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喷洒时间:为防除一年生杂草,可在4-6片杂草叶片上施药,对于多年生杂草,可在萌芽和开花期施药。
剂量:取决于杂草的种类和生长。
喷涂技术:喷涂后12小时内不会下雨。
添加剂:按水总量添加0.1%洗衣粉。
用于分配的水:当药剂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1,草甘膦的使用方法1.喷涂时间(1)由于草甘膦是一种用于茎和叶的杀菌导电剂,因此它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
只有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且可以附着足够量的药物,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一般小区,一年生杂草防治,当杂草完整并有4-6片叶子时,为多年生杂草防治,可在萌芽和开花期进行。
在特定时间内,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用量(1)在此期间,可以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来确定。
通常,使用10%的草甘膦来防治以下三种杂草,即洋地黄,狗尾草(Setaria Setaria),草地早熟禾和牛膝。
合适的剂量是约50倍。
对于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40倍,而用于控制Festuca,Scirpus scissori等的合适的剂量是液体的约30倍。
(2)用10%草甘膦水剂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剂量为药液的50倍,并防治多年生杂草。
适宜剂量为药液的40倍,喷施30倍液即可控制小灌木丛,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3.喷涂技术(1)喷雾应均匀,周到。
(2)喷涂前检查天气预报,喷涂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重新喷涂。
(3)在大风天不宜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到周围农作物,造成农药破坏。
(4)进行定向喷雾时,有必要降低喷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利于定向喷雾。
(5)喷洒时应注意无露杂草的时间。
4.添加剂在草甘膦溶液的制备中,可以根据水的总量添加0.1%的洗衣粉,可以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5.配水由于草甘膦在接触土壤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时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草铵膦具有活性高、吸收好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草甘膦可以单独使用,但配方使用效果更好,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以及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等问题。
一、草甘膦常用技术配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
使用时直接进行喷雾即可,能防除出土的多种杂草,同时它对作物比较安全,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生长期内杂草的危害。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
在作物定植前可以采用喷雾法使用该药剂,这个配方对于多年生杂草很有效,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3、41%草甘膦(40-80克)加乙羧氟草醚。
使用时可以在作物定植后进行喷雾,此配方比较适合用于农田免耕时,对于一般的阔叶杂草有很大防除效果。
二、如何提高草甘膦药效1、草铵膦+草甘膦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每亩地使用250g的40%草铵。
草甘膦水剂或者是100-150ml的39%草铵。
草甘膦水剂兑水15kg稀释后,在杂草株高10cm处喷雾。
桃树、葡萄、香蕉等浅根作物以及移栽蔬菜,玉米,甘蔗等谨慎使用。
2、草铵膦+2甲4氯①如果是果园除草,可以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每亩地使用170-250ml的28%2甲。
草铵膦水剂兑水30-50kg稀释后,均匀喷雾。
②如果是非耕地除草,可以在杂草旺盛生长时期,每亩地使用200-300ml的28%2甲。
草铵膦水剂兑水50kg稀释后,均匀喷雾。
三、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注意事项1、草铵膦一般可以在播种前和作物苗后期使用,作物刚出苗时一定不能使用,在多雨季节杂草会长得比较快,因此在这时除草可以增加用药量。
2、天气特别干旱时可以适当增加用药量,因为干旱的天气会加快药剂挥发速度。
3、使用草铵膦时要注意二次稀释,确保药液均匀,打药时要打均匀、打透,这样药效才能发挥到最佳。
四、草铵膦有什么作用1、草铵膦被喷洒到杂草上时,可以迅速通过茎叶被吸收入体内,并且依赖杂草的蒸腾作用在木质部进行传导。
喷洒时间:为防治一年生杂草,在杂草叶上喷洒4-6片。
对于多年生杂草,在芽期和开花期施用杀虫剂。
用量:视杂草种类及生长情况而定。
喷洒技术:喷洒后12小时内不下雨。
添加剂:在总水量的基础上加入0.1%的洗衣粉。
分配用水:当药剂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应使用水。
草甘膦的应用1如何使用草甘膦1喷洒时间(1)由于草甘膦是茎叶的杀菌导电剂,对尚未出土的杂草没有控制作用。
只有当杂草的叶子长得更多,并能附着足够数量的药物时,草甘膦才能获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2)在一般群落中,一年生杂草得到控制。
当杂草完好无损,有4-6片叶子时,多年生杂草在出芽开花期得到控制。
在一定时间内,当雨后杂草的叶子上没有灰尘时,喷雾效果会更好。
2剂量(1)在此期间,可根据杂草种类和生长情况确定。
一般用10%草甘膦防治洋地黄、狗尾草、蓝草和牛膝草三种杂草。
适宜剂量为50倍左右。
艾蒿、车前草、日本莎草等的适宜用量约为液体的40倍,而防治羊茅、剪刀草等的适宜剂量约为液体的30倍。
(2)用10%草甘膦水防治一年生杂草,适宜用量为药液的50倍,防治多年生杂草。
适宜用量为液体的40倍,喷施30倍液可控制小灌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三。
喷涂技术(1)喷雾要均匀、周到。
(2)喷洒前查看天气预报,喷洒后12小时内不要下雨,否则需要再次喷洒。
(3)不宜在大风天喷洒,以免药液随风飘落在周围农作物上,造成农药损害。
(4)在进行定向喷射时,需要降低喷嘴或在喷嘴处安装一个小塑料碗,以便于定向喷射。
(5)喷洒时注意无杂草时间。
4添加剂在草甘膦溶液的配制中,可根据总水量加入0.1%的洗衣粉,增加溶液的附着力,提高防治效果。
