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750.00 KB
- 文档页数:25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3.观察和研究碳素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4.了解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合理选择这三者的工艺规范,是热处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选择(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则加热至A C1+(30~50)℃,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2。
淬火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种:加热温度高于A C3时的淬火为完全淬火;加热温度在A C1和A C3(亚共析钢)或A C1和A CCm(过共析钢)之间是不完全淬火。
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
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高硬度。
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最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钢材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钢材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工程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钢材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探索这种关联有助于优化钢材的性能。
首先,钢材的组织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钢材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晶粒、相、晶界等多个层次。
晶粒是钢材中最小的结构单元,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粒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着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晶粒尺寸较小的钢材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而晶粒尺寸较大的钢材则具有较好的韧性。
相的种类和分布对钢材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相可以提供不同的强度和硬度,并影响钢材的塑性和变形行为。
而晶界则对钢材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具有显著影响。
晶界的移动和滑动会导致钢材的塑性变形,而晶界的断裂则决定了钢材的韧性。
其次,钢材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科学和力学测试来研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钢材的组织结构。
金相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晶粒的大小和形状、相的分布以及晶界的形貌。
这种观察可以为进一步分析钢材的性能提供基础。
另外,通过力学测试如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冲击试验等,可以得到钢材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将这些力学性能参数与钢材的组织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此外,钢材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优化研究也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钢材的组织结构,可以达到提高其力学性能的目的。
例如,通过调整热处理参数可以控制钢材中的相变和晶粒尺寸。
合理的热处理过程可以使得钢材中形成所需的相结构和晶粒尺寸,从而实现力学性能的优化。
此外,通过掺入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也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添加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材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性能指标。
总之,钢材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钢材性能的研究和优化需要综合运用材料科学和力学的方法。
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优化钢材的性能,也对于提高加工工艺和应用领域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热处理实验报告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热处理设备和几种热处理工艺的实际操作,熟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本实验采用的钢材有40、40CrNi和T8三种,对于每一种钢材,要求得到如下组织:晶粒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晶粒细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珠光体。
对于40和40CrNi钢还要求得到如下组织:屈氏体网+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全班分三组,每组选一种钢材,每人选一种组织进行如下实验: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或能得到所要求显微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 按照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对钢进行热处理;3. 测定热处理后钢材的性能;4. 制备金相试样,观察组织并记录;5. 总结并讨论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40、40CrNi和T8钢试样2. 加热炉3. 硬度计4. 拉伸试验机5. 冲击试验机6. 金相显微镜及数码照相系统7. 磨光机及金相砂纸8. 抛光机及抛光液9.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等四、实验基本要求1. 每位同学均要首先根据实验总学时和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时间的具体安排)。
注意本综合性实验为团队性实验,每位同学均无法单独完成,制定方案和时间安排时要与其他同学协调好。
2.在每个同学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协调热处理方案;3. 按照方案进行热处理、性能测定、组织观察与记录;4. 以组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然后再以班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给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并作简要分析下图为T8钢水淬后在300℃回火得到的金相图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
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晶体组织与其性能间的关系.《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晶体组织与其性能间的关系》一、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碳素结构钢是由铁、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合金钢,其特殊的性质在于含碳量超过0.8%的钢被称为碳素钢。
