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和边坡支护
- 格式:pptx
- 大小:8.17 MB
- 文档页数:65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说明一、本章定额包括地基处理、基坑与边坡支护、排水与降水三节。
**这个小编没啥好说的**二、地基处理:1.垫层。
(1)机械碾压垫层定额适用于厂区道路垫层采用压路机械的情况。
(2)垫层定额按地面垫层编制。
若为基础垫层,人工、机械分别乘以下列系数:条形基础1.05,独立基础1.10,满堂基础1.00。
若为场区道路垫层,人工乘以系数0.9。
(3)在原土上打夯(碾压)者另按本定额“第一章土石方工程”相应项目执行。
垫层材料配合比与定额不同时,可以调整。
(4)灰土垫层及填料加固夯填灰土就地取土时,应扣除灰土配比中的黏土。
(5)褥垫层套用本节相应项目。
2.填料加固定额用于软弱地基挖土后的换填材料加固工程。
3.土工合成材料定额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工程。
4.强夯。
(1)强夯定额中每单位面积夯点数,指设计文件规定单位面积内的夯点数量,若设计文件中夯点数与定额不同时,采用内插法计算消耗量。
(2)强夯的夯击击数系指强夯机械就位后,夯锤在同一夯点上下起落的次数(落锤高度应满足设计夯击能量的要求,否则按低锤满拍计算)。
(3)强夯工程量应区别不同夯击能量和夯点密度,按设计图示夯击范围及夯击遍数分别计算。
5.注浆地基。
(1)注浆地基所用的浆体材料用量与定额不同时可以调整。
(2)注浆定额中注浆管消耗量为摊销量,若为一次性使用,可按实际用量进行调整。
废泥浆处理及外运套用本定额“第一章土石方工程”相应项目。
6.支护桩。
(1)桩基施工前场地平整、压实地表、地下障碍物处理等,定额均未考虑,发生时另行计算。
(2)探桩位已综合考虑在各类桩基定额内,不另行计算。
(3)支护桩已包括桩体充盈部分的消耗量。
其中灌注砂、石桩还包括级配密实的消耗量。
(4)深层水泥搅拌桩定额已综合了正常施工工艺需要的重复喷浆(粉)和搅拌。
空搅部分按相应定额的人工及搅拌桩机台班乘以系数0.5计算。
(5)水泥搅拌桩定额按不掺添加剂(如石膏粉、木质素硫酸钙、硅酸钠等)编制,如设计有要求,定额应按设计要求增加添加剂材料费,其余不变。
地基处理及边坡防护方案一、地基处理方案(一)、场区概况本场区根据填土深度差异,将其分为Ⅰ、Ⅱ、Ⅲ、Ⅳ号四块,各块原貌一般高程分别为:Ⅰ号块大于285m、Ⅱ号块272m、Ⅲ号块253m和Ⅳ号块243m。
规划设计高程Ⅰ~Ⅲ号块为286m,Ⅳ号块为265m。
Ⅰ~Ⅲ号块场坪已填或挖至规划设计高程286m。
Ⅰ号块场地土基本为原状土,可作为天然地基使用;Ⅱ、Ⅲ块场地下填土为人工素填土,主要为块石和碎石,结构松散,一般厚度分别为14m和32m,不能作为天然地基使用,需进行基础处理;Ⅳ块大部分超填至286m,一般厚度分别为43m,其余仍保持原有地貌外,Ⅳ号块场地除超填部分需挖至规划标高,需进行基础处理。
其余填土时只要控制填料质量,分层夯填,可作为工业用地。
因此本次主要对Ⅱ、Ⅲ和Ⅳ(超填部分)块场地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二)、地基处理方案: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河南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41/138-2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2010)《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的地层土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灰色,稍湿,松散,主要为碎石和块石,厚度0~32m;黄土状粉土,黄褐色,稍湿,稍密,厚度约5m;灰岩,灰色,强风化~中等风化,厚度大于20m。
地下水埋深大于20m。
三)地基拟处理方案1、挖除Ⅱ、Ⅲ、Ⅳ号(超填部分除外)块场地下填土5m左右,挖至281m和260m。
2、在场地平整后进行强夯处理,加固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低于120KPa,加固有效深度约为10m。
3、强夯处理后,经过检测,承载力及变形满足要求后,再回填级配碎石或素土,要求分层夯实,回填至规划设计标高。
边坡支护及基础处理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介绍本次施工的边坡支护及基础处理工程位于山区路段,该路段长期存在边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加大了路段的安全风险。
因此,本工程将对该路段进行边坡支护及基础处理工程,以保障道路交通的通畅和行车的安全。
2. 施工任务本工程的主要施工任务有:1.边坡支护:对该路段的边坡进行支护,防止边坡滑坡、坍塌,从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2.基础处理:对该路段的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基础失稳和沉降等问题。
3.设备安装: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安装的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3. 施工步骤3.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调查:对道路及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以确认边坡支护及基础处理工程的具体方案。
2.施工图纸设计: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制定边坡支护及基础处理施工图纸,并确保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3.选购设备:对设备进行筛选,选购符合工程要求且具有良好性能的设备。
4.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流程。
3.2 施工过程1.边坡支护(1)清理坡面:清理边坡表面的杂物,并确保表面干燥。
(2)喷涂维修剂:喷涂维修剂,填充边坡缺陷处,增加边坡强度。
(3)固定网片:钉固网片,增强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4)拉锚杆:拉锚杆,将拉力传给地层,增强边坡的支护作用。
2.基础处理(1)地基处理:清理基础处的杂物,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2)土工布铺设:在基础上铺设土工布,增强基础的承载能力。
(3)注浆填充:在基础处注浆填充,增加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4)加固处理: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路基稳定。
3.3 工程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达到相应的标准。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1.边坡支护效果:检查边坡支护工程效果,确保边坡不松动、不下滑。
2.基础强度:对路基的基础进行检测,确保基础稳定、承载能力增强。
地基处理与边坡维护
概述:
地基处理和边坡维护是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地基处理是指对土壤进行改良或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边坡维护则是指对边坡进行保护和维护,以防止边坡滑坡和坍塌。
地基处理方法:
1. 土壤改良:通过增加有机物、石灰、水泥等物质,改善土壤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土壤加固:通过加入钢筋、钢板、钢梁等材料,使土壤具有更好的抗拉、抗剪强度,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边坡维护措施:
