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及热加工安全的技术(2021年)
- 格式:docx
- 大小:54.78 KB
- 文档页数:17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与技术现状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尚不具备较为成熟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因而经常会出现工件脱碳等问题,造成所产出的产品质量不达标。
另外,从国内现有的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来看,由于等级偏低,使得产品自身很难形成较好的耐用。
所以,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技术,不仅能够保证最后的产品质量达标,也能够保证整个生产流程的绿色环保。
为此,有关人员应在实践中对这一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1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1.1金属材料的耐久性以及热处理应力如果是一种金属,长期经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又或者是处在一种极易被侵蚀的环境当中,就有可能会产生破损,甚至被侵蚀。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这一块金属的高度,以及它的耐用性,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
在这类金属材料的高温热处理现场及工作中,所采用的不同用途尺寸应与其自身的高温耐久性能直接相关。
这也要求我们能将由于热处理而产生的应力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最后才能使产品的品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1.2技术材料切割与热处理预热在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和施工的时候,也是要根据该金属材料自身的特性和特性,来对切割和加工工具进行合理的选择。
除此之外,在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的过程中,金属的颜色、变形状况、金属材料的光泽度也会直接地受到各种施工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预热和处理的时候,必须要提前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预热和处理,而且还可以为后续的各种金属材料的剪切、各种热处理步骤等提供一个更加健全、完善的技术保障。
通过对这类金属材料分别进行一次预热和高温加工后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切割工艺中的刀具粘连,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切割效率和刀具切削精度,从而促进该种金属材料零件的性能和质量也得到显著地提高。
1.3金属材料的疲劳性与热处理温度在对各类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时,还会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一些低温热处理工艺和一个整体加工的流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类金属半导体产品的化学性能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进行了一些相应的低温热处理后,通过简单的冷却和低温热处理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各类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处理,从而更好地使我们在一定环境下能够承受最大应力系数值而得到一定的临界值,并且极易造成材料断裂。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艺,是将熔融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空腔中使之成型加工方法。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是( )。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核辐射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答案】 C2、防止雷电伤害的方法包括设置防雷装置和人身防雷措施,下列关于防雷装置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避雷器在正常时处在导通的状态,出现雷击时切断电路,雷电过后又恢复成导通状态B.电涌保护器无冲击波时表现为高阻抗,冲击到来时急剧转变为低阻抗C.防雷接地装置严禁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D.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答案】 B3、危险化学品贮存应采取合理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下列危险化学品贮存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通排风不应有接地装置B.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分隔C.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建筑,严禁安装避雷设备D.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低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答案】 B4、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是指( )。
