤酸化的成因和危害,然后探讨了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包括酸化机理、监测评价、风险评估等方面,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包括土壤调理、肥料合理使用、农业管理措施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农田土壤酸化问题的理解,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进展,并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农田土壤酸化的科学问题农田土壤酸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土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其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酸化机理:深入研究土壤酸化的发生机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包括酸化过程中土壤pH值的变化、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等。
影响因素:需要全面分析农田土壤酸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种植方式、施肥习惯等。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导致土壤酸化的程度和速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间差异。
酸化后果:土壤酸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酸化土壤对作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有助于评估酸化的生态风险。
调控策略:针对农田土壤酸化问题,需要开发有效的调控策略。
这包括改变施肥方式、推广耐酸作物品种、采用土壤修复技术等。
然而,这些调控策略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成本、可行性、环境风险等。
监测与评估:建立农田土壤酸化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于掌握土壤酸化的动态变化、评估调控策略的效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土壤酸化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加强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研发。
农田土壤酸化涉及多个科学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土壤酸化治理改良措施1. 引言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值下降,酸性物质增加导致土壤酸性程度增强的过程。
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业产量减少等问题。
因此,对土壤酸化进行治理改良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 土壤酸化的原因土壤酸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原因:2.1 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和有机肥料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和有机肥料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从而造成土壤酸化。
2.2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的应用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增加土壤酸性物质的含量,进而引起土壤酸化。
2.3 过度灌溉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阳离子往下迁移,并带走大量的碳酸根离子,从而加剧土壤的酸化。
2.4 天然因素天然因素如降雨酸化作用、火山喷发等也会导致土壤酸化。
3. 土壤酸化治理改良措施3.1 石灰施用石灰是常用的土壤酸化治理材料之一。
石灰施用可以中和土壤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
常用的石灰有石灰石、生石灰和石灰粉等。
3.2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的酸化程度。
3.3 酸性肥料合理使用合理使用酸性肥料,避免过量施用,可以减少土壤酸化的发生。
在使用酸性肥料时,应注意控制肥料的用量和施用频次。
3.4 调整土壤灌溉水的pH值通过调整土壤灌溉水的pH值,可以减少阳离子迁移和碳酸根离子的流失,从而减轻土壤的酸化。
3.5 抑制土壤酸化的微生物技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技术,如磷酸溶菌酶的应用,可以降解有机酸,中和土壤酸性物质,改良土壤pH值。
4. 结论土壤酸化是一个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但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改良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石灰施用、有机肥施用、合理使用酸性肥料、调整土壤灌溉水pH值以及微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都可以在土壤酸化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河南农业2018年第8期(上)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主办一、土壤酸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一)影响作物产量土壤的正常pH 值应在5.5~7.5,过度施用化肥的地方,土壤的pH 值不到4,连马铃薯都生长不出来。
一些蔬菜基地,由于酸化造成土壤板结,即使浇水也很少渗透进土壤中,这自然会影响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影响产量。
在酸化土壤里播种的小麦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和出苗。
轻度酸化麦田的小麦,3片叶以后开始发黄,4片叶以后分蘖迟缓,冬前分蘖少;重度酸化麦田的小麦,出苗以后就发黄,分蘖困难,冬前常会出现单根独苗。
“黄、稀、矮”是酸化麦田冬前和早春的典型症状,群众形象地称之为“斑秃”。
后期小麦群体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一般减产20%~50%,严重者会绝收。
(二)重金属超标土壤酸化会造成生长植物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从而影响食品安全。
酸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中钙离子流失,酸化的结果会导致铅、镉、铬等重金属离子的活性提高。