碳素结构钢,也就是铁元素含量为0.4%-2.4%,碳元素含量0.8%-1.6%的碳钢。
含碳量超1.2%,则将钢分为低合金碳素钢、中合金碳素钢和高合金碳素钢三类。
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越高,其韧性和塑性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同时其加工性能也会随之下降,同时热处理的工艺也会受影响。
综上,选择合适的碳素结构钢,必须根据其含碳量进行区分。
二、晶体组织与碳素结构钢性能的关系晶体组织能够直接影响碳素结构钢的性能,因此,在分析碳素结构钢的性能之前,必须先从晶体组织出发。
晶体组织可分为同晶组织、马氏体组织和等轴尺寸组织三类。
同晶组织由非枝晶网络形成,其特点是晶内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与抗拉强度,但同时塑性较差,热处理工艺也相对较困难;马氏体组织是一种较易产生的晶体结构,可以通过热处理调节,其强度和耐磨性要高于同晶组织,其加工性能也较好;等轴尺寸组织是晶体中最广泛的形式,其特点是强度较高,耐蚀性也较好,同时具有良好的应变塑性,在热处理工艺上也容易较同晶组织。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晶体组织对碳素结构钢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有助于指导碳素结构钢的开发与加工。
三、性能与工艺碳素结构钢的性能与碳含量、晶体组织、热处理工艺的参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的热处理工艺对改善碳素结构钢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正确选择以前两步中参数,以及搭配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之后,便可以诞生优质的碳素结构钢,同时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又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附加塑性能等性质。
最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正火处理、退火处理,以及疲劳回复等。
正火处理,其性能一般取决于热处理温度差别,如果含碳量较高,一般采用低温正火处理,而在低温正火处理上,一般可以分成普通正火处理,准硬化正火处理,以及淬火正火处理等。
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热处理工艺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受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首先,对于钢材来说,热处理工艺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尤为明显。
钢材经过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如退火、正火、淬火等,来调控其组织和性能。
退火处理可以通过连续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慢慢冷却,使钢材结晶微观组织内部发生均匀化和再结晶,从而获得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而正火处理则是将钢材加热至奥氏体区域,然后慢慢冷却,使其获得良好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则是将钢材迅速冷却,使其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更高的硬度。
通过这些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钢材在不同工程应用中具有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此外,对于铝合金来说,热处理工艺也能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重要的影响。
铝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通过热处理可以形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相,如硬质相、溶固相等。
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整个合金加热至其固溶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溶固相得到均匀溶解,并使合金的形变能降低。
而时效处理则是将固溶态的合金加热至一定温度,在一定时间内静置,使溶固相再次析出,并进行相变。
这种时效处理能够调节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机械性能。
此外,对于陶瓷材料来说,热处理工艺同样会对其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影响。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烧结和再结晶等。
烧结是指将陶瓷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表面熔化并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再结晶则是将陶瓷材料加热至足够高的温度,使其发生晶粒长大和再分布的过程,从而改善材料的晶界和性能。
总之,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相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参数,可以调控材料的显微组织,从而实现对材料性能的优化和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热处理工艺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因此,研究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淬火冷却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
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
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
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
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常用淬火方法:主要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
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小淬火应力,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淬火冷却方法(1)单介质淬火是采用一种淬火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
这种淬火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碳钢工件多采用水淬,小尺寸碳钢件和合金钢件一般用油淬。
缺点对大尺寸和或形状复杂的工件,采用水淬变形开裂倾向大,而油淬冷却速度小,淬不硬。
(2)双介质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组织即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
浅析热处理工艺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了明确热处理工艺对45钢的影响,本文研究了退火,正火,淬火,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热处理等对45钢显微组织及布氏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含量是受热处理影响最显著45钢的硬度和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塑性和韧性降低。