草甘膦的应用5配水由于草甘膦与土壤接触时会降低其活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必须使用干净的水,而不是脏水或带有泥浆的浑水。
6增加喷洒时间为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可适当增加喷洒频率。
为防除羊茅、莎草等恶性杂草蛾类,首次施药后每隔30天喷洒一次,以达到良好的防除效果。
草甘膦用途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常用于农田、园艺和草坪等地的杂草防控。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特定酶的活性,从而阻断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达到除草的效果。
草甘膦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在农田中进行杂草防控。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杂草的生长,它们会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草甘膦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农作物的竞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农田,草甘膦也被广泛应用于园艺领域。
在花卉和果树的种植中,杂草同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草甘膦可以通过喷洒或施用到土壤中,抑制杂草的生长,保持园艺作物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对于花卉的观赏价值和果树的产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草甘膦还被广泛应用于草坪的维护管理。
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杂草的生长会影响草坪的美观和使用效果。
草甘膦可以在草坪上喷洒,抑制杂草的生长,保持草坪的整洁和绿色。
这使得草坪能够更好地承受人们的活动和天气的影响,延长草坪的使用寿命。
除了以上的主要应用领域,草甘膦还可以用于森林和公共绿地的杂草管理。
这些地区通常面积较大,杂草生长较为猖獗,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草甘膦的使用可以提高除草效率,节省人力物力,保护和维护这些重要的生态环境。
然而,草甘膦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草甘膦对于不含目标酶的植物和生物是相对安全的,但对于一些敏感的植物和生物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剂量,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
其次,草甘膦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后续的作物种植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草甘膦后需要注意土壤管理和农作物轮作,以减少其对后续作物的影响。
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田、园艺和草坪等领域的除草剂。
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持园艺作物的生长环境,维护草坪的整洁和绿色,以及管理森林和公共绿地中的杂草。
然而,在使用草甘膦时需要注意合适的时间和剂量,并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以减少对非目标植物和生物的负面影响。
综述专论庹保华*高风李永刚韩庆文陈冠焱摘要: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灭生性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概述了IDA 法和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的主要成分,总结了草甘膦的主要回收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甘膦除草剂母液回收方法中图分类号:TQ 4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T1672-8114(2013)03-001-07(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前言草甘膦又名N-(膦羧甲基)甘氨酸、农达,化学式C 3H 8NO 5P ,难溶于甲醇、乙醇等一般有机溶剂,25℃~10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介于1.2~13.6g ,具有较强酸性,可与碱液反应生成水溶性盐类。
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研制成功,为IDA 法(亚氨基二乙酸法)合成途径。
我国于1987年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成功研制出甘氨酸-亚磷酸二甲酯合成路线,并很快实现工业化[1]。
草甘膦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小,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的灭生性除草剂,作用部位和机理为植物所特有,被认为是低风险的除草剂。
此外,草甘膦与土壤接触后很快与土壤中的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从而失去活性,现有报道表明草甘膦在土壤中残留时间最长不超过174d [2-5],对土壤中的种子及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因而迅速成为全球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之一。
目前全球产能约120万吨,其中在中国注册登记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的草甘膦企业产能约72万吨。
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三乙胺、草甘膦、甘氨酸、亚磷酸、增甘膦(或双甘膦)、甲醇、甲醛及高浓度盐的生产废水,国内草甘膦生产厂家主要将母液进行浓缩除去部分盐分,然后投加草甘膦原粉,配制成10%草甘膦水剂进行销售。
由于长期施用含有大量无机盐的10%水剂,引起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水剂中的甲醛、增甘膦(或双甘膦)等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2009年2月农业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第1158号公告,明确规定有效成分含量30%以下的草甘膦水剂在2009年底前全部停止生产,已生产的水剂于2011年底前停止销售和使用。