A.维修性B.可达性C.可靠性D.易用性【答案】 C5、锅炉有其广泛的应用范围,且要去连续运行,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下列关于锅炉使用的安全技术描述中正确的是()A.锅炉上水温度最高不超过80℃B.锅炉上水水温与筒壁温差不超过40℃C.可以使用挥发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燃物引火D.冷炉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时应停止上水【答案】 D6、起重机械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不包括()。
1C over Report封面报道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技术发展趋势常嘉玮(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金属的热处理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辉煌的成就,但目前对于金属的热处理过程中,仍然会存在着一定的能源浪费和资源闲置现象,针对此情况,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完善热处理工艺,提高金属工艺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的现象,促使我国工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及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G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1-0001-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常嘉玮 ,生于1990年,男,甘肃通渭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焊接。
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热处理技术对金属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操作人员应该合理选择热处理手段,通过利用智能化、现代化的手段,全面控制生产流程,不断地提高金属材料热处理水平,为后续的金属材料精加工奠定前端基础。
1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的概述金属材料是指具有一定光泽,延展性好,容易导电和传热的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硬度,一般可按照颜色可以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金属。
黑色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般指常见的钢铁材料,而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以外的金属及其合金,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密度分为轻金属和重金属,而贵金属主要包括金、铂等。
我国金属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青铜器,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更要考虑到其材料的力学性能,综合处理其硬度、强度、塑性和抗冲击能力之间的关系。
2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金属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按温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为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也有一些热处理工艺,只有加热,冷却两个过程,但此过程相互衔接,不能间断。
下面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职业卫生模拟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商品名为白电油、开油水、抹机水的化学品,主要成分是( )。
A、正己烷B、三氯乙烯C、1,2-二氯乙烷D、苯正确答案:A2、可以引起白内障的毒物是A、苯胺B、三硝基甲苯C、联苯胺D、甲苯正确答案:B3、在生产过程中,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煤自燃、( )。
A、煤岩层涌出B、人员呼吸C、放炮D、煤气正确答案:C4、响度级的测定是以( )Hz的纯音作为基准音。
A、100B、1000C、4000D、2000正确答案:B5、用人单位应当按照( )的规定,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B、《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C、《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D、《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正确答案:D6、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采取()的方式降低噪声。
A、隔声间B、吸声处理C、消声器D、隔声罩正确答案:B7、未成年工是指()的劳动者。
A、未满16周岁B、未满14周岁C、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D、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正确答案:D8、劳动者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A、农药灭虱B、过量饮酒C、工厂内熔铅D、居室煤气泄漏正确答案:C9、呼吸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最为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其按防护方法可分为_____和隔绝式两类。
()A、封闭式B、过滤式C、隔离式D、呼吸式正确答案:B10、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dB的降噪效果。
