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课件】亚共晶白口铁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3
亚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简述亚共晶白口铸铁是一种铸铁合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通常情况下,亚共晶白口铸铁是通过将铁水注入预定形状的铸型中,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等待铸造结晶完成的。
在整个结晶过程中,铸铁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分布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将对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可以分为凝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变化过程。
在凝固前期,即液态铸铁开始冷却刚刚凝固的那段时间,产生的结晶核相对较少,且这些结晶核通常比较小,位于铸件的上层和表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下降,这些结晶体开始融合并逐渐增大。
一些局部凸起的结晶可能会因为合并而变得更加突出。
随着结晶核数量的增加和合并,铸件内部开始形成几乎完整的晶体组织,这时候进入了结晶中期。
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晶体多为一些基本形状比较规则的块状晶体,这是因为铸件内部的结晶进程处于相互竞争和阻碍的状态,无法形成更复杂的晶体形态。
在中期阶段,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铸体结构开始外形确定,细小柱块状晶体逐渐增多,柱状晶体与网状碳化物共同构成铸体中所应具有的基本结构单元——铸体组织。
同时,晶体的形态和大小差异较大,这些不同的晶体形态可以为铸铁提供不同的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在后期阶段,铸铁的结晶即将完成,这时候增长的结晶体尺寸已经达到了平衡状态。
经过全面组织晶化处理后,最终的铸造结构得以形成,铸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结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在铸造生产中,合理操作、精细控制和科学冷却就是确保结晶过程平稳进行和铸铁性质优良的关键。
共晶白口铸铁组织转变过程共晶白口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铸造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组织转变过程对于铸铁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组织转变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组织转变的基本原理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两部分组成。
其中,铁素体是由纯铁和碳组成的固溶体,珠光体则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
在铸造过程中,铸件冷却后,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比例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铸铁的性能和质量。
组织转变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铸铁中的碳原子会从铁素体中扩散到珠光体中,形成渗碳体,使铸铁的珠光体比例增加。
这个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晶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铸件的尺寸、形状、冷却速度等。
二、影响因素1.铸件的尺寸和形状铸件的尺寸和形状对于共晶转变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铸件共晶转变速度较慢,珠光体比例较低;而小尺寸、简单形状的铸件共晶转变速度较快,珠光体比例较高。
2.冷却速度铸件的冷却速度也是影响共晶转变的重要因素。
快速冷却可以促进共晶转变,使珠光体比例增加;而慢速冷却则会导致珠光体比例减少。
3.合金成分合金成分对于共晶转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含硅量和含锰量越高的铸铁,共晶转变速度越慢,珠光体比例越低。
4.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是铸件冷却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浇注温度越高,铸件的冷却速度越慢,共晶转变速度也就越慢,珠光体比例也就越低。
三、控制方法1.优化铸件设计优化铸件设计是控制共晶转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铸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使共晶转变速度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得到理想的珠光体比例。
2.调整冷却速度调整冷却速度也是控制共晶转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铸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浇注温度、冷却介质等方式来控制铸件的冷却速度,从而控制共晶转变速度。
3.调整合金成分调整合金成分也可以影响共晶转变速度。
铁碳相图和铁碳合金(一)钢(Steels)和铸铁(Cast irons)是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虽然它们的种类很多,成分不一,但是它们的基本组成都是铁(Fe)和碳(C)两种元素。
因此,学习铁碳相图、掌握应用铁碳相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Fe和C能够形成Fe3C, Fe2C 和FeC等多种稳定化合物。
所以,Fe-C相图可以划分成Fe-Fe3C, Fe3C-Fe2C, Fe2C-FeC 和FeC-C四个部分。
由于化合物是硬脆相,后面三部分相图实际上没有应用价值(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含碳量不超过5%),因此,通常所说的铁碳相图就是Fe-Fe3C部分。
化合物Fe3C称为渗碳体(Cementite),是一种亚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Fe和C,C原子聚集到一起就是石墨。
