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xls
- 格式:xls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印发《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山西省行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各市经信委、各行业办,省有关单位:根据《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2008年第219号政府令)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省级技术中心管理,规范省级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引导省级技术中心发展,省经信委参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发改办高技[2016]937号)的相关内容,制订了《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和《山西省行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
现将工作指南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有企业、行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废止。
附件:1、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2、山西省行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5月23日附件1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指南(试行)为进一步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规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引导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根据《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2008年第219号政府令,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制订本指南。
申请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需根据《管理办法》和当年发布的申报通知要求,参照本指南编制申请材料(编写格式要求见附件1)。
申请材料内容应包括:《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2);定量数据表及相关附表(见附件3),建筑企业、食品企业除通用附表外,还需填写建筑行业、食品行业专项附表。
已认定的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需参加每两年一次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参照本指南编制评价材料(编写格式要求见附件1)。
评价材料内容应包括:《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4);定量数据表及附表(见附件3),建筑企业、食品企业除通用附表外,还需填写建筑行业、食品行业专项附表。
企业负责申请、评价材料内容和相关附件的真实、合法性,并承担因材料不实、不合法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题目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的基础是()。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
()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的是()。
下面哪个不是使用口令的好习惯:( )。
( )是局域网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攻击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一些协议本身的运行机制,对局域网上的主机实施攻击。
2012年,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抽样监测发现,境外有73286个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我国境内受控主机近1419.7万个。
其中位于( )的控制服务器控制了我国境内近1051.2万个主机IP,控制我国境内主机IP数量居首位。
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 )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
( )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 )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始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
自2004年8月( )发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国务院第273号令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管理规定不包括:( )。
下列关于信息安全产品的统一认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划分(按事件的性质划分):( )。
下列哪一项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来防范黑客的:( )。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兴的身份认证技术:( )。
下述哪个不是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下面哪个不是防火墙用到的安全技术:( )。
( )是PKI体系的核心,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成/签发证书的完成、生成/签发证书撤销列表(CRL)、发布证书和CRL到目录服务器及维护证书数据库和审计日志库等。
网络信任体系是指以( )为基础,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目的是解决网络应用中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问题的完整体系。
1.信息化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绩效评价所关注的信息化项目是指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利用财政资金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技术信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项目。
主要包括:1.基础信息库、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性项目;2.跨部门应用项目;3.关切民生,直接面向市民和企业服务的重要项目;4.围绕政府中心任务的配套项目;5.各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而研发供部使用的信息平台等。
根据近年工作中总结的相关资料,我们精选了以下4个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供参考。
由于信息化项目的专业性较强,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1.1 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项目的建设容及作用为:1、建立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及相应系统,为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业务提供平台支撑。
2、规流程和数据格式,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和行政审批服务的集成,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的业务系统。
3、中心扩面,完善网络、主机、存储、软件、外、信息资源库、信息安全等。
4、完善门户建设,协同政府门户建立网上办事系统,实现办事项目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5、开展“中心”与区县系统对接的试点,并进行全市推广。
1.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评分说明此项目主要是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全市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提供支撑,以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为重点,逐步建立全市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1.3 统计数据库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该系统目的为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
系统以科学、规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并以这些技术为手段,实现统计信息收集、管理、发布、挖掘的现代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拟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用量化指标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成熟度(即已具备条件)进行息化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这种评价,对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必要。
评价的结果将预示项目建设成功的可能性和以便双方作出决策。
本指标体系由本指标体系由两部分构成:A类指标为必要条件,它评价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B类指标为充分条件,它评价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
评定计算:A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10,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各子项得分逐级平均最后得到总评分。
例如:A2=(A21+A22+A23+A24+A25+A26|+A27+A28)/8A=(A1+A2+A3+A4 )/4 倘若该项目尚无新系统,A4不计入此时 A=(A1+A2+A3)/3B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累计总得分除以可能的最高得分(各子项重要度因数总和328乘10),再乘100即为总评分。
例如:某企业B类各子项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后,所得总分为2166。
此时B类指标分值=(2166/3280)*100=66分评价方案:前提:A类指标各子项等均不低于50分。
方案1--A、B两类指标总评分之和不低于10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方案2--A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60分,同时B 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4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倘若A类各子项虽然均不低于50分,但A类指标总评分仍低于60分,说明项目属于可行与不可行的临界状态,要设法改善A 类子项得分值使项目成立,若不能改善,则该项目不可行。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81070 90 80 80 100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100 80 70 7080100 70 9080 80100 849118 0 0 60 0 0 42 0 0 0 1200 0 0 0 150 0 00 0 00 0 0 80 0 0 0 0 00 0 24 0 90 0 48 0 0 0 140 0100 0 0 0 48 0 0 00 0120 0 0 0 160 0 0 040 0 0 60 0 0 0 48 0 072 0 0 0 0 0 0 00 48 0 0 18 0 0 0 75 0 0 00 32 0 0 40 0 0 32 0 0 36 0 0 00 0 0 96 01601001002157 65.7621951。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是指企业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所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以下是关于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1. 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路径和时间表。
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2. 系统集成能力: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集成能力,能够将各类信息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流通。
同时,企业还应具备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访问控制手段的建立、数据备份和灾备措施的落实等。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和员工的隐私权益。
4. 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优化,并进行必要的再造。
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5.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对企业经营状况、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建设一支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团队,负责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
这包括招聘和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以及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7. 供应链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高效协同。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减少库存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 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附件3: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
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
主要包括:(1)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明细;(2)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3)对外合作项目;(4)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5)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6)拥有专利及受理专利申请;(7)主持和参与制定的标准;(8)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9)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安徽省名牌;(10)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1、报告年度。
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
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
(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
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营业利润总额。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
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
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计算公式:营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