()A、1~3B、5~12C、12~15D、15~20正确答案:B11、下列粉尘中,危害最严重的粉尘是()。
A、石墨尘B、水泥尘C、煤尘D、矽尘正确答案:D12、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重症中暑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A、热射病、热痉挛和猝死B、热射病、热衰竭和猝死C、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D、热痉挛、热衰竭和猝死正确答案:C13、某作业场所稳态噪声等效声级为95dB(A),可供该作业场所使用的耳塞最优NRR值为____()A、12~22dB(A)B、15~20dB(A)C、25~34dB(A)D、37~47dB(A)正确答案:D14、《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要求从事井下、管道、地窖、船舱、油箱、油罐检修等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需要有专人对密闭空间进行检测:包括、和。
2021年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练习题和答案(Part21)共2种题型,共55题一、单选题(共40题)1.起重机械定期检验是指在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的基础上,由检验机构进行的全国检验。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规定,起重机械定期检验中应当进行性能试验,首检后每间隔1个检验周期应进行1次的试验项目是()。
A:静载荷试验B:动载荷试验C:额定载荷试验D:超载试验【答案】:C2.国内外岩巷掘进行之有效的基本防尘方法是()。
A:干式凿岩捕尘B:放炮防尘C:锚喷支护防尘D:风钻湿式凿岩防尘【答案】:D3.建筑施工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在施工作业中易发生的五类伤害事故是()。
A: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B: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C:物体打击、中毒、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火灾D: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火灾、物体打击、中毒【答案】:B4.砂轮直径在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应超过()。
A:2mmB:2.5mmC:3mmD:4mm【答案】:C5.当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下列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A:停止进料,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应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B:停止进料,关闭放空阀门C:逐步减少进料,关闭放空阀门D:逐步减少进料,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应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答案】:A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
A:3mB:4mC:5mD:6m【答案】:B7.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
锻压机械最容易造成伤害的危险部位是()。
A:锻锤的锤体、压力机的滑枕B:锻锤的锤体、锻锤的摩擦轮C:压力机曲柄和连杆、压力机的滑枕D:锻锤的摩擦轮、压力机曲柄和连杆【答案】:A8.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
铸造安全技术详解铸造作为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方法。
铸造作业一般按造型方法来分类,习惯上分为普通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下面一起和我来看看看吧!铸造设备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能用到的所有机械设备。
铸造设备主要包括:(1)砂处理设备,如碾轮式混砂机、逆流式混砂机、叶片沟槽式混砂矶、多边筛等。
(2)有造型造芯用的各种造型机、造芯机,如高、中、低压造型机、抛砂机、无箱射压造型机、射芯机、冷和热芯盒机等。
(3)金属冶炼设备,如冲天炉、电弧炉、感应炉、电阻炉、反射炉等。
(4)铸件清理设备,如落砂机、抛丸机、清理滚筒机等。
一、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多种危害,需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旒,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1.火灾及爆炸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水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2灼烫浇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水烫伤;经过高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
3.机械伤害铸造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
如造型机压伤,设备修理时误启动导致砸伤、碰伤。
4高处坠落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照明不良,加上车间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落。
5尘毒危害在型砂、芯砂运输、加工过程中,打箱、落砂及铸件清理中,都会使作业地区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接触粉尘、有害物质等因素易引起职业病。