1. 排水系统:安装有效的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对边坡的渗透压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2. 防护结构:采用护坡网、预应力锚杆等结构物进行边坡的支护,防止边坡滑坡和坍塌。
3. 植被覆盖:通过种植植被覆盖边坡,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地基处理和边坡维护时,应充分考虑土壤的性质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2. 定期检查维护地基和边坡,及时修复和加固破损部位,预防事故的发生。
3. 严禁擅自在没有专业指导或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地基处理和边坡维护,以免引发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结:
地基处理和边坡维护在土木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实施边坡维护措施,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
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基坑与边坡支护。
分项工程中所涉及的项目特征“地层情况”可注明由投标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自行决定报价项目特征中的“桩长”应包括桩尖,空桩长度=孔深-桩长,孔深为自然地面至设计桩底的深度。
(一)地基处理
例题:以下可以用“m”计量的是()
A.注浆地基
B.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C.地基的振冲密实
D.强夯地基
E.褥垫层
答案:AB
(二)基坑与边坡支护
项目计算规则单位细则
1.地下连续墙设计图示墙中
心线长乘以厚
度乘以槽深以
体积计算
m3 地下连续墙和喷射混凝土(砂浆)的钢筋网、咬合
灌注桩的钢筋笼及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钢筋制作、安
装,混凝土挡土墙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相
关项目列项
2.咬合灌注桩m/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计算;或按设计图示数量计
算
3.圆木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m/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桩长(包括桩尖)计算;或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4.型钢桩t/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质量计算;或按设计图示数量计
算
【2011】53.根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地下连续墙的工程量应()A按设计图示槽横断面面积乘以槽深以体积计算
B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支护面积计算
C按设计图示以墙中心线长度计算
D按设计图示中心线长乘以厚度乘以槽深以体积计算
答案:D。
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文件技术部分) 2021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指导思想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一节工程概况 (2)第二节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概况 (5)第三章现场管理体制及机构 (6)第一节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 (6)第二节材料和设备的管理 (7)第三节管理人员级管理部门职责 (8)第四章进场与施工准备 (9)第一节施工进场 (9)第二节现场施工准备 (10)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4)第一节施工现场布置原则 (14)第二节临设布置 (14)第三节水电及通讯系统 (14)第三节通讯系统 (15)第四节施工临时道路 (15)第五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5)第六章工期、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5)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原则 (15)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16)第七章劳动力安排计划、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配置 (17)第一节劳动力配备 (17)第二节施工设备配置 (18)第三节试验、检测仪器设备配置 (18)第八章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9)第一节挖一般土方 (19)第二节土方回填 (20)第三节级配砂卵石回填 (20)第四节余方弃置 (21)第九章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 (22)第一节地基处理 (22)第二节边坡支护工程 (23)第十章减少噪音及降低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 (33)第一节环境保护体系 (33)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35)第十一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38)第一节质量检査组织机构 (38)第二节严格执行质量检査的各项制度 (38)第三节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8)第四节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39)第五节现场材料质量管理制度 (39)第六节竣工图的编制、审核、移交制度 (39)第七节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40)第八节回访保修制度 (40)第十二章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41)第一节安全保证措施 (41)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45)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49)第一节冬季施工 (49)第二节雨季施工 (49)第三节农忙季节施工 (50)第十四章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51)第一节施工期前调查分析 (51)第二节保护措施 (51)第十五章完工退场 (53)第一节竣工资料的整理和提交 (53)第二节完工清场及撤离 (53)第十六章保险及购买方案 (55)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57)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8)附表三:施工总平面图 (59)附表四:项目部布置示意图 (60)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一节编制依据1、***设计总院设计的“道路改造工程(一标段)”施工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