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67.99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实验背景大豆,又称黄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为了了解大豆的形态结构及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进行了大豆形态观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结构。
2. 观察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 分析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蒸馏水、培养皿、镊子、放大镜、记录纸、笔。
2. 实验工具: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种子的形态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五、实验步骤1. 种子的预处理:将大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
2. 种子的形态观察:a. 用放大镜观察大豆种子的形状、颜色、表面结构等特征。
b. 记录观察结果。
3. 种子的萌发实验:a. 将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皿10粒。
b. 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种子表面湿润。
c.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1℃,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d. 每天记录种子的发芽数量、生长状态等。
4. 种子的生理现象观察: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记录其初始重量。
b. 每隔一定时间,称量大豆种子的重量,观察其重量变化。
c.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
一、实验背景黄豆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作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植物肉”。
黄豆发芽后,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口感更加鲜嫩。
为了探究黄豆发芽生长过程,我们开展了黄豆发芽生长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黄豆发芽生长的基本过程;2. 掌握黄豆发芽生长所需的适宜条件;3. 分析黄豆发芽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2. 透明玻璃杯;3. 吸水纸;4. 土壤;5. 温度计;6. 光照设备;7.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种子,用清水浸泡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准备发芽容器:将吸水纸铺在玻璃杯底部,加入适量土壤,轻轻压实。
3. 播种:将浸泡好的黄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4. 观察与记录:将发芽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每天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记录。
5. 测量与记录:每隔一天,用直尺测量黄豆芽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对黄豆芽的生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黄豆发芽生长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豆发芽生长过程:(1)浸泡:黄豆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
(2)发芽:黄豆种子发芽,长出白色的胚根。
(3)生长:黄豆芽逐渐生长,胚根向下延伸,胚芽向上生长。
(4)成熟:黄豆芽长出真叶,子叶逐渐萎缩。
2. 黄豆发芽生长条件:(1)适宜温度:黄豆发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2)适宜光照:黄豆发芽生长需要适量的光照,以促进光合作用。
(3)充足水分:黄豆发芽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以维持种子萌发和生长。
(4)通风:黄豆发芽生长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3. 黄豆发芽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1)蛋白质含量:黄豆发芽后,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但氨基酸种类更加丰富。
(2)脂肪含量:黄豆发芽后,脂肪含量有所下降,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
(3)碳水化合物含量:黄豆发芽后,碳水化合物含量略有上升。
(4)矿物质含量:黄豆发芽后,矿物质含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钙、磷、铁等元素。
第1篇一、实验名称生物豆子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 探究不同条件下豆子萌发的情况。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以及完整有活力的胚。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豆子的萌发情况,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四、实验材料1. 黄豆(或绿豆)若干粒2. 两个小碟子(或小碗)3. 自来水4. 温度计5. 湿布6. 干布7. 记录纸和笔五、实验方法1. 准备两个小碟子,分别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将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黄豆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其吸足水分。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分别放入两个碟子中,每个碟子放入等量的黄豆。
3. 在实验组碟子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使豆子浸没在水中。
在对照组碟子中不加水。
4. 将两个碟子放置在室温下,用湿布覆盖,保持豆子湿润。
5. 每天观察并记录豆子的变化,包括发芽率、发芽时间、豆芽长度等。