草甘膦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草甘膦(Glyphosat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草甘膦的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草甘膦首次于1970年代问市,由美国农业化学公司(Monsanto)所研发。
它主要通过干扰植物体内的芽分裂酵素,阻碍其生长发育,从而实现除草的效果。
与传统除草剂相比,草甘膦不仅能有效杀除广谱杂草,而且对许多农作物具有相对较好的耐受性。
因此,草甘膦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除草管理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草甘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园林、林业和工业等。
在农业方面,草甘膦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除草管理中。
在园林和林业中,草甘膦被应用于公共绿地、园艺和林木的除草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持绿地的整洁和景观效果。
在工业方面,草甘膦被用作铁路、道路及工地等生活和工作区域的除草剂。
草甘膦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芽分裂酵素EPSP合成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该酶是植物体内的一个关键酶,参与了芽分裂酶对花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了植物体内的破裂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
草甘膦与该酶结合后,阻碍了破裂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导致植物细胞的死亡和生长发育的抑制。
近年来,对草甘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相关的许多新发现和争议不断涌现。
一方面,一些研究表明,草甘膦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草甘膦残留可能对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等造成毒害;草甘膦还可能对有益昆虫、鸟类和蜜蜂等造成间接伤害。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认为,草甘膦的毒性相对较低,正常使用下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危害。
针对草甘膦的应用和研究,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政策和立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例如,欧盟在2017年重新批准草甘膦使用时,对使用量和残留限值进行了严格的约束。
除草剂草甘膦在桑园中的应用技术圆桑蚕专栏除草剂草甘膦在桑圃中的应用技术钟健江秀均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661101杂草是桑园的一大危害,与桑未出土的杂草无效.所以其最佳用1~2次.树争肥水争阳光争生长空间.夏秋药时间要根据杂草在桑园中的生长2,用药注意事项雨季过后,桑园中杂草丛生,除草一情况而定,一般桑园中杂草覆盖面(1)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直是桑园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劳积超过50%,杂草高l0—30厘米,但喷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药液喷在桑动力成本的增加,手工除草费工费须在杂草开花结实之前.叶和枝干上,否则会引起桑树生理时且斩草不除根,杂草很快又长出(2)用药天气.注意天气变化.障碍.如果不小心喷在桑叶上,应立来危害桑园.最好选择无风的晴天或阴天用药,即摘除被喷叶片.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灭生性广应避免雨天用药或用药后半天内下(2)避免桑树枝条发芽阶段用谱除草剂,具有内吸性,可被植物茎雨.草甘膦在喷药6~8小时内如遇药.叶吸收向下输导,能杀死多年生杂雨水淋洗会降低药效.(3)喷药前注意天气变化,应草的地下根茎,对4o多科的植物有(3)用药浓度及剂量.草甘膦避免雨天用药或用药后半天内下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是茎叶除草剂,遇土壤易产生"钝雨.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化",失去活性,配制时不能用浑浊(4)60天内不松土,以充分发其杀草速度较慢,施药后7—10天开水或井水.用药浓度一般在2%挥其内吸传导作用.始见效,表现为叶片逐渐枯黄变褐,4%,要根据杂草的种类,密度和繁(5)草甘膦不宜与其他除草剂地下部分腐烂,最后植株枯死.嗓园茂程度灵活施用.在配药液时需加混用,以免降低活性.中使用草甘膦除草,能起到省工,省人用水量0.2%0.3%的表面活性(6)草甘膦对金属有腐蚀性,力,降低成本的效果,除草可达90%剂,如洗衣粉或洗涤剂,可以提升除贮存与使用时尽量用塑料容器.以上,并且低毒,低残留,是桑园优草效果.对一二年生杂草,如马唐,(7)施药后,应将喷雾器清洗良的化学除草剂.莲子草,千金子等用l%左右的稀释干净,以免使用同一台器械喷施杀1,草甘膦除草的技术要点液,用量每亩控制在50—60千克.杂虫,杀菌剂等而产生药害.残余的药(1)最佳用药时间.草甘膦为草叶面灰尘较多时,用药量应适当液不要倒进鱼池中.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用药时只有喷加大.为除尽桑园杂草,可以在第一到植物绿色部分其效果才显着,对次喷药后,隔上406o天再喷药药到病除,盲目加大比例,达到增产佳.对一次用不完的药品,如漂白很多因素的影响,必须了解病原,选增效.粉,防僵粉,石灰等,留着下次用时,择药物,合适的浓度,作用时间及消6,以昧取药和以价取药.为了又不妥善保管,时间一长,药物挥发毒的温度湿度等,只有正确使用才降低劳动强度,保护人体健康,科技快,药效降低,蚕农就不管它有效无能提高防,消效果.首先对症购药,部门千方百计降低药品的毒性,减效,责任尽到就行.做到不乱买药;二是合理用药,走出少刺激性气味,探求高效,低毒,安总之,坚持养蚕善后的大环境人,兽药用误区;三是认真按产品使全的蚕药,但一些蚕农购买蚕药时,消毒,是养好蚕,制好种的必备条用说明配制浓度;四是不以"价和要求药味刺鼻,价格低的药为首选件.消毒效果是肉眼看不到的,一旦味"购药,正确使用,既注意使用条药,或者是药价越高,效果越好;而不彻底,遇到合适的环境,病菌就会件,又注意防,消效果,坚持预防为没有气味的药价格再便宜也不会迅速蔓延,使生产遭受损失.因此,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贯穿整个养蚕要,他们认为是假药,实在是对蚕药消毒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药量,方过程.药效的一种误解.法和条件来进行,不论是那种消毒7,药品保管不善,使用效果不品或方法,它们的消毒效果都受到(栏目责编汪元欣) 胡桃芝麻桑叶丸:胡桃仁60克,芝麻60克,桑叶60克,将以上3味共捣如泥作成丸,每丸重5克.每日2次,每次1丸,连服5日.此方有补益肝肾之功效.。