标签: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硬度;45钢1 绪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对不同类型钢的需求及其结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45钢是结构用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钢。
中碳优质钢由于其淬透性差,因此在正常条件下需对其进行淬火和回火以此提高其機械性能。
但其冷塑性适中,退火和正火类型优于淬火和回火。
其适用于生产高强度零件,例如齿轮、轴、活塞销以及机加工零件、锻造零件和冲压零件等不受大应力作用的零件[1]。
45钢是一种主要用于机械零件生产的优质碳素钢,故又称机械零件用钢。
45钢的横温通常高于AC3,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由于其重复性较低,断面较大,因此不适用于对工件要求较高机械[2]。
为了研究热处理对45钢组织和布氏硬度的影响,对45钢进行了组织检测和布氏硬度测试,测定了热处理过程中的退火,正火,淬火,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热处理工艺。
对获得的数据进分析,得出热处理过程对45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2 热处理工艺2.1热处理工艺概念热处理是将固体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保证所需的绝缘效果,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以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过程。
钢的特性不同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在高温下由于分子运动强烈,钢的分子分布相对均匀。
在奥氏体化温度下热处理一定时间。
首先将材料成分均质化,然后根据相应的热处理获得所需的结构。
经过各种热处理工艺后,当温度缓慢降低时,钢铁材料中铁和碳的分布受到影响,材料的成分分布不均匀,产生了不同的显微组织[3]。
从均匀分布到不均匀分布,需要时间和扩散速率,但是通常温度越高,扩散速率越高。
然后,通过调整时间和温度,可以有选择地控制元素的不均匀分布以获得不同的组合。
机械零件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一、引言机械零件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效率。
而机械零件的性能则与其材料组织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角度对机械零件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
二、材料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 晶体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力学性能。
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六方晶系、正交晶系等。
不同的晶体结构对于其强度、韧性和硬度等性能有直接影响。
2. 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晶粒越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但韧性相对较低。
相反,晶粒越大,韧性越好,但强度和硬度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平衡晶粒大小的影响。
3. 相结构材料中的相结构也是影响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是指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情况下,晶体或非晶体的固态结构。
相结构的不同会对材料的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4. 化学成分材料的化学成分直接决定了其性能。
不同元素的加入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碳素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因此,在材料的配方设计中需要考虑化学成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三、力学性能与材料组织的关系分析1. 强度与组织材料的强度与其组织紧密相关。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晶粒大小以及相结构的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强度。
例如,细小均匀的晶粒分布和相分布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
2. 韧性与组织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的能力。
晶粒大小、相结构的形状和分布等因素对材料的韧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晶粒越小,晶界的数量越多,能够增加材料的位错滑移路径,从而提高韧性。
3. 硬度与组织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和划伤的能力。
晶粒的大小、相结构的形状以及硬度相差较大的相的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硬度。
晶粒越小,位错移动的距离越小,从而增加了其硬度。
4. 耐磨性与组织材料的耐磨性是指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相结构的分布以及硬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材料的耐磨性。
超高强度结构钢AF1410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摘要: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度结构钢AF1410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材料的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都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热处理工艺为盐浴炉860℃×10min,油冷(20~80℃)→低温箱-70℃×100 min,空冷→空气炉510℃×(240~300) min,空冷时,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力学指标。
1.简介超高强度结构钢AF1410是一种低碳高合金钢,不仅具有高的硬度和强度、而且具有较高断裂韧度的新型航空材料,是一种可能用于损伤容限设计的超高强度钢[1]。
本文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对该钢种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获得该钢种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的使用要求。
2.试验过程试验材料为AF1410钢棒材,试验材料尺寸如图1所示,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AMS 6533C 美国航空航天材料规范要求,其化学主要成分如表1所示。
材料的主要热处理过程为盐浴炉淬火→冷处理→空气炉回火,其中冷处理可以加速残余奥氏体转换,减少材料淬火应力,提高材料基体硬度。
图1 AF1410材料试验尺寸表1 AF1410材料化学成分1.淬火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节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如表3和图2所示,通过改变淬火温度研究力学性能,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860℃和880℃淬火力学性能结果接近,但淬火温度提升至900℃时,材料的力学性能轻微降低,抗拉强度从1660MPa降低至1635MPa,屈服强度从1550MPa降低至1500MPa。
