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卡萨布兰卡》观后感

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卡萨布兰卡》观后感

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卡萨布兰卡》观后感
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卡萨布兰卡》观后感

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卡萨布

兰卡》观后感

六年级习作《卡萨布兰卡》是属于奥斯卡好莱坞黑白著名电影片。

主人公是rick——一个看似冷漠无情,生活乏味的男人,逃亡到了卡萨布兰卡,在此安居下来,开了一家咖啡店。

似乎是造化弄人,他碰上了旧时的情人——伊尔莎,而此时的伊尔莎已经公开和维克多成为名义上的夫妻,可是伊尔莎还爱着rick,造成了著名电影中少有的“三角关系”,最后,rick原谅了伊尔莎,伊尔莎与维克多登上了飞机,rick 与一名军官也建立了友好关系。牵扯到了救赎。伊尔莎救赎了rick,因为她使rick不再冷漠乏味,变得对生活有了信心、理想,同时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希望和光辉;rick救赎了伊尔莎,因为在最后时刻,为了伊尔莎逃离,杀害了一个高贵军官,同时他与雷诺上尉的友好关系明显可见——雷诺没有揭发rick。

《卡萨布兰卡》这部影片是以所在地名命名的,他们在这卡萨布兰卡走过了许许多多曲折坎坷的心里路程和蜕变过程,每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和缺点以及一直执着的,学会了忍让,学会了放弃,学会了祝福,因为祝福别人等于救赎了自己。

背景音乐是一首有名的思念型乐曲,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反复出现,催人泪下,整个剧情就是靠这个背景音乐完成的,靠着背景音乐回首,直到迷雾回荡。女主人公伊尔莎完全是自相矛盾,她一方面不愿意听这首使她悲痛欲绝的歌曲,一方面又爱听这首歌曲,似乎在整个过程中都在折磨自己的心身。与此同时,rick本一辈子也不愿意听到这首曲子,却因见到自己所爱的人早成他人之妻,痛不欲生,想了结掉自己,一边喝酒一边对汤姆说:“她受得了,我就受不了么?”这个音乐完全是可以把人带回以前的,所以,发展了剧情,增加了观众趣味,也是其得到奥斯卡奖的一个重要之处。

再来讲主人公rick(里克),是一名性情冷漠、不近人情、远离尘俗之人,当然,这是因为女主人公所造成的。他不听女主人公伊尔莎的解释,小孩子气地回绝了她,独饮闷酒,最终也知道实情原谅了伊尔莎,祝福伊尔莎和维克多,和朋友雷诺消失在云雾里。

仍念念不忘的一个影片片段就是在最后结尾了。

一个飞机场,从这里来,又要回那里去了。三个主人公:rick、伊尔莎、维克多,发生“三角”事件的主要中心人物,rick没有嘲笑讥讽维克多,反而友善地对待他,宽恕了他们。:“‘你准备好了吗?伊尔莎?’‘我……准备好了’”伊尔莎如此不决断的言行举止可见,她是对卡萨布兰卡的留恋、对rick的悔意,卡萨布兰卡的rick和在巴黎的rick是不

一样的,更加成熟了,更加人性化了。卡萨布兰卡对他们来说就是改变他们的地方,伊尔莎的眼睛里出现了薄雾,于是整个环境都是雾,都是很忧伤、很悲凉的感觉,她的眼睛里有痛悔、留念、悲伤、凄凉,百感交集,嘴唇紧闭着,长长的睫毛遮住了她的泪水,双手紧紧地攥着维克多的手,注视着rick,有可能永远见不到他了。一声召唤,他们只得依依不舍地登上了飞机,就在这时,要捉维克多的军官到了,里克拿出了手枪,军官看似不畏惧地拿起了电话,要追拿他们,于是,里克不得已的扣动了扳机,打死了军官。最后,雷诺和里克走在雾中,飞机飞向雾中,似乎表明着:两个人本是走不同的路,因为双方对了解太少。

