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供求与价格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06.50 KB
- 文档页数:43
高中经济教案:市场供求与价格调节
一、引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市场供求和价格调节。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二、市场供求的定义与特征
1.市场供给的概念和含义;
2.市场需求的概念和含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市场供求曲线的变化特征。
三、市场均衡与价格调节
1.定义市场均衡及其条件;
2.如何通过图表演示市场均衡点;
3.深入讨论供给增加与需求增加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四、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
1.替代品和互补品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2.生产成本和技术进步对供给曲线的影响;
3.介绍其他可能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 (如自然灾害、政府干预等)。
五、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1.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和补贴控制市场价格;
2.讨论政府在市场扭曲下的作用;
3.探讨政府监管与反垄断。
六、应用案例分析
1.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以及价格
调节的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
七、小结
通过本教案,希望能够使高中学生理解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以及价格调节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后续经济学相关课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他们对实际经济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即为《高中经济教案:市场供求与价格调节》的详细内容编写。
如果您还有其他要求或需进一步讨论,请随时提问。
经济课教案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决定教案主题: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决定一、课题导入(1)教师示范:出示一张包含市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图表,请同学们观察图表并回答下列问题:a.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代表什么?b.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如何形成的?c. 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2)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就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二、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解释与形成(1)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梳理补充。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澄清疑惑并达成共识。
三、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决定(1)供需关系的解释:a. 需求增加,供给不变,市场价格的变化;b. 需求减少,供给不变,市场价格的变化;c. 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市场价格的变化;d. 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例分析与探讨:a. 给出一个特定商品市场供给增加的实例,请同学们分析该情况下市场价格的变化;b. 给出一个特定商品市场需求减少的实例,请同学们分析该情况下市场价格的变化。
四、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1)价格弹性对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影响:a. 弹性需求与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影响;b. 非弹性需求与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其他因素对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影响:a. 政府政策的影响;b.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展望与总结(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重要性;(2)鼓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和研究相关领域的深入问题;(3)预告下一堂课内容。
以上为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的决定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第一部分学习要求一、重点掌握1.需求的定义(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2)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2.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2)需求定理实际上是用文字来说明需求曲线所表示的内容的,可以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来解释;(3)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4)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句话。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2)二者的区别:a.引起变动的原因不同;b.图形上的表示不同(点的移动和线的移动)。
4.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均衡价格含义;(2)均衡价格的形成;(3)供求定理:(要求用图形分析)a.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二、一般掌握1.供给理论(1)供给的定义;(2)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2.价格如何调节经济(1)市场经济的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注意:价格的调节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价格不是万能的)三、一般了解1.价格上限及其影响(1)价格上限的含义;(2)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的;(3)实行价格上限时,必然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配给制与排队;(4)采取价格上限的弊端(引起资源浪费、出现黑市交易等)。
2.价格下限及其影响(1)价格下限的含义;(2)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3)实行价格下限时,必然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4)实行价格下限的积极作用及消极影响。
研究生经济学教案:市场供求与价格调节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调节机制。
通过深入理解供求曲线的形成过程、平衡点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学生将能够掌握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定价原则和调节机制。
此外,还将讨论市场失灵的情况以及政府干预对于价格的影响。
目标1.了解供求关系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2.理解供求曲线的概念和形成过程;3.掌握计算市场均衡点的方法;4.分析外部因素对供求关系和价格调节的影响;5.进一步研究市场失灵状况,并了解政府干预措施。
课程大纲第一课:供给与需求基础•供给与需求概念介绍•各自主导力量的分析:供应者与需求者角度•引入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法则玫瑰第二课:供给与需求曲线•构建供给曲线•生产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生产成本与供给关系•构建需求曲线•消费者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商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对需求的影响第三课:市场均衡点•市场供需曲线交点解释•均衡价格与数量计算方法介绍•市场调节过程分析第四课:外部因素对供需平衡的影响•外部因素概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指标引入•气候、政策、技术进步等外部因素带来的供求变动案例分析第五课: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概述及分类介绍(公共物品、垄断等)•政府干预措施分析(税收、补贴等)•政府角色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讨论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以加深对供给与需求概念理解;2.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探索实验,通过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模型与现实情境之间的联系;3.使用实际案例分析供给与需求曲线的构建过程,提供实证研究素材;4.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市场均衡调节过程。
评估方式:根据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定期评估: 1. 参与度: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积极参与程度; 2. 完成作业质量:根据布置的习题和案例分析任务完成情况; 3. 小组项目:完成小组活动和报告的质量及团队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对概念、计算和应用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参考资料1.Mankiw, N.G., Taylor, M.P., & Rosalyn Higgins, S. (2019). Principlesof Economics (8th ed.). Cengage Learning.2.Samuelson, P.A., & Nordhaus, W.D. (2017). Economics (20th ed.).McGraw-Hill Education.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还需依据所使用教材、学生背景和教师自身要求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