草甘膦的介绍及其使用其他名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学名:N-( 膦酰基甲基) 甘氨酸,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
剂型:10% 、20% 水剂。
理化性质:纯品为非挥发性白色固体,比重为0.5 ,大约在230 ℃左右熔化,并伴随分解。
25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 ,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其异丙胺盐完全溶解于水。
不可燃、不爆炸,常温贮存稳定。
对中炭钢、镀锌铁皮( 马口铁) 有腐蚀作用。
包装:( 1 )原药:采用塑料编织袋内衬塑料袋包装,每袋净重25 公斤、600 公斤;( 2 )制剂:200 升塑料桶包装,净重200 公斤;或按照客户要求包装。
国内:800g ×15 瓶致病机理: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丙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而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的种子和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对人、畜低毒,对鱼类、鸟类和天敌安全。
毒性:草甘膦属低毒除草剂,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 为4300 毫克/公斤,兔急性经皮LD50 >5000 毫克/公斤。
对兔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和刺激作用。
草甘膦在动物体内不蓄积,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和水生生物毒性较低,对蜜蜂和鸟类无毒害,对天敌及有益生物较安全。
应用范围:为非选择性的内吸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和灭生性。
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并传导全株,使杂草枯死,在土壤中迅速分解,只能作茎叶处理,对 1 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均有效,如白茅、香附子等。
适用于果园、茶园、桑园、林木、农田等作物以用休耕地、田边、道路、铁路等防除 1 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作用特点: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1.1 概述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是一种关键的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以控制杂草的生长。
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并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草甘膦基因的定义、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抗除草剂草甘膦在农业中的使用与应用范围,并对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讨论。
最后,文章将总结并评价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要讨论的主题及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草甘膦基因的定义、发现、结构以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部分将回顾抗除草剂草甘膦在农业中的使用历史背景,并对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探讨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
第四部分将重点讨论草甘膦基因对环境及非目标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并探索环境友好型抗除草策略。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草甘膦基因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强调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及其作用机制,并深入探讨其在农业中的使用与应用范围。
同时,本文将评估和讨论草甘膦基因对环境及非目标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环境友好型抗除草策略。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有关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的全面理解,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 草甘膦基因及其作用机制:2.1 草甘膦基因的定义和发现:草甘膦基因是一种能够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
它最初在细菌中被发现,并被转化到了许多作物中,以增强对这种常见除草剂的耐受性。
通过对该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草甘膦对植物的影响,并开发出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2.2 草甘膦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草甘膦基因由一系列编码特定蛋白质序列的DNA片段组成。
这些编码区域决定了该基因产生的特定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称为EPSP合酶。
化学反应机理在草甘膦合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原理和过程的科学分支,对于草甘膦合成这一重要化学反应而言,了解并应用其反应机理是有效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草甘膦合成中常用的反应机理,并探讨其在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一、草甘膦的概述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具有高效、低毒和广谱性等优点。
