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课件(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18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参考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1放大镜科学概念: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二、判断。
1.放大镜是牛顿发明的。
(×)2.放大镜是一种中间凹、四周凸的玻璃制品。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让我们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4.科学家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5.眼镜是英国人培根发明的。
(√)三、选择。
1.凸透镜是( A )并且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2.下列物体中,运用到放大镜的是( C )。
A.穿衣镜B.天平C.眼镜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发现它们由许多( B )构成。
A.圆片B.小点C.方块4.放大镜发明了( A )年。
A.1000 多B.100多C.不确定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C )磨成。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答题】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答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
【答案】气孔【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叶表皮的结构。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4.【答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答案】光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5.【答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动物和植物虽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6.【答题】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气孔。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科版【教学目的】迷信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进程与方法:1、学习制造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运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载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缩小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看法到细致观察、详尽记载是重要的2、开展观察生物标本、研讨生物标本的兴味。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良,人们才干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实验资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培育皿、镊子、显微镜、缩小镜【教学进程】一、图片激起学习兴味,提出研讨效果。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请同窗们猜一猜这是什么?2、关于细胞,你知道些什么?3、课件展现1663年,英国迷信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这一节课,我们就像迷信家一样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板书〕。
二、处置效果,获取知识〔一〕学习看法显微镜及正确运用1、首先我们分组看法显微镜和它的运用方法,并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先生分组学习课本13页3、交流显微镜的各局部的称号并用课件展现。
4、交流显微镜的运用并用两个字概括运用步骤:5、师总结运用步骤(课件展现):〔1〕放平〔2〕转换〔3〕对光〔4〕上片〔5〕降镜〔6〕调清〔7〕观察〔二〕制造玻片标本明天的主角——洋葱。
我们要观察的就是洋葱的内表皮,1、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需制成玻片标本才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如今来看法一下制造玻片的资料和工具。
用课件出示2、学习把洋葱表皮制成玻片标本的方法。
课件出示滴:〔1〕在一个洁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取:〔2〕取标本: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小刀悄然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试题答案(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选择题(1)()发明了能增近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3、小制作。
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1)在透明玻璃杯中装满水。
(2)把冰片做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
(3)在保鲜袋中装满水,扎紧袋口。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判断题(1)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1/ 6(2)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3)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1、填空题(1)实验、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集合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2)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2、判断题(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3)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4)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5)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美丽的雪花雪花是由空气中的尘埃引起水分子层层凝结而成的。
尽管每一朵雪花都呈六边形,但是细心观察,我们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有的雪花晶体矮矮胖胖,有的雪花晶体纤细修长,有的雪花晶体扁平如板,也有的雪花晶体带着精致的枝杈。
雪花的结构取决于雪花晶体穿越高空大气层时经历的温度、水汽及气流的变化情况。
六年科学教案小学教科版(下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5课时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填空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2.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________,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3.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用________观察时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
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5.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③④②B. ②④①③C. ②③①④D. ③④②①6.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
①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③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
④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
⑤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 ③⑤②①④B. ③②⑤④①C. ③②④⑤①D. ③⑤④①②7.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 显微镜、放大镜B. 放大镜、放大镜C. 显微镜、显微镜D. 放大镜、显微镜8.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 )做成玻片。
A. 洋葱叶B. 洋葱根C. 洋葱表皮D. 任意部位9.请在下图中填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0.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实验过程,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填空。
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清水载玻片第一步:先用________把洋葱切开。
第二步: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________滴一滴________。
第三步: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________轻轻撕取中间表皮。
第四步:将撕下的表皮置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再将________倾斜着慢慢盖到洋葱表皮上,注意不要在玻片间产生空隙。
第五步: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________,并将玻片微微倾斜,用________将多余的染液吸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在经历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过程后,自己对本课教材理解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
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趣味性。
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认识显微镜的过程中,兴趣也会有所降低。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需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采取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显微镜知识的巩固。
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
体验探究发现微小世界的乐趣。
2.实验指导体现实用性。
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
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调整实验仪器,减少干扰因素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
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
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减少对实验观察的干扰。
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显微镜教学活动中“中小衔接的体会”①教学力量上的衔接首先在技术支持上得到了兴华中学的老师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显微镜和相关的玻片标本,并且对于显微镜的使用相互交流。
使我们在小学课堂上,能让学生亲手使用“显微镜”这样的“精准”科学仪器。
同时,提供的标本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教材简析:在上一节课对显微镜结构的了解和初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上,对多种生物细胞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生物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科学结论。
通过一系列生物细胞的观察,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课分成5个别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第二部分观察多种不同的生物细胞,第三部分观察大量生物细胞的图片,第四部分了解17-19世纪科学家们对细胞研究的情况,第五部分收集并交流有关细胞的资料。
二、教学背景:细胞学说是在很多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的。
要让学生建立“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概念,也需要观察较多的生物细胞,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
所以本单元继续指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③观察时可以抓住大蒜叶片表皮细胞的形状、颜色等方面;④正确使用显微镜2. 了解观察记录表①课件出示记录表,教师指导填写②学生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
3. 汇报交流①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好汇报内容。
②学生汇报交流有关大蒜叶片表皮细胞观察到的内容。
(投影记录表)③教师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汇报内容,投影有关细胞、叶绿体、气孔的知识。
○4大蒜表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的比较。
4. 小结大蒜和洋葱表皮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各种生物细胞的观察1. 过渡:通过对大蒜和洋葱的表皮细胞的观察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有什么困惑?各小组交流一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形态是不是都不一样?确定观察的方法和注意点师:你打算怎样观察?生回答要点:①准备多种细胞的标本;②正确使用显微镜;③边观察、边记录、边比较。
3. 强调比较的重要性,了解观察记录表。
学生开始观察、比较各种细胞标本,并填写其中两种细胞标本观察记录表。
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细胞的图像,学生读记录表,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到的细胞特征。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五课。
在前一课中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解答对微小世界的疑问。
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玻片标本,并认识显微镜和正确使用显微镜。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知道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用显微镜观察研究什么样的物体;学会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
二、教学背景: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特征。
本课和下面一课的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学生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让学生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显微镜学具:洋葱、小刀、镊子、清水、稀碘液、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显微镜。
教学过程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一、谈话导入师: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板书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P1 出示软木薄片细胞结构图师: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从而对软木薄片的内部精细结构有了了解,他把看到的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