因此,铁碳相图常表示为Fe-Fe3C和Fe-石墨双重相图(图1)。
Fe-Fe3C相图主要用于钢,而Fe-石墨相图则主要用于铸铁的研究和生产。
这里主要分析讨论Fe-Fe3C相图,Fe-石墨相图与此类似,只是右侧的单相是石墨而不是Fe3C。
图1 铁碳双重相图【说明】图1中虚线表示Fe-石墨相图,没有虚线的地方意味着两个相图完全重合。
铁具有异晶转变,即固态的铁在不同的温度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如下:由于Fe的晶体结构不同,C在Fe中的溶解度差别较大。
碳在面心立方(FCC)的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11%,而在体心立方(BCC)的α-Fe和δ-Fe中最大仅分别为0.0218%和0.09%。
纯铁纯铁的熔点1538℃,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晶转变:912℃以下为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912℃到1394℃之间为面心立方(FCC), 1394℃到熔点之间为体心立方。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见图2。
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3 奥氏体的显微组织铁的固溶体碳溶解于α-Fe和δ-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Ferrite),用α、δ或F表示, 由于δ-Fe是高温相,因此也称为高温铁素体。
高清金相图谱之白口铸铁与灰铸铁(80张,彩色)白口铸铁是由化学成分中的碳以碳化物形式存在、铸态组织不含石墨、断口呈白色的铸铁,组织与碳含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铁碳合金亚稳定凝固相图及组织白口铸铁可分为3类:(1)CE<>,Sc<>(共晶度Sc指铸铁含碳量与共晶点实际碳量的比值)的为亚共晶白口铸铁,高温组织为枝晶状奥氏体和莱氏体(连续的渗碳体上分布着岛状奥氏体),室温时组织为珠光体和莱氏体;(2)CE=4.3%,Sc=1的共晶白口铸铁;(3)CE>4.3%,Sc>1的为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为初晶渗碳体(大板条状)和莱氏体。
灰铸铁灰铸铁是石墨呈片状分布,断裂时断口呈暗灰色的铸铁。
根据化学成分在Fe-C相图上的位置,灰铸铁分为亚共晶、工具、过共晶三种。
灰铸铁的凝固组织包括初生奥氏体、初生石墨、共晶体(共晶石墨+共晶奥氏体)以及共晶晶粒边界区生长的组织。
详细介绍请查看“一文了解铸铁”。
金相赏析材料亚共晶白口铸铁放大倍数400X处理工艺铸态平衡冷却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组织说明大块黑色区域为珠光体,枝晶状不明显,分布在麻点状的共晶莱氏体基体上,在枝晶珠光体边缘有一圈纯色组织为析出的二次渗碳体组织。
材料亚共晶白口铸铁放大倍数400X处理工艺铸造快速冷却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组织说明大块蓝黑色枝晶状区域为先析出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分布在麻点状的共晶莱氏体基体上,枝晶珠光体边缘纯色组织为析出的二次渗碳体。
材料共晶白口铸铁放大倍数500X处理工艺铸造平衡冷却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组织说明由圆粒状或条状分布的珠光体(黑色)与渗碳体基体(黄色)构成的机械混合物,平衡冷却时粒状珠光体较多,也称蜂窝状莱氏体。
材料共晶白口铸铁放大倍数200X处理工艺铸造快速冷却浸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组织说明由圆粒状或条状分布的珠光体(黑色)与渗碳体基体(其它色)构成的机械混合物,快速冷却时条状珠光体明显,也称板条状莱氏体。
流变铸造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结构的演变
邱克强;张海峰;王爱民;潘险锋;丁炳哲;胡壮麒
【期刊名称】《材料研究学报》
【年(卷),期】2000(14)2
【摘要】利用电磁搅拌方法研究了亚共晶白口铸铁半固态浆料凝固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等温搅拌过程中,球形颗粒半固态组织的形成是一种渐变过程,经历了一次技晶与二次校晶的分离、枝晶的弯曲和粒化阶段.搅拌温度、激磁电流和搅拌时间三者恰当的配合会导致较为理想的球形颗粒组织.由温度降低造成的搅拌力或搅拌速度的突然降低导致颗粒簇聚的现象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流变铸造组织出现了枝晶断裂迹象。
【总页数】6页(P167-172)
【关键词】流变铸造;组织演变;亚共晶白口铸铁
【作者】邱克强;张海峰;王爱民;潘险锋;丁炳哲;胡壮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52
【相关文献】
1.不同底材对亚微米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喇培清;李正宁;胡苏磊;李翠玲;魏玉鹏;卢学峰;魏福安
2.亚共晶高铬白口铸铁不抗磨的原因 [J], 子澍;郭海波
3.流变铸造半固态亚共晶高铬铸铁组织形成研究 [J], 蒋业华;戴长泉;周荣
4.铸态亚共晶高铬铸铁重熔时先共晶相的演变 [J], 张玲;王铁旦;周荣锋;蒋业华;周荣
5.半固态亚共晶高铬铸铁重熔时先共晶相的演变 [J], 周荣锋;蒋文明;蒋业华;周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摆一摆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这个事儿。
你们晓得不,亚共晶白口铁,那可是个好东西,硬度高、强度好,抗压、抗撞击、抗拉伸,样样都行,比起灰口铸铁,那可是强了不少。
为啥子这么说呢?因为它的含碳量啊,那是恰到好处的。
你们猜一猜,亚共晶白口铁的含碳量是多少呢?哈哈,让我来告诉你们,它的含碳量是大于2.11%,但又小于4.3%的。
这个范围,刚刚好,让它的组织变成了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与变态莱氏体或低温莱氏体,这些组织让它的性能变得如此优秀。
你说,这含碳量,是不是个大学问?
记得小时候,我爷爷是个铁匠,他经常跟我说,铁啊,得看含碳量,含碳量高了,硬但脆,含碳量低了,软但韧。
亚共晶白口铁呢,就像是找到了那个黄金点,既硬又不脆,既韧又不软。
每次看到他用亚共晶白口铁打造的农具,我就觉得特别神奇,为啥子这个铁就能这么耐用呢?
所以啊,朋友们,下次你们看到亚共晶白口铁,记得想一想它的含碳量,这可是让它变得如此出色的关键。
咱们生活中,也有好多东西,都是靠这些小小的细节,才变得如此完美的。
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得找到那个平衡点,才能长久相处下去,不是吗?。