它的合成一直是化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
草甘膦的化学名为N-(磷酰甲基)甘氨酸,其合成主要依赖于多个关键中间体的反应。
二、反应机理的研究草甘膦合成中的关键反应包括亚氨基甲腈缩合反应、气相联胺反应和脱保护反应等。
这些反应的机理研究对于草甘膦的高效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1. 亚氨基甲腈缩合反应机理亚氨基甲腈缩合反应是草甘膦合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反应中,亚氨基甲腈与甲磺酸反应生成亚氨基甲腈盐酸盐,然后盐酸盐与磷酰二氯化反应生成草甘膦的前体。
该反应机理已经广泛研究,可以实现高产率和高选择性的合成。
2. 气相联胺反应机理气相联胺反应是草甘膦合成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用于合成亚氨基甲腈。
该反应是通过将氨气和甲醛在载体上催化反应得到亚氨基甲腈。
研究表明,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对于亚氨基甲腈的产率和纯度具有重要影响。
3. 脱保护反应机理脱保护反应是草甘膦合成的最后一步,用于去除保护基,得到最终的草甘膦产物。
常用的保护基有丙酮基和还原保护基等。
该反应需要合适的脱保护试剂和反应条件,以保证高收率和纯度。
三、反应机理在合成过程中的应用了解草甘膦合成中的反应机理可以帮助优化合成路线、改进实验条件,并提高产率和产物纯度。
同时,反应机理的研究也为新型草甘膦类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
1. 反应条件的优化掌握草甘膦合成的反应机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反应步骤优化反应条件。
例如,在亚氨基甲腈缩合反应中,可以调节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溶剂体系和反应温度,以提高产物纯度和收率。
2. 新型草甘膦类化合物的设计通过理解关键反应步骤的机理,可以设计出具有类似作用的新型草甘膦类化合物。
草甘膦的使用: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性能极强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广泛应用于果园、林地、休闲地和农田杂草防除。
草甘膦对40多科的植物有防除作用,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
豆科和百合科一些植物对草甘膦具有较强的抗性。
剂型为10%水剂。
使用技术如下:(1)果园除草:草甘膦一般通过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传导,接触幼树基部褐色部分不会造成伤害,因此在果园化学除草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因而用药量也不同,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藜、繁缕、猪殃殃、苍耳等为主的园地,每亩用10%水剂400- 500毫升;以车前草、小飞篷、白洒蒿为主的果园,每亩用10%水剂600~700毫升;以茅草、狗牙根、芦苇、刺儿菜、蛇莓、莎草、水蓼为主的果园,每亩用10%水剂1000毫升左右。
一般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每亩对水30~40公斤,对杂草茎叶进行均匀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将药液溅在树叶上,以免发生药害。
(2)林地除草:草甘膦在林业上适用的树种有水曲柳、椴树、云杉、冷杉、红松等,也用于杨树幼林抚育,主要用于休闲地、荒山、荒地造林前灭草。
一般杂草的防除用量参照果园除草,灌木丛的防除用量应加大到每亩用10%水剂1.5~3.0公斤。
一年生杂草在草高10厘米时用药,多年生杂草为主的地段,在草高30~45厘米生长旺盛时用药。
灌木在落叶前两个月用药。
(3)农田除草:①大豆对草甘膦具有一定抗性。
用草甘膦茎叶喷雾,防除大豆寄生性杂草--菟丝子。
在大豆菟丝子转株危害期,用10%水剂400--450倍液,对发生区喷雾,用药液量一般以大豆叶片湿润药液不流失为准。
②利用特殊的用药方式和作物与杂草种子萌发出土的时差,可使草甘膦获得选择性,例如当棉花现蕾期或玉米喇叭口期,可在行间用加罩的喷头进行定向喷雾,防除棉田或玉米田杂草。
③一些作物因种皮太厚,播种后出苗时间较长,其间若杂草大量发生,而又不宜中耕除草时,可在作物出苗前用草甘膦进行除草。
正确使用草甘瞬的方法和经验(发布日期:2008-12-12 11:41:29)浏览人数:403农民提出的有关草甘麟除草剂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在:一是反映草甘騰除草剂虽然除草效果好但是有时在使时其药效差异很大;二是如何才能充份发挥草甘勝除草剂效果;三是在使用草甘腓除草剂时对农作物的安全问题。
草甘瞬作为除草剂目前使用量大、除草效果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但它在使用时仍要讲究一定的技术性,稍不留心,容易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施用草甘腓除草剂时药效为何有差异。
草甘肠是一种有机麟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又名为农达、镇草宁。
杀草广谱、灭生性强,在土壤中无残留,广泛应用于免耕田化学除草和林、果园的定向除草,能杀死地面生长的各种杂草,但对地下萌芽未出土的杂草无效。
草甘騰除草剂对40多科杂草都有防效,包括单子叶、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杂草及灌木、藻类、蕨类等。
农民朋友反映的草甘瞬除草剂除草效果不一致问题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观察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耕作方式不同药效会有差异。
使用草甘麟除草剂最好用于免耕播种。
于作物播前1-3天喷药,为抢季节播种也可在喷后播种。
播前用药因药物不与作物种子直接接触,不会影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而除草和抑草效果均优于翻耕。
免耕没有将土壤里层的杂草种子翻到表土层,因而杂草种子难以发芽,一旦作物成长封行后,杂草种子和幼苗因见不到而不能萌发生长。
因此草甘勝除草剂用于免耕地的除草效果就会好于翻耕地。
二是杂草不同生育期用药,药效会有差异。
草甘麟是吸传导型除草剂,所以要在杂草生长最旺盛时用药。
在时间上一般在3-10 月,在植物学特性上,应以开花前用药最佳时期。
一般来说一年生杂草有15厘米左右高度、多年生杂草有30厘米高度、6-8片叶时喷?是最迁宜的。
不考,虑杂草的生育时期,待杂草老化后再盲目喷药除草,当然就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了。
在作物行间除草,当作物植株较高与杂草存在一定的落差时,用药效果较好且安全。
苣荬菜是一种多年生恶性杂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危害小麦、大豆、玉米等旱田作物。
近年来,由于大豆连作普遍、土壤耕作次数减少且无防除苣荬菜的特效药,导致大豆田苣荬菜的危害日趋严重。