这是因为由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冷却后转变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尺寸也会相应增大[2,3],随着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的尺寸增大,其力学性能中的HRC、σb和σ0.2会相应降低。
表3 淬火温度变化工艺及力学性能图2 淬火温度变化后材料力学性能3.2回火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节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如表4和图3所示,通过改变回火时间研究力学性能,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回火温度一定时,降低回火时间,材料的硬度、σb和σ0.2有显著提升,当回火工艺为510℃×240 min,空冷时,抗拉强度为1847MPa,屈服强度为1658MPa。
什么是冷变形和热变形,各有何特点?答:据变形温度和变形后的组织不同,通常把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称为热变形,冷变形的金属表现出加工硬化现象,热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随即被再结晶所消除。
11 冷变形强化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在生产中如何利用其有利因素?答:金属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称加工硬化或冷硬化,冷变形强化时,金属内对称面附近的晶格发生畸变,甚至产生晶粒破碎现象,金属的强度和硬度越来越高,而塑性和韧性越来越低,冷变形强化是强化金属材料的手段之一,尤其是一些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强化的金属可通过冷轧,冷挤压,冷拔和冷冲压方法,在变形的同时提高其强度和硬度12 再结晶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答:如将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温度,使原子具有更强的的扩散能力,就能以滑移而上的碎晶块或其它质点为晶核,成长出与变形前晶格结构相同的新的等细晶粒,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可以完全消除塑性变形变形所引起的硬化现象,并使晶粒得到硬化,力学性能甚至比塑性变形前更好。
焊接接头包括哪几个区?力学性能差的薄弱区在哪儿?为什么?答:(1)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焊热影响区(2)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
帮其性能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20 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因素有:(1)焊接材料(2)焊接方法(3)焊后热处理。
此外,接头形式,工件厚度,施焊环境温度和预热等均会影响焊后冷却速度,从而影响接头的组织性能。
21 焊条型号E4303,E5015和焊条牌号J422,J507各部分的含义是什么?答:(1)E4303:E表示焊条,43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430MPa,0表示焊条适合于金属位置焊接,03表示焊接电流种类为交流或直流区反接,及药皮为钛(2) E5015 E 表示焊条,50 表示熔敷金属抗拉强度500MPa,,1 表示焊条适用于全位置焊接,15 表示焊条为低氢钠型药皮,直流反接。
热处理工艺对40Cr 钢组织性能的影响杨在志(宿迁学院 三系 宿迁 223800)摘 要 研究40Cr 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
结果表明,与普通淬火相比较,亚温淬火在低的加热温度下,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淬火和回火后的HRC 分别为56132和52118。
同时亚温淬火后,钢的组织均匀、细小,有少量游离态的铁素体存在,提高材料塑性和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性能明显升高,扩大了使用范围。
40Cr 钢亚温淬火后回火组织中,析出的第二相与母相保持了一定的共格关系;是具有一定的取向性。
关键词 热处理 淬火 铁素体 韧性 母相EFFECT OF MICR OSTRUCTURE AN D PR OPERTIES T O 40Cr STEE L FORDIFFERENT HEAT TECHN OLOGIESYa ng Zaizhi(Three Depart ment ,College of Suqian Suqian 223800)ABSTRACT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40Cr steel are studied by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ies 1As a result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ly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40Cr steel have higher hardness and intensity by intercritical quenching ,the HRC hardness after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is respectively 56132and 521181At the same time ,microstructure of steel by intercritical quenching is very uniformity and little ,exiting a spot of ferrite on the edge of martinsite 1These make for toughness ,especially for impact toughness at the low temperature ,enhanced obviously 1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is wide 1The second phase of separating out martinsite by intercritical quench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tempering keep with the coherent character to matrix ,and crystalline hold on tropism 1KE Y WOR DS heat treatment intercritical quenching ferrite toughness matrix作 者:杨在志 男 1978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助教Email :yangzaizhi0217@1631com 收稿日期:2007-06-18 40Cr 钢是一种低淬透性调制钢,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金调制钢。
第一章钢的热处理组织与性能1 概述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钢制工件在适当的介质中,经不同的加热与冷却过程,使刚的内部组织发生了变化,化学热处理还改变钢件表层的化学成分,使其表面和基体具有不同的组织,获得所需表里不一的性能。
1.1 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在进行退火、正火和淬火等热处理时,一般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以获得奥氏体。
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对冷却转变过程,以及冷却时转变产物的组织、性能有显著影响。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以共析钢为例,加热至AC1以上,钢中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如图1—1)1)形核:在温度AC1以上珠光体不稳定。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界面上碳浓度不均匀,原子排列不规则从浓度和机构上为奥氏体晶核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优先在界面上形成奥氏体晶核。