6. 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设置不同温度(如低温、常温、高温)的实验,观察豆子的萌发情况。
7.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果1. 实验组豆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水分对豆子萌发有重要作用。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逐渐提高,说明温度对豆子萌发有显著影响。
3. 低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4. 高温条件下,实验组豆子的发芽率也较低,说明高温同样抑制了豆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创新实验目的:
光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阳光?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黄豆20粒,玻璃杯2个,分别标上甲和乙,一个黑盒子,两块湿润的软布。
三、实验装置及说明
准备黄豆20粒,玻璃杯2个,分别标上甲和乙,并将种子分成两组放在两个玻璃杯中培养。
将甲乙两个杯子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把乙杯盖上黑盒子,使其见不到阳光,进行对照实验。
四、实验操作:
我认为种子会在有阳光的情况下萌发,并且我也期盼着结果。
具体的实验步骤是这样的:
1、把两个玻璃杯子中分别放入一块湿润的软布,并在每个玻璃杯中放入10粒黄豆种子。
2、把甲杯和盖上黑盒的乙杯同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3、给两个玻璃杯每天放入同样的一小杯水,但不让水没过种子。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定期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认真记录,做成记录表。
五天后
五天后
半月后
半月后
五、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实验证明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
这不仅让我想到那些沉睡于地下的种子,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经过一年的岁月后又去延续新的生命。
同时我发现虽然种子萌发不需要阳光,种子萌发后,不见阳光的黄豆种子比见阳光的黄豆种子长得更快、长得更好。
通过这次试验既让我懂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还使我更加爱上了生物学。
点评:从这个实验来看,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是很用心的去做这个实验了,而且实验的结果也很成功,完全的达到了我们的实验目的。
(光对黄豆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阳光?)但也仅止于此了,我们是做了一个实验,改进或者创新在那里呢?。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1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2 .作出假设:假设,种子萌发的过程要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发芽。
.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塑料盒、标签、黄豆种子、冰箱、温度计、胶水、餐巾纸。
3 .实验步骤(1)、在4个塑料盒上分别贴上标签1、2、3、4o(2)、分别在4个塑料盒里放2张餐巾纸,撒50粒种子在纸巾上。
往1、3号塑料盒撒适量的水,以浸湿种子但不淹没种子为适量。
4号塑料盒撒较多的水,要淹没黄豆表面。
2号盒不放水。
(3)、把1、2、4号塑料盒放在室内常温下(约20度),3号盒放在冰箱中(4度)。
环境条件1号塑料盒2号塑料盒3号塑料盒4号塑料盒水适量的水无适量的水较多的水温度16-20度16~20度4度16-20度(4)、每24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塑料盒中种子萌发的情况。
4.实施计划:萌发情况1号塑料盒2号塑料盒3号塑料盒4号塑料盒24小时种子发大无变化种子发大种子发大48小时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水变浑浊72小时开始萌发无变化无变化皮开始脱落96小时萌发无变化无变化水越来越浑浊24小时后:48小时后:72小时后:96小时后:5.分析与结论:1、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水分太多种子会被泡死,水分太少种子就会干死;2、温度也要控制好,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种子就会热死,太低就会冷死;3、4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空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一)学校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保障制度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搞好我镇学校的安全工作,作到点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责任明确,目标落实,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制度。
L学校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业务副校长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各中层领导负责本口对应业务、功能室等一系列安全事项,村小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当周值班领导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当周校园安全工作,当周值周教师、安全巡查人员为本周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教师是该班学生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科任教师为本堂课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环境因素。
2. 掌握豆芽的培育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水盆3. 装豆芽的容器(如碗、盆等)4. 湿布或保鲜膜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将黄豆洗净,放入水盆中浸泡,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将装有豆芽的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0-25℃。