本试验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应用于大豆田,探讨了草甘膦在大豆田的安全用药时期,初步研究了草甘膦对苣荬菜的防除技术。
田间小区和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草甘膦在大豆苗前应用的安全用药时期及土壤含水量、用药剂量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1)草甘膦正常用量(1845g a.i./hm~2)条件下,在大豆苗前的安全用药时期为子叶未展开之前但用药量进一步提高安全用药时期提前(2)土壤含水量在40%以下对草甘膦安全用药时期无影响。
盆栽试验条件下,利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苣荬菜叶龄大小、芽根长度及草甘膦用药量同芽根死亡长度之间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苣荬菜叶龄、芽根长度、草甘膦用药量对芽根死亡长度的影响都很显著,当苣荬菜处于8叶龄,草甘膦用量为2827g a.i./hm~2时,芽根死亡的最大长度为36.40cm。
盆栽试验条件下,利用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助剂APSA-80对草甘膦杀死芽根长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助剂APSA-80,增加了草甘膦杀死苣荬菜芽根的长度。
防除3叶龄苣荬菜时,草甘膦1845g a.i./hm~2杀死芽根的长度为15.61cm,当添加0.28%的APSA-80后,草甘膦1845g a.i./hm~2杀死芽根长度的最大值为31.05cm。
盆栽试验条件下还对不同助剂对草甘膦防除苣荬菜除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助剂对草甘膦防除苣荬菜的效果均有提高,但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SA-80增效作用最显著、油类助剂HASTEN次之,有机硅类助剂SILWETL-77增效作用最不明显。
大豆田草害,特别是一些多年生杂草较难防治。
它们的根芽在生长季节随时可以萌发,且地上部分除掉或根茎切断时,还能能再生根、茎较深,对铲蹚等机械操作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除草剂对茎叶和生长点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却不能杀死整株,反而刺激起萌发出大量侧芽或根蘖,已成为大豆田主要恶性草。
除草剂草甘膦的性质及环境行为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草甘膦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其性质及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对草甘膦的性质及其环境行为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提高除草剂使用的科学性和环保性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草甘膦的基本性质进行介绍,包括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分析草甘膦在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包括其降解途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同时,本文还将对草甘膦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探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本文还将对草甘膦的环境行为调控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来降低其环境风险。
这些策略包括改进除草剂使用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环境监管等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草甘膦性质及环境行为的综述,为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草甘膦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草甘膦,化学名称为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是一种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其分子式为C3H8NO5P,分子量为07。
草甘膦在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粉末,无味,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醚、氯仿等。
在酸性环境下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
草甘膦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强烈的除草活性。
作为一种有机磷化合物,草甘膦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还可以通过抑制植物体内5-烯醇丙酮莽草素-3-磷酸酯(EPSP)的合成,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在物理性质方面,草甘膦呈白色或略带浅黄色的无定形粉末,具有吸湿性。
其熔点约为230℃,热稳定性较好。
草甘膦的水溶性较高,易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这使得它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分布能力较强。
草甘膦应用技术研究目前草甘膦应用浪费问题严重,本文对国内外草甘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施药最适期的选择,施药技术,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合理混用技术等进行了论述,以其得到更经济、更广泛的应用。
草甘膦是性能优异的除草剂品种之一,自1974年在美国获得登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96~1997年,以草甘膦为主的有机磷类除草剂,年平均销售额达到了22亿美元。
目前,草甘膦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仍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中国是草甘膦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年生产原药约2万t(折纯),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草甘膦以其杀草谱广,毒性低,在杂草体内易于吸收和传导,对环境生态安全等优点,仍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美国孟山都等公司投入巨资,研究出了抗草甘膦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等一系列作物,进一步促进了草甘膦广范围使用[1,2]。