2)长大:奥氏体形核后的长大依靠铁素体继续转变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不断溶解。
前者比后者快,所以转变基本完成后仍有部分剩余奥氏体未溶解。
3)剩余渗碳体的溶解:随着时间延长,剩余渗碳体不断溶入奥氏体中。
4)奥氏体的均匀化:渗碳体溶解后,奥氏体中碳浓度不均匀,需要通过碳原子扩散获得均匀的奥氏体。
对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而言,温度刚超过AC1只能使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只有在AC1或Acm以上保温足够时间,才能使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体完全溶入奥氏体中,获得单项奥氏体组织。
1.2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冷至临界温度以下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它的分解是一个点阵重构和碳原子扩散再分配的过程。
过冷奥氏体转变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珠光体转变(扩散型),贝氏体转变(过渡型),马氏体转变(无扩散型)。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或TTT图)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形如拉丁字母中的“C”,故称为C-曲线,亦称TTT(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图,如图1-2所示。
共析钢C-曲线如图1-2所示,图中最上面的一根水平虚线为钢的临界点A1,下方的一根水平线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另一根水平线M f为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
毕业设计任务书1.设计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合金钢热处理加热过程温度场分布;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零件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1)设计的基本要求:论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顺畅;避免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论文格式符合太原工业学院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2)设计内容:模拟合金钢热处理加热过程温度场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三种加热温度下水淬后合金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三种保温时间下水淬后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3.主要参考文献1)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热分析中的应用[J].冶金能源,2004(05)2)钢件淬火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热加工工艺技术与材料研究,2008(11)3)45钢零件淬火过程温度场分布的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03(03)4) 材料科学基础(铁碳合金相图与热处理部分)5)淬火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03)4.进度安排合金钢热处理加热过程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摘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40Cr钢热处理过程温度场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根据温度场的分布,合理的选择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做热处理水淬实验,并打磨式样,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热处理工艺对40Cr钢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
并结合冲击韧性试验、硬度试验及拉伸试验来获取40Cr钢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等,从而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变金属表面或内部组织结构,达到优化金属性能的目的。
通过实验表明,40Cr在850℃保温时间20min热处理所到的钢的性能最佳,其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其强度、硬度及韧性等综合性能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过低的温度会导致淬火不均匀,有铁素体存在也会使硬度降低;温度过高又会使回火索氏体粗大,造成钢的综合性能降低。
保温时间对组织性能也有影响,保温时间太短,回火索氏体的晶粒小,组织不均匀;保温时间太长,晶粒粗大,影响组织性能。
摘要热处理工艺对30CrMnSiA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生:康仕高(签名)指导老师:邹军涛讲师(签名)摘要本文通过对30CrMnSiA复合钢进行的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处理.研究30CrMnSiA在不同的热处理状态及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组织与性能的转化情况。
采用金相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30CrMnSiA组织中的物相变化,测量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钢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1)30CrMnSiA钢在1100℃—1160℃高温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钢组织中的晶粒尺寸增大,但其硬度先下降后急剧上升。
(2)30CrMnSiA钢在820℃—880℃不同温度淬火处理条件下,硬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不同介质条件下淬火后,空冷后硬度较低而冷水淬火后硬度高达HRC50。
(3)30CrMnSiA钢在520℃回火处理下,组织中部分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钢的硬度下降塑性上升。
关键词:高温退火,淬火,回火,30CrMnSiA钢,淬火介质I2013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30CrMnSiASubject: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Name:S.G。
Kang (Signature)Supervisor: ZouJunTao (SignatureAbstractIn this paper,through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conditions on 30CrMnSiA composite stee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s and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30CrMn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