冲天炉、电炉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烤砂型或砂芯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属,以及铸型、浇包、砂芯干燥和浇铸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呼吸道疾病。
6噪声振动在铸造车间使用的震实造型机、铸件打箱时使用的震动器,以及在铸件清理工序中,利用风动工具清铲毛刺,利用滚筒清理铸件等都会产生大量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金属冶炼及热加工安全的技术(2021年)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金属冶炼及热加工安全的技术(2021年)金属冶炼、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等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高温,并散发着各种有害气体、粉尘和烟雾,同时还产生噪声,从而严重地恶化了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
这些作业工序多,体力劳动繁重,起重运输工作量大,因而容易发生各类伤害事故,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金属冶炼安全技术(一)高温与中暑。
金属冶炼操作,如炼钢、炼铁是在千度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的。
高温作业时,人体受高温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如体温调节功能下降。
当生产环境温度超过34℃时,很容易发生中暑。
如果劳动强度过大,持续劳动时间过长,则更容易发生中暑。
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防止中暑的措施,是合理地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消除或减少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这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也是防暑降温的重要措施。
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则是经济有效的散热方式。
(二)爆炸与灼烫。
钢铁工厂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常常采用强化冶炼的措施,如喷煤粉和吹氧等,这就使得炼钢、炼铁生产中容易发生钢水、铁水喷溅和爆炸事故。
造成钢水、铁水喷溅、爆炸的原因很多,从原料开始生产出钢、铁的全部生产工艺过程,均隐藏着不安全因素。
必须从每一道工艺上加强防范措施。
1.各生产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生产规律,熟悉操作规程,认真观察事故先兆并懂得处置办法。
2.加强原料的管理和挑选工作,严防爆炸品、密封容器进入炉内。
3.经常检查冷却系统,保护系统畅通。
控制好冷却水压和水量,以防止水冷系统强度不够造成钢板烧穿,导致钢液遇水爆炸。
4.炼铁生产车间应严格执行热风炉工作制度,防止由于换炉事故造成热风炉爆炸;炼钢车间要严格执行从补炉、装炉、熔炼到出钢整个生产过程的操作规程,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熔炼过程中的喷溅、爆炸事故。
5.出铁、出钢时,要事先对铁沟、铁水罐、钢水包、地坑和钢锭模进行加热干燥。
严防因潮湿而引起爆炸。
(三)煤气中毒煤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为一氧化碳。
在炼钢、炼铁生产中,特别是炼铁生产中生产的废气,即高炉煤气,含有很高的一氧化碳,因此在炼钢、炼铁生产中,处理不好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有效的预防办法,是注意加强生产现场的通风、监测、检修和个人防护。
二、铸造安全技术(一)铸造生产的特点。
把熔融金属注入造型材料和粘剂制成的模型或金属模型中,从而获得成型铸件的制造方法叫铸造。
铸造工人与冲天炉、电炉打交道,如果在溶化金属中混有异物或遇水,可引爆炸烫伤事故。
铸造生产除采用铸造机械设备外,还大量使用各种起重运输机械,很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铸造作业的有些工序手工作业量较大,容易发生碰伤事故。
熔化、浇注、落砂等过程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影响工人健康。
清砂要使用振动落砂机、滚筒和风动工具,产生很大的噪声,可能引起职业性耳聋。
碾砂、回砂、打箱、落砂产生大量粉尘,如果没有防尘措施,工人就容易患矽肺病。
在型芯烘干、熔炼、浇注等过程中有油质分解,会散发出丙烯醛蒸气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如果没有通风措施,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急性结膜炎。
(二)金属熔化的安全技术1.熔化铸铁的主要设备是冲天炉,其安全操作要领是:(1)修炉时要注意预防炉衬塌落击伤头部。
打炉渣地要防止飞出的碎块击伤眼、脸。
工作时要站稳,注意不要掉浇炉底,还要注意预防煤气中毒及其它机械的伤害。
修炉前,炉温要低于50℃。
作业时,要戴好安全帽,并有人监护,加料口要设护网板,并使用12伏照明灯。
修炉时不许鼓风,但炉上风眼应全部打开。
(2)点火前加底焦要小心轻放。
加好底焦后,将冲天炉全部风口及出铁口、出渣口打开,然后点火,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3)加料前,必须等候检查机械各部件是否坚固灵活;运料路线附近要设栅栏,并严禁行人穿过或靠近装料机;装料机运行时,最好设警告牌或亮红色警灯;冲天加料口应比加料台高0.5米,加料台要保持整齐清洁;称料时,要仔细检查,防止爆炸物混入炉内。
(4)鼓风熔化作业时,操作者应戴上防护眼镜,站在风嘴侧面监视。
如炉壳烧红要立即停止加料、送风,严禁浇水;烧红面积不大于75平方厘米时,可吹风冷却。
(5)出铁出渣时,冲天炉周围不许有任何水分、潮气存在,特别是出铁坑、出渣槽要非常干燥。
如有积水,必须排净,并铺上适当厚度的干砂。
所用工具都必须抹涂料、烘干,以防烫伤。
(6)停风打炉时,地面必须铺干砂,以保持干燥;四周不得站人;操作者站在上风侧。