然而,在草甘膦等农药的使用过程中,药剂的利用效率很低,在许多情况下未取得应有的防治效果[3~9]。
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25﹪的农药因使用不当而浪费,在我国则高达60﹪。
如何提高农药的应用技术,充分发挥农药的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草甘膦是典型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应用技术要求较高。
现将目前国内外对草甘膦应用技术的。
研究综述如下。
1最适施药期的选择在多年生杂草防除时,只有药剂最大量地传导到地下根茎组织,才能起到彻底的除草效果。
草甘膦在杂草体内的传导是随光合产物从韧皮部输导到生长代谢旺盛的部位,属于由“源”向“库”的输导[9]。
多年生杂草生长前期,地上部植株生长迅速,有机物消耗多,而叶面积小,光合效率低,有机物由下而上传导为主。
生长中后期地上部生长减慢,消耗小,光合效率提高,光合产物由上向下传导。
Bowmer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植株大小对草甘膦吸收与传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的植株(11对叶)14C-草甘膦传导至根茎中的总量明显多于小的植株(5对叶)[10]。
江国铿研究表明,草甘膦防治荻的效果8月份施药优于6月份施药[11]。
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的效果也是3叶期施药最佳。
徐声杰总结了草甘膦在森林防火带清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其中施药的最适期为4~6月[12]。
因此,多年生杂草生长中后期施药有利于药剂向下传导,是使用草甘膦的最佳时期[12]。
在我国,施草甘膦时对杂草生育期的选择往往不够重视,是未取得杂草最佳防除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讲究施药技术施药技术对草甘膦除草活性的发挥影响很大。
药液浓度和雾滴大小对于药剂的吸收与传导有关。
Bowmer研究了两种雾滴大小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中的吸收与传导影响。
结果表明有效药剂高浓度(5.03g·L-1)细雾滴(20μl)更有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吸收率比对照增加16﹪,但往地下根茎的传导量与有效药剂低浓度(1.06 g·L-1)粗雾滴(1.0μl)差异不大[10]。
Liu S和Robert研究了草甘膦在杂草中(Populus tremuloies)的吸收与传导,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草甘膦的吸收与传导量均增加[8]。
对水量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Stahlman研究了喷液量为93、187、374、561 kg·hm24个条件下,草甘膦防除阿拉伯高粱(Sorgbum bicolor)的效果。
温室及田间的试验结果表明,以93 kg·hm2的喷液量除草效果最好[7]。
孙锡治试验表明,草甘膦防治白茅时,每667 m2药液量15 kg的效果明显优于30 kg和60 kg的效果。
因此,草甘膦宜采用高浓度、细雾喷施,才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3,6,13]。
在我国,施药时每667 m2的对水量往往在60 kg以上,未能取得最佳的除草效果。
3发挥最佳药效的环境条件温湿度、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的发挥。
研究表明,气温从24℃提高至35℃时,宿根高粱对14C-草甘膦的吸收量增加1倍。
Klevorn研究了土壤温度为7、12、18℃条件下14C-草甘膦在匍匐冰草中的分布,结果表明7℃时基芽中草甘膦的量少,18℃时最多,但14C草甘膦向根茎中传导的量在土温12℃时最多[14]。
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延长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湿润时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和传导。
空气相对湿度从40﹪增至100﹪时,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和传导量约增加3~6倍,狗牙根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也明显加快[15]。
土壤含水量少,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代谢,因而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传导。
Klevorn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从33﹪、22﹪、15﹪下降时,14C-草甘膦从匍匐冰草叶片吸收的量和向基部传导的量均随之下降[14]。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药效的原因是引起气孔的关闭和光合能力的下降,伴随内源激素和膜功能的变化。
因此,在气温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大、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药有利于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发挥。
施药用水的水质明显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Stahlman与Phillips报道,0.01 mol·L-1的铁离子显著降低草甘膦(0.56 kg·hm2)对高粱的生物活性。
铝离子的影响与铁离子相似。
锌离子与钙离子比铁离子影响小。
镁离子的影响中等。
而钠离子与钾离子则无影响[7]。
因此,应用硬度大的水来稀释药液时,会降低草甘膦的药效,克服水硬度影响的办法是在药液中加入一些硫酸铵,其机理是可以阻止比草甘膦异丙胺盐活性更低的草甘膦盐的形成。
4合理混用技术草甘膦通常难以与其他除草剂混用。
O'Sullivan与Kossatz报道,溴苯睛、麦草畏、甲羧醚、氯溴隆、草净津与草甘膦混用时活性下降,而与草甘膦前后分别使用或液滴不重叠时无拮抗作用。
原因在于其混合后物理或化学不相容性[16]。
Selleck和Bairol报道,敌草隆、氨三唑无论与草甘膦混用或与草甘膦前后分别使用均降低草甘膦除草效果,其拮抗原因在于改变了草甘膦在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作用。
硫酸铵对草甘膦具有增效作用。
