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人生1.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是最高明的人2.能征服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人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4.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实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辨别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5.人在个人名利方面如不能知足就永远生活在烦恼中6.有智慧的人就能舍,能舍也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7.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8.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别人和外境。
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过失,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根源。
每个人最大的弱点,在于他自己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9.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心量有很大的关系。
念念都是为一切大众,决定成功;念念只想到自己的名闻利养,凡事损人利己,就注定失败10.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智慧德行1.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2.恭敬别人,就是庄严自己3.不耗时间批评别人,多花时间改善自己4.人生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傲慢5.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6.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7.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责去感化他。
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
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
不贪不争,福禄无边;争贪搅扰,罪过连城8.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9.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改错10.礼的精神,不外乎自卑而尊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大众相处,能够使别人不讨厌自己,这就是礼现代生活十则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福慧1.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2.对父母要知恩,感恩,报恩,对父母感恩的孩子最有福3.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4.为己烦恼,既愚昧又痛苦;为人着想,既明智又快乐。
事事往好处想的人,快乐奋发;处处往负面看的人,痛苦消沉5.尽多少本分,就能得多少本事6.人的不满与自卑,大都是从比较中产生7.人的快乐与幸福,大都是从感恩中获得8.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精进是无尽的能源,懈怠是隐形的危机9.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利莫利于喜舍,乐莫乐于好施10.贫困是磨炼志气的玉石,委屈是成熟身心的冬雪,逆境是考验人生的试卷,烦恼是成就人生的资粮让忍1.真正勇敢的人,应当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2.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3.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4.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5.能知足者,天不能贫6.能忍辱者,天不能祸7.能无求者,天不能贱8.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10.虚其心,受天下之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1.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2.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3.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4.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5.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的智慧养生篇1.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身上却病法2.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3.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4.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5.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爱欢喜多6.我们要养气,不要生气7.心神欲静,骨力欲动8.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9.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远离是非,那是纯善之心10.人生最大的隐痛就是嫉妒。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19主要内容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19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尊敬长辈:接待客人要先从恭敬心开始,拖鞋要放在客人马上可以穿的地方。
称呼长辈时不能直接叫名字,路上遇到长辈要积极的向前去问好、鞠躬,这是见面礼仪。
2. 读书与志向:读书应该志在圣贤,而不是只为了赚钱。
范仲淹读书的目的是要找到、要把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和只为了功名读书的人,念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3. 培养好习惯:教育要“慎于始”,孩子学习艺术、技能时,我们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观念。
同时,勿见能是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就可以无往不利。
递名片时,要双手递给别人,并且把可以看的那一面对着别人。
4. 修身养性:学会见人善就思齐,纵然相差很远只要坚持去做就会逐渐向他看齐。
见人恶要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
5. 心态平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嫉妒不贪婪,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
总之,《弟子规》中的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塑造幸福人生。
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心得体会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
在我的脑海中,时时萦绕着著名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陈大惠讲到的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妈妈对待儿子可以说是特别的“关爱”,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倒好一杯凉水给孩子喝。