这些重金属离子经土壤进入植物中富集,而人一旦食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会将重金属摄入体内,长此以往,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三)病虫草害严重发生小麦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大棚蔬菜线虫病严重发生,恶性杂草“臭荠”严重发生。
香蕉裂果,苹果粗皮病、果树流胶病等都是由于土壤酸化造成的。
二、土壤酸化的原因及过程(一)氯化铵氯化铵是一种速效氮素化学肥料,含氮24%~25%,易溶于水,吸湿性比硫酸铵大,易潮解,是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铵中的铵离子被作物吸收后,氯离子就留在土壤中,在酸性土壤里氯与氢结合成为盐酸,会增加土壤的酸度。
在石灰性土壤里,氯和钙结合生成氯化钙;在排水良好的土壤里,氯化钙易于被雨水或灌溉水淋洗掉;在排水不良的土壤或干旱地区土壤里,又会因氯化钙的积累而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对作物生长不利。
(二)氯化钾氯化钾施入土壤以后,钾呈离子状态存在,它既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也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土壤酸化原因、危害及改良措施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物丰收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
比如土壤的严重酸化问题,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我国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影响到作物的品质。
一、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指的是在自然与人为条件下,土壤的酸度明显增强,土壤pH值下降,进而形成酸性土壤,影响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中养分的形态,降低养分的有效性,促使游离的锰、铝离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
一般通过pH值来进行表示土壤酸化的严重性:pH值4.5酸性极强;pH值为4.5~5.5强酸性;pH值为5.5~6.5酸性。
二、土壤酸化原因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强降雨强降雨的影响下,土壤中的盐离子会被水过滤。
水和空气中的氢离子被土壤吸收,取代原有的盐离子,导致土壤酸化。
2、土壤风化土壤风化作用强烈,会产生大量的盐基离子,但是强烈降水量或长期大水漫灌,土壤中的钙、镁、钾等盐基离子大量淋失,致使酸离子含量增加,导致土壤酸化。
3、农药和化肥不合理施用除草剂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影响了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加速土壤酸化。
化学肥料,尤其是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钾、硫酸铵等钾肥、氨肥等,这些肥料的施用会在土壤中出现沉积,从而加重土壤的酸化问题。
化肥的大量施用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因此需要根据土壤条件及时的作补充,以保证土壤的缓冲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正常。
4、不合理耕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产量增长的同时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造成大量元素被植物吸收之后,没有及时的进行休养生息或者轮作,导致土壤越发的贫瘠,生产中的不合理耕作。
5、工业污染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的任意排放,直接或间接导致土壤酸化。
煤炭、天然气、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经氧化后形成含有硫酸或硝酸的酸雨,会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含量增加。
三、土壤酸化危害4、土壤酸化改良措施土壤酸化的改良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平衡施用营养元素、施用pH调节物等措施实现。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我国南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促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吸收累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
但因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清,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预测的研究不足,酸化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红壤酸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酸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酸化指土壤pH 值不断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不断增加的过程,它是伴随土壤发生和发育的一个自然过程,主要由碳酸和有机酸离解产生氢离子(H+)驱动。
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比较缓慢,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高强度人为活动的影响,土壤酸化的进程大大加速,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酸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为活动对酸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大气酸沉降和不当的农业措施。
过去40年,研究人员已对酸沉降影响下森林土壤酸化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对农田土壤酸化的研究相对滞后。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技术措施。
1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现状与危害1.1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现状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林业生产潜力巨大,是经济作物和粮食的主产区。