Aleen报道了用匍匐冰草、香附子、大豆、马铃薯试验时硫酸铵对草甘膦的增效作用。
Fernandez用烟草叶片研究了硫酸铵对草甘膦吸收的影响,表明硫酸铵在实验最初30 min内促进了药剂的吸收,而后24 h内表现出较慢、较稳定的吸收。
草甘膦药液中加入1.25﹪~10﹪(占用水量)的硫酸铵,可明显提高草甘膦防除白茅的效果。
植物生物调节剂影响草甘膦的生物活性。
Waldecker研究表明,在马利筋(Aselepias syriaca)基芽用1mmol 6苄氨基嘌呤(BAP)处理3 d后进行14C-草甘膦处理,14C-草甘膦向基芽积累的量比对照高出7倍[15]。
2,4-滴与14C-草甘膦混合处理田施花(Convolvulus arvensis),促进了草甘膦的吸收以及往地下根部的积累[16]。
仇明华研究表明,三十烷醇(0.02 mg·kg-1)与草甘膦混用后能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活性[17]。
5 我国草甘膦的应用情况及使用建议草甘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首先在茶园、桑园、果园等应用得到推广普及。
在棉花、甘蔗等高杆作物中采用定向喷雾技术也得到了较多应用。
90年代以来,随着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草甘膦在免耕、少耕、直播等栽培方式中使用进一步增多。
此外,在水域杂草及非耕地杂草的治理中该药也是主要使用的药剂。
据估计,1995年我国草甘膦的应用面积就已超过了666.7万hm2 [12]。
各地在试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应用技术仍有一些方面需注意。
(1)施药时应选择最有利于药剂输导的杂草生育期和环境条件。
尤其防除多年生杂草时,宜在叶面积较多的生长中后期施药,杂草苗太小会降低对地下根茎的控制效果。
因此,宜在土壤含水量充足时施药有利于药效发挥。
(2)喷液量问题。
以前一些学者认为药液喷湿整株杂草效果最好,但现有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杂草体内传导性能好,只需大部分茎叶接触药剂即可全株受害。
且对水量少可充分发挥助剂降低药液表面张力等作用,减少水中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减少药液的淋失。
因此可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除草效果更为理想。
每667 m2的喷液量以不超过15 kg为宜。
(3)施药器械的选择。
现行喷雾用喷头多为1.0 mm的孔径,低容量施药须相应的调整喷头的孔径,如选择孔径为0.8 mm的喷头。
当然,细喷头施药应注意药液的漂移造成附近农作物的药害。
(4)草甘膦可混性比较差。
目前较为明显可以混用的有硫酸铵、2,4-D、调节膦等。
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须谨慎,以免降低药效。
参考文献:[1] 苏少泉.除草剂品种发展近况[C].第十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1997,14~20.[2] 张微.治理抗性杂草新措施—抗除草剂作物[J].农药译丛,1997,(4):18~22.[3] 屠予钦,袁会珠,黄宏英,等.农药的科学使用问题与农药应用工艺学[J] .植物保护学报,1996,23(3):275~280.[4] 张朝贤,胡祥恩,钱益新.国外除草剂应用趋势及我国杂草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植物保护学报,1997,24,(3):278~283.[5] 周卫平.让农药使用更有效[J].农药世界,2001,23(2):33~35.[6] Knoche M.雾滴直径和喷雾量对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J].杂草科学,1996.(1):36~39.[7] Stahlman P W,Phillips W M.Effects of water quality and spray on glyphosate p-hytotoxicity[J].Weed Science,1979,27(1):38~41.[8] Liu S, Gamphell R A. Aborsp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glyphosate in aspen (Po-pulus tremuloies Michx.) as influenced by droplet size,droplet number andherbicide concentration[J].Weed Science,1996,44:482~488.[9] 刘支前.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机理[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2,3:226~229.[10]Bowmer K H.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of 14C-glyphosate in Alternanth- eraphiloxeroides (Mert.) Griseb.(Alligatorweed) I. Rhizome conc- entrationrequired for inhibition[J].Weed Research.1993,33:53~57.[11]江国铿.几个明显影响草甘膦药效的技术措施[J].植物保护,1990,4:35~37.[12]徐声杰,黎桂潮,李锦权,等.草甘膦应用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广东林业科技,1998.(3):27~33.[13]Klevorn T ,Wysse D.Effect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glyphosate andphotoassimilate distribution in quackgrass(Agropyrom repens)[J].Weed Scie- nce,1984,32:402~407.[14]O'Sullivan P A, Kossatz V C. Influence of picloram on Cirsium arvense (L.)Scop. control with glyphosate[J].Weed Rearch,1982,22(5):251~256. [15]Waldecker M A.Chemical physical effect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glyphosate incommon milkweed(Asclepias syriaca) root buds[J].Weed Science,1985.33:605~611.[16]Flint J L, Barrett M. Effect of glyphosate combination with 2,4-D of dicaambaon field bindweed(Convolvulus arvensis)[J].Weed Science,1989.37:12~19.[17]仇明华.草甘膦与三十烷醇混用的除草效应[J].杂草科学,1994,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