4.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5. 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展开等。
6.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黄豆洗净,浸泡6-8小时。
2. 实验开始: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湿布或保鲜膜覆盖,保持湿润。
3. 实验观察:a. 第一天:观察黄豆是否吸水膨胀,种皮是否破裂。
b. 第二天:观察黄豆胚根是否突破种皮,子叶是否展开。
c. 第三天: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d. 第四天:继续观察豆芽生长速度,记录豆芽高度。
e. 第五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f. 第六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g. 第七天:观察豆芽生长情况,记录豆芽高度。
4. 实验结束:将豆芽从容器中取出,洗净,可进行食用或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第一天:黄豆吸水膨胀,种皮略有破裂。
b. 第二天:黄豆胚根突破种皮,子叶开始展开。
c. 第三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2cm。
d. 第四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3cm。
e. 第五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4cm。
f. 第六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5cm。
g. 第七天:豆芽生长速度较快,豆芽高度约为6cm。
2. 实验分析:a. 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在浸泡过程中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2. 掌握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3.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若干;2. 透明塑料杯3个;3. 滤纸、镊子、滴管、温度计;4. 食盐水、清水、土壤。
三、实验方法1. 将黄豆种子分别放入3个塑料杯中,标记为A、B、C;2. A组:在塑料杯中放入一层滤纸,将黄豆种子均匀撒在滤纸上,加入适量清水,保持湿润;3. B组:在塑料杯中放入一层土壤,将黄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中,加入适量清水,保持湿润;4. C组:在塑料杯中放入一层滤纸,将黄豆种子均匀撒在滤纸上,加入适量食盐水,保持湿润;5. 将3个塑料杯放置在室温下,每天观察并记录黄豆种子的萌发情况;6. 分别记录A、B、C三组的种子萌发数量、生长状况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第一天,A、B、C三组的黄豆种子均未出现明显变化;2. 实验第二天,A、B两组的黄豆种子开始发芽,C组无明显变化;3. 实验第三天,A、B两组的黄豆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0%和50%,C组无明显变化;4. 实验第四天,A、B两组的黄豆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0%和70%,C组无明显变化;5. 实验第五天,A、B两组的黄豆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0%和80%,C组无明显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如下:1. 黄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同时适宜的土壤环境也有助于种子萌发;2. 食盐水中的盐分抑制了黄豆种子的萌发,说明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对外界不良因素较为敏感;3. 相比于土壤环境,滤纸环境更有利于黄豆种子的萌发,可能是因为滤纸透气性较好,有利于种子呼吸和生长。
五、实验结论1. 黄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氧气和土壤环境;2. 盐分等不良因素会抑制黄豆种子的萌发;3. 滤纸环境有利于黄豆种子的萌发。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温度恒定,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观察记录时,注意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生长状况等数据;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小苗的诞生实验名称: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目的:种子萌发需要的哪些外界条件?实验材料:三个杯子、水、黄豆种子实验现象:1号不好,因为温度低。
2号不好,因为空气少。
3号不好,因为缺水。
4号发芽。
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空气、水分这三个必须的条件。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实验名称:不同土壤的渗水实验实验目的: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情况实验材料:三只一样的矿泉水瓶、纱布、三个支架、三只烧杯、水、三只一样的水杯、三种不同的土壤实验现象:沙质土渗水最多,然后是壤土,粘土渗水最少。
实验结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土、壤土、沙土。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
2注意土壤的选择。
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要相同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实验名称: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目的:阳光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材料:两杯同样的黄豆芽、纸或布、水实验现象:没有盖纸或布的豆芽长得好。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4根和茎实验名称:根的作用实验目的:根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中,杯子里的水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贮藏养分和水分,以及繁殖等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茎的作用实验目的:茎有什么作用?实验材料:杯子、水、红墨水、一小棵带根的芹菜实验现象:芹菜的茎是红色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6葵花向阳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目的: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材料:盆栽植物实验现象:植物的茎尖和叶子都向窗外倾斜。