但由于该地区主要分布酸性土壤,随着近年来大气酸沉降不断加剧和化肥的过量施用,这一区域土壤酸化速度显著加快,土壤酸化和肥力退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
据21世纪初调查,我国亚热带地区301个农田采样点土壤的平均pH值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5.37下降至5.14(粮食作物种植土壤)和5.07(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湖南祁阳定位试验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期单施化肥20年后土壤pH值由5.7下降至4.5。
我国酸性土壤面积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强酸性土壤(pH 值2.3 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达到一定程度(一般pH值在5.5 以下),会对作物产生酸害,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甚至减产。
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DB41/T 1792—2019),新野县农业农村局对上港乡2017—2018年土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新野县上港乡有3 864.84 hm 2耕地,pH 值>6.5的未酸化土壤面积为0 hm 2;pH 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面积为3647hm 2,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94.36%;pH 值4.5~5.5的酸性土壤面积为217.84 hm 2,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5.64%;pH 值<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为0 hm 2(见表2)。
由此可见,新野县上港乡的耕地整体处于微酸性NH 4+或加重了土壤酸化。
Na +、K +等一从而造成土壤酸化。
化与迁移,以酸性降水(pH 值<5.6)和干沉降等形式降落至地表,从而使土壤酸化。
六、土壤酸化的改良对策(一)合理施肥,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量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肥料效应、土壤理化性状与供肥性能,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化肥的养分比例与用量,在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同时,抑制土壤酸化。
(二)科学选择肥料品种选用中性肥料和碱性肥料,如磷酸二铵、钙镁磷肥、硅钙钾镁肥、尿素等。
避免施用酸性肥料。
(三)施用石灰改良剂pH 值在4.5~5.5的土壤,每两年施用粉状石灰750~ 900 kg/hm 2,或施用pH 值为10左右的土壤调理剂1次。
3 647217.8403 864.84未酸化土壤微酸性土壤酸性土壤强酸性土壤合 计>6.55.5~6.54.5~5.5<4.594.365.640100河南农业2020年第6期(上)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须根的生长情况看,处理1、处理2、处理3的须根分别增长了49.75%、51.82%、55.08%,对照仅增长了室大棚草莓根系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本次试验没有涉及,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试验研究。
黄腐酸液肥对草莓根系的影响试验29.8132.7820.5723CK51.8255.0812.8734.2136.313.23.43.71.25066221.8521.445.83.516.7(四)加强环保通过控制工矿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防止氮肥过量施用和施肥后覆土等措施,减少和阻断导致人为土壤酸化的渠道。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酸化土壤是指土壤PH值过低,大部分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酸化土壤改良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管理技术,通过调整土壤PH值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抗逆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关于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方案。
了解酸化土壤的原因。
酸化土壤通常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如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缺乏有机质的补充、过量灌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微生物活性降低,重金属积累等问题。
接着,选择合适的改良措施。
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和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改良措施。
常见的酸化土壤改良技术包括增施石灰、有机肥料、磷肥、微生物菌剂等。
增施石灰是最常见的一种改良方法,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用量和施用时机。
在施用石灰等改良措施时,应根据土壤PH值和作物需求确定施用量,通常每亩施用石灰300-500公斤。
施用时机一般选择在农作物生长的冬季或早春季节,以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的溶解和吸收。
要注意改善土壤的供养能力。
除了改善土壤PH值外,还需要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栽种绿肥作物、合理轮作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结构。
每年进行土壤测试和监测。
酸化土壤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检测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确保土壤肥力和酸碱平衡的稳定性。
通过持续的改良和管理,可以逐步恢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持续的改良,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酸化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希望以上介绍的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方案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酸化土壤是指土壤pH值低于7的土壤,通常是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过度灌溉、不适当施用有害的农药和肥料等原因导致的。