恰好有一天妈妈加班回来晚了,妈妈也倒了一杯水给他,孩子一喝骂道:“那么热,想烫死我啊!”,说完就把热水泼在妈妈的脸上。
试问:这样的生活过得开心吗?这样的人生能说过得幸福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发生过类似的惨剧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啊、、、、、、长此以往,我们的家庭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我们的社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我不敢想象。
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那么造成这种悲哀的后果的人是谁呢?是我们的孩子吗?不是,而是我们的家长,是我们的家长肆意宠爱,太娇惯孩子了。
可见,我们的家长如果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会给我们的家庭、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迫在眉睫!二、学习《弟子规》,能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道德的约束,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
这次学习我被分配在和敬组,我们这一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头上还贴着止血贴,在第一天的小组分享时,老妈妈就给我们讲述了她家的特殊状况:他们一家五口来到这里,自己是个大学讲师,已经退休,几年前因肺癌做了手术。
老伴是个地质学院院士,七十多岁了还在上班,连走路都要扶着手杖。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时生了一个女儿,由于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山下乡,便放下五个月大的女儿让别人喂养。
有一次,女儿不幸高烧不退,造成弱智。
之后将她送到弱智学校就读,因而也能认字。
弱智女儿结婚后又剖腹生下个女儿,女婿好吃懒做,便离婚了。
如今的孙女上五年级,成绩很好,就是很懒惰、很不孝顺。
从小家人就对它百般宠爱,就像是弥补以前对她母亲的过失。
《弟子规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文档Experience document of "Di Zi Gui and happy life"编订:JinTai College《弟子规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文档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教师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
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
我知道这些xxx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习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平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
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
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
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近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
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
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2听后感摘要:1.引言:对幸福人生讲座的简要介绍及个人对其的期待2.讲座内容概述:讲座以《弟子规》为主题,讲解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的关系3.个人感悟:对《弟子规》的理解,认识到自身不足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4.讲座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学会爱人、爱自己,寻找快乐的途径5.结束语:对幸福人生讲座的肯定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展望正文: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2听后感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幸福人生讲座的第二讲,主题是《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关系。
在此之前,我对《弟子规》的了解并不深入,只知道它是古代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讲座中,讲师详细讲解了《弟子规》的内容,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陈旧、过时,而是包含了许多现代社会仍需遵循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不足。
对照《弟子规》中的要求,我发现自己在孝道、人际关系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愧疚。
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尽自己所能去孝顺他们。
此外,讲座还教导我们要学会爱人、爱自己。
这使我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需求,还要关心他人的感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世间的美好。
同时,我也学会了寻找快乐的途径,比如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不断充实自己等。
总之,这次讲座对我的影响深远。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努力践行《弟子规》中的教诲,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
我相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的人生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最后,我要对幸福人生讲座表示感谢。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瑰宝。
《弟子规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范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世经典之一,它是对于儿童教育和人生道德的重要指导书。
这本书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一本关于幸福人生的重要读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也对于如何过上幸福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书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谦以尊傲则劳,瞻以观其亲。
”这是对于家庭关系的教诲。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懂得尊重和孝顺父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幸福。
而对于兄弟姐妹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尽力关心和照顾他们,以和睦相处,共同成长。
谦虚、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只有保持谦逊的心态,才能广交朋友,相互帮助,有效地学习和成长。
其次,《弟子规》强调修养自己的品德和内涵。