实验结论:植物都有向光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名称:植物的定向运动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向水性实验材料:几棵豆芽、鞋盒、小碟、水、竹签、细线实验现象:观察发现豆芽的根都伸向小碟里。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都有向水性。
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8仙人掌的刺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目的: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材料:盆栽阔叶植物、塑料袋实验现象:观察发现塑料袋里边有许多小水珠。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观察黄豆种子发芽的过程。
3.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二、实验原理种子发芽是种子发育成幼苗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则是指种子本身具备完整的胚和充足的养分。
三、实验材料1. 黄豆种子2. 水盆3. 滤纸4. 塑料盒5. 保鲜膜6. 直尺7. 记录纸8. 铅笔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黄豆种子,用冷水浸泡24小时,使其吸水膨胀。
2. 播种:将泡好的黄豆种子均匀地撒在滤纸上,覆盖一层薄薄的滤纸,以保持湿润。
3. 设置对照组:将播种好的滤纸放入塑料盒中,用保鲜膜密封,设置三个对照组:- A组:室温(约25℃)下放置。
- B组:置于冰箱中(约5℃)。
- C组:置于阳光下(约30℃)。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的种子数量、胚芽长度等。
- 使用直尺测量胚芽长度,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 绘制发芽曲线,分析不同条件下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 分析胚芽长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发芽情况:- A组:室温下,黄豆种子发芽较快,胚芽长度增长明显。
- B组:冰箱中,黄豆种子发芽较慢,胚芽长度增长缓慢。
- C组:阳光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适中,胚芽长度增长较快。
2. 胚芽长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豆种子的胚芽长度逐渐增加,但在不同条件下增长速度不同。
六、实验结论1. 黄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室温条件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较快,胚芽长度增长明显。
3. 冰箱中,黄豆种子发芽速度较慢,胚芽长度增长缓慢。
4. 阳光下,黄豆种子发芽速度适中,胚芽长度增长较快。
七、实验拓展1. 尝试在其他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黄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2. 研究不同品种的黄豆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差异。
3. 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胚芽生长、养分吸收等。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 探究不同条件下黄豆发芽率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1. 黄豆:100粒2. 容器:5个3. 水:适量4. 纱布:适量5. 计时器:1个三、实验方法1. 将100粒黄豆均匀地分成5组,每组20粒。
2. 分别将5组黄豆放入5个容器中。
3. 向每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黄豆浸泡在水中。
4. 用纱布覆盖容器口,防止灰尘进入。
5. 将容器放置在室温下,每天观察黄豆发芽情况。
6. 记录每组黄豆的发芽率,并分析影响发芽率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1. 第1组:正常发芽组- 容器:A- 浸泡时间:12小时- 观察周期:每天2. 第2组:低温发芽组- 容器:B- 浸泡时间:12小时- 观察周期:每天- 低温处理:将容器放入冰箱中,保持温度在5℃3. 第3组:高温发芽组- 容器:C- 浸泡时间:12小时- 观察周期:每天- 高温处理:将容器放入电热毯上,保持温度在35℃4. 第4组:无光照发芽组- 容器:D- 浸泡时间:12小时- 观察周期:每天- 光照处理:将容器放置在黑暗环境中5. 第5组:有光照发芽组- 容器:E- 浸泡时间:12小时- 观察周期:每天- 光照处理:将容器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五、实验结果1. 第1组:正常发芽组- 第1天:无发芽- 第2天:5粒发芽- 第3天:10粒发芽- 第4天:15粒发芽 - 第5天:20粒发芽 - 发芽率:100%2. 第2组:低温发芽组 - 第1天:无发芽- 第2天:无发芽- 第3天:无发芽- 第4天:无发芽- 第5天:无发芽- 发芽率:0%3. 第3组:高温发芽组 - 第1天:无发芽- 第2天:无发芽- 第3天:无发芽- 第4天:无发芽- 第5天:无发芽- 发芽率:0%4. 第4组:无光照发芽组 - 第1天:无发芽- 第2天:无发芽- 第3天:无发芽- 第4天:无发芽- 第5天:无发芽- 发芽率:0%5. 第5组:有光照发芽组- 第1天:无发芽- 第2天:无发芽- 第3天:无发芽- 第4天:无发芽- 第5天:无发芽- 发芽率:0%六、实验分析1.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正常发芽组的发芽率最高,达到100%。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器材
3 个杯子 ,6 个棉签棒 ,9 颗黄豆 ,照相机
三.过程
1.实验方案
1.将三个杯子标上号 ,甲 ,乙 ,丙,都倒上水 .
2.将 9 颗黄豆也分为 A,B,C 三类种子 .每类种子 3 颗.
3.将 A,B,C 三颗种子分别放入甲 , 乙,丙三个杯子里 .
4.B 种子用两根棉签棒做一个像摇篮似的”床”卡在杯子中
5.A 种子用两根棉签棒撑在杯子上
6.将甲放到常温 (25 ℃) 下的客厅里 ,乙放到 4 ℃的冰箱里 , 丙放到
30 ℃的阳光下再加 90 ℃的热水里 .
7.一天观察两次 ,看在甲乙丙三组环境中那一组哪一类萌发最快.