打炉后,迅速将红热铁块及焦炭取出,不准用水喷灭,以免产生煤气退回冲天炉而引起炉膛爆炸。
2.生产铸钢时,广泛应用的熔炼设备是电炉,其安全操作要领是:(1)出炉前,电熔化炉的倾斜度不得超过45,扒渣时,不得超过15~20。
为此,电熔化炉应装设倾斜度限制器,倾炉蜗杆传动机构应能自锁。
(2)电熔化炉加料口框架和电极座,应装有水冷却循环装置,冷却水的回水温度不超过45。
电溶化炉高压部分,应设在专门操纵室内。
对电熔化炉的烟尘,可采取炉排烟和炉内排烟措施。
(三)金属浇注的安全技术。
金属浇注的主要工具是浇包,浇包内盛有高温金属熔液,操作中有一定的危险性。
要十分注意安全。
浇包的转轴要有安全装置,以防意外倾斜。
浇注时,铁水包盛满铁水后,重心要比转轴低100毫米以上,容量大于500公斤的浇包,必须装有转动机构并能自锁。
浇包转动装置要设防护壳,以防飞溅金属进入而卡住。
要注意浇包的质量检查和试验。
吊车式浇包至少每半年检查与试验一次;手抬式浇包每两个月检查与试验一次。
吊车式浇包须作外观检查与静力试验,重点部位是加固圈、吊包轴、拉杆、大架、吊环及倾转机构等,特别重要的部位须用放大镜仔细检查。
检查前,要清除污垢、锈斑、油污。
如发现零件有裂纹、裂口、弯曲、焊缝与螺栓联接不良、铆钉联接不可靠等,均须拆换或修理。
浇包的静力试验方法,是将浇包吊至最小高度,试验负荷为该浇包最大工作负荷125%,持续15分钟;手提式浇包试验负荷等于其最大工作负荷的150%。
经过检查、试验的浇包,如未发现其它缺陷及永久变形,即为合格。
浇包使用前要先烘干,盛铁水的液面高度不超过浇包高度的八分之七。
使用手抬式铁水包时,每人负载不超过30公为保证浇注时安全,主要通道要有3米宽,浇包要走环形路;火钳、铁棒、火钩和添加剂(硅角、铝、球化剂等)须预热;浇注前,必须检查压铁是否压牢,螺栓卡子是否卡紧;人工抬浇包步调要齐,配合一致,抬时浇口朝外;用吊车进行浇注,司机和吊车指挥员要遵守吊车移动信号,动作要平稳,吊运铁水浇包起吊高度高地面不大于200毫米;浇注时,浇包尽量靠近口圈,防止铁水浇在压铁或地上;砂箱高度高于0.7米时,应挖地坑;浇注大砂型,必须注意底部通气,喷出的一氧化碳再引火烧掉;浇剩的金属液只准倒入锭模及砂型中;倒入前,锭模要预热到150~200℃,砂坑要干燥。
三、锻造安全技术(一)锻造生产的特点。
把加热后的金属材料锻制成各种形状的工具、机械零件或毛坯,谓之锻造。
锻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内部组织,细化晶,提高其机械性能。
由于锻造是在金属材料灼热状态下进行挤、压、锻、打成型的,因此生产过程存在高温、烟尘、振动和噪声等危害因素,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灼烫、机器工具伤害和火灾事故。
锻造生产必须使用加热设备、锻压设备以及许多辅助工具。
加热设备主要有火焰炉(油炉、煤气炉等)和电炉。
加热炉和灼热的工件辐射大量热能,火焰炉使用的各种燃料燃烧生产的炉渣、烟尘,对这些如不采取通风净化措施,将会污染工作环境,恶化劳动条件,容易引起伤害事故。
锻压设备主要有蒸汽锤、空气锤、模锻锤、机械锤、夹板锤、弹簧锤、皮带锤、曲柄压力机、摩擦压力机、水压机、扩孔机、辊锻机等。
各种锻压设备都对工件施加冲击载荷,因此容易损坏设备和发生人身事故;如锻锤活塞杆折断,则往往引起严重伤害事故。
锻压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影响人工神经系统,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锻工工具和辅助工具,特别是手工锻和自由锻工具,夹钳等种类繁多,都要同时放在工作地点,往往很杂乱;而且由于在工作中工具更换频繁,就增加了检查工具的困难,有时凑合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锻造生产中运输量很大,要使用各种运输设备,稍不注意也易发生事故。
锻造属于集体作业,每个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精神状态以及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都直接影响作业安全。
(二)锻造安全技术要点。
鉴于锻压设备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锻工应掌握一定的设备保养知识,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锻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不然就不得单独操作锻压设备和加热设备。
锻压设备运转部分,如飞轮、传动皮带、齿轮等部位,均应设置防护罩。
水压机应有安全阀、自动停车与启动装置。
蓄压器、导管和水压缸应分别装压力表,动力稳压器也必须务备有安全阀。
加热设备主要有重油炉、电炉和煤气炉。
其中主要危害是煤气中毒、灼伤、烤伤和电炉触电等,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锻造时,金属加热温度达700—1300℃,强大的辐射热、灼热的料头、飞出的氧化皮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操作者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在进行锻造作业时,操作者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集中精力,互相配合;要注意选择安全位置,躲开危险方向;切断料时,身体要躲开料头飞出的方向;掌钳工握钳和站立姿势要正确,钳把不准正对或抵住腹部;司锤工要按掌钳的指挥准确司锤,锤击时,每一锤要轻打,等工具和锻件接触稳定后方可重击;锻件过冷、过薄、未放在锤中心、未放稳或有危险时均不得锤击,以免损坏设备、模具和震伤手臂,以及发生锻件飞出,造成伤人事故;严禁擅自落锤和打空锤,不准用手或脚去清除砧面上的氧化皮,不准用手去触摸锻件;烧红的坯料和锻好的锻件不准乱扔,以免烫伤别人。
四、热处理安全技术为了使各种机械零件和加工工具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
或者了了使各种金属材料便于加工,常常需要改变它们的物理。
化学和机械性能,如磁性、抗蚀性、抗高温氧化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这就需要在机械加工中通过一定温度的加热、一定时间的保温和一定速度的冷却,来改变金属及合金的内部机构(组织),以其改变金属及合金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这种方法就叫作热处理。
进行这项工作时,工人经常与设备和金属件接触,因此必须认真掌握有关安全技术,避免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