书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语言简练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当父母或师长叫唤我们时,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并迅速行动。
这是对于言行一致的重要教诲。
只有自觉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书中还告诫我们要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毋庸置疑,知识是通向幸福的桥梁,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廉洁自律。
书中有句至理名言:“众善孝弟,而后儿女。
”意思是说,只有从小做好孝顺和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基础工作,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的品行决定了他的一生,只有正直、勤奋、诚信的品德,才能过上幸福的人生。
此外,《弟子规》还告诫我们要珍惜资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爱惜公共财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有懂得珍惜和节约,才能保护地球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最后,《弟子规》给予了我关于幸福人生的重要启示。
一个幸福的人生是建立在良好的品德、努力学习和奉献他人的基础之上的。
幸福并不是指拥有怎样的财富和地位,而是指心灵的富足和对他人的关爱。
《弟子规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弟子规是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由清朝康熙年间的王韬所著,是一本教导儿童如何做人的道德经典。
本篇《弟子规与幸福人生》主要就是我对弟子规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描述。
首先,弟子规教育了我自律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中,有许多规条都强调了养成自律和坚持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第一条规条就是“父母呼,应勿缓”,它告诫我们在父母召唤的时候要及时回应,不要拖延。
这条规条教会了我要及时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还有第十四条规条“上学迟,学堂闭”,它告诉我们不能迟到,不能逃学。
通过这一条规条,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通过这些规条的教导,我渐渐养成了自律和坚持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品行素质。
其次,弟子规教育了我尊敬长辈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在《弟子规》中,有几条规条都强调了要尊敬长辈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例如,第二条规条就是“父母教,须听从”,它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导,要遵循他们的意见。
第五条规条是“长者前,声要低”,它告诉我们在长辈面前要保持谦和的态度,要对他们表示敬意。
第十三条规条是“损上负下,言笑要适”,它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言语伤害他人。
通过这些规条的教导,我明白了尊敬长辈和关爱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通过我的努力,我渐渐养成了尊敬和关心他人的好习惯。
最后,弟子规教育了好学和向上的精神。
在《弟子规》中,有多条规条都强调了要好学和向上的精神。
例如,第八条规条是“课课精,神在其中”,它告诉我们要专心致志地学习,要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第十二条规条是“讲究文,有礼貌”,它告诉我们要注重修养和文化素质,要有礼貌待人。
通过这些规条的教导,我明白了要追求知识,要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通过我的努力,我养成了勤奋好学和追求进步的好习惯。
总之,《弟子规》教育了我自律和坚持、尊敬长辈和关爱他人以及好学向上的重要性。
我的《弟子规》躬行录
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要网上选选修课了,选取的时候看到一门很不解的课:《弟子规与幸福人生》。
开始的时候想来想去,也没啄磨透这几个字的意思,还一度地以为是不是这个课名有别字呢,一直到有一天,选修教材发下来了,书的封面很简朴,却让人觉得很有味道。
打开里面的内容一看,哦,原来是一本类似于很小的时候接触过的《新三字经》的书,专门教人做人的道理。
至此,我才对《弟子规》这部古人圣贤有了初步的认识。
其实一直从小到大,我都是比较喜欢语文的,特别是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我特别感兴趣,一方面,通过阅读古人的文字,可以让我知道一些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
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学习到古人给我们总结留传下来的人生哲理。
但是上了大学,由于我学习的专业不是文科,所以就再也没有机会接触文学了。
有时候还特别怀念高中时代上语文课时听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光,但终究在我们的必修课上,学校是不会为我们安排这些课了。
有的只是客观逻辑的数学,物理等,故当我知道弟子规是学习圣贤遗训时,心头不禁掠过一丝兴奋的感觉。
第一节课,我们接触到给我们上课的陈老师,她瘦瘦的,与许多其它与她同龄的女性不同,你在她身上找不到一丝化妆的痕迹,更不会有浓烈呛鼻的香水味了。
她身上穿的也不是什么名牌,都是一引起很普通的衣服,整洁而朴素。
看到这些,使人对她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在当今这个追求灯红洒绿的社会,她能不随大流保持着人性最纯朴的一面,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陈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独善其身,与她深受《弟子规》的圣贤教化不无关系,所以有时我会想:如果当今世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我们的社会风气可能都会有所改变了。
但想归想,如果要让人们放下手中创造金钱的工作去读这本书,恐怕就难了。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啊,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居然对它不闻不问,弃之街角,真的令人心酸啊。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纵横古今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财富,这些财富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但是传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只会欣然地去接受古人留下的物质,如故宫,兵马佣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但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精神财富呢,却视而不见,嗤之以鼻。
现在国际上不是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了吗?但令人心寒的是,我
们拥有无数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夏子孙啊,纵使你们自已先前不懂得珍惜就算了,而现在人家都提醒你们了,要你们去挖掘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但是你们却还在梦中,地地道道源于我们祖宗的端午节,这下可好了,你们中国人不要我日韩争着要,我就要把你们老祖宗的文化智慧遗产变成我们的财富……庆好,我们的国人还是有些识宝的人,最终还是把端午节给要回来了,但是还要有许多国家对我们的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瑰宝虎视眈眈啊,早在唐宋年代,日本等一些国家不是到我们家里取宝来了吗?外人尚且如此识宝,我们是否应冷静思考如何看管利用传承祖先的无价之宝呢?