中国重庆地区土壤酸化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在中国重庆地区,土壤酸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酸化不仅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还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土壤酸化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一、土壤酸化的原因1.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中国重庆地区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导致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的情况。
过量的氮、磷、钾等化肥会降低土壤的pH值,加剧土壤酸化的发生。
2. 大规模农药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普遍使用农药。
这些农药中的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加速土壤酸化的过程。
3. 不合理的灌溉水质:重庆地区以河流灌溉为主,灌溉水中含有过多的溶解性盐类,这些盐类在土壤中积累,形成了离子交换能力降低的情况,导致土壤酸化加剧。
4. 大气污染物沉降:随着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大气中的酸性沉降物质会与下雨时的水分一同进入土壤中,使土壤pH值下降。
二、改善土壤酸化的措施1. 合理施肥:重庆地区农业生产应从过量施肥转变为合理施肥。
通过进行土壤测试,科学调整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肥料的投入量,降低土壤酸化的风险。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核心理念是生态健康,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有助于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缓解土壤酸化的问题。
3. 水质净化技术:加强灌溉水质的治理,使用处理过的水源进行灌溉,减少盐类的积累,提高土壤的盐碱化抵抗能力,从而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
4. 大气污染治理: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减缓大气污染对土壤的酸化影响。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标准的监督,促使其采取更环保的生产工艺。
5. 土壤改良措施:采取土壤改良措施,例如添加石灰、有机质等物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重庆地区土壤酸化的问题主要源于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水质以及大气污染物的沉降。
要改善土壤酸化,需要采取合理施肥、推广有机农业、水质净化技术、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土壤改良等综合措施。
土壤酸化如何改良,改良土壤用生石灰还是熟石灰可以用化学物品调节PH值,施用一些碱性物品,通过中和反应降低土壤的酸性,比如施用生石灰、碱渣、氯化钙等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产量有大幅上升,土壤无法修养恢复养分的平衡,因而导致土壤贫瘠和酸化。
在使用化肥时,如果施用方式不当,大量使用酸性肥料肥或偏施氮肥,也会造成土壤酸化。
一、土壤酸化如何改良1、可以使用化学物品调节土壤的PH值,比如施用一些碱性物品,通过中和反应降低土壤酸性,碱性药品可以选择生石灰、碱渣、氯化钙等。
也可以往土壤中添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有很大缓冲性,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改良土壤环境。
2、土壤酸化的原因有很多,随着现在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产量在大幅上升,实而且现在已经现了长季节栽培和反季节栽培,这样就导致作物对土壤养分的摄取在增加。
有些土壤全年无歇,养分持续消耗,长期下去土壤无法恢复养分平衡,就造成了土壤贫瘠和酸化。
3、为了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化肥的使用是必然的。
有些种植户在使用化肥时,施用方式不当,比如大量使用酸性肥料肥、偏施氮肥等,这不仅会造成土壤酸化,还会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减弱土壤缓冲能力。
除了这些大气污染所形成的酸雨也会对土壤酸化起到一定作用。
二、改良土壤用生石灰还是熟石灰1、改良土壤一般用熟石灰。
熟石灰具有碱性,改善酸性土壤的效果会比较明显,一般改良酸性土壤的材料用石灰比较多,而且也有很多方法使用。
熟石灰能与H+(氢离子)反应,从而中和土壤的酸性,生石灰就没有这一效果。
因为生石灰在改良土壤时需要和水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之后还是会变成熟石灰,虽然性质是一样的,但是效果没有那么好。
2、熟石灰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作用效果比较明显、高效。
所以这样一来与同样效果的其他材料相比,熟石灰的改良成本是比较低的。
3、多余的熟石灰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因为它可以自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中性的碳酸钙。
碳酸钙呈中性,不溶于水,溶于盐酸,是比较常见的物质。
万方数据
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
作者:李潇潇, 夏强, 任立, 刘智峰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刊名:
现代园艺
英文刊名:Modern Horticulture
年,卷(期):2011(9)
被引用次数:2次
1.黄昌勇土壤学 2000
2.徐仁扣我国降水中的NH4+及其土壤酸化中的作用 1996(03)
3.杨昂;孙波;赵其国中国酸雨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999(01)
1.张东.扈强.杜咏梅.付宪奎.侯小东.窦玉青.刘新民植烟土壤酸化及改良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烟草科学 2013(5)
2.周娟.袁珍贵.郭莉莉.屠乃美.易镇邪.李海林.江巨鳌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改良措施[期刊论文]-作物研究 2013(1)
引用本文格式:李潇潇.夏强.任立.刘智峰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期刊论文]-现代园艺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