2.实验记录
A 种子
B 种子
C 种子
水分空气温度水分空气温度水分空气温度甲组没有有25℃有有25℃有没有25℃乙组没有有4℃有有4℃有没有4℃
丙组没有有60℃有有60℃有没有60℃
在丙组的环境中 (60℃左右 )
萌发啦 !中间那个种子
在甲组环境中 (25℃左右 )
在乙组环境 (4℃左右 )
四.实验结论
在这次实验中 ,只有甲组中的 B 种子萌发了 ,甲组中的 A 种子因为没有充足的水分,种皮都干裂了,甲组中的C 种子因为一直在水中 , 没有空气 ,所以也没有萌发 .另外乙组和丙组 , 因为温度太低或太高 ,所以也没有萌发 .
通过这次实验 ,说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 ,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
黄豆萌发条件实践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篇实践报告旨在探讨黄豆萌发条件对其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黄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植物蛋白来源,其发芽过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与农业生产中。
了解黄豆萌发条件的重要性对于优化种子育苗、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萌发条件的重要性、黄豆萌发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等部分。
首先,我们将介绍文章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流程。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黄豆的萌发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阐述这些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揭示黄豆萌发实验的目标,并提供详细的材料与方法和实验步骤。
随后,我们将呈现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并评估其价值,并展望未来可能进行的相关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篇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我们旨在探究黄豆萌发条件对其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希望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黄豆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评估其对种子育苗和作物产量提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篇报告,我们旨在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并为相关研究领域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萌发条件的重要性:2.1 萌发过程:黄豆的萌发是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种子吸水膨胀、胚乳解化、胚轴伸长等步骤。
萌发是植物生命起源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植物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2.2 影响因素:萌发条件对黄豆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黄豆萌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环境因素,以及种子品质和处理方法等内部因素。
- 温度: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种子顺利进行萌发,一般黄豆的最适温度为25-28摄氏度。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种子的正常萌发。
- 湿度:水分对种子萌发起到关键作用,适当的湿度可以保持种子内部细胞正常代谢反应需要的水分,并促进酶活性活化。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豆发芽的过程,观察其形态变化。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3. 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种子萌发是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变为生长状态的过程。
黄豆发芽实验是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一种简单方法。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黄豆的形态变化,了解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三、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粒2. 玻璃瓶若干个3. 滤纸4. 清水5. 温度计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黄豆用清水浸泡4小时,使黄豆吸足水分。
2. 将浸泡好的黄豆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
3. 将黄豆均匀地放入玻璃瓶中,每个瓶子放入5粒黄豆。
4. 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保持室温在20-25℃。
5. 每天定时观察黄豆的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黄豆形态变化等数据。
6. 实验持续进行7天,观察黄豆发芽的整个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1天:黄豆表面开始出现裂痕,种子吸水膨胀。
2. 第2天:部分黄豆开始发芽,芽长约1毫米,颜色呈淡绿色。
3. 第3天:发芽数量增加,芽长约2毫米,颜色加深。
4. 第4天:发芽数量继续增加,芽长约3毫米,颜色变深。
5. 第5天:发芽数量达到峰值,芽长约4毫米,颜色鲜绿。
6. 第6天:部分发芽的黄豆开始生长出第二片叶子,芽长约5毫米。
7. 第7天:实验结束,所有黄豆均已发芽,芽长约6毫米。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黄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
(2)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从吸水膨胀到发芽生长。
(3)黄豆发芽时间约为7天,发芽过程中芽长逐渐增长。
六、实验总结本次黄豆发芽实验,让我们了解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室温、水分、光照等条件适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黄豆发芽过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目录:一、引言二、实验方法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黄豆发芽过程的观察2. 黄豆发芽速度的影响因素四、结论五、参考文献一、引言发芽是种子萌发的一种方式,通过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休眠的种子重新进入生长状态。
黄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类作物,也可以用于实验观察发芽过程。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黄豆的发芽过程,探讨影响发芽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新鲜的黄豆、酒精灯、试管、玻璃棉、水。