电影曲折坎坷,内容丰富而引人深思,值得一观,值得回味。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 电影怦然心动观后感 电影《怦然心动》一直没看,昨天与学生一起看了,没看完,如鱼鲠在喉难受。今天把它看完了。 故事情节简单,却一如影片题目看后令人怦然心动。影片叙述视角独角,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视角叙述故事,讲述少男少女布莱思与朱莉成长的故事,一个初恋的故事,一个如何学会爱的故事,无论谁看了都会有启发。 如何勇敢对待自己的真爱。女孩子的成熟永远比男孩子超前,所以当还是孩童时,朱莉就喜欢上布莱思闪亮而迷人的眼睛,她在那一刻便已怦然心动,成长的路上,她一直执着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哪怕是遭到布莱思的讨厌,她是勇敢的,影片把一个少女欲罢不能的初恋情怀描摹得细腻动人。布莱思对待自己的真爱也是勇敢的,仅管认识真爱的过程如此曲折,仅管经过了妒忌才确认。面对父亲对朱莉一家的反感,面对好友对朱莉的否定,布莱思勇敢地走向朱莉。 如何去爱,是那种“低到尘埃里“的爱吗?朱莉从年少时一起追逐着她的爱,但换来是布莱思的不屑,甚至厌恶。当她在那棵树上感受到微风吹拂时,她开始用另一种眼光审视世界,她开始活得独立自尊,不再纠缠她的爱时,这时一直逃避的布莱思才静下心来,回望

她。爱是平等的,一直纠缠却得不到的爱不是真爱。追逐的过程中要学会停下来,只有停下来,才能认真思考,理智地思考问题,只有停下来了,逃的那一方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逃。朱莉用自尊赢得了她的爱。 成长的路上需要引领。很欣赏布莱思的外公与布莱思一起散步时跟布莱思说的那句话:”我们中有的人暗淡无光,有的色泽艳丽,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爱的成长路上,我们常常采用堵的方式,其实我们更需要智者引领,学会去爱。这正是我们现下教育缺失的地方。 相爱的路上一起种植爱的精神之树。影片最后,布莱思与朱莉一起种植那棵梧桐树时,当布莱思的手抚摸朱莉的手时,我相信他们终于明白了爱的真谛,他们会幸福地相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告诉女儿爱情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相看两不厌,爱情是白发苍苍儿孙满堂时依然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叫诚,爱情是当一方离开后的心灵追念。犹如布莱思的外公,常常坐在窗前思念老伴。人生是短暂而漫长的,一路走来,一起种一棵爱情常青树,一起浇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影片只是淡淡地叙述着,就连朱莉想得到的初吻都未曾有。但是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当朱莉捧着那一筐被布莱思抛弃的鸡蛋,心会随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2016)

历年奥斯卡获奖最佳影片目录(1927 — 2016 ) 第 1 届奥斯卡(1927-1928 年度)最佳影片:翼Wings 第 2 届奥斯卡(1928-1929 年度)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 红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 第 3 届奥斯卡(1929-1930 年度)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 4 届奥斯卡(1930-1931 年度)最佳影片:壮志千秋Cimarron 第 5 届奥斯卡(1931-1932 年度)最佳影片:大饭店Grand Hotel 第 6 届奥斯卡(1932-1933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7 届奥斯卡(1933-1934 年度)最佳影片: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 届奥斯卡(1935-1936 年度)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 届奥斯卡(1936-1937 年度)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 最佳影片: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0 届奥斯卡(1937-1938 年度) 1