而《弟子规》正是我们无数精神财富中的一颗明珠,它又叫《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全书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线索,教导我们在家,出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准则道理。
《弟子规》开篇即强调“孝”,可见孝在古人的眼中是何其重要,这在许多历史典故中都能体现出来,古代文人有多次考取功名而不中,但他却是有名的大孝子,恃奉母亲尽心劳力,这在周围是广为流传的,传着传着就传到了皇帝耳里,结里皇帝深受感动,产即饮点他做了大官。
因孝廉而得官禄,可见“孝”是何等重要。
除此以外,有一个现象在今天依然可体验出来,那就是儿女婚姻大事。
父母长辈均要求子女由长辈安排,否则即为不敬不孝,当然,到了今天,我们也不一定就要接受父母的包办婚姻,盲婚哑嫁是得不到幸福的,但我们也应在婚姻问题上多与父母沟通,也要充分尊重父母的意见,所以,我觉得,历史发展到今天,“孝”应当是双方面的,不仅仅是古代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毕竟父母也有错的时候,那作为儿子女儿是不是错也要去听从呢?当然不是,我认为“孝”也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父母也不能摆出一派大家长的姿态去要求子女尽听,而应放下架子,双方面平和交谈交换意见,这样,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今天恰恰有一部分人与“孝”相悖甚远,间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在校初中生迷恋网络,经常逃课到网吧度日,后来,他没钱了,向父母要,父母知道原委当然不肯给,还苦口婆心和他讲道理,谁知他非但不听教诲,还因这个问题起了争执,最后竟将母亲杀死。
这是一则令人非常痛心的消息,痛心之余我们也要
反思,为什么现在的子女竟会不孝到如此地步呢?我觉得,这跟我们的父母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如今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日渐增多,所以作为父母当然会对家中唯一的孩子痛爱有加,他要什么就给什么,他要一个你就给足两份,成为家里的小皇帝了,只要小皇帝高兴,就是要父母扒地扮马让他骑,父母也是二话不说的……长期这样下去,小皇帝长大了就变成大皇帝了,在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对的错的也是他说了算,做家长的根本没说话的余地……让我们回头想想:这是谁造成的呢?答案还是做长辈的,就因为他们对子女的溺爱,造成了子女的意识偏差,让他们不孝不叫了,值得深思啊。
父母受护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可溺爱,不能一味地从物质上去满足他们,精神上行为上去引导他们是更重要的。
我始终坚信人之初是性本善的,一个新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如何塑造这张白纸就要看父母的言行举止了,如果每个父母都能用《弟子规》之类的古圣贤来教导儿女,让他们懂理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我想信,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的。
《弟子规》第二强调的是“信”,何为信也?信在古代原意为专门为远行的人传递家书的人,所以信本意是对一类人的称呼,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信呢?诚实与可靠,试想想,我们出门在外与家里亲人们维系就靠一纸家书,不找个诚实可靠的人传递怎么能放心呢?所以,凡是被称为“信”的人,必定有足够的责任心,诚实且可靠。
后来“信”慢慢取代了家书,我们都把家书称作信了,同时还衍生出许多与信有关的词语:信任,相信,信用……
可悲的是,我们今天又多了一个与信有关的词语:信用危机。
它远远偏离了信的本意了,今天的人们奉行“利”字当头的准则,见到了大利益,自然也就看不见“信”的存在了。
当代有的大学生,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于是身学校银行货款,银行也给他们货款了,而且在校期间利息是不用他们付的,他们拿到了货款,不用再受学校几次三番的催款之烦,可以心安理得地完成学业,但是他们毕业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他们却完全忘记了偿还货款的事情了,身为大学生,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做到如此不信,让人无语啊,故违反承诺此为不信了。
三鹿集团,我国的一家乳业制品企业巨头,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竟在奶粉中添加过量的三聚青胺,危害了多少婴儿的生命,导致了多少幸福家庭的
破裂,为商不仁,掺假作假,短斤少两,此为不信也,再来看看今天的中国官场,大有大贪,小有小贪,为了钱财美色等利益,他们不惜出卖自已的人格,利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为犯罪分子们保驾护航,收受郁赂,玩弄权术,不去想想怎么为老百姓做实事,每天只顾吃喝玩乐,搓麻将,泡温泉,腐败到了极点,我本人是对这等无耻之徒恨之入骨的,所以,为官不仁,贪污腐化,辜负老百姓对他们的期望,此亦为不信也。
由此可见,信用危机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部分,有时候想候,自已每天一醒来就置身于一个无法逃离骗局之中,真的太可怕了,为什么古代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等“信”的境界呢?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人都去好好想想信之根本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拾了自已的东西能归还。
但同时,每个人拾到了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归还,这是一对非常矛盾的矛盾,如果我们都恪守“信”字做人做事,这样的矛盾也就不难解开了。
所以,总的来说,在学习《弟子规》的课程中,我也深受古圣贤的教化,也想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想过的道理,我相信,不有许许多多的像我一样的人,如果都来读读《弟子规》这本书,绝对会受益匪浅,受用一生的,所以,希望像《弟子规》这样富含人生哲理的圣贤能在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中广为传播,以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