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8
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meiotic division)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与有丝分裂(mitotic division)不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数目并未改变染色体数量。
减数分裂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阶段,它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meiosis I)和第二次减数分裂(meiosis II)。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阶段的具体过程。
第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最主要的一次分裂。
在减数分裂开始之前,细胞需要经过DNA复制过程,这样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都会被复制一次,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第一次减数分裂发生在两个连续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减数分裂的前期,染色体开始变得可见,并且配对成为一对。
对于每对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于母亲,另一个来自于父亲。
这个对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叫做联会(synapsis)。
在联会的过程中,有丝管网络(microtubule network)在染色体上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叫做联会亚巴(synaptic complex)。
这个亚巴帮助染色体配对,并保持着它们的位置。
接下来,在减数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继续配对并形成一个重要的结构叫作茎(bivalent)。
茎由两个配对的染色体组成,并通过联会亚巴来连接。
这个结构允许染色体之间的交换DNA的片段,这个过程叫作交叉互换(crossing over)。
交叉互换的结果是,每个配对染色体上的两条DNA链变得不同,这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在减数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在茎的连结点上分离,但仍然相连。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的线粒体膨胀,形成了两个染色体的结构,叫作发丝体(chiasmata)。
这个膨胀体帮助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末期分离。
在减数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最终分离,形成两个新的细胞,这两个细胞都含有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这两个细胞称为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一整套不同的染色体。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概念分析:范围:有性生殖生物时期: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2.生殖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能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产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早期细胞,特殊体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包括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可以由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转化而来。
4.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又称为配子。
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配对联会现象。
(例外的情况:性染色体,X与Y)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是一种过程。
(此时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每条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四分体是联会之后的结果。
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两只手,一个手掌掌为一个染色体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包括:间期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又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是独立出来的,并不包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中。
10.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2种精子(染色体数:n)11.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减数分裂的各个口诀
减数分裂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它通过将一个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来简化计算过程。
以下是减数分裂的口诀:
1. 减数分裂,一分为二:
减数大的个位要借,个位小于被减数保留。
2. 减数分裂,十位注意:
十位借十位,十位小于个位要借上百位。
3. 减数分裂,百位难借:
百位小于十位要借千位。
4. 减数分裂,千位保留:
千位大于百位,千位不能借。
这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更加顺利和准确。
根据口诀的指导,我们可以先从个位开始判断是否需要借位,然后逐位借位,最后保留各位数,并完成减法运算。
(完整版)减数分裂课件•减数分裂基本概念与意义•减数第一次分裂详细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详细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变化规律探讨目•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于减数分裂研究录减数分裂基本概念与意义01定义及生物学意义定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其结果是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精子和卵细胞),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生物学意义通过减数分裂,生物体实现了遗传物质的重组和分配,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基础。
DNA 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细胞适度生长。
间期前期Ⅰ中期Ⅰ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和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准备分离。
030201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后期Ⅰ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
末期Ⅰ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前期Ⅱ03末期Ⅱ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形成配子。
01中期Ⅱ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02后期Ⅱ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染色体行为与遗传物质传递染色体行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历了复制、联会、交叉互换、分离和自由组合等复杂行为,确保了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和重新组合。
遗传物质传递通过减数分裂,亲代的遗传物质被分配到子代配子中,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重组。
这为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同时,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和重组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减数第一次分裂详细解析02前期I:染色体凝集和联会现象染色体凝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开始凝集,变得粗短,这是为了准备进行联会。
联会现象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这个过程称为联会。
联会是减数分裂的重要特征,确保了遗传物质的正确分配。
中期I: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四分体排列在中期I,四分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准备进行分裂。
此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四分体的结构和数量。
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对象:进行的生物。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4)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一)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1、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2、精原细胞(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由有丝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3、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特点:精原细胞的体积,染色体,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连接。
结果:精原细胞—————→(2)、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前期:联会形成(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
相关的概念:a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和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另一条来自。
b联会:两两配对的现象。
c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个着丝点、条染色体、个DNA分子,染色单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细胞中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结果:初级精母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征:前期:染色体不再复制,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分裂, 分离成为两条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结果:2个次级精母细胞—————→(4)、变形阶段:精细胞——→(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长能摆动)(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①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
②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
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
总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和三个。
(三)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产生部位细胞质分裂方式有无变形分裂结果(四)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图表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表:(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DNA 分子数为2N)2、请画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点母细胞类型细胞分裂次数同源染色体行为子细胞数目子细胞类型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点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主要分裂时期图像识别:1、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极体前、中期后期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二看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Meiosis)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
过程减数分裂是由相继的两次分裂组成的,分别称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在这两次分裂之间一般有一很短的间期,不进行DNA合成,从而也不发生染色体复制。
由于细胞核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所以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Ⅰ前期比较复杂,减数分裂的许多特殊过程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因是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通常称为前期Ⅰ。
它又细分为:①细线期,染色质已集缩成细长的线状结构,每条染色体通过附着板与核膜相连,局部可见念珠状小节称为染色粒。
一般认为染色粒是染色线紧密地螺旋折叠的结果。
此期核的体积增大,核仁也较大。
②合线期亦称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
这种配对称为联会。
每对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它们在形态和遗传结构上是相似的。
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一般是从靠近核膜的一端开始,有时在染色体全长的若干点上也同时进行联会。
配对是靠两条同源染色体间沿长轴形成的联会线复合体实现的。
配对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
由于联会,细胞中的染色体由2n条单价体成为n条二价体,虽然DNA含量未变,但数目看起来减少了一半。
③粗线期,染色体明显缩短变粗。
因此,在一些染色体数不多的生物,此时可以看出细胞中有几个二价体。
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结合紧密,只在局部位置上有时可分辨出是两条染色体。
在有些植物,例如玉米,此期二价体的着丝粒、染色粒、异染色质区和核仁组织区都可以看清,因此利用这些特征和染色体长度可做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