第11 届奥斯卡(1938-1939 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 届奥斯卡(1939-1940 年度)最佳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第13 届奥斯卡(1940-1941 年度)最佳影片:蝴蝶梦Rebecca 第14 届奥斯卡(1941-1942 年度)最佳影片:翡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 届奥斯卡(1942-1943 年度)最佳影片: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16 届奥斯卡(1943-1944 年度)最佳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第17 届奥斯卡(1944-1945 年度)最佳影片:与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18 届奥斯卡(1945-1946 年度)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未The Lost Weekend 第19 届奥斯卡(1946-1947 年度)最佳影片: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 届奥斯卡(1947-1948 年度)最佳影片: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 届奥斯卡(1948-1949 年度)最佳影片:哈姆雷特Hamlet 第22 届奥斯卡(1949-1950 年度)最佳影片:国王的弄臣All the King's Men 2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6篇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一): 这天,我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安全教育宣传片》, 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受很深:安全教育是我们中小学生应当了解和遵守的。此刻,就让我来给你讲讲自我看影片的感想吧! 影片开始放映了,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一幅幅可怕的图片,一具具惨遭火灾、车祸而死亡的尸体摆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隐藏在自我生活中的种种危险:拿着小石子乱扔,很容易伤害到在操场上玩的同学;拿着雨伞或钢笔乱刺,有可能扎到别人;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容易撞到课桌角上,许多自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意外是多么的可怕,看来这堂生动的安全教育太及时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懂得和学会不伤害别人更要学会保护自我。 如果我们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还谈什么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可见,生命是最可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怎样珍惜、爱护自我的生命和怎样珍惜、爱护别人的生命是最根本的。 同学们,请你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吧!我们还有很多完美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要靠自我来实现;还有很多我们就应做而没有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揭开谜底。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请努力学习、爱护生命、珍惜生命!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二): 前不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在观看了安全教育片后,现场的情景触动了我的内心,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幅幅画面映入眼帘,内心此起彼伏,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关爱幸福、善待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 两千年前的荀子说: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原先读这段话并没有多想,此刻我明白了,对付事故保障安全,能够借助古老的中国智慧,因为,荀子说了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设警戒,防患于未然,这叫预防;第二种办 法是在事情或者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微杜渐,防止事态扩大,这叫补救; 第三种办法是在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这叫惩戒。荀子列出了三种方法后认为,预防为上策,补救属中策,惩戒是下策。 众多的案例证明:安全事故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疏忽;事故的职责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在学校这个相对弱势的环境中,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时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补救更不要惩戒,我们只需要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时刻持续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状况同时,要树立危机意识,因为事故或事件本身就是对思想麻痹者的惩罚,有时甚至是十分严重的惩戒,切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终身的遗憾 安全教育片观后感(三):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4月29日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交通安全教育片 的录像。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1971-2013年)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1971-2013年) 来自: F小星?(低姿态张扬的自由主张) 2008-10-26 11:33:16 p.s偶觉得有的提名的比获奖好看... 2013年(85届) 获奖:《逃离德黑兰》/ Argo 提名: 《爱》/ Amour 《南国野兽》/ 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逃离德黑兰》/ Argo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猎杀本·拉登》/ Zero Dark Thirty 《林肯》/ Lincoln 《被解放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2年(84届) 获奖:《艺术家》TheArtist 提名: 《艺术家》TheArtist,韦恩斯坦 《后裔》The Descendants,福斯探照灯 《咫尺浩劫》Extremely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华纳兄弟 《相助》The Help,迪士尼梦工厂 《雨果的秘密》Hugo,派拉蒙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索尼经典 《点球成金》Moneyball,索尼哥伦比亚 《生命之树》TheTree of Life,福斯探照灯 《战马》War Horse,迪士尼梦工厂 2011年(83届) 获奖:《国王的演讲》 提名:

《黑天鹅》Black Swan 《斗士》The Fighter 《盗梦空间》Inception 《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 《127小时》127 Hours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 《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 2010年(82届) 获奖:《拆弹部队》 提名:(从这届开始提名影片翻倍鸟) 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直上云霄(Up in the Air) 珍爱(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阿凡达(Avatar) 第九区(District 9) 飞屋环游记(Up) 成长教育(An Education) 正经人(A Serious Man) 弱点(The Blind Side) 2009年(81届) 获奖:《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提名: 《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派拉蒙《福斯特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环球

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绿皮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才华横溢的黑人,构造出一场尊严的、种族的捍卫战。关于《绿皮书》观后感如何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绿皮书》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绿皮书》观后感 电影中优雅的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 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电影传递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