2. 实验步骤:a. 将黄豆用水洗净,并用温水浸泡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b. 将浸泡后的黄豆平均放置在试管中,每个试管放入3颗黄豆。
c.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水,保持试管内的湿度。
d. 用湿的玻璃棉封住试管,以防水分蒸发。
e. 将装有黄豆的试管放置在酒精灯旁边,以提供适宜的温度。
f. 每天观察并记录黄豆的发芽情况,直到所有黄豆均发芽。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黄豆发芽过程的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黄豆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会逐渐发芽。
首先,在第二天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黄豆开始发芽,出现微小的根芽。
随后的几天,根芽逐渐生长,并伴有茎芽的出现。
最终,黄豆完全发芽,根茎伸长,并且开始展开嫩叶。
2. 黄豆发芽速度的影响因素黄豆发芽的速度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a. 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分充足有助于种子触发发芽的过程。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温水浸泡黄豆,以提供充足的水分。
b. 温度:种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发芽,不同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对于黄豆来说,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0摄氏度。
所以我们将试管放置在酒精灯边,以提供合适的温度。
c. 氧气:氧气是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种子需要通过氧气供应能量。
为了保证试管内有充足的氧气,我们使用玻璃棉封住试管的口部。
四、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黄豆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能够顺利发芽,并逐渐生长成为幼苗。
李朵胶州六中 266300一、创新实验目的种子萌发受到外界一系列条件诸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土壤酸碱、土壤盐分、化学物质、埋深和生物条件等生态因子影响。
通过探究实验掌握黄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可以培养我们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100颗黄豆种子,5个大小相同的瓶子,5张纸巾,5张标签。
三、实验说明在5个瓶子表面贴上标签,分别标记上1、2、3、4、5,在底部铺上一张纸巾,并放入20颗黄豆种子。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2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布遮严,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4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这样,1号瓶低温、3号瓶黑暗、4号瓶缺气、5号瓶缺水,在七天内观察黄豆种子萌发情况。
四、实验操作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来。
连续7天瓶内黄豆种子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从第七天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1号瓶黄豆种子放入冰箱,种子在第一天吸水膨胀变大,但由于冰箱内温度低于50C不适宜种子生长而使以后几天没有变化;2号瓶和3号瓶处在外界适宜温度下,吸收适量水分,瓶内留有适量空气,瓶内黄豆种子长成了幼苗,但由于3号瓶处于黑暗环境,其内的黄豆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4号瓶内的黄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前两天种子膨大、露出根尖,但由于没有空气而最终腐烂;5号瓶内没有水分,其内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产生光合作用,然后就会死掉;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水分太多种子会被泡死,水分太少种子就会干死;温度也要控制好,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种子就会热死,太低就会冻死。
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
条件的实验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李朵胶州六中266300
一、创新实验目的
种子萌发受到外界一系列条件诸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土壤酸碱、土壤盐分、化学物质、埋深和生物条件等生态因子影响。
通过探究实验掌握黄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可以培养我们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100颗黄豆种子,5个大小相同的瓶子,5张纸巾,5张标签。
三、实验说明
在5个瓶子表面贴上标签,分别标记上1、2、3、4、5,在底部铺上一张纸巾,并放入20颗黄豆种子。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
2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布遮严,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4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这样,1号瓶低温、3号瓶黑暗、4号瓶缺气、5号瓶缺水,在七天内观察黄豆种子萌发情况。
四、实验操作
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
从第七天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1号瓶黄豆种子放入冰箱,种子在第一天吸水膨胀变大,但由于冰箱内温度低于50C不适宜种子生长而使以后几天没有变化;2号瓶和3号瓶处在外界适宜温度下,吸收适量水分,瓶内留有适量空气,瓶内黄豆种子长成了幼苗,但由于3号瓶处于黑暗环境,其内的黄豆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4号瓶内的黄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前两天种子膨大、露出根尖,但由于没有空气而最终腐烂;5号瓶内没有水分,其内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产生光合作用,然后就会死掉;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水分太多种子会被泡死,水分太少种子就会干死;温度也要控制好,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种子就会热死,太低就会冻死。
五、实验意义
通过探究农作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使我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培养、提高了我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