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诗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了,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方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 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 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要听爸爸的话"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象最后一顿" 。 孤独是什么?不要总是一个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头有时候解决不了什么,有时也能解决点问题,面对别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态度和方式。

教育电影观后感

教育电影观后感 虽然学过了很多专业课,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写出比较专业的论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所以还是选择写关于看过的电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这样关心教育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确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在大一的时候给我们放了很多电影《大一新生》、《小孩不笨》、《放牛班的春天》,也许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老”,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到了大二又看了《死亡诗社》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忽然觉得明白了很多,关于当一个教师,关于教育。 简介一下《蒙娜丽莎的微笑》,背景是五十年代的美国,一个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来了一个艺术史女教师,一个接受了自由改革思想,想让女性重新找回自我,不要做男人或者是婚姻的附庸的女子。这个学院里的学生都是家庭非常好的,这些女孩子从小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们却个个都被塑造成想尽快结婚,嫁个好男人的家庭主妇。难道这真是她们想要的吗? 有些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比作女版的《死亡诗社》,但是最不同的是过程也是结果,她胜利了,赢得了同学们的理解,改变了她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她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而不像《死亡诗社》的惨烈,甚至有流血的牺牲。 这些教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是负责任的教师,不仅教的是知识,更是思想,灵魂。他们个性鲜活,教法独特,富有激情,致力于学生真正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记得。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己思考的能

力。 影片中学生们的改变是令人热血沸腾的,看着那些在教师们的激发下鲜活,飞扬的笑容,身姿。那群暴力,冷漠的孩子,站在一起合唱出美丽的声音;那些只知道背别人对画的评价的女生,最终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那些被教室课本束缚的男孩撕下课本,在操场上奔跑喧闹。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但是当这样的一个教师并不是难么容易的事,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师,经常见他们讨论一些在他们嘴里背称为“油盐不浸”的学生。也许没有教师不关心自己的学生,但要一位教师了解他们的学生,并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师来说,理解比他们小很多岁的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课改会举步维艰,更不必说像影片所处的那个时代与旧思想,旧权威作斗争。 《死亡诗社》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是所有的革新最终都被人接受的吗?在更多的时候,新生的思想都被所谓的权威扼杀。 剧中的尼尔,每次不情愿却不得不对自己父亲说“Yes,sir”的时候,都让我想到当年的自己。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的成长和叛逆,社会,学校和家庭所创造的环境使我们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每一个学生都反对教条化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中的我们正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走自己的道路,但绝大部分人只好随波逐流,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原创:麦太太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 touching.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

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 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5篇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5篇 观后感 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憾和教育。看到韩桂芝、马德等高官贪污腐化,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 他们的犯罪过程,深挖其根源主要原因一是权力观念严重错误,把党和人民赋予权力当作自己的东西。二是缺乏监督机制、体制漏洞,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 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做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他们作为反面教材,认真进行反思,需作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党员,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自己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和钻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二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三是始终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 作为党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

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以实际行动带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因此,我要从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牢记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观后感 观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屏幕上,一起起安全事故,夺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给死难者家属心中留下无尽的伤痛。泣血的场面,深深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揪心、叹惜。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无一不是由于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遵章守纪自觉性不高,违反操作程序、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安全监护不到位所造成的。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之本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目中的“幸福指数”中,“平安”二字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量。在春节贴的春联上、在人们的祝福语中、在工厂车间、在出行的车上……“平安”二字无处不在。孙悦的一曲“祝你平安!”曾红遍大江南北,可见,“平安”二字受人们欢迎的程度。因为人们深深知道,只有与安全、平安结缘,才能让幸福相伴。 一个企业要发展,安全是前提;一个家庭要幸福,平安是保障。在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亲人的叮嘱,领导的重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事故隐患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遵章守纪、按章作业,坚决做到“四不伤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才能让幸福时刻萦绕在你我的身边。

【必看】十大经典电影——奥斯卡,中学生,人生意义

十大经典电影(人生篇) 1、《肖申克的救赎》 2、《百万金婴》 3、《悲惨世界》1958年版 4、《辛德勒的名单》 5、《阿甘正传》 6、《勇敢的心》 7、《活着》 8、《天堂影院》 9、《杀手里昂》 10、《完美的世界》 十大经典电影(警匪篇) 1、《盗火线》 2、《喋血双雄》 3、《沉默的羔羊》 4、《七宗罪》 5、《洛杉矶机密》 6、《失眠症》 7、《幕后嫌疑犯》 8、《暗花》 9、《虎胆龙威》 10、《36局》 十大经典电影(黑帮篇) 1、《教父》 2、《无间道》 3、《美国往事》 4、《英雄本色》1 5、《低级小说》 6、《赌城风云》 7、《纽约黑帮》 8、《疤脸人》 9、《枪火》 10、《盗亦有道》 十大经典电影(战争篇) 1、《巴顿将军》 2、《拯救大兵雷恩》 3、《现代启示录》 4、《战争与和平》 5、《野战排》 6、《西线无战事》 7、《最长的一天》 8、《猎鹿人》 9、《遥远的桥》 10、《黑鹰坠落》 十大经典电影(爱情篇) 1、《罗马假日》 2、《泰坦尼克》

3、《卡萨布兰卡》 4、《花样年华》 5、《人鬼情未了》 6、《乱世佳人》 7、《风月俏佳人》 8、《西雅图未眠夜》 9、《廊桥遗梦》 10、《英国病人》 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 第1届奥斯卡(1927-1928年度) 最佳影片:翼 Wings 第2届奥斯卡(1928-1929年度) 最佳影片:百老汇的旋律/红伶秘史 The Broadway Melody 第3届奥斯卡(1929-1930年度) 最佳影片:西线无战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4届奥斯卡(1930-1931年度) 最佳影片:壮志千秋 Cimarron 第5届奥斯卡(1931-1932年度) 最佳影片:大饭店 Grand Hotel 第6届奥斯卡(1932-1933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春秋 Cavalcade 第7届奥斯卡(1933-1934年度) 最佳影片: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8届奥斯卡(1935-1936年度) 最佳影片: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第9届奥斯卡(1936-1937年度) 最佳影片:歌舞大王齐格飞 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奥斯卡(1937-1938年度) 最佳影片:左拉传 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奥斯卡(1938-1939年度) 最佳影片:浮生若梦 Y ou Can't Take It with Y ou 第12届奥斯卡(1939-1940年度) 最佳影片: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奥斯卡(1940-1941年度) 最佳影片:蝴蝶梦 Rebecca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观后感从这个纪录片中,能看到来至于两个国家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冲突,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在一个团队中的自我认知的差异,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所观看事物的角度就会改变,在不断的冲突与改变中摸索前行。 从纪录片的前一部分中可以看到,美国工人对于福耀工厂的未来,还是拥有者强烈的期待心理的。在那一位副总经理问道要不要在墙上挂上两幅画,一副中国的、一副美国的,曹德旺说:挂美国的,我们还是不要刺激他们了。在曹德旺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曹德旺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胸襟。还有一幕就是说要去砍了议员脑袋的那位经理。从这两个点能看到双方起初的克制,还是希望能够良好的合作的。 影片中在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学习的那一段,有两位员工的对白给人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很是直白地讲出了问题冲突的矛盾点。就是中国的那句古话:拿了钱,就得办事。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工人没有那种对于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美国工人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只为拿工资的员工,他们是为了拿到工资从而使自己回到“中产阶级”,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不能在团队中担任自己应有的角色。而中国工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思考的更多的是能为团队做什么,有种以团队为家的感觉,只有相

互间的配合,才能像齿轮一样,一个连接一个推动着公司这艘巨轮向前远航。 冲突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工会的差点介入那一段了,工会组织人员发传单、刷口号,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而福耀管理层,也是层层推手去控制着事件的恶化。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于工厂建立工会。福耀拿到了满意的结果,而因为劳工冲突导致失业的人,只能在落寞中反思着自己的得失。 影片的结尾部分,工厂的管理者在向曹德旺介绍着,将会用机器人一步步地取代人工。这种机器取代重复劳动力的模式,必定会在以后的社会上,特别是制造业中发展壮大。 正如一位美国工人所说的那些话,重复的劳动是困乏的,更是对于人的一种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考验。在重复的`劳动中,你可能会丢失你对于世界的热爱,生活的热忱。在中国福耀工厂,一位大姐的回答,说这工作还可以把。一天十二个小时,一年回家一两次,这个节奏估计放到美国很多人是要崩溃的。人们对于事情的认知与判断,大概率的来源于你所接触的世界和人,它决定着你思维的维度和深度。 人活着,就是要干活的。这句话大概没人会反对。工作占据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通过工作,人们获取生存的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收获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的王国。没点理想,拿什么支撑着你不断的前行。

历届1~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1~8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第01届1929《翼》Wings 第0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第03届1931《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04届1932《壮志千秋》Cimarron 第05届1933《大饭店》Grand Hotel 第06届1934《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07届1935《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08届19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0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The Great Ziegfeld 第10届1938《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 第11届1939《浮生如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第12届1940《乱世佳人》又名《飘》Gone With the Wind 第13届1941《蝴蝶梦》Rebecca 第14届1942《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第15届1943《米尼弗夫人》又名《忠勇之家》Mrs. Miniver 第16届1944《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Casablanca 第17届1945《与我同行》Going My Way 第18届1946《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第19届1947《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第20届1948《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第21届1949《哈姆雷特》Hamlet

安全教育影片观后感

安全纪录片观后感 基于当前安全生产任务的需要8月13日下午在在室领导组织下,在班组内进行了一场安全教育录像片的观看。在一片严肃庄重的氛围之中大家渡过了大概60分钟,在这六十分钟内一起起安全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场面使自己触目惊心,那些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场面看过之后自己肠胃之内一片翻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事故中如青烟般消逝,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的内心深处受到震撼,生命如此脆弱!那惨烈的场面深深印在脑海之中,似乎危险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 记得纪录片中有车辆事故,起重事故,机械事故等,一个小小失误——车辆后视镜丢失致使一个生命瞬间失去,一个习惯性的臆测将一个年轻的生命压扁在窗口,一个不经意的失误——错打倒车档位,一个技术能手顿时脑浆四溅……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向人们诉说着现场触目惊心的情景和生命的脆弱。很多时候都是对自己最熟悉设备的马虎才造成了那些惨痛的画面。违章操作,违规指挥,工作工程中马马虎虎这些都是对自己和他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万一万一”就是一万次的有惊无险并不代表第一万零一次时的安然无恙,仅此一次的失误都将产生无可弥补的灾难!当沉浸在冒险心理愉悦时,想一下相亲相爱的亲人,带著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时,想想影碟中的惨象,我们还会不顾危险图一时观快的豪气吗,还会像走钢丝一样把自己的生命恣意挥霍吗?一次小小的疏忽,就能引起巨大的

伤害和损失,就像人们所说的“当一系列的偶然聚合到一起,就成为必然的悲剧。” 看过这样的纪录片我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对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很是惭愧,同事亲人的提醒和警示自己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是对他们的好言相劝是烦躁与不解。在目前的工作环境中由于自己从事行业的特殊性相比其它行业危险的存在更为广泛,一不小心的砸伤,无意中的碰伤,粗心大意给别人施加的不幸等状况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上,遵章守纪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工作时熟悉并且了解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指导日常工作,紧密按照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并且严格执行,定时的自我检查查,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要素。这些是我们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上报解决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事的负责。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工作中和同事做好配合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工作避免伤害。我们无法忘记纪录片中事故现场触目惊心的血泊以及遇难者家属哀戚的神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不愿意这样的事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跟不愿意让别人受到自己的伤害。自己将继续严格遵从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被人伤害! 看过影片,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自己从中体会到当受到伤害时的后悔与无助。生命的脆弱在事故面前体现了出来。遵章守纪,熟悉作业流程才能保障安全,只有安安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自己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touching.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管理办法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

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旧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快乐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自己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 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鸡",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义的。 男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凭仗这部影片刚刚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两年前,他凭《月光男孩》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厉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几段钢琴演奏场景,每一个场景,钢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因为

交通教育片观后感

交通教育片观后感 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时,要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下面就是XX整理的交通教育片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交通教育片观后感篇一前几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了解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避险、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在灾难降临时我们就能有更多获救机会。体来说,通过观看《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还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在老师的指挥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课桌底下。在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尽量贴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线逃离火灾现场。逃生时要走楼梯,夏天游泳时必须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里打闹,不要成群结队去河里游泳,当其它小朋友溺水时,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报警;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打闹。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马线,不要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玩耍,不要横跨护栏,横穿马路,更不能在马路上看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贪小便

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遇到坏人时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语吓倒,要勇敢地大声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护。通过观看这个讲座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坦然的去面对那些无情的自然灾害;我懂得了在灾害发生时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这个道理。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学会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时刻把安全铭记在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交通教育片观后感篇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4月29日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交通安全教育片”的录像。日记 电视开始播放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大眼睛注视着电视,影片中,一个青年男子在过马路是没有走人行横道线,而且也不看左右车辆,竟管自己一的劲儿的往前冲,最后被辆出租车给撞飞了,当场死亡。多么触目心惊的一幕啊!它告诉我们遵守交通秩序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悲剧总是在不断上演。今天,仍有很多人,过马路的时候与车辆抢行,不看红绿灯,攀爬道路栏杆等现象。影片中,“安全第一先生”告诉我们,这些惨剧发生的前因,就是有那么多不遵守交通规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观后感 原创:麦太太 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 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 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19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单(特别全)

【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 Collection】 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合辑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奥斯卡第一届时(1927-28年,于1929年颁发),“最佳影片奖”颁发了两座,一座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颁给了史诗片《铁翼雄风》,另一座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则颁给了艺术片《日出》。这两座奖都是授予当年度最杰出的影片,其表现手法两异但同样为优秀的电影。而事实上,评审和片厂老板们却以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了影片的获奖。米高梅老板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欢自己公司的金·维多所拍的《群众》的写实手法,而无奈地将奖项颁给了《日出》。隔年,奥斯卡又改回单一的“最佳作品奖”,并决定《铁翼雄风》是这个奖项之得奖影片,而使得《铁翼雄风》总被误作是头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称为最佳影片)。顺带一提,《铁翼雄风》和《日出》是最佳影片类奖项中,唯二的默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44年起,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数,限制在五部。 有人认为,非英语系的电影只会入围最佳外语片,也就是说,只有相当少数的非英语电语,能够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获入围最佳外语片以外的其他奖项。因此,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几乎可称作是“奥斯卡最佳‘英语’片奖”。时至2006年止,仅有八部非英语电影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分别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点新闻》、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与耳语》、1995年的《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1998年的《美丽人生》、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6年的《硫磺岛家书》。 ———————————————————————————————————————————————————————————————— 【附录: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名单】 (注: 评奖时间晚于影片上映日期) 第01届1929《翼》Wings 第0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 Melody 第03届1931《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04届1932《壮志千秋》Cimarron 第05届1933《大饭店》Grand Hotel 第06届1934《乱世春秋》Cavalcade 第07届1935《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第08届19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 第09届1937《歌舞大王齐格菲》The Great Ziegfeld

教育片电影观后感

教育片电影观后感 在星期一(2011-5-23)晚自习时间学校组织观看《地震自救》和《征兵宣传片》的观后感。 看《地震自救》观后感------在灾难面前我们不能选择逃避,但是我们能选择安全自救以使我们的损失降低的最低。在这部电影中我学会了地震的自救方式: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五、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下面告诉我们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则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少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职工,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使鼻子上方双眼之间凹部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来说,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个安全处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灯。照明最子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静听外面的动静,如听到有人走过的声音,可敲击铁管或墙避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同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找食物维持生命。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要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媛地逐渐刹车,保证列车和